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中医一定要跟对人!

想起来写这个,当然是因为我又受刺激了。

我一个读者前不久给我推荐了一篇文章,我一看标题:

“艾灸的最终目的根本不是治病,而是......”

这句话就有问题,艾灸不光治病,还能救命呢。不为了治病防病,你做艾灸是为了熏蚊子吗?

做为一个曾经码字为生多年的过来人,我对这种诈尸体的标题有很强的戒备心。

需要耸人听闻、夸大其词来博眼球的文章通常都没啥干货,不过读者推荐给我总是好意,出于礼貌我还是点开看了。

第一句说:

“艾灸的最终目的是打通经络,让气血畅行。”

逻辑有点牵强,也不能说它一点不靠边,下面一堆泛泛而谈,然后作者写了一个病案:

“我有一个病人,他得了二十多年的肠炎,他的病根就是寒气侵害了胃肠。艾灸是寒气的克星,所以我给他用艾灸治疗。他自己反映,艾灸的第二次出现了咽喉干的现象,尤其是上颚干痒,之后症状越来越严重,扁桃体也开始疼痛,变成暗红色了。

他担心把身体灸坏了,我就安慰他,告诉他这是正常的反应。我们想把病邪赶走,可它不可能乖乖就范,肯定要抵抗,抵抗不过还要逃窜,所以会出现肠炎之外的疾病。

我让他艾灸之后多喝些温水,一来润喉,二来可以帮助排毒。如果扁桃体疼痛比较严重,可以在大椎穴针刺3~5下,然后拔罐,拔出瘀血。再艾灸的时候,这个症状就会改善了。”

这个病案全部的资料就这么多,看到这我才完全炸了!

首先,做为一个有价值的病案,你辩证过程得有。

你说他二十多年的肠炎,病根就是寒气侵害了胃肠,根据在哪里?你是四诊合参了还是用五运六气推算了?

我目前看到的八字病案,患肠胃炎的有可能是八字火多克金土少脾弱,也有可能是木强克土反侮金。

没有准确辩证,随便使用中医治疗手段调动和干扰病人的气血,这是拿病人的健康开玩笑。

其次,从他艾灸后病人的反应来看,这个病人很有可能是八字火多克金,肺为弱藏,再用艾灸加强火的力量克金,等于火上浇油、催人速死。

因为肺开窍于鼻,喉为肺的门户,肺与大肠相表里。艾灸的第二次出现了咽喉干的现象,尤其是上颚干痒,之后症状越来越严重,扁桃体也开始疼痛,变成暗红色了。

——这明明是风热感冒的症状都给灸出来了。

他连病因都没搞明白,瞎胡整,把一个病搞成两个病,还美其名曰:“排病反应”。

病邪从哪排出来了我没看见,我只看见病人肠炎没好,又添了一个病。

这样的文章已经不是没营养的鸡汤文了,简直就是毒鸡汤!

含含糊糊、空穴来风,随意套用中医概念,经不起推敲的地方多了,但中医初学者是发现不了的。看了以后还多半会觉得,哇,好厉害,赶紧收藏学习一下。

我也走过同样的弯路,看到吹嘘自己如何厉害的中医书就立刻奉为珍宝,后来学中医年头多了才反应过来,那都是远离实际的浮夸之词,白白浪费了我的时间和精力。

碰到这种胆儿又肥、心又热,随便看点书、查点资料,啥也不懂就敢给人治病,还把自己的胡整经历当成宝贵经验发到网上来的所谓中医爱好者,我真想跟他深深一揖:

“大哥,谢您这么瞧得起中医,求放过!”

