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中石头的审美意象

《红楼梦》曾名《石头记》,是'石头'将自己'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记录成书。蔡义江引用《左传·昭公八年》:晋国有石头讲了话。晋侯问师旷,为什么石头能讲话?师旷说,石头是不会讲话的,恐怕是有谁借石头而说的吧!不过,听说政治昏乱、人民怨恨,就会有不能讲话的东西出来讲话。现在,当权者穷奢极欲,老百姓活不下去,石头讲话有什么奇怪呢!其次,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西石头山后。战国时楚灭越于此设金陵邑,汉建安十六年孙权筑城改名,后用'石头城'代指金陵或南京,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这六个历史朝代都曾在金陵建都。第三,《宝善堂集》五卷,释如愚撰:如愚,字蕴璞,江夏人。少为书生,后削发为僧,居衡山之石头庵,复居金陵石头城南碧峰寺,遂号石头和尚。师事雪浪洪恩,声誉极著,袁宏道、李卓吾、梅鼎祚、臧晋叔、冯梦桢、潘之恒、王稚登等人皆与之游。第四,根据朱淡文的考证,作者的构想是受了曹寅所作《巫峡石歌》的影响,巫峡石上'宜勒箴',警戒后人,这个观念也和《红楼梦》中那块顽石上面镌刻故事以示世人的观念类似。第五,东坡初至儋州过得十分艰难,为供衣食,他甚至连酒器都卖掉了。每次看见城后的儋耳山,他都会想起自己的诗作:'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余'。他感慨报国无门。我们无法考证作者受谁的影响,列举出来仅供参考。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红楼梦》第一回中开篇就引出了一块神奇的石头: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一、石头意象的文化意义


首先,石头是我们民族的文化之魂


李劼在《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中指出:殊不知恰恰是这几段有关石头故事的文字,蕴含了小说《圣经》般的深意。按照《红楼梦》开篇有关石头的叙说以及小说所展现的恢宏气势,其文化和历史的气脉不是出自二十四史,也不是缘自孔孟老庄,而是直承《山海经》所记载的远古传说,女娲补天,开辟鸿蒙。如果说《红楼梦》是一个文化精灵的话,那么其灵气则源自最为原始的混沌时代。这样一个灵魂所系的不是什么文化传统,而是人类起源和天地之初。它上通茫茫宇宙,下接浩浩尘世;吸纳天地之精气,沐浴四季之灵秀;兴衰际遇,世劫历历;从而为神灵之使,为上帝立言。然而此后的中国文化由于这些学术和说教的阴云笼罩,变得老谋深算,心智发达,却情致衰退,灵气全无。一部《二十四史》,刀光剑影,腥风血雨;王朝更迭,盗贼蜂起。相反,文化气脉却愈渐衰微,从诸子百家的争相著书立说逐步败退,直至乾嘉学派的考据注经,最终落入穷途末路,显出末世景象。《红楼梦》由此横空出世,阅尽人间诸色;她超然卓立,慨然长啸,其灵光所至,一派初始性情。这不是一次征战,却穿越了几千年沉沉黑夜;这不是一个论断,却道出了历史人间的全部秘密。若要追溯其来历,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女娲补天时代的那种混沌,而且还可以品味历历数千年的精神修炼。不是从历史开始如《三国演义》,也不是从故事开始如《金瓶梅》,而直接从灵魂开始,从那块灵石开始,这种写法本身就意味着对历史文化的颠覆。小说的结尾与开卷一样,归于灵界。



