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为什么元朝的“回回人”越来越吃香?

蒙古人西征时,对占领区进行了极为残暴的屠城。至于为数不多的幸免者,多以能工巧匠为主。如1221年,蒙古军队攻下玉龙杰赤,除将10万工匠遣送蒙古为奴外,城内居民尽数被屠杀。

玉龙杰赤古城遗址

这些穆斯林的能工巧匠,被分配给诸蒙古王公贵族以及蒙古军队中,从事生产和军事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与蒙古军队一同东征西讨,入主中原,战后大都留在了中国。

除了这些工匠,像投降的穆斯林上层人士、德高望重的穆斯林知识阶层,蒙古统治者也尽量加以利用,并赐予其一官半职,为自己所用。

《世界征服者史》的作者志费尼,就出自官宦世家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初入中土的穆斯林,大多地位低下。然而几十年后,他们完全摆脱了原本卑微的地位,不仅在新土地上站稳了脚跟,甚至成为了蒙古统治者眼里的香饽饽。

数据显示,穆斯林在科举、刑律、经商及私有兵马方面,均较汉人、南人有相对更优的待遇。

  • 元朝穆斯林在中央政府任职的有17人,其中右丞相2人,左丞相3人,平章政事11人,参知政事1人。
  • 与之对应的是,汉人任右、左丞相的,只有忽必烈时的史天泽和元顺帝时期的贺惟一(特赐蒙古姓氏,改其名曰太平),而掌实权的知枢密院事及同知枢密院事,终元一朝,居然无一汉人担任。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移居到中国的穆斯林,也就是我国历史书中的“回回人”,这么就这么“吃香”?了?我们接下啦一起看看。

屡立战功、加官进爵

蒙古军队中的穆斯林,除了西征中俘虏的能工巧匠外,还包括一些能征善战之人,譬如札八儿火者。

他是“斑朱尼誓约”十九人中的一员,“大蒙古国”的元老之一,后被授“黄河以北铁门以南天下都达鲁花赤”,其子阿里罕、明里察、孙哈只及哈只的儿子养安都任于朝。

历史记载,他曾独率亲军,夜袭金军,致使“中都大震,金人迁汴”。相传,成吉思汗览中都(北京)山川形势,顾谓左右臣曰:“朕之所以至此者,札八儿之功为多。”又说:“汝引弓射之,随箭所落,畀汝为己地。”

札八儿火者

另外,一些本来地位平平的工匠,也得到了“逆袭”的机会,譬如伊尔汗国穆斯林,以“善造炮”著称的亦思麻因。

蒙古军队久攻襄阳不下,亦思麻因从伊尔汗国“借调”至襄阳战场,“置炮于城东南隅”,“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南宋安抚吕文焕惧,以城降”。

亦思麻因除得赏银250两以外,还被任命为回回炮手总管。后来,他的儿子布伯、亦不剌金及孙子哈散,都得到了世袭的高官厚爵。

进攻襄阳的“回回炮”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早在蒙古入主中原前,中原地区就有了不少穆斯林。善于经商的他们,大多富甲一乡,不仅有雄厚的财力,社会影响力也不容小觑。他们基本上全站在了蒙古势力一边,给了蒙古人以强有力的经济支持,被蒙古人委以重任也是情理之中。

如回回人蒲寿庚,原是南宋福建安抚沿海都制。宋端宗入福建时,就曾非常依赖于他。后因少保张世杰'掠其舟并没其赀','掠蒲氏海船二千艘,没其货物',蒲寿庚'乃怒杀诸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投降元朝。

蒲寿庚

投降元朝后,“进昭勇大将军,闽广都提举福建广东市舶事,改镇国上将军,参知政事。并行江西省事。'

擅理财,解决了国家的财政难题

蒙古人世代游牧,财富观念也是“唯限畜牧”,一开始甚至要“尽夺汉人之田而牧”,对于赋税与理财可谓一窍不通。为了维护国家的财政稳定,他们不得不依赖于擅长经商和理财的穆斯林商人。

