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泉·澄境风轻】阅读时光

READING

阅读时光

///

在时光倒流般的感受中,品味过去的故事

“老房子”和

“乡土中国”系列

今天的阳光是今春以来最灿烂的了,强烈得有些刺眼,叫人误以为入夏。

院子里转一圈回到室内,带着一身温煦而干爽的阳光味道,这使得疫情发生以来的心情舒畅一些。宅家两个多月来,每天时间安排有点放任自由,有时只是看看书,画几笔画,刷刷手机,半天就溜走了。时光就这样在身边静静地又匆匆地流过。

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样的体会,看书也好整理资料也好,总会被带入回忆,在时光倒流般的感受中品味过去的故事。这段时间里,我从书架上、方几上、条案上翻出一些书集中一起想慢慢看,很杂的书,主要是图文书,大致是民间艺术类及“五角丛书”“老房子”和“乡土中国”系列,还有楚文化的书和武汉画家的书。这样看书,肯定不是读书人的那种潜心研读,而是随意地翻阅,我觉得这是最惬意的读书状态了,无论是看图还是文字,粗翻还是细看,取决于当下的兴致。浏览间常会发现亮点,重温之下乐在其中。

这堆民间艺术的画册里,有我非常喜欢的几本传统银饰的书,现还记得当年在三联书店买这本《妆匣遗珍》时的激动,多年后另一本《中国传统银饰·长命锁》也一样让我惊喜,从这些精美的变化无穷的银饰上,折射出早年中国女性对美的追求和百姓祈望平安吉祥的愿望。这套上下两册的《山东民间剪纸集萃》是鲍家虎老师寄赠的,所收入的民间剪纸很有些年头,清代的数量不少,都是老先生的收藏,两年前我在济南时去回访鲍老师,正看到他在整理即将付梓的书稿,鲍老师拿出这些原作,给我一一介绍,那些两百年前的仅几厘米的袖珍窗花,令我爱不释手。几十年来,鲍老师花费大量心血收集、考证、著述,使得我们能欣赏到这些精品,在赞叹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和想象力的同时,对它的编著者也充满敬意。

《老房子》《乡土中国》丛书一直是我喜爱的书,其原因和心情正和后者的开篇序语吻合,“几千年的农业文明,蕴育出乡土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乡者,故乡也,土者,民间也。吾乡吾土,是故土,是老家。数字化的今天,世界风云变幻。现代都市人于历史留下的印痕已无可言说。老村、古镇、旧宅、败祠、发黄的族谱,或可引发人们对乡土中国的思索”。这两套介绍中国民居建筑的著作中,我最喜爱江南水乡民居和皖南徽派民居,特别喜爱那些木结构的空间,木柱子和花格窗,还有生动朴拙的木雕,多年来在我的画里也有所表达,当我在不同的时间里走进古老民居,就像走进历史,不觉涌起一种沧桑的情怀,漫长的岁月使老房子苍老而厚重,延伸着我们对时间的无限遐想。

看到这套小巧玲珑的“五角丛书”,很开心地笑了,上世纪80年代这套小书迷倒不少人,一本才5毛钱,每本一个主题,单看这些题目就被吸引,如《重新发现的世界》《收藏历史的人》《人类智力的奥秘》《外国名人与探案》等等,正如封底的一段话“五角丛书正以五彩缤纷的内容,给人带来新的开拓,新的欢乐。”当年我一本本积攒,如今还存有二十多本,现在翻开这些已很陈旧的小册子,感到有一点“过时”,但在没有网络没有百度的年代,却是带来十足的新鲜感和满足感。留着吧,以纪念那个激情满怀的年代。

《曾侯乙墓文物艺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购回了,2002年又在武汉买了这本同样沉甸甸的《楚秦汉漆器艺术》,在湖北省博物馆看过原件后再来看书,每次都在对照中深情回忆,这是一种愉快的体验,虽不是考古专业人士,却也迷恋远古艺术,甚至多次为它们造像,乐此不疲,此次宅家期间,看书的同时我也画了诸如漆器、编钟、青铜器等画作,用画笔向荆楚大地辉煌的古文化致敬。