网络的便利是我们可以方便、轻易地获得大量的资讯,如果你知道路,是可以找到很多好东西的。

其弊端是:网上的资讯太多,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有价值的内容往往被淹没在海一样无边无际的错谬信息里了。

你可能随手打开一个APP,看到里面有中医类文章,刚好你又是中医爱好者,你就点进去开始看了。

你能看到什么,完全取决于你的运气;

什么时候能从垃圾甚至是有毒鸡汤中省悟,得看你的福气。

而人往往先入为主,错误的观念形成了,就好比一张涂鸦过的白纸,你不先把它擦干净,就没法用。

擦掉脏东西要花的力气可比单纯往白纸上写字画画多多了,而且都是沉没成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消耗。

所以,做为初学者,你要么就不看,要看,就看靠谱的。学五运六气也一样。

初学者最基本、最要紧的当然是《黄帝内经》。这是老一辈中医的共识。

《黄帝内经》就是最好的中医基础理论。内经的底子不打好,看再多的医书医案都很难成大器。

《黄帝内经》从出现之日起,就已经是一个成熟、高效、完备的理论体系,它的高度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无法超越。

不要说发展或增补了,连一个字、一句话都很难改动,后人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只是在不断地验证其理论体系的先进性和正确性。

也因此有人怀疑中医的起源,认为《黄帝内经》不是人类文明能够达到的高度。

我认为《黄帝内经》就是道家修炼实践的理论结晶,没有内证功夫,你当然搞不明白这些理论是从哪儿来的啦。

就像你告诉一条鱼,它爬不了树,它会信你吗?

它都没到过、也根本到不了有树的世界,怎么可能想象爬树是怎么一回事?

它只知道在水里,没有它去不了的地方。

举例来说,关于经络是如何发现的?我见过一个解释大意是这样的:

中医来自于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实践的经验积累。比如,一个农民正好胃痛,他干活的时候不当心撞到了,或者被利物扎破了足三里这个位置。

他发现:咦,怎么扎到这里我胃就不痛了?于是就发现了足三里穴可以治疗胃痛。诸如此类等等。

这种事情发生的机率有没有?肯定有。

但是人身上好几百个穴位,每个都靠不小心撞到、扎到才能发现,这人不得扎成马蜂窝啊?

而且,经络循行并不仅仅在身体表面,体内循行的路线也好长呢,要想每个分支都搞清楚,那这人扎成马蜂窝还是不够的,怕不得扎透光啊?

这种蠢萌到让你只想趴在他肩上哭的解释再不会有别人,肯定出自大名鼎鼎的“科学教教徒”之手了。

科学教教徒的特征是:啥宗教都不信,就信科学!

这世上就没有“科学”不知道的,也没有“科学”不能解释的东西。

如果你有幸碰到了科学教教徒,我的忠告是:不要浪费口水跟他讲道理,你只要静静聆听他脑子里海潮澎湃的声音就好了。

接着说学中医:

因为《黄帝内经》是古文,古代汉语基础不好的难免望而生畏。因此很多人更愿意从中医药大学的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等等开始。

我很不赞成。为什么呢?

因为中医药大学培养出来的中医本科生,包括大批的医学硕士生、博士生看不了病,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我一个朋友的爱人就是中医学院本科毕业,他们那个班三十多人,最后只有四个人在干中医。

蔡良俊大夫也说:本科班可能就剩下我这个纯中医了,研究生仅五六个。

一辈子精研《黄帝内经》的国医大师李今庸说:“我认为这不是学生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中医教育出了问题。”

“病灶”之一就是教材太乱太多,很多编者将不成熟的观点注入其中,让学生不知该相信谁。

他以《伤寒论》举例,“这本书版本不下几十种,越编越厚,一家之言甚多。”

若论文字之精当优美、表述之准确严谨、体系之成熟完善,今人写的医书我还没发现有能跟《黄帝内经》相媲美的。

总的来说,我认为后人编纂的中医教材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

1、把内经原文翻译成白话后对原文意思的篡改;

2、剪剪贴贴的过程中破坏了内经原文的整体性,而且难免遗漏重要的字句;

3、在打乱重建的知识框架中加入自已的知见,贻害无穷。

教材都不严谨,还能指望这样的教材教出好学生来吗?

科班出身的人用五年、十年都走不通的路子,用业余时间自学的人能走通吗?

为什么中医学院的学生花五年时间学习的专业,毕了业就改行,因为自己心里清楚:自己学到的东西看不了病。

我曾经与看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学中医的人交流过,虽然他嘴里蹦出来的也是中医名词,但基本概念都含糊不说,还有一些如梦如幻、匪夷所思的观点。

这种鸡同鸭讲的感觉实在不美好,所以我现在谢绝与不看《黄帝内经》的人讨论中医。

愚以为中医学以《黄帝内经》为首的经典古医籍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否则就是自断经脉,自毁长城!