其次,石头是流动生成的文化丰碑


从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说起,奠定了全书的精神命脉;突出了《红楼梦》这本书的独特构思、独特内涵、独特意趣和独特价值。脂批的结论是:'开卷一篇立意,真打破历来小说巢臼。'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指出,文章经国之大也,不朽之盛世。作者超越了这样的文化自觉,把自己的作品镌刻在无才补天的石头上,不单单是让自己的作品永垂不朽,更是在中华文化的源头上竖起一座文化丰碑。从文化的视角看,这块有灵性的石头,才是我们文化的精神源头、情根之乡、灵魂之地;《红楼梦》开创了以'情'为核心的文化历史,建立了大观园式的诗意文化,倡导平等、自由、博爱的观念,表现了作者的伟大理想。更有趣的是镌刻在石头上的文字,空空道人两次抄录,想找个'闲人'传播,并最终在贾雨村的指点下找到曹雪芹,作品得以在现实生活中传播,从而实现了作品的价值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丰碑;所以,石头是流动生成的文化丰碑。艺术品是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以作用于欣赏者的视听感官,激发欣赏者相似的审美直觉,并实现艺术品的社会价值,因而使得艺术品获得无限的增值。这块石头所推动的艺术活动,就是一种心灵构筑文化意义的活动。红楼梦正是在这样的艺术实践中成为了文化丰碑,树立在全民族的精神世界中。海德格尔认为,在大地上建立世界;这就是艺术具有建立世界和显现大地的两大特征。世界和大地的对立是一种抗争,艺术作品就是这种抗争的承担者,而真理就发生在这种对立与抗争之中。如今,石头依然在流动生成,依然是抗争的承担者,依然如女神般的指引方向。

二、石头意象的生命意义


首先,石头具有生命意识的觉悟


石头具有隐喻性和寓言性,也可以看作一个神话,具有鲜明的魔幻现实主义的特色。石头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有人说,十二可以理解为一年四季,二十四可以理解为二十四个节气,三万六千五百零一为百年,可以理解为生命的长度。当三万六千五百块的石头都实现了他们补天的工具意义时,那块被抛弃的石头却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具备了欲望意志和自我意识。虽然也曾经自怨自叹,悲号惭愧,还不明白女蜗的良苦用心,不明白具有创造力的女蜗赋予他的神圣使命;当他幻入红尘历经磨难后终于醒悟,明白了自身的意义与价值。'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这是写在奇石上的歌词,也是写完书后的灵魂自白。石头无材补天,是女娲的先天规定,上天生我出来就不让我去补天;开始我很悲伤,后来我亲历红尘,发现这个'天'以理杀人,根本不该去补,女娲真英明。但是我无力改变身边女性的悲剧命运,辜负了女娲的神灵造化。不过我毕竟是天地之子,我有特殊的使命。我亲历红尘,颠覆传统,终结历史,但无人理会。他们甘愿为奴,反而把我看成异类。我的这种特殊身份、特殊经历、特殊作为,能请谁帮我作传记呢?最后一句使我想起了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份孤独与超越有悲哀更有自豪。石头这种'向死而生'的觉悟,生存的意义便向着无蔽状态的存在敞开。石头的灵性既来自于女娲创造生命的天赋,又来自石头的自经煅炼;他的精神命脉应该是秉承了女娲的创造力而去创造理想文化的伟大神力。

石头暗示宝玉独立特行、冥顽不羁的文化寓意。


石头的特性是顽强、客观、真实、可信;因此,小说也是真实客观的;更深刻的含义是:不必去补救的天;而应该去开创新的文化时代、建立新的理想社会。开篇中以具有象征意义的石头这个意象为中心构成的神话故事,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充满幻想的世界中呈现体现人生意义,而这种审美内涵是通过石头幻人在演绎人世间繁华落尽,悲欢离合的故事中曲折含蓄的表达出来的,具有浓郁的诗意美。《红楼梦》中处处渗透着作家对整个人生的体验与感悟,石头作为核心的象征意象,在构成具象与意象的世界中都承载着生命的不同意义。石头的形和神即投入在人间贾宝玉身上,渗透着对无限和有限生命的感慨,这便是石头体现出的生命哲理;石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审美内涵或结构艺术所构成的红楼梦中的两个世界里,都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陈林认为,'鲁迅对中国历史总结了两个字:吃人!《红楼梦》对中国历史的总结也是两个字:荒唐!从来没有哪一部作品像《红楼梦》这样大气磅礴、大义凛然、血泪奔涌、深刻彻底地横扫中国一切牛鬼蛇神!从来没有哪一部作品像《红楼梦》这样拈出'荒唐'两字就把'圣朝圣世'的神话打得粉碎!'冯其庸指出:《红楼梦》所描写的理想社会,一个是走自由人生的道路,一个是走婚姻自主和自由恋爱的道路,一个是要尊重妇女,一个是人际关系要平等友爱,这才是他的理想的社会。所以《红楼梦》所描写的是一个未来世界才可能实现的一个社会,所以《红楼梦》作者是一个超前的思想家。

