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点精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考纲
考点
考法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与评价。(重点)
2.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重点)
3.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难点)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多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特点、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评价、农业持续发展措施等。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形式呈现。
考点1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1.地理条件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
(3)自然条件
①气候
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季;水热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
农作物生长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②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2.农业布局特点
(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①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气候、地貌、植被、土壤等。
②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①耕作农业区
农业区分布
主要农作物
A松嫩平原
玉米、大豆、甜菜
B三江平原
春小麦、大豆、甜菜
C辽河平原
水稻、冬小麦
②林业和特产区: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
③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3.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
思考探究
1.东北地区大米品质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①水稻生长期长;②夏季白昼长,日照充足;③昼夜温差大;④冬季气温低,害虫不能越冬,作物病虫害少。
2.东北地区春季易出现涝灾的原因。
提示:①冬季积雪量大;②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量大;③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
3.东北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提示: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气温较低,蒸发较弱;③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④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考点透析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
(1)自然条件
具体影响
气候
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
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降水的多少及分配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
地形
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土地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
水源
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决定枯水期农业产量
(2)社会经济条件
具体影响
工业基础
工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
交通
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促进了商品农业的发展
人口
人口密度决定人均耕地占有量,影响商品率
技术
生产技术影响作物产量、品质和竞争力
政策
是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例题解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
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选择图甲和图乙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
(2)据图甲和图乙,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解析:(1)选择其中一幅图,比较该时段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差异,描述其地区差异及分布规律即可。(2)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洪涝灾害主要是积雪融化形成的春汛。冬季气温低、降雪量大、积雪多,地势低平的地区在春季气温回升后易发生洪涝灾害,符合这几个条件的为西部平原地区。(3)东北地区纬度高、降水较少,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两图信息显示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可从作物生长期与土壤水分方面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答案:(1)图甲: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 ℃);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 ℃以上。
或图乙: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
(2)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
(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例如,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2.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
(2)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农业发展方向
区域
发展方向
平原区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西部草原区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山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4.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
问题
对策
黑土开发
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①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方式;②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③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林业发展
森林资源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日益下降
①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
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湿地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还湿;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思考探究:
目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哪些问题?
提示: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
考点透析: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1.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重视第二、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2.我国主要农业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典型地区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发展方向
农耕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过分注重耕作业,忽视了多种经营,从而使农耕区生态退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出现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等现象
走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之路;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经济效益;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建立绿色农产品基地
牧区
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
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
保护草地、建人工草地,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
林区
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
只采不育、资源衰竭、生态环境恶化
采育结合,对林木产品进行深加工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96:区域农业发展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
2013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20-中国地理
思维导图微专题之农业区位条件及其影响
2020年黑龙江省农业气象年景分析
图8为北半球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示有关地理要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图幅范围内:①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是 , ②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 (2)根据环境条件.说明甲盆地内城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