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假期必看的顶级纪录片,格局炸裂,错过可就亏大了

美育对孩子是相当重要的,

不仅关乎孩子审美能力的养成,

创造力的激发,

也关乎孩子的生活态度与品味。

下边这几部纪录片,

饱含众多领域,

有设计有美术有科学,

也有生物生理知识。

赶快替孩子收藏起来吧,

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提升人文学科知识!

《啊 !设计》

领域:设计、物理学

集数: 200

单集片长: 15分钟

年龄:6岁+

“站在孩子的视角”看似是一句老生常谈的正确废话,

却被《啊!设计》从头贯彻到尾。

这部来自日本的高质量儿童科普纪录片,

以各种脑洞大开的实验开始,

展开亲和有趣味地引导。

虽然是面向儿童,

但视角独特、充满对思维的启发。

纪录片第一个环节叫'观察'。

为什么酱油和可乐瓶身都有一个弧度?

真人示范,摸摸腰身,原来是为了更好握住?

摆出不同的茶壶嘴,在倒茶后,他们会发生什么?

调料瓶上的气孔,

为什么要在液体倒出时按住?

因为,这样就能防止滴落了。

整个过程是没有旁白的,

通过相似事物的类比,

启发孩子发现设计背后的原理。

第二个环节叫'拆解'。

将器具、食物、水果、佐料甚至平面设计,

都用定格动画的效果一一拆解到最小的组成单元,

随后,再次组合起来。

一包薯片有多少片?

一包糖果有多少颗?

袋子展开,把他们一个个排列出来。

先还原最开始的样子,

再一步步解决问题,

锻炼了孩子的推演能力和逻辑思维。

第三个环节是“设计的问答”。

这个环节呈现了一些习以为常设计背后的思路。

一天里,有哪些场景用到了“旋转”的动作?

为什么围绕操场的跑步比赛,起点不是一条直线?

在《啊!设计》中,还请来不同的设计大师来分享设计心得。

“看到一件东西,然后就会联想到其他的东西,这就是我们设计在做的事。”

每集15分钟,还会布置一个小作业。

看这部纪录片,

孩子收获的不仅仅是有趣的小知识和思考的习惯,

更能感受好的设计,靠近美。

而审美能力,是隐性的竞争力。

《奇趣美术馆》

领域:美术、艺术

集数: 30

单集片长: 2分钟

年龄:8岁+

《奇趣美术馆》是一部来自法国的纪录片,

共2季,每季30集。

在这部纪录片里,

一众法国喜剧演员cos世界名画,

赋予了画中人物各式各样的情感性格,

以新鲜有趣的方式科普了相关画作的知识。

孩子看完它,会发现:

美术馆里的名画竟然这么有意思!

比如,这部《美国哥特式》

画上的女人一直在吐槽:

“我真是受够你了,一天天板着个脸。”

旁边的男人说:

“你不是也一样?”

问:

“为什么我们非得是这幅哭丧脸?”

答:

“因为'我们代表的是1930年的农民”,

那会儿有经济危机,我们生活得很艰难!”

介绍卢浮宫里的《蒙娜丽莎》时,

则尤其出彩。

她自我吐槽:

“自己笑的像个傻子。”

吐槽到最后,还要求工作人员把她放到《最后的晚餐》里面去。

面对每天络绎不绝的游客,她会偶尔会“开下小差”。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画家维梅尔最伟大的作品,

与达·芬奇《蒙娜丽莎》齐名。

画中女子的真实身份,

也如《蒙娜丽莎》一样,

是一个千古之谜。

在这部纪录片里,

她是一个热衷自拍的少女。

又比如《哈勒昆和皮埃罗》,

画中两位主角“一本正经”地交代了这幅画的创作背景和画派风格特征。

对话是这样的:

“你闻到什么味道了吗?”

“那是我没洗澡的味道。”

“你疯了吗?你为什么不洗澡?”