想不走弯路,学好中医,必须从《黄帝内经》开始。

有个道理大家肯定知道:这世上看起来最近的路未必最快。看起来远的路如果好走,一点也不慢。

学习《黄帝内经》的方法:

一、直接阅读原文。

虽然《黄帝内经》年代久远,再加上汉字的简化造成的文字上的隔膜感,使人望而生畏,但无论文化如何久远,这毕竟是中国人血液里的东西,进入古医书的语境,并非想象中那样难。

我的感觉《黄帝内经》跟白话差不了多少,有少数的生字、难句需要克服。

我的诀窍是多读,《黄帝内经》的文字美得跟诗一样,简直可以做语文教材,读多了有语感了就好办啦。

这个网址有白云出岫先生的黄帝内经朗诵版有声文件,可以下载灌耳音用。

http://www.ed2000.com/ShowFile.asp?FileID=138206听熟了就不觉得难了。

二、你说,全古文的《黄帝内经》真看不懂,那你可以先看一些靠谱的人写的靠谱的中医类科普文,慢慢拉近你跟《黄帝内经》的距离。

我推荐初学者看的作者有:中里巴人、罗大伦、徐文兵、范怨武、余浩、夏正安、刘希彦等等。

学习五运六气也一样,我还是推荐你们优先看《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原文。

你们应该发现了,我写的文章很少引用近人的观点,如果要表述我的看法,都是尽量去引《黄帝内经》原文。

因为后人自己演绎的东西太多了,做个参考、启发下思路是可以的,不能完全当真。另外,好些人写的书我写不懂。

如果智商没问题,中医基础也不错,专门写五运六气的书看不懂,可能的原因如下:

一是你的水平层次不到,跟作者不是一个级别的。

比如你五运六气的基本概念一团浆糊,推算能力都不过关,你看分析八字偏性、调理弱藏的文章肯定看不懂。

二是作者的表达能力太差。

毕竟文字能力还是需要点天赋的。怎么样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人人都能看明白,真得有点白居易的本事。

三是写文章的人自己就没闹明白,也不会用。

把中国话说的让你听不懂并不是什么难事,可能还是必备的学术能力之一。

四就简单了,作者的表达能力没问题,自己也会,他就没诚心想教会你。

所以,我现在是看不懂的书就放弃,只在两个地方下功夫:

一是《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原文;二是五运六气病案。

我觉得我的进步并不慢哟。

五运六气不是普通的中医爱好者会玩的东西,我默认我的读者中医基础都是过关的,但从师兄们提的问题上可以看出来,这恐怕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

我写中医科普文没问题啊,保证我写得欢乐,你们看得也欢乐,可现在五运六气想写的东西一堆,我腾不出手来啊。

所以,中医基础差的赶紧自己补课,不然,咱们怎么开开心心地一起玩耍?

因为五运六气的难点根本不是推算,而是对推算结果的理解和运用。

这就涉及到对弱藏症状和体质偏性的识别、判断,以及后期制定、调整养生方案的能力水平了。

你理解得越深刻、越透彻,你在临证的时候就越有胜算。

好比武林高手十年练一剑,功夫到了,只要出手,必有斩获,决不空回。

如果中医基础不扎实,你推算再流利,五运六气也很难用的得心应手。

打个比方:五运六气是把屠龙刀,小孩子力气不够根本拿不动;

普通成年人能举得起来也抡不动,闹不好还会砍了自己的脚;

像郭靖、杨过这样的武林高手才有可能拿着它上山伏虎、下海擒龙。

你问我是啥水平?我也就是刚刚能拿它切个菜吧,比一般的菜刀是锋利多了,但也只能当个菜刀使。

就我这么个切菜的水平都能横着走两步了,中医真是颓到要在筷子里面挑旗杆的地步了,希望这个状况赶紧好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天学一段《黄帝内经》,岁在辛丑九月廿三【原文】黃帝曰:六氣者,貴賤何如?
名医史记话扁鹊
马王堆医书的价值,为啥远不如黄帝内经?#中医#
[转载]了无谈如何学习中医学
)JT叔叔的老师
[转载]关于“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之我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