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理阅读】是天空之镜,更是文明之源

茶卡盐湖,中国的“天空之镜”,

以其不可多得的美景,

仅仅3年就在抖音点赞破百万。

但是,真正的茶卡盐湖远不止此,

盐在这里,催生文化文明,创造壮美风景。

▲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开采最早、开采时间最长的盐湖,淡绿色的湖水与洁白的盐堆交相辉映。

茶卡盐湖,一个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的地方。
它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部
夹在祁连山支脉完颜通布山、
昆仑山支脉旺尕秀山之间。
 
大约在5亿年前,
这里还是古海的一部分。
由于古板块的俯冲和碰撞作用,
周围的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相继隆起,
海水不断在低洼处汇集、沉积,
一个封闭的内陆湖——茶卡湖由此诞生。

▲从空中俯视茶卡盐湖,犹如一块翡翠镶嵌在灰褐色的土地上。摄影/李建

作为一个典型的内陆闭合区
周围的山脉犹如巨大的屏障,
挡住了来自印度洋、太平洋和地中海的季风,
使得茶卡盐湖地区的气候变得异常干燥。
年平均降水量仅有约200毫米,
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
在漫长的岁月里,湖水被不断蒸发,
析出的盐粒平整地分布在湖底。
咸水湖逐渐成为了盐湖。

▲湖水蒸发以后析出盐粒,随着风吹到岸边。

当湖泊出现白茫茫的盐滩,
荒漠之地也成为了人类采盐之地,
文明沿着盐路聚拢前行。
 
3000多年前,茶卡地区就有人类居住和活动。
这本是荒凉不毛之地,
茶卡盐湖的存在将其变成了富饶的所在。
湖面的盐盖如银似雪,
只要揭开几厘米厚的卤层,
白花花的天然结晶盐就可以大把掏出。
 
这就是著名的“大青盐”
粒大质纯,盐味醇香。
因为每一粒盐都是方斗形状的,
所以也叫“斗子盐”。

▲盐在浅浅的湖水下沉积,十分便于开采。

著名历史学家任乃强先生认为,
茶卡盐湖区是古羌族的发源地之一。
他认为,任何一个文化诞生的民族区,
必须具有食盐供应方便的条件。
羌人从哈羌盐海(今黄河源区)向北发展,
发现了茶卡盐湖,在发展迁徙过程中,
从事盐业生产并经商贩盐,逐步居住下来。

可以说,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开采最早、
开采时间最长的盐湖,
它历经千年兴衰,
始终是少数民族主要的产盐地之一。
羌人中的一支——景颇族,
便曾是两汉时期,
生活在茶卡地区的挖盐人。

▲历经三千年开采的茶卡盐湖,曾经见证羌文化的诞生。

茶卡盐湖是少数民族的文明起点,
也是中原汉族对神话的憧憬所在。
《汉书·地理志》记载:“临羌西北至塞外,
有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
其中的“盐池”指的就是茶卡盐湖。
在古人浪漫的想象中,
一望无际的盐湖,本身就是神仙住所。
 
到了7世纪上半叶,
吐蕃统一了雪域高原,  
这个强大的政权直接打通了
南亚、中亚和青藏高原之间的“食盐之路”。
作为青海道和唐蕃古道上的要冲,
不管是要远行到西域,还是到西藏,
往来的商旅都要经过茶卡。
从此,茶卡盐湖的盐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

▲每年冬春之交,常有牧民带着牦牛到盐湖采盐。摄影/才旺江村

几百峰骆驼的驼队,数以百计的牦牛,
驮着茶卡盐,浩浩荡荡从这片土地出发,
越过喜马拉雅山,到达南亚北部,
越过昆仑山,到达西域,转运遥远的中亚,
又或者,向东北而行,直奔邻近的蒙古。
蒙古人把茶卡称为“达布逊淖尔”,在蒙语里意为“盐湖”
 
从天竺到东罗马,从蒙古到中原,
都能找到茶卡盐的踪迹,
运盐路上,人们穿过苍茫的高原,
跋涉在大漠深处,攀爬连绵的雪峰,
一路上凛冽的寒风,茫茫的大雪,
都是对体力与意志的考验。
 
但运盐人并无屈服,反而慷慨悲歌:
“怯懦者害怕来盐湖,有志者才敢上征途。
岩石峭壁我当梯子,小山坡我当门槛儿,
走平原轻松如诵经……”

▲从青藏高原到大漠,驼队翻过高山,穿过沙漠。

明清时期,茶卡盐更是风靡中原。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
“西海有盐池,所产青盐可明目、消肿。”
文中所指的就是茶卡盐湖生产的茶卡盐,
由于茶卡盐是矿物石盐的结晶体,
与日常所用的海盐颜色略有差别,
带有些许青色,
因此被叫做青盐,在古代常用于漱口。
在《红楼梦》中,
荣宁两府主子们洗漱都离不开青盐。

