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村俗语“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是什么意思?该如何理解?

在天气预报不发达的古代,劳动人们在从事农耕活动时,完全是凭着对天气变化的经验掌握来指导农事活动。而在这些诸多的天气变化中,干支历(太阳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也就是24节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清明”就是这24节气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有关于“清明”节气的农谚有很多,其中就有这句'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那么这句农谚该如何理解呢?

按公历,“清明”节气一般是在4月5日前后,即在春分后第15日,是仲春与暮春之交的时期。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虽说,清明时节在公历上每年基本是固定的,但对应到农历上,时间就没那么固定了。

一般都是在每年的4月5号或6号。而对应在农历上,时间就不固定了。这是因为我国使用国际通用的公历(阳历)和传统的农历(阴历)两种历法。节气是根据阳历,即地球绕太阳一周的轨道作24等分来确定的,阳历每月有2个节气,日期基本上是固定的。而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每年的月数和天数不固定,全年的天数要比阳历少11天,为顺应寒暑的变化,与阳历保持一致,所以就设置“十九年七闰”的农历置闰法,也就是每19年中有7年为13个月。这样一来,一旦出现闰月年,节气在农历的时间上就会有所偏差。

比如2017年的“清明”是在公历4月4日,农历的三月初八;2018年的“清明”是在公历4月5日,农历的二月二十;2019年的“清明”是在公历4月5日,农历三月初一。可见,每年“清明”的公历时间都比较固定,但农历日期变动都比较大。

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按字面解释就是:如果“清明”时节是在当年的农历二月里,那春种作物就不要在“清明”之前播种;如果“清明”时节是在当年的农历三月里,那春种作物就不要在“清明”这个节气时间的太后播种,可以尽量靠前,或者在“清明”之前播种。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尽管每年的“清明”在公历上都在四月初,看似天气应该暖和了。但如果农历仍是二月,那就说明气温并未稳定,在冷暖上仍会有较大的变化,比如很可能会出现对春季作物非常不利的倒春寒,如果是二月的清明,基本避免不了倒春寒,这样就很有可能导致播种的农作物烂种烂秧,那到了收获的季节自然就产量低,质量差了。而如果“清明”节气是在农历三月里了,那这时候天气已然回暖,温度、雨量都适宜,此时春耕春种自然就适合了。

与“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这句农谚相近的谚语还有:

二月清明不要慌,三月清明早下秧。

二月清明迟下种,三月清明早下泥。

二月清明不上前,三月清明不落后。

二月清明你莫忙,三月清明早下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俗语:“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说的是什么?
农谚“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立夏天气,关乎一年的旱涝
中秋将至,农谚“月夕秋分前,注定是灾年”,真的准吗?
24节气的农谚
二十四节气
七月流火的成语误解_百度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