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后30天,审视自己的地理素养

审视自己的地理素养 

高考倒计时30天
冲刺时也要动脑

胖胖地球君助你轻松高考

区域认知素养
地球君曰:学地理,首先得知道世界长什么样。
地图痴属性在生活中可能自带“萌点”。
但在考试中就是引爆老师愤怒的导火索。
当年差点气死地球君的一份试卷“北京有港口”

之所以强调区域知识,是因为他可以作为知识背景,帮助你理解和分析地理问题,比如看到刚果盆地,就想到这里植被茂密,沼泽遍布,地形平坦,河流众多等等,这些都能为你提供答题角度。
地球君又曰:没有区域认知素养的学生,就好似田径没带腿,吵架没带嘴一样难受。
因此,本着效率最大化原则,地球君希望你能熟记至少五个板块的区域内容,应对高考足矣。
Ⅰ各区域位置(相对、绝对)
Ⅱ中国的气候
Ⅲ中国的地形
Ⅳ世界的气候
Ⅴ世界的地形
当掌握这些之后,其他的区域要素就水落石出了,比如;当你知道欧洲西部的地形和气候之后,其水文特征就完全可以推理,事半功倍。
当然,这些死记硬背的知识也是有记忆方法的:
Ⅰ与生活结合:很多区域知识不是老师给予,而是在生活中自己体悟的,比如现在学生们都知道温州市属于浙江省。老师从来没教过,你们怎么就知道了呢?因为是黄鹤他小姨子跟你说的。
浙江温州,浙江温州,江南皮革厂倒闭啦!🎵

Ⅱ绝对位置模糊化:经常有同学来问我,老师,请问非洲最北端的纬度是多少啊,有没有具体数值,北纬多少度多少分多少秒?
记他干嘛?要挑战一站到底吗。
你只需要知道非洲是一个小经度和一个小纬度就可以了,针对高考完全够用。别问我为什么,因为详细的我也背不下来。
Ⅲ逐步缩小包围圈:不要盯着一份世界地图发呆! 
经常看到学生盯着一页地图猛看,看一个晚自习,结果啥也没记住,究其原因,还是记忆方法出现了问题。
将整个世界分成一个个小区域如东亚、南亚、西亚等分开记忆,更有针对性,效果也要好很多。
综合思维素养
通俗点说就是从多种角度思考并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每个人都有,关键在于你的求生欲强不强,众所周知:地理大题是按点给分的。
在仔细讲解之前,地球君先讲几个关于综合思维素养的误区:
Ⅰ不是点越多越好:
比如在回答区位题目时,将所有的区位特点不论材料全部列出,如土壤肥沃、地形平坦、降水充足、昼夜温差大等等。。。。这样答一般都得不到分,因为没有进行分析和解构,属于投机取巧行为。
Ⅱ点虽多,但都是重复性答案:
比如让你描述以下地球君的体型(8分),答曰:①胖。②肥美。③多汁。④圆润。最终也得不到分,这种也属于投机取巧行为。
真正的综合思维素养,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Ⅰ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地理问题:
     这个大家比较熟,自然气地水土生,人文市劳政科交,一个地理事物的形成和发展往往是多种要素综合形成的,所以我鼓励大家多去找点,发散思考,与此同时,也要探究其因果逻辑,使答案更有层次性,这样才能得到高分。
Ⅱ以发展的视角看待地理问题:
     所有的地理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中的,所以大家千万别把地理事物当成死的东西,磐石不坚,泰山也不稳,从地球运动到人地关系,没有一件事是一成不变的。当你能看到山脉拔地而起,气旋风驰电掣,沙漠长出花朵的时候,你的分数也就活了。
Ⅲ以辩证的视角看待地理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题目中出现让你评价某某事物,或者让你分析某某事物影响的时候,一定要想着从正反两方面回答问题,即便是问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影响,那忍痛也要想点正面的东西出来,对厨房里那些活螃蟹活龙虾来说,那就是生命的奇迹。
我们在这种题目上,确实已经吃过太多亏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Ⅳ从大小两个尺度看待地理事物
地理大小尺度为地理解题提供不同的视角,一个地区的地形特征描述、区域特点分析,都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着以讨论。比如:描述某一地区的人口流动特点,从宏观上看,流入人口大于流出人口,微观上看:流入人口波动上升,流出人口波动下降等等。
人地协调观
人地关系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当然也是高考的重中之重,在理清知识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价值观,什么是人地协调观念?
有些人认为,人类对环境的攫取已经超过极限了,应该立刻停止排放和污染,甚至主张人类退回到原始社会。典型人物是瑞典环保少女通贝里,以一句“HOW DARE YOU!'闻名世界。
同学们自然是不喜欢通贝里的,但在不知不觉中,又会和她立场相同,比如大家都知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因为当地人过度樵采。但在写解决措施时,总会写道:植树造林,制定法律禁止采伐树木等等,字里行间,其实也都是'HOW DARE YOU!'
环境问题不是“一刀切”就能解决的。其核心理念,在于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能让人生活下去,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想要达成这个目标,需要有一定的共情能力,也要让思想的触须钻的更深一点。回到刚才那个例子,黄土高原的问题不在于人类的过度樵采,而在于为什么人们要过度樵采?因为当地缺乏燃料,要生火做饭呀!所以当地问题的核心,是解决居民的燃料问题,比如沼气农业,种植薪炭林、速生林等。
所以同学们,更为深入地思考问题吧,不要将人地问题简单化,更不要有“何不食肉糜”的慨叹,我希望你们既要悲天,也要悯人。这是超脱高考之外,我更希望你们拥有的态度和价值观。
当然,有了这样的观念,也就不会出现:遇事不决,植树造林;河流问题,就修水库的答题窘境。再进一步,你就能触碰到地理最大的法宝——四个字: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掌握这些,高考于你就不在话下了。
结语
地理这个学科告诉我们最大的真相,就是这个世界是不平衡的,也是不公平的,全中国只有一个上海,第一的位置也永远只有一个。
每个人的自身条件确实有区别,但是不必气馁,发觉自己的强项,弥补自己的短处,充分利用优势区位,在最后一个月内,好好地规划自己吧,须知:贫瘠的喀斯特地貌,也能成为桂林山水;荒芜的热带沙漠,也能开出花朵。
加油吧!少年!
地球君在这里祝愿大家高考成功,旗开得胜!

关注胖胖地球君,获取更多地理资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地理:七类综合题题型与万能答题模式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守正与创新——2020 年高考文综全国Ⅰ、Ⅱ、Ⅲ卷地理试题评述
2020年北京市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试卷权威解析
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应当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地理综合题答题策略及模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