前些天,意外地收到两本精美的书,赠书的是一位还未谋面的年轻书籍设计师,潮汕女孩子。书是繁体竖文,有着和内容相协调的雅致,每个细节都恰到好处,拿在手里很舒服,这是刘逸生的《唐诗小札》和《宋词小札》。那天在灯下翻阅时猛然忆起,这本《唐诗小札》的最初版本,应该就是我上世纪60年代末带到插队的山村的那本,查看作者介绍,得到证实。于是回忆越过半个世纪,降临在小山村陋室的书桌上,那时我手边还有一本王力著的《诗词格律十讲》,在爱读诗的年华里,边读边模仿写下打油水平的所谓旧体诗,至今笔记本还在,奇怪的是,一回城,写诗的兴头便戛然而止。

翻阅武汉作家画家的书和画册也是宅家以来的一项内容。老画家冯今松老师和聂干因老师所赠的大画册一直就放在条案上,时常翻阅,每次都忆起在武汉拜访老师们的情景。冯老师的画里诗意流淌,是传统水墨的现代表达,令我百看不厌,那幅《可悠悠心会》我每次都凝视良久。当年身为省美术院院长的冯老师,没有丝毫架子,亲切温和,儒雅素朴,刘勃舒先生在序言里说他的作品“以现代人对自由的理解去传承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天趣自成,与大自然发出心灵的对话”,我读画的印象正是如此。冯老师故去多年,非常怀念他。聂干因老师的画借鉴戏曲脸谱、敦煌壁画,把抽象语言和色彩引入水墨,融为一体,使人获得新的审美感受。在聂老师家里看画印象深刻,他的画都是斗方,一幅幅取出给我们看,真是美好的享受。读这两位老师风格迥异境界高尚的作品,常常受到启发而想扑到画桌前去挥洒。

这次阅读的还有唐小禾教授的《重返埃及》,这是我还没认识作者之前就拥有的书,看到当年划出的杆杆,可见彼时读书的心情。作者上世纪80年代几次前往埃及,把所见所思倾注于书里,始终交织着长江和尼罗河两条大河引发的情思。2002年春,我在武汉的画展开幕之前拜访了湖北美院唐小禾院长和夫人程犁老师,看了唐院长的工作室和充满艺术魅力的家,之后两位老师在画展上认真看了我的作品,并给了指导和建议。这次重读《重返埃及》的一些篇章,回忆起这段温暖往事,心里盼着身在武汉的他们一切安好。虞小风老师是我熟悉的武汉画家,画风粗犷大气,还是位散文高手,也多年未见面了。这次疫情期间,虞老师连续画了118幅“抗击新冠病毒漫画”,表达了一个身在城中的老画家的社会责任感。翻阅他的画册和《中国指墨》,想到他为指墨画的继承发展付出常人难及的心力心血,多年前我写过《马不停蹄虞小风》一文,此时仍然为他的这种情怀而感动。

聂干因(左图)

冯今松作品

这些日子,都是以这种闲散的方式读书读图,每当静静地翻阅一本书时,总觉得时光就像书签,夹在每一页书页里,随翻动而流过;而读旧信,时光的感觉就更加强烈了,时光藏在笔迹中,藏在不同时间写下的字里行间。翻书和读信,都是在阅读时光,在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流淌中,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赵澄襄,笔名澄子。退休编辑。绘画、写作、剪纸三栖作者,以国画创作为主。出版有国画集、散文随笔集、现代剪纸集共13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家简介


文|澄子

图|澄子

编|小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项慧珍:我与刘汉虎先生的二三事
傅志伟仿古书画册
著名画家李智纲——送给老师的礼物
逝水流年 | 那年,我卖掉了心爱的画册
定笔胡同家园
乡土风情剪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