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掌骨侧全息理论简介

最初接触第二掌骨侧全息疗法是在高树中老师所著的《一针疗法》中,初读我也只信三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自己的医疗实践中也证实疗效拔群,尤其在治疗痛症方面。在此将第二掌骨侧全息理论介绍给各位,不论是否从事医疗行业皆可学习,只要耐心看完推文就能掌握。

本文主要对张颖清教授发表在《中国社区医师》的文章进行汇总整理,相关论文见最后网盘。

一、概述

第二掌骨侧全息理论是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创立的全息生物学中关于中医诊法的一门小分支。全息生物学还包括全息胚学说、人体生理病理相关部位分布的全息胚律、穴位全息律、全息胚诊疗法或生物全息诊疗法、泛胚论、生物全息律、全息胚针灸理论、全息胚针麻理论、子基因组理论、全息胚定域选种法、全息胚定时选种法等。

生物全息疗法简单来说是人体某一局部区域存在与人体各组织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人体某一部位或者器官发生病变,在该区域内与病变处对应的点位会出现压痛反应或者其他异常的病理反应,不仅可以通过观察局部异常反应进行疾病诊断,而且可以通过刺激该点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973年张颖清教授发现第二掌骨侧存在一个新的有序穴位群,与人体部位或器官在整体上的分布形式相同,像等比例缩小的人体,第二掌骨侧全息理论应运而生。

二、分区

第二掌骨桡侧自远端至近端共12个穴位,分区如下:

1、第二掌骨桡侧远端为头穴,近端为足穴

2、头穴与足穴连线中点对应为胃穴

3、头穴与胃穴连线中点为肺心穴

4、头穴与肺心穴连线三等分,两个节点自头穴向下依次为颈穴和上肢穴

5、肺心穴与胃穴连线中点为肝穴

6、胃穴与足穴连线6等分,五个节点自胃穴向足穴依次为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

这12个穴位在实际上代表着以此穴位为中心的小区域,这样的小区域可以称之为穴区,第二掌骨侧的无数位点可以简化为可数的穴区,将人体的各个部分或器官划分于第二掌骨节肢各自所对应的区域中,从而这些穴位所对应的就不仅是穴名所指出的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还包括着整体上与穴名所指出的部位或器官处于同一横截面及邻近的其他部位或器官。

由此,第二掌骨节肢就成为了以第二掌骨为脊柱位置的立体整体,包含着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的信息。

三、诊断

1、操作方法

以测试者右手第二掌骨侧为例,测试者与患者相对,用右手托起患者右手,患者右手如松握鸡卵状,肌肉自然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约3 厘米。测试者用左手拇指尖在患者右手第二掌骨的拇指侧与第二掌骨平行处,紧靠第二掌骨且顺着第二掌骨长轴方向轻轻来回按压,可觉有一处凹长槽,第二掌骨侧的穴位即分布在此浅凹长槽内。

测试者拇指尖垂直于浅凹长槽用力并以第二掌骨长轴为轴,向顺时针方向旋转30度进行揉动。从而使指尖的着力点抵达以第二掌骨为脊柱位置的小人的内脏的位置。

按照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的分布图,在第二掌骨侧从头穴到足穴用拇指尖以大小适中且相等的压力顺序揉压,如果测试结果不明显可重复揉压。

在揉压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和询问患者在所揉穴位的感觉。如果在揉压某穴时患者此穴有明显的麻、胀、重、酸、痛的感觉,并在此穴稍用力揉压或按压,患者就会因不可忍受而发生躲闪、抽手等躲避反应,面部出现皱眉、咧嘴等表情,则称此穴位为压痛点,反之,如果测患者左手,则测试者的左手托患者左手,用右手拇指尖以第二掌骨长轴为轴作逆时针揉动。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手指力量强者,不增加旋转动作,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2、诊断方法

(1)部位对应原则。如果某一穴位是压痛点,则此穴所对应的同名部位或器官,或这一部位所处的横截面上的及邻近的其他部位或器官存在病变。

(2)同侧对应原则。左手第二掌骨侧穴位压痛反应比右手的同名穴位强,表明左侧病重或病在左侧,右手第二掌骨侧相应穴位压痛反应比左手的同名穴位强,表明右侧病重或病在右侧。

