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读红楼”第二十八回(中):林妹妹的暖香丸

 

上篇笔者对葬花吟作了一番煽情絮叨的阐发,但在小说中,寥寥百字收拾起来,最后竟用充满禅意的两句“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作结。干净利索,笔力千钧。



葬花吟一出,写足宝玉的感慨与共鸣之后,曹雪芹的笔触又回归冷峻。黛玉听到宝玉的悲哭,并没有因此而理解,而是啐了一口,昨夜的忿怨还未消尽,并没有明白到宝玉对她的共鸣。而宝玉悲恸一回,见黛玉躲开,也是觉得无味无趣,抖土起来,返回怡红院。

当两人遇到,接下来如何写,其实也很考验作者。如果冰释前嫌,你侬我侬,则堕入俗套,也缺乏故事张力。如果依然写两人你争我吵,则缺乏层次感,不合情理也显得单调。

且看作者在前半回继续写宝黛的纠缠。

这一段写黛玉的“情情”面目,也是数笔浓墨。先是对宝玉脱口而出“狠心短命”的“怨咒”,话尚未完结,又不忍心,掩口而止。虽误解宝玉,而终不忍心咒诅。而后四十回黛玉临死的“宝玉你好……”不过是此处情节的东施效颦。情情的另一个表现,在听到宝玉的诉衷肠之后,轻易就饶恕了宝玉。



而宝玉的诉衷肠,本身就是一个难度极高的技术活。

先是要用话吸引住黛玉,使之愿意倾听。所以一开始就说“我只说一句话,从今以后撂开手”。黛玉自然深知宝玉急于辩解之心,不免对其只用一句话感到好奇,于是停住。果然宝玉只说了一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话意味深长,黛玉不由得不深究。此时宝玉既要掏心挖肺,又要避免唐突造次,故而说话破绽百出。却因此正见其处于窘迫情境中仓促措辞的思路一一可寻。作者拟写得十分神似。

写其钟爱,却不得直言,说是“陪着顽笑”“和气到了头,才见得比人好”。只是为何就要比人好呢?却不敢直说。为了表示跟黛玉共情,急切中说是因为与黛玉一样是“独出”,所以两人的心只怕一样。这话也禁不起深究,只怕湘云更是独出,难道也跟宝玉的心一样?而为了辩解自己没有外心,反派黛玉的不是,认为是黛玉自己无缘无故把宝钗放在心上。然而,这样破绽百出的辩解,却赢得了黛玉的理解。黛玉透过这番话,听出了他的诚恳,听出了他这番言不由衷的囫囵话里,深埋的那个不敢言说的词语。所以黛玉也“不觉滴下泪来,低头不语”。这场爱情倾诉戏,着实精彩。



这段“苦情戏”之后,叙事情绪一转,加了一场喜剧戏。庄谐转换,皆由宝玉心境而出。转换之处,用丫鬟来请吃饭“收拾得干净”,这也是作者讨巧之处。许多需要收结之处,用此“横风吹断”法,就轻易用丫鬟有事来寻,加以情节转换。比如之前的共读西厢,也是让袭人寻来,使之告一段落。

宝黛见王夫人这场,在红楼中也颇显特殊。

特殊之处在于,其他地方,王夫人跟黛玉交集甚少,对这个跟宝贝儿子过于亲昵的外甥女,态度似乎有点难以捉摸。后文提及林妹妹,一个是说黛玉多心,不方便将其衣服给金钏装裹,一个是说张狂的丫鬟晴雯眉眼像黛玉。都不是什么好事。而此回,却写了王夫人对黛玉病情的关心,甚至为其记挂丸药。虽然这种关心,已经被她自己的喜好“金刚菩萨”“支使糊涂了”。被金刚菩萨支使糊涂,显然也是作者对王夫人的一个暗讽。



而宝玉也难得地敢于跟王夫人开起玩笑。面对王夫人的假意恐吓,还胆子不小地说“我老子再不为这个捶我的。”母子间的亲昵,十分生动。

脂批云:“宝玉因黛玉事完,一心无挂碍,故不知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玉兄亦是释却心中一夜半日要事,故大大一泄”。可以看出,作者透过宝玉这种言行,体现宝玉在心事了却之后的放松,乃至放肆。这种心境的改换,在三十回也再次得到体现:跟黛玉再次吵架和好后,他居然当面把宝钗比作杨贵妃,说:怪不得大家都说你胖。这种造次的言论能出自对女孩细腻体贴的宝玉口中,看去匪夷所思,但正准确地体现了宝玉当时的心态。



宝钗首次出场,围绕着冷香丸来写,冷香丸的文化隐喻,对于塑造宝钗形象,有着重要作用。而此处,似乎遥相呼应般,从宝玉口中写出针对黛玉的另一个药方。

脂砚斋此处戏谑道:

前“玉生香”回中颦云“他有金你有玉;他有冷香你岂不该有暖香?”是宝玉无药可配矣。今颦儿之剂,若许材料皆系滋补热性之药,兼有许多奇物,而尚未拟名,何不竟以“暖香”名之?以代补宝玉之不足,岂不三人一体矣。

这段话虽然未必是作者本意,但批者的这番奇思妙想,也颇有趣味。

宝钗的冷香丸,霜雪花草入药,虽罕见,却确有其事。并不珍贵,只是难以恰逢其时。而宝玉这个药方,却是珍奇古怪的药,价值不菲。药名却是常见的补药,看似着实,却出于胡诌。两个药方,一个实中带虚,一个虚中带实,确实有“犯而不犯”相映成趣的效果。