历史记载,穆斯林素可以“朝无担石之信者,暮获千斤之利”,“ 一铤之本,辗转十年后其息一千二十四铤”,业务能力相当强悍。

这些穆斯林商人不仅为蒙古统治者赚取了许多钱财,并以经商为名联络蒙古与别国之友谊。因此,穆斯林商人一定程度上担任着外交官的使命。成吉思汗之所以选择西征,最直接原因自己派出的穆斯林商队被花剌子模所杀。

穆斯林商队

元朝建立后,中原大地饱经战乱、民生凋敝,为了扭转战乱造成的经济困难,蒙古统治者将对外贸易基本上收归国有,由政府专营。

然而他们不会从事商业活动,因此不得不将对外业务“外包”给穆斯林商人经营,政府从中抽利。这样,许多善于经商的穆斯林成为了政府的“合伙人”,为国库积累了大量的钱财。

随着时间的推移,善于理财的穆斯林陆续进入了元朝财政口的管理层。譬如“为人多智巧言,常常以功利成效自负,众咸称其能”的穆斯林丞相阿合马。

老版《马可波罗》中的宰相阿合马,就是如假包换的穆斯林

忽必烈评价他“夫宰相者,明天道,察地理,尽人事,兼此三者,乃为称职….回回人中,阿合马才任宰相。”

这些穆斯林“营利之术”之多,让人赞叹。有的单独经营海外贸易,有的与官府合伙经营,“官取其七,自得其三”,有的则经营盐业,有的贩卖价格巨昂的珠宝。

遍布世界的穆斯林商人

他们不仅能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给予蒙古统治者以帮助,还能以经济实力影响蒙古族、汉族和其他民族,地位提升可谓水到渠成。

以“回回”治“汉”,蒙古统治者的“小心思”

人丁单薄、生产力和文化水平有限的蒙古人,要想有效统治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且人口众多的中原各族,并不容易。史料显示,仅江南人民的反抗,在1283年就有二百余起,到1289 年就增加到四百余起。

维护国家稳定,是摆在忽必烈眼前的难题

而当时的蒙古人,人口稀少,很难做到有效管理。据统计,元初的蒙古兵只有10万多人,迁到中原的蒙古人口仅为40万人,以南京、镇江两重镇为例:

  • 集庆路民户凡二十二万五千四百二十四,其中蒙古户只有十四户,溧水、溧阳两县根本没有蒙古人;
  • 镇江路十万六十五户, 蒙古二十九户,录事司二十三户,丹徒一户,丹阳三户,金坛二户。

再加上初来乍到的蒙古人不“晓识世务”,因此必须借助以穆斯林为代表的外部力量。

这么大的地盘,治理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因此,元朝规定:

  • “委付达鲁花赤呵,选拣蒙古人委付者,如果无蒙古人呵,拣选有根脚的色目人委付者”;
  • “各道廉访司必择蒙古人为使,或缺,则以色目世臣子孙为之,其次参以色目、汉人。”

而色目人的“主力”,正是穆斯林。关于这一点,马可·波罗有详细的记载:

你们应当知道,契丹人(中原汉人)都厌恶大汗的统治,因为他任命统治他们的大官吏都是鞑靼人,尤其是撒拉逊(穆斯林)人….这些人都依附于皇帝,并忠心耿耿替他服务,对契丹人来说,他们这些人都是异族人。”

科技水平较高,对社会贡献较大

中亚、西亚地区的穆斯林国家,大都经历了一个辉煌灿烂的阿拉伯文化时期,生产力先进,文化也比较发达。

尽管蒙古统治者自身文化程度有限,但他们敬重科学家,“不亚于塞尔柱人”。

  • 伊尔汗国旭烈兀汗,就曾提拔了一批国内最优秀的穆斯林科学家,入朝为官,修建天文台,大力发展天文学;
  • 而忽必烈更将巴格达和开罗两城的科学家所著天文学书籍引进中国,供我国学者们学习。

伊尔汗国学者扎马鲁丁,于1338 年在大都(北京)建立观象台,制造了七种回回仪器,并主持了我国的历法制订以及国家地理志的编撰工作,贡献可谓巨大。

扎马鲁丁

除了天文学以外,穆斯林学者在军事器械制造、医药、建筑乃至音乐、文学、哲学、美术都都有着非常高的水平。穆斯林商人销售的宝石、珍珠、毛布、金锦,蒸酒等等,都是当时的人气产品。