其次,石头具有精神境界的回归


空空、茫茫、渺渺对应于大荒山、无稽崖与青埂峰,表明他们拒绝了这个荒唐无稽的社会,却难断情(秦)根。我们凡人不是就更不可能斩断情根了吧,作者以此暗示情(秦)是人的内在生命。我们的血肉之躯可以拒绝功名的诱惑,却不可以断绝自然的本性。我们认为,石头的'色空观念'只是借用佛教概念而已,并以空空道人阅读《红楼梦》的心路历程来传达作者创作《红楼梦》的心路历程。因此,'因空见色'是指作者在痛苦和绝望中不断反思人生与历史,并从文化的高度深入探索女性悲剧和家族衰败的原因,从而获得顿悟和灵感,激情爆发,往事历历在目,这就是'因空见色';因而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生世相、女性悲剧和家族衰败的原因。同时,这种顿悟可以对应灵石转世后的宝玉具有颠覆性和超越性。'由色生情'是指作者在回忆女儿世界、家族兴衰等往事的过程中,激发了他更为深厚的思想感情,更为宽容悲悯的情怀。同时,这可以对应灵石转世后宝玉在与女儿世界的交往中,表现了宝玉的思想情感的逐步提升。'传情入色'是指作者在顿悟中引发的思想感情的升华,他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倾注了对书中人物命运、家族兴衰的爱恨交加的深切感情;作品中的人物倾注了作者的深厚感情。同时,也可以对应宝玉对女性悲剧和家族命运的哀痛与绝望。'自色悟空'是作者希望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能同自己创作《红楼梦》一样感悟到人生世相、女性悲剧和家族衰败的根本原因;理解宝玉对理想世界和理想文化的追求与向往。

由于空空道人理解了《石头记》以'情'为核心的追求;理解了宝玉的情感世界,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以此暗示要用'情'字而不是用'功名'去审视这个社会,才能感悟到人生世相、女性悲剧和家族衰败的根本原因;用'情'字表达对情感世界的追求与向往。由此可见,虽然色空观念在《红楼梦》中有情节的支撑,有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更有启发读者、暗示读者和激发读者思考的功能。这个情是潜藏在《诗经》、《古诗十九首》,以及《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等等具有诗意的文学世界里的一个大写的'情'字,也寄托在阮籍、嵇康等人身上。在石头--神瑛侍者--宝玉(人石合一)的演化过程中并不真正具备重建中华民族新天地伟大神力。宝玉终究外柔内刚,他以生命维护'情'字的神圣,以'情'字拒绝功名利禄,以'情'字体贴、关怀、爱护他身边的青春女性;寓意痴情于秦汉文化的诗意灵魂。但毕竟他是一块女娲未用而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石头,所以,他无力挽回他身边的青春女性的悲剧命运,也无力挽回大观园世界的逐步毁灭。但是,他的灵性和灵魂一如既往,毫不动摇。他也许无法拒绝婚姻,但他终究选择拒绝传宗接代,悬崖撒手,来终结罪恶衰落的家族;不让家族有延续复兴的机会,并以此暗示要终结同样罪恶衰落的社会历史。最终成就了贾宝玉一代'情僧'的美誉,也成就了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指出,《红楼梦》达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高度。

