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础研究需要真正宽松包容的科研环境

2019-03-22 05:14


好的科研环境是关键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科研经费远没有现在充裕,可那时做出了像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BBO、LBO非线性光学晶体等重要成果,当时在国际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我们的经费量大幅提升,奖励额度也大幅上涨,但是我们学科里原创性的突破并不明显。”王玉鹏以他所在的物理研究领域为例分析说,基础研究要从源头上减少各种不必要的评比和考核指标,创造一个让科研人员安心工作、专心科研的宽松环境。

“没有基础研究的原理性突破就无法实现引领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基础研究的典型特点是基础性、长期性、难以预测性。”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蔡荣根表示,科学的目的是发现自然规律,完全是从无到有,这叫突破。但是突破需要长久的积累,需要做大量数据收集,并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规律。“基于基础研究的这些特点,所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基础研究生态显得尤为重要。”

评价要考虑基础学科特点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光源二期工程总工程师何建华也有类似看法。

在何建华看来,我国的基础研究要想走到世界前沿,必须彻底改变目前存在的科研体系急功近利的氛围,营造和建立能使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十年磨一剑”的科研氛围。“而科研评价体系作为指挥棒和风向标,对科研氛围的培育与建立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迫切需要对现行科研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善聚善用青年人才

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周向宇也认为要加大对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人才支持力度。

“很多青年人才每月工资到手8000元左右,而在北京租房需要近6000元,这样怎么能吸引年轻人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呢?”周向宇有点无奈地说,目前国内对刚拿到博士的青年人才支持力度不够,很多自主培养的博士留不下来。

“要改善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人才的待遇,不仅仅是要改善青年人才物质上的待遇,更要让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人感到光荣。”周向宇建议,在国家支持体系方面,关口前移,加大对从事基础研究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长江后浪如何推前浪?
加快构建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新平台
【申论素材积累】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院士、委员献策创新驱动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两字”之差,意味着什么?
科研机构要遏制“数论文”论英雄的冲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