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 全球化逆潮
最近读了一本很不错的书,想介绍给大家。
 
约瑟夫 E. 斯蒂格利茨JosephEugene Stiglitz的著作《全球化逆潮》
 


乍眼一看,这本书有点标题党,全球化是当下全世界最为炽手可热的话题。而且作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中国人来说,过去四十年我们每一个人自身生活突飞猛进的提升,其实都和全球化脱离不了干系,所以如果仅就个人感情来说,对于全球化,我们是怀有一种很朴素的感恩心态。不过西雅图街头全球各地反全球化人士抗议游行画面犹在眼前,不免令人深思。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凡事必有其因,方得其果。
 


如果我们把浮在表面的内容轻轻揭去之后,看看下面藏着的底层逻辑,总有一种桃花源处有秘境,曲径通幽,豁然开朗的感觉。独乐乐,众乐,孰乐乎?于是迫不及待的拿出来,想要和大家分享一番。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讨论,谢绝抬杠。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大名鼎鼎的牛人。
 


约瑟夫 E. 斯蒂格利茨JosephEugene Stiglitz:全球最尖端的经济学家之一,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同时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全球思想委员会的联合主席。2001年,因其对信息经济学的开创性工作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在此之前,他还获得了约翰·贝茨·克拉克奖。斯蒂格利茨教授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牛津大学,是著名的经济学教育家之一。他还曾担任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等一系列重要职务,负责制定美国的经济国策和领导世界银行会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等地推动的“消灭贫困计划”。
 
从以上他的履历可以看出,他并不是那种象牙塔中的书呆子式教授,可以说上可以出入庙堂,运筹帷幄,筹谋划策,下可以到田间地头,调查与实践相结合,堪称能文能武,既有理论基础,著作等身,又能实战操练,躬身入局。
 


最重要的一点,他本人其实是全球化这一理念的大力倡导者和实践者,但是从这样一个正方角色的身份,提出全球化逆潮这一反方观点,是非常具有思辨性和趣味性,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说,有点类似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感觉。
 
读完书之后,对于教授本人更加感兴趣,于是进一步搜索了他的个人资料。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在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奖典礼上,瑞典皇家科学院曾经这样评价他:斯蒂格利茨博士对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的贡献最大。斯蒂格利茨曾多次强调假如不考虑信息的不对称性的话,那么经济学模型很可能是误导性的。他的这一警示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因为就不对称信息来说,不同的市场会有不同的特征。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公共管理的研究领域。
 


如果借用这个评价,套用在斯蒂克利茨对于全球化的态度上,用大白话来说,似乎可以解释为:全球化是个好东西,但是道理是一回事,实践是另外一回事。

这本《全球化逆潮》出版于2019年,其实它是作者前著《全球化及其不满》(简称为GAID)的增补新编版本。当时GAID这本书一经问世,并引起了全球激烈反响,作者在书中向我们揭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这些原本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的机构是如何伤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的。那么十多年过去了,现实有没有好转呢?
 
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不仅没有好转,而且变本加厉,愈发的糟糕了。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化仍然在被导向错误的方向,它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都带来了不平等,而且这种不平等是双向伤害的,大家都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也就难怪为什么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都引发了越来越剧烈的政治动荡。在《全球化逆潮》一书的新增部分中,将近一半的篇幅用来讲述发达国家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G7对于全球化的不满,这种不满情绪在唐纳德·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之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


懂王竞选总统时喊出的口号“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无疑是这种情绪最为具象的表达,令人深思的是,作为全球化的设计者,实施者和领导者以及理论上的最大受益者和实际操盘者,美国怎么会对于全球化拥有如此之多的抱怨和责难?因为从公开发表的数字来看,大约近1/3个世纪以来,大多数美国人的收入是停滞不前的,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生活水平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2015年,美国白人中年男性的死亡率正在增加,而全球各地却是在下降,到了2016年,整个国家的预期寿命在下降,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与此同时,南半球(此处特指发展中国家,并非地理意义上的南半球)同样处于水深火热中。
 


那么钱都到哪里去了?
 
按照作者的理论,在过去的25年到30年中,有这么一部分人是全球化的获益者,他们的表现异常出色,那就是占全球人口百分之一的千万富豪和亿万富豪以及他们背后所代表的超国界组织,比如超级巨头的跨国公司。他们由于各自的先天优势,从而在利用全球化的镰刀收割世界各国财富的过程中,赚的盆满钵满。另外一个巨大的获益人群就是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的部分国家中出现的新中产阶级。
 


全球资本如果是一个定数的话,在没有突破性的科学技术和新资源出现之前,由于资本本身具有的流动性特质,它不会永远固定停留在一个地方,甚至它的流动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作者依然认为全球化从概念理论上讲是一件好事,但是现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原则性错误,使得原本一个好的东西变成了坏的东西,而且能力越大,破坏力越大,造成的伤害相应也越大。问题不是全球化本身,而是全世界所有参与全球化的人们管理全球化的方式。
 


而经济永远都是和政治联系在一切的,进一步来说,如果一个政治问题无法采用政治手段解决后,那么接下来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战争。
 
作为一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书中主要是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全球化的多重维度,现阶段全球化走向“失败”的原因以及幕后推手,以及全球化是否可以被拯救的可能性和应对措施。同时,作者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入浅出的为广大读者普及了一些国际著名机构的另外一面,比如世界银行,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比如美联储等等,揭开它们身上神秘的面纱,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样一番尊容。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由于作者本人的特殊身份和一贯以来,众人所公认的职业操守,他对于相关常识的普及,是确实可以帮助到读者能够站在一个更加公正,中立,理性的高度去理解我们眼前所发生的一切。
 
再次强烈安利这本书:《全球化逆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假如林毅夫获得诺贝尔奖
经济学家日历
《新经济学》理论介绍
李书福:未来发展要占领道德制高点
关于麦当劳你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斯蒂格利茨:中国为何不把国储花在本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