“这是现在的潮流,因为我是野兽派,闻起来就很野兽。”

“野兽派和气味无关,是作画的流派。”

就在搞笑的对话中,

两个人就把绘画流派的知识点讲出来了。

《枪击玛丽莲·梦露》这一集,

四联画中的四个玛丽莲·梦露进行了一项抢答游戏剧情,

以此呈现出这幅画的背景。

而在《在花园温室里》一画中,

两个主角在搞笑的对话中,

便科普了印象派是什么样子的。

在“哈哈哈”的过程中,

一幅画的时代背景、画家简介,

色彩风格、艺术特征,

画作背后的故事等等,基本上聊了个遍。

更重要的是,

每集只有2分钟,

在轻松中便提高了对美的欣赏能力,

让孩子受益一生。

《工作细胞》

领域:生物、生理

集数: 13

单集片长: 24分钟

年龄:7岁+

这是被央视引进的健康科普动画,

播放量超过两个亿。

它把细胞拟人化,

颠覆了我们对人体细胞的认知。

在这里,每个细胞都是活泼可爱的生命,

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一起建设“人体”这座现代化大都市。

细胞一直在工作,

城市秩序有问题了,

它们都要采取防护措施,

面对城市的喜怒哀乐,

它都不会闲着......

各种各样的细胞,

各种各样的器官组织,

丰富多样的工作方式,

都能在这部片子里看到。

比如,白细胞作为人体对抗病毒的防线,

对外来物非常敏感,

养成了沿着血管内外游走的技能。

碰到病菌不直接吸住,

进一步把它吞进体内,

哪里出现危机哪里就有它们冲锋在前的身影。

身体出现的任何外部入侵的细菌、病毒异物,

都是它们首要清理的目标。

一群小萌物围着被垒得高高的钙离子,

踮着脚尖往上蹦,

怎么够也够不着。

红细胞和白细胞经过他们,也会向它们打招呼。

当血管发生损伤时,

血小板就派上用场了。

因为,

她们可以用血纤蛋白和凝血因子出来堵住伤口。

在我们看来只是小小的磕碰,

对于身体来说可是不小的灾难啊。

科普性和趣味性完美结合,

生物知识丰富,

看完很多人都说:

如果当年这么学生物,我一定考满分!

为枯燥的知识创造了这么有趣的一个故事,

毫无疑问,

孩子们一定会因为这部动画爱上生物学的。

《36个字》

领域:识字文化

片长: 11分钟

年龄:3岁+

教孩子识字,

怎么能错过这部30多年前的动画片呢?

在《36个字》里,

父亲将36个汉字用若干象形文字串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教自家孩子识字。

这部动画片获得1986年南斯拉夫第七届国际动画电影节教育片奖。

赢得众网友的一致好评。

之所以能够成为口碑之作,

是因为它足够精彩。

很多树木连成一片,

就是“森”

孩子一下就明白了“木”、“林”、“森”的来源。

什么是红日和和远山呢?

是这样的:

大象有“一只长鼻子、四条腿”,

所以,最初的他,

是长这样的。

“马”上面是戴着草帽的人儿是“夫”。

夫骑着马途经“竹”林,

路过农“田”,又越过森林。

风浪太大,小船被打翻了,

爸爸赶紧画块“石”头,救下了夫。

被救起的夫冻得瑟瑟发抖,

生“火”来取取暖就不怕冷啦。

诸如此来的图画表现还有很多,

极其精美巧妙。

中国古代早期一些象形文字的写法,

文字在纸上复活了。

孩子看完后,一定会更了解汉字的魅力:

字可以是一种符号,

也可以是一种艺术。

写在最后:

我们总在说要给孩子好的教育,

其实好的教育,

更应该是全面的、饱含审美、富有思辨思维的。

想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先从养成开阔而丰富的思维开始。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假太难熬?让孩子看这些有趣又有营养的纪录片-不光长知识,还提高审美品味!收藏起来慢慢看!
​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对“思考”上瘾,这几部高品质科普纪录片做到了!
东方“野兽派”画家的浪漫
亲子阅读|孩子不爱读书?可能是因为你做错了……
孩子的审美培养不是飘在空中的口号,要从每一个细节做起
孩子房间乱,不爱卫生,原来是缺乏这项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