(3)脏腑所主原则。与压痛点对应脏腑具有表里联系的相关部位存在病变。如肺穴压痛除说明肺脏有病变外,还可以推断相关的皮肤有病变,肝穴压痛除说明肝脏有病变外,还可以说明眼有病变,肾穴压痛除说明肾脏有病变外,还可以推断耳有病变等。即遵循着由中医学所揭示的脏腑所主的部位或器官的规律。

(4)不痛不病原则。如果哪一穴位不是压痛点,则此穴对应的整体上的相应部位无病。 第二掌骨侧没有压痛点则表明全身无病。

四、治疗

1、取穴方法

方法与前面所述第二掌骨侧诊法的取穴原则相同。只不过在这里是倒过来,不是根据压痛点的位置来诊断和判定疾病部位在整体上的位置,而是根据疾病部位来决定所需要针刺或按摩的穴位。通常对应于疾病部位的穴位正好是非常敏感的压痛点,稍微加力则反应明显。这样的压痛点正好是需要进行针刺或按摩的穴位。穴位选取遵循部位对应原则、同对应原则、脏腑所主对应原则、少针穴准原则。

(1)部位对应原则

前面已经讲过,这些穴位只是一些参考点,根据人体解剖,各组织之间解剖位置存在差异,一般对应人体背侧的点位靠近第二掌骨,而对应人体腹侧的点位远离第二掌骨。

以阑尾、骶椎疾病为例,阑尾、骶椎疾病都取下腹穴进针,但真正对应阑尾的点和骶椎的点在下腹穴区域内有细微差别。参照人体解剖,阑尾位于人体腹侧,身处回肠、盲肠之间;骶椎位于人体背侧,是脊柱的组成部分,虽然都在穴位图上的下腹穴附近,但骶椎点位靠近第二掌骨,阑尾点位远离第二掌骨。所以针刺时要在下腹穴进针后,还要用针尖在穴位不同深度向四周仔细探寻以找到最敏感点。

(2)同侧对应原则。即左病左取,右病右取(这点与内针正好完全相反,使用上注意鉴别)。取与患部处于同侧的那只手的第二掌骨侧的穴位。患部在整体的左侧,取左手第二掌骨侧对应着疾病部位的穴位,患部在整体的右侧,则取右手第二掌骨侧对应着疾病部位的穴位。

(3)脏腑所主对应原则。脏腑之间及脏腑与各个部位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中医学中的脏腑所主的经验规律也可以为第二掌骨侧疗法的选穴提供参考。

如:“心藏神”,“心者生之本……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心)在窍为舌。所以神智、血脉、舌的疾病可以考虑取第二掌骨侧心穴。

“肝藏血”,“肝生筋”,“肝者...其华在爪”,“肝开窍于目”,肝“主谋虑”。所以,血液、筋、目、精神的疾病可以考虑取第二掌骨侧肝穴。

“脾主身之肌肉”,“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所以肌肉和口唇的疾病可以考虑取第二掌骨侧脾穴(与胃穴为同一穴)。

“肺主一身之皮毛”,“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所以,鼻、皮毛的疾病可以考虑取肺穴。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所以耳的疾病可以考虑取肾穴。

(4)少针穴准原则。以少针穴准疗效较强,疗较较佳。

根据张颖清教授所提出来的针刺疗法与针刺麻醉的生物泛控论原理,人体是一个泛控系统,向这个系统从较少的方向输入强信息可以调动整体对这个信息的较强响应,产生较强的泛作用,从而可以有较好的疗效。

如从多方向输入信息,显然会分散整体对单个信息的响应,从而减弱针刺的疗效。所以一般用两根针在两手第二掌骨侧的同名穴位针刺,或者用一根针在单手第二掌骨侧的一个穴位上针刺。

2、按摩法治疗

在第二掌骨侧与疾病部位相关的穴位上按摩,也可收到较好的疗效。按摩为用拇指尖以穴位为圆心作小圆周运动,顺逆时针均可,揉压柔和有力,以在穴位深层组织有较强的麻、胀、重、酸感为宜。揉压穴位每一小圆周为一下,频率为每分钟150下左右。每次按摩,以3分钟左右为宜,也就是揉压400下左右。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不要按摩时间过长,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3、针刺法治疗