我们可以从《多桑蒙古史》的记载中可见一斑:

“有汉地人在窝阔台元太宗前作影戏,影中有各国人,其间有一老人,长髯,冠缠头巾,而其颈被系于马尾者。可汗问此为何人,作戏者答曰:'是为蒙古士卒所系之回教俘虏。’窝阔台即命停止演戏。命人取波斯及汉地之宝物者,以示作戏之汉人曰:'汝国之宝物,不足与他国比也。我国中之回教富人至少各有汉地奴婢数人,而汉地贵人并无一人置有回教奴婢者….然则汝何故侮回教徒欤?’”

就像历史记载所说,“色目号称三十一种,其中以回回的文化为最高”,地位就较自然优越了。

穆斯林在自然科学的贡献

在自然科学领域,穆斯林学者们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穆斯林数学家们改进了数字系统,率先使用“0”的符号和十进位法,并确定了三角学中正弦、余弦和正切等概念,10世纪时就制定了求三次根、四次根和五次根的方法。

穆斯林数学家穆罕默德·伊本·穆沙(约800~847),把代数知识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入12世纪,他的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并传入欧洲,被欧洲各国当做代数教材使用。

穆斯林学者

穆斯林天文学家们在巴格达、大马士革、开罗、撒马尔罕等城市建立天文台,昼夜观察天象。并创造出了诸如天球仪、地球仪、观象仪等等当时最精密的天文仪器。

举世闻名的马拉盖天文台遗址

中世纪前期的东西方贸易,完全操纵在穆斯林商人的手里。他们东到中国,西达大西洋东岸,北到波罗的海,南抵非洲,这无形中为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并撰写了许多地理专著。其中易的里西著的世界地理志,在以后的几百年内一直都是欧洲人研究地理学的重要资料他的著作译成拉丁文后,成为欧洲各大学的地理教材。

元朝《大一统志》,总策划就是扎马鲁丁

穆斯林的医生们已经有了消毒的概念,并开始使用麻醉药,在治疗伤寒、霍乱、瘟疫和白内障等病症,有非常足的经验,像我们今天使用的糖浆、苏打等词语,词源都是阿拉伯语。

当时著名的医生阿维森那(980~1037)著的《医典》被译成拉丁文后,成为欧洲各大学的教材。在15世纪最后30年内,这部《医典》用拉丁文出版过15次。

穆斯林医生

另外,在巴格达、开罗、科多瓦等城市,有着数目庞大的高等学校和图书馆,来自欧洲各国的留学生在这些学校里学习。

阿拉伯文化经西班牙传到欧洲各国,对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阿拉伯人在文学及建筑艺术上也有较高的成就。

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们多次征服中亚、西亚等地穆斯林国家和地区,无形中打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伊斯兰化的突厥人及有一技之长的工匠、科学家、天文学家、医学家随蒙古军队进入中国。

这些高素质的穆斯林以其卓越的文化、先进的生产力,博得了蒙古统治者的青睐,为自己赢得了优越的地位。

总结

元朝的穆斯林之所以“越来越吃香”,大都是因为有“一技之长”。

或善于经商,或善于领兵打仗,或善于理财,或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因此,即便一开始地位低下,但不久就“逆袭”了。

而他们的一技之长,都建立在过往灿烂发达的阿拉伯文明的基础之上的。他们的生产力和文化水平,与中原文明相比毫不逊色,让作为征服者的蒙古人大开眼界,赞叹不已。

位于布哈拉(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埃米尔夏宫

因此,蒙古人要统治中原各族,除了不准汉族人进入仕途,对汉族多方限制,还要依赖于高文明水准且对蒙古人表达臣服的穆斯林。因此,这也解释了元朝境内的穆斯林(就是回回人)地位仅次于蒙古人,而优于汉人、南人的原因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理智讨论:为什么回回人在元朝变得越来越吃香?
回顾元朝历史,令人争议的四等人制度,是否真实存在并执行?
色目人大批内迁与中国回族的形成
元代西域人的商业活动(1)
究竟是谁杜撰了元朝”四等人”制度?
元朝朝廷花钱赈灾,为什么老百姓不感谢还造反?背后秘密鲜为人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