宝玉一时胡诌不出药名,我们姑且按脂批命名为“暖香丸”罢。暖香丸之情节,放在宝黛和好之后,宝钗羞笼红麝串之前,其中的寓意,我猜想是为了说明此间的次序:宝黛爱情融洽之后,却因黛玉之病,天人永隔,此后方成就了金玉婚姻。这里的顺序是万万颠倒不得的。

脂批这里也多处点出此回谈药的要旨。哪怕这药方仅仅是出于戏谑笔法,并非正面写黛玉之患病求医。

“自闻曲回以后,回回写药方,是白描颦儿添病也”。“写药案,是暗度颦卿病势渐加之笔,非泛泛闲文也。”这两句脂批,可能属于两个不同批者,但都点出此段的重要性。虽然所谓“回回写药方”,并不存在,完全是批者的错误印象,但小说中确实闲中插笔,反复侧面渲染黛玉的病情。例如二十六回小丫头佳蕙说“林姑娘生的弱,时常他吃药”,脂批云“闲言中叙出黛玉之弱,草蛇灰线”。三十五回又有紫鹃催黛玉吃药。


 


围绕着暖香丸故事,宝玉的放肆,扯谎编方,作者写出了不同人的反应,也着实好看。宝玉有意让宝钗为他圆谎,但宝钗却不愿遂其意,又竭力想撇清干系,两不得罪的心态,十分符合其“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圆融个性。黛玉则嘲笑宝玉的自作多情。凤姐忙里偷闲,一本正经地替宝玉圆谎,跟宝玉一唱一和,跟真的似的,配合十分默契。

题外多说,此处凤姐称薛蟠为薛大哥,这个大概是作者在年龄设定上变动造成的破绽。凤姐在作者笔下的最初设定,似乎年龄甚小,大约与宝钗同龄,所以宝钗可以戏称“凤丫头”。如果凤姐年长宝钗好多岁,则宝钗的称呼显得有些不逊了。在宝琴岫烟等入大观园时,也说“叙起年庚,除李纨年纪最长,他十二个人皆不过十五六七岁”。这十二人竟包括凤姐。可见作者本意,凤姐跟李纨年龄差距大,跟宝钗等倒是同龄,才十六七岁了。不过这便与其他情节又有矛盾。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凤姐已出嫁,其时黛玉方才六岁。按此安排,则至少大十岁。所以年龄虽错乱,但能看出作者的意思,想减小凤姐之年龄,好与宝黛钗三春打成一片,并且写其聪慧善于理家,就更有冲击力。

宝玉此时,虽然希望宝钗替他圆谎,实际上更希望黛玉能替他说话。偏偏黛玉不仅不维护,反而羞他。而宝玉也故意直问着黛玉,黛玉则找王夫人当挡箭牌。不明就里的王夫人,也替黛玉说话。宝玉又揭穿黛玉,而黛玉则以独自去贾母那里吃饭不等宝玉,来加以还击。



宝玉故意在王夫人和宝钗面前,表现出对黛玉满不在乎的样子,当黛玉说他不去贾母处吃饭时,他明明心里想跟过去,却使犟不去。

这一段,写小儿女的心思活脱欲现。宝钗洞若观火,对宝黛二人的爱情小游戏,悄悄使个小蔫坏,装作若无其事地火上浇油,劝宝玉说“你正经去吧,吃不吃,陪着林妹妹走一趟,他心里打紧的不自在呢”。一语戳破宝玉悠闲下的紧张,宝玉只好继续伪装下去,把话说得更狠些。“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

但终究言不由衷,他的忙碌碌引起了探春惜春的发问,恐怕也是心照不宣吧,偏偏宝钗这回不再藏拙,继续一指禅——戳、戳、戳:“你叫他快吃了瞧林妹妹去罢,叫他在这里胡羼些什么。”看似关心,实则诛心。其心态颇耐琢磨。或许有几分酸?几分故意的恶作剧?

宝玉急着去见黛玉,作者故意设了好几道关卡,一则延宕,凸显宝玉的急切,二则写凤姐日常,三则收拾小红的线索,一箭三雕。而以小红如此轻易被忽略,正凸显宝玉唯独对黛玉在乎。“除颦儿外,俱是行云流水”。



黛玉裁剪,又一次用“冷战”对待宝玉。丫鬟说绸子一角不平整,还需一熨,黛玉说“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这话,明显是指桑骂槐,对宝玉的还击。脂批说“有意无意,暗合针对”,但如果认作是偶合,恐怕不大说得通。而且黛玉后来又重复一次,正见得她对这话的忿忿不平。显然此前,黛玉虽然说不等宝玉先走,实际上还是在外头延缓脚步,等候宝玉跟上。结果宝玉偏充胖子,装出满不在乎的这句话,伤着了黛玉。黛玉的“不自在”,到底不是真生气,终究放不下。说出“赶你回来,我死了也罢了”,竟成了谶语。



黛玉一死,宝玉生命中另外两名女子的命运就要尘埃落定。所以接下去,曹公便要写到她们,牵出她们的婚姻结局来。

 



点击下图即可关注“红楼梦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伴读红楼回答悟空问答 宝玉说薛蟠从他那儿要的药方配成奇药,宝钗为什么说不知道?
薛宝钗PK 王熙凤:权力之争,谁胜一筹?
解谜《红楼梦》(3)
你们不要再曲解王夫人了,她其实是这样的
乱入红楼:黛玉为什么说宝钗心里藏奸
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共10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