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所谓读书,不过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已:《无问西东》

常常会有人来问,上大学读书是为了什么?

读了那么多的书,不见得可以飞黄腾达,也不见得可以升官发财,至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车如簇,书中自有千钟粟,似乎也就只是停留在书页之间。真的到了每天的生活中,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似乎也就那么回事吧,是这样吗?亦或者,读书是不是可以让我们更加开心?似乎也不一定。

那为什么还要去上大学读书受教育?《无问西东》给出了一个答案。

四个互相关联的小故事,从硝烟弥漫的战火年代到狂飙突进的峥嵘岁月,从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学堂到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浩瀚戈壁,出场人物包括了国学大师,飞虎队员,都市白领,民国学生等等诸多面孔,时间跨度不可谓不大,人物关系不可谓不复杂,想说又说不出来的话不可谓不多。

导演的野心,或者,雄心可见一斑。

如果从纯粹的电影技术层面分析,影片的生涩之处比比皆是。一眼看上去便显露出几分底气不足的特效,黄教主一如既往的迷之邪魅微笑,太多生凿硬穿的痕迹,以及镜头不停切换带来的轻微眩晕,无一不在提醒着剧场内的观众,这部片子拍的有点紧,有点散。紧,在于有限的长度内塞进了太多的内容,散,却在于导演的功力尚欠火候。特别是影片的核心,多线索跨空间交叉叙事,即使是对于那些驰骋影坛多年的老兵来说,也并非易事。一不留神,就会弄得形神俱散,难以收拾。

不过,《不问西东》虽然有这么多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片子却一点都没散,形散而神不散。非但不散,而且如果能够耐心的坐下来,慢慢的把片子看完,相信大多数人都是会被或多或少的默默感动。

因为内中自有真气在。

我们都知道,这个国家确实有很多让人觉得很操蛋的地方;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并不总是充满了鲜花和欢笑,倒是那些无奈和委屈出现的几率说不定还多一些;

我们都知道,身边周围环绕的不见得都是热血赤胆的朋友,虽然倒也不见得都是魑魅魍魉,可是路人甲乙丙丁的漠视有时候还真是有点寒意凛凛;

我们还知道,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自己想象或者想要成为的那么完美,没有那么勇敢,甚至没有那么善良,懦弱,自私,贪婪,这些讨厌的家伙怎么就那么难以摆脱呢;

这就是真实存在的生活。

可是我们还是要努力在这个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下去。

片中的主人公都是些普通人,不是那些和伟光正的偶像,也不是惊天动地的英雄,只是正好处在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从而被推到了聚光灯下,成为了《不问西东》中的影像符号。对于这部为了清华大学校庆而特意创作的电影来说,他们的存在诠释了影片的主题,那便是何为大学教育。

大学生,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可能代表了太多的含义。从最早的天之骄子,到后来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从几十年前的国之栋梁,到后来被调侃为毕业即失业的“蚁族”,从众人哄抢的香饽饽,到后来的“逃离北上广”。大学生的身份认同,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略带沉重的社会话题。

我们到底为什么要上大学?大学到底应该是怎样的?

如果说大学以前的所有教育只是为了使得我们脱离愚昧,完成启迪民智的最基础环节,那么大学可以说是我们真正接触文明的起点,从而有机会真正成为一个读书人。大学,用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的话来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而所谓大师,并不只是负责在你的考卷上打个分数,而是负责“传道,授业,解惑”。唯故于此,学生才有可能从一个个懵懂少年修炼为一个个读书人。而读书人之所以和其他人有所不同,最大的差异大概就是这九个字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影片中的几个年轻人,吴岭澜、沈光耀、王敏佳、陈鹏、张果果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人生际遇也各有所不同,但无疑他们都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什么是中国的读书人。无论是投笔从戎,血洒长空,还是扎根戈壁,为了两弹一星奉献终身,又或者在探索人生奥义上孜孜不倦,不懈追求。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翻开来仔细一看的话,其实是一部充满了血泪苦难的历史。我们的民族之所以经历了这么多磨难,还能够屹立至今,绝非侥幸,亦绝非偶然。是无数先贤英烈留下的浩然正气,是无数仁人志士的碧血芳魂,是无数前辈励精图治的一言一行,夯实了中国民族的脊梁,为千百年的文化传承留下了星火燎原的种子。

这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是“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这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这是中华民族繁衍千年的动力源泉,这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核心秘密,也是我们一代一代薪火相传的维系纽带,正是有了这些默默流淌于你我血脉中的特有元素,我们才被称之为“中国人”。这才是一所合格的大学应该传授于我们最重要的内容,立德立功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所谓无问西东,只是心之所向。

所谓无问西东,只是吾心安处。

所谓无问西东,只是静坐听雨,逆水行舟,终不负也。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这部电影有着如此之多的硬伤,却依然可以打动人心的原因吧。

顺便说几个自己很喜欢的细节。

米雪教子。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大家闺秀。眉眼流转之间端的是仪态万方,一口粤语念白,却是铿锵有力,隐隐含有风雷之声。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含辛茹苦,国破山河在的忧心忡忡,意恐迟迟归的舐犊情深,没有哭天抢地的肆意宣泄,反倒是隐忍克制到极点的含而不发,直触心底。

六二年的一场对台戏。一边是支边先进青年表彰大会,一边是声势浩大的坏分子批斗大会,最热闹的无非是积极围观,激情参与的乌合之众。鲜明的时代特色,标志性的丑恶嘴脸,对于人性的无情鞭挞,隔着一道鸡犬相闻的围墙,就这么荒唐的上演了一出人间惨剧。所有的人都是输家,虽然这一切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已经有点陌生,可是,谁说它们就一定离我们远去不复回呢?

影片行将结束之时,在经历了那么多尔虞我诈,起起伏伏之后,张震扮演的职场精英,面对耳熟能详的诱惑,淡淡的说了一句,“我和他们不一样。”和平年代,自然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金戈铁马,不过谁说平平淡淡中就看不到万丈豪情?说不定是平淡之中见真章呢。

片尾。并不愿意简单的把片尾理解为一个彩蛋,而更愿意认为这是一种致敬。一种对于时代精英的致敬,一个个熠熠发光的名字伴随着他们的音容笑貌缓缓出现在面前,由于其无与伦比的真实感,从而显得具有了更加不同以往的力量。虽然以往更多的是从书本中了解了他们的事迹,但是配合刚刚结束的电影,本已汹涌澎湃的感情仿佛有了更加具象的寄托,不仅没有四下横溢,反倒渐渐凝固在了脑海中,如同刀斧镌刻般入木三分。

纵观全片,虽然粗粝,虽然刻意,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透过那些温暖的,明亮的,饱满的,一帧一帧流淌着热血,青春,理想的镜头,反倒是多了几分“不通世务”的执拗和天真,近似于书生气的理想国,不就是青春本来的样子吗?

也许总有一天,我们会变得世故,变得油腻,或许还会变成我们自己年少时都不喜欢的样子。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成长代价。不过,在我们还能够握住青春旋律的时候,还是让我们把生活过成它本来的样子吧。

最后,用一句很久以前在网上看到的留言作为结尾吧。

有人说,生在这个国家是我的无奈,但是我的孩子也生在这个国家,就是我的无能。

不过我要说,我们生下来时国家是这样,是我们的无奈,但是如果我们的孩子生下来时国家还是这样,那才是我们的无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贤的理想我们是否还在传承?
《大学》里最精华的17个字,你知道吗?
《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浓缩精华佳句,值得学习
《大学》儒家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儒家思想核心
诗词典故中的家国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