从乾隆二十八年开始,
为了保障清皇室的日常使用,
清朝政府就在茶卡设立了盐务局,
真正把茶卡盐从民采转做了官盐,
茶卡盐成为贵族生活的标志。

▲茶卡盐湖湖畔有各种造型的盐雕。原本是古代贵族专用的茶卡盐,如今已经飞进万千家庭。

哪怕经过了3000年来不断的开发,
今日的茶卡盐湖仍然是重要的产盐地,
根据探测显示,
这里盐盖平均厚度为4.9米,最厚处可达15米,
已探明的盐储量在4.4亿吨以上,
可供全国人民食用70多年。
 
由于高盐量的存在,
茶卡盐湖周围植被异常稀疏,
湖里也鲜少有生物存在,
只有耐盐的蒿草与芨芨草落寞而顽强地生长。

但就是这片苍茫之地,
通过产盐、运盐与贩盐,
历经千年不衰,
见证了一个个王朝的兴亡起伏。

▲在茶卡盐湖上,小船在盐堆间的湖水划行。这里的盐可供全国人民食用70余年。

盐滋养着文明,也创造了景观。
多年以来,
茶卡盐湖源源不断地为文明存续提供着养分,
更以其绝世“盐”容抚慰着我们的眼与心。

茶卡盐湖最著名的景观必定是“天空之镜”
每一片湖泊都可以映照天空,
但这一片湖水格外不同。
平坦的地形使得湖里的水深十分均匀,
加上高浓度的各种离子游离于水中,
更是增加了湖水对光的折射率。

阳光的照耀下,
一面105平方公里硕大无比的镜子,
无比清晰地映射出高原瓦蓝瓦蓝的天空。
湖水与远方的雪峰交相辉映,
水天一色,雪山绵延,清澈纯净,恍如仙境。

▲蓝天、白云、草原与盐湖融为一体。这里的盐滋养了文明,也创造了景观。

近盐湖岸边,
可以看到一道道白色析出盐带,
这就是盐湖专家时常提到的沉积韵律——
根据湖水含盐度,
从湖心到湖滨沉积不同溶解度的盐类,
形成一圈圈形态各异的银边。
远望湖面,仿佛镶了层层钻饰的蓝宝石。

▲不同类型的盐,在湖中溶解程度不同,从而沉积不同的盐带。

祁连山与昆仑山的雪水融化后
化作了茶卡河、莫河、小察汗乌苏河、
玛亚纳河注入茶卡盐湖,
另一部分渗入地下,以泉水形式补充入湖。
潺潺流水融穿了盐盖,
塑造出大小不同的盐溶洞。

▲茶卡湖上的溶洞有大有小,仿佛一个个宝石镶嵌在湖面。

通往湖心的小火车,
曾将湖中成千上万吨青盐运出来,
今天已成为开往仙境的专列。
沿着窄窄的、闪闪发亮的铁轨,
在白茫茫的盐湖中中缓缓行驶,
仿佛通向世界的尽头,如梦如幻。

▲茶卡湖上的小火车,在“天空之镜”上悠悠开入湖中心,仿佛童话里的情景。

而到了夜晚,
浩瀚星空倒映在波光潋滟的湖面,
繁星闪烁在天上,也跌落在人间,
行走此处,仿佛徜徉在银河之中,
此时此刻,皓月繁星仿佛触手可及。

▲站在如镜面的茶卡盐湖中,摄影师的四周与脚下星光闪烁。摄影/章佳杰

这片苍茫大地
融合了雪山、河流、盐湖、草原等全然不同的自然景观。
汇集了西北大地特有的壮美和广阔,
更以其绝无仅有的纯净、通透、静谧、璀璨,
征服了每一个观看者。
 
2014年起,茶卡盐湖旅游人数剧增,
每年游客人数超过130万,
尤其是在6月-10月,
人们不远千里前去青海,
只为一睹这个人间仙境的盐容。
 
一个亘古大湖,
曾是古羌人文明的起点、盐路的枢纽,
如今又因为盐的景观,
成为了口耳相传的梦幻天堂。
 
历经沧海桑田、海枯石烂,
茶卡盐湖依旧在岁月中,
保持着最真实的本源。

▲唯美空灵的茶卡盐湖,成为人们的向往之地。

参考资料

· 肖明.《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 2011.05《盐湖 催生中华文明 创造壮美风景》.

· 李涛.《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 2016.08《食盐之路 曾与“丝绸之路”齐名》.

·王十梅.茶卡盐湖:盐的神话[J]. 中国盐业, 2016, 000(018):11-13.

·《青海日报》.茶卡盐湖,不仅仅是“天空之镜”.

https://www.sohu.com/a/77653496_11783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转载]天空之镜茶卡盐湖
【浙江省】第1445次入选:四年级陆诚毅《美丽的茶卡盐湖》
【天空之镜
【广东】陈羽飞《美丽的茶卡盐湖》指导老师:刘姝君
天空之镜——茶卡盐湖【原创】
何必去青海!陕西竟也藏了一处媲美茶卡的“天空之境”,美到极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