玄奘法师所译的《心经》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佛教认为'空'乃天地万物的本体,一切终归于空虚。所以,从字面上看,'因空见色'是天地万物的本体可以看见瞬息生灭的假象;'由色生情'是人对假象所产生的种种感情;'传情入色'应该是感情融于瞬息生灭的假象;'自色悟空'应该是从瞬息生灭的假象中悟出万物的本体空虚。俞平伯据此认为,《红楼梦》是宣扬佛教'色空观念'的小说。从某个角度看,这样的认识不无道理;《好了歌》就是证明,《红楼梦》中的很多思想也是证明,作者最后让贾宝玉离家出走,抛却尘缘,回归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更是证明。根据我们对《红楼梦》主旨的理解,我们无法全部接受这样的结论。冯其庸认为,在书里面比较明显的能够看出来曹雪芹应该是反对佛道的,表示他对佛道是不相信的,红楼梦里面的绝大部分的和尚和道士的名字都是比较虚幻的,真正有姓有名的不多,有一个王道士,也是暴露了他的虚伪和欺瞒。作者在书里还写了这么一句话 :'和尚的话怎么能信呢?'所以,'色空观念'是小说的表层内涵,是有意遮蔽主旨的一种方法,是借用佛道来暗示自己的心路历程。李劼认为:'因空见色,意谓因为有了灵魂才构想出那样的梦境;所谓由色生情,意谓出于那样的梦境才领略出大观园那样多情的女儿世界;所谓传情入色,意谓那样的情感虽然美好但毕竟是理想的属于天国的最终不过南柯一梦;所谓自色悟空,意谓经历过这样一番梦幻后,人也就得以面对自己的灵魂了。'这样的理解符合作者创作《红楼梦》的心路历程。但是以'梦'代'色'过于武断。

第三、石头是整部小说的情节纲领


从石头的觉醒到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前尘因果轮回,这样便将''、'神瑛灌溉'、'太虚幻境'、'回归情根'几个神话,通过石头构成具有象征意义的的神话世界,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女娲补天是全书的精神命脉和文化灵魂,也是石头的灵魂。神瑛侍者是石头的幻化,神瑛灌溉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神话,这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前缘,也就是木石前盟之约,是一个美丽而又浪漫的爱情故事;并以此与薛宝钗的'金玉良缘'针锋相对,演绎了红楼梦的爱情主线。太虚幻境是《红楼梦》中的女儿仙境,警幻仙子司主;而这个虚幻世界又折射在大观园的悲欢盛衰的现实生活中,这是红楼梦情节的最重要的主干;而贾宝玉是女儿世界的灵魂。回归情根是贾宝玉的人生归属,红楼梦的真正主角是宝玉。因此,石头--神瑛侍者--人石合一的宝玉是贯穿红楼梦的核心纲领,纲举目张,情节得以铺展;领会了这个纲领才能理解欣赏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才能理解红楼梦的主旨意蕴,才能真正理解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才能明白寓意层面的文化复兴。

石头意象的启示:敢于尝试与体验,接受挫折和痛苦,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勇于追寻生命的意义,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敢于放下功名利禄,追求人格的完善和精神灵魂的升华;具备健康的死亡意识,热爱生命和生活,具有悲剧精神;如果可能在感悟人生的同时,运用文化符号让生命永恒,传承文化传播文化和创造文化。卡西尔在'人论'中指出:人是'符号的动物',亦即能利用符号去创造文化的动物。

雷东的画就是色彩的神秘和对象的平和,组合成美妙的视觉效果。令人感到不一般的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谈玉文化(六)
段宗社:论女娲神话的流变
试论晴雯“补裘”意象的诗意美
“佛、道、儒”:试论《红楼梦》首回人物所涵盖的“六种”思想
林黛玉:独抱幽芳泪染襟
《红楼梦》:为何以“女娲补天”开始?女娲为何要多炼一块顽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