(1)操作步骤

先按前面所述第二掌骨侧诊法的方法找到对应疾病部位的压痛反应最强的点(揣穴),然后在此压痛点用75%酒精消毒后进针。患者的手要自然放松。在患者第二掌骨拇指侧与第二掌骨平行处,紧靠第二掌骨且顺着第二掌骨长轴的方向轻轻来回按压即可觉有一浅凹长槽。就在此长槽内取穴进针。针沿着第二掌骨拇指侧的边缘,垂直皮肤进针。

针刺用针身长为2.5cm(长度一寸),针体直径为0.4mm的针灸针。针刺深度为2 cm。因在头穴垂直进针,深度较浅,所以在头穴是斜刺,针成约30°角刺入。这样,在头穴也可以刺入1.5~2cm。

(2)针感

取准穴,针刺入后立即会在所刺部位有较强的胀、麻、重、酸感,针感要比传统的体针穴位强,且往往沿桡尺骨节肢将这种感觉向上传导,或向其他手指放射,或二者兼而有。

针有时被向下吸引使针眼处表皮凹陷成一小坑,针入后如无强针感,则须将针尖稍许变换下方向(不必起针)以探寻针感最强的点。这样直到找到针感最强的点为止。如果在不起针的情况下,始终找不到针感最强点且针如刺棉絮(针下空松),那就宁可起针,重新找准穴位再重新进针,否则疗效有限。

(3)留针和行针

留针时间通常在45分钟左右。因为留针期间针感会逐渐减弱,所以此间要每隔5~10分钟略转动或提插几下针,以重新探寻到针感最强的点。如果针感始终很强。留针期间可不必再动针,在针刺的整个过程中持续保持着强针感。用此法通常不需捻转提插刺激。一直是由于找准了穴位而保持着最强的针感。最强的针感或中医所说的得气感不是靠捻转提插的强刺激得到,而是靠找准穴位得到。当然,在找准穴位的情况下也可施手法。

通常在针刺入后5~10分钟(也有在1 ~2分钟),患者的患病部位会出现或微微发热,或舒服,或疼痛减轻等感觉,有时也会出现麻、痛、凉等感觉,但以出现热感为多。如肝区痛,针肝穴,会在肝区有或微微发热、或舒服、或病痛减轻等感觉,而在其他部位则无此感,而腰痛针腰穴,则腰部有热感,而在其他部位则无此感。患部微热感的出现往往是疗效较佳的讯号。

(4)晕针的预防与处理。

在一些病例中,针刺或按摩都可能出现晕针现象。如恶心,眩晕等。晕针的处理同常法。如一出现恶心等症状,应立即起针或停止按摩,让患者躺下休息,片刻即可恢复。晕针严重者可按压人中穴。但是,如果在针刺或按摩时,是一直让患者躺着的,取平卧姿势,则基本不会发生晕针现象。所以,若非专业人士在自我或相互用第二掌骨侧疗法治疗时,通常都应取平卧(仰卧或侧卧)姿势。

(5)疗程

病程短的病或刚得的病,针一次或按摩一次即痊愈的可能性较大。如果1次不愈,可再治疗几次(每天1次)。病程长的病或慢性病往往需要较多的治疗次数,每天1次,7天为1 个疗程,休息2~ 3天后再继续第二疗程。如有效,则在治疗1~ 3次后即应看出进步的效果。

(6)适应症

总结:对痛症、功能性疾病疗效较好,详细看图。

(7)禁忌症

同针刺禁忌症。

1)饥饿、饱食、饮酒、愤怒、受惊、疲劳、精神紧张者,不宜行毫针针刺治疗

2)体质虚弱、气血亏虚者,针感不宜过强,应采取卧位针刺治疗,避免发生晕针等现象

3)患有严重的过敏性、感染性皮肤病、皮肤溃疡、皮肤肿瘤者,不应在患部直接针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刺全息穴位诊疗法
第2掌骨侧针刺疗法
点压按掐,让健康更美丽!
掌骨全息按摩法
高树中治疗腰痛的分类一针疗法
急性腰扭伤的一针疗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