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下篇)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眼与脾和胃的关系

1.脾输精气,上贯于目

脾主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玉机真脏论》在论及脾之虚实时说:“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

李东垣《兰室秘藏·眼耳鼻门》进一步阐述说:“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

白话解读: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有造血、滤血、清除衰老血细胞及参与免疫反应等功能。因其含血量丰富,能够紧急向其他器官补充血液,所以有“人体血库”之称。脾消化饮食,把饮食的精华运输全身,所以说脾是后天之本。脾又能统摄周身血液、调节血液循环,使之正常运行。脾气主升。能把饮食中的精气、津液上输于肺,然后再输布于其它脏腑以化生血气。通常所说脾有益气作用的“气”,就是代表人体机能的动力。而这种动力的产生,则有赖于脾发挥正常的运化能力。脾运健旺,气血生化源源不断,眼睛能够得到充足的精气营养,则目光敏锐。反之,脾运虚弱,精气滋生转化不足,眼睛得不到充足的供养,则导致视物不清。

2.脾主统血,血养目窍

《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说:“盖脾统血,脾气虚则不能收摄;脾化血,脾气虚则不能运化,是皆血无所主,因而脱陷妄行”。

白话解读:血液之所以运行于眼络之中而不致外溢,还有赖于脾气的统摄。若脾气虚衰,失去统摄的能力,则可引起眼部的出血病症。

3.脾主肌肉,睑能开合

《素问·痿论》说:“脾主身之肌肉”。

白话解读:脾将水谷食物的精华,输送至身体各部位使肌肉得到生长。眼皮、眼睑的肌肉受到滋养,眼睛则开合自如。

4.眼与胃的关系

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说:“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并指出:“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

白话解读:脾胃脏腑相合,互为表里,共为“后天之本”。胃是容纳水、五谷的容器,主要的功能是消化腐熟的食物,向下传到小肠,吸收食物中的精华和养分,再通过脾的运化,来供给滋养周身。所以,胃的功能对于眼睛也同样重要。

此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白话解读:脾胃为机体升降出入之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者升降正常,出入有序,清阳之气上升运送到眼睛,使眼睛得到温养,则视物清楚明亮;浊阴从下面的通道排出,才不致于向上逆行侵犯清阳之气的通道,造成清气浊气混杂,使眼睛视物模糊。

眼与肺和大肠的关系

1.肺为气主,气和目明

张景岳说:“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类经·藏象类》注)。

《灵枢·决气》所谓:“气脱者,目不明”。

白话解读:由于肺朝百脉,主一身之气,肺气调和,气血流畅,则脏腑功能正常,五脏六腑精阳之气充足,皆能源源不断地输注到眼睛,所以眼睛视物精明。如果肺气不足,就会导致眼睛流失营养,视物昏暗不明。

2.肺主宣降,眼络通畅

解读:肺气宣发,能使气血和津液敷布全身;肺气肃降,又能使水液下输膀胱。肺之宣降正常,则血脉通利,眼睛得到卫气和津液的温煦濡养,卫外有权,且浊物下降,不得上犯,眼睛不易得病。

3.眼与大肠的关系

       解读:肺与大肠脏腑相合,互为表里。若大肠积热,腑气不通,影响肺失肃降,则可导致眼部因气、血、津液壅滞而发病。

眼与肾和膀胱的关系

1.肾精充足,目视精明

《素问·脉要精微论》谓:“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黑白,审长短;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白话解读:人体之精乃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说明眼睛能够看清楚东西,有赖于充足的精气濡养。故眼的视觉是否正常,与肾所受藏脏腑的精气充足与否,关系至为密切。

2.肾生脑髓,目系属脑

《内经》说:“肾生骨髓,脑为髓海,目系上属于脑。”《医林改错·脑髓说》则谓:“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骨上行人脑,名曰脑髓,……两目即脑汁所生,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

白话解读:脑和髓异名同类,都由肾所受藏的精华转化滋生,眼的系统与脑部连接,也就关系到肾。因此,肾精充沛,髓海丰满,则思维灵活,目光敏锐。若肾精亏虚,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眼睛也看不清楚。可见古人已明确地将眼睛的视觉归结于肾精所生之脑,而且还通过肾阐明了眼与脑的关系。

3.肾主津液,上润目珠

《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灵枢·五癃津液别篇》又说:“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

白话解读:如津液在眼睛化为泪水,则使眼球外部得到滋润;化为神水,则是眼球内部充盈滋养之液。总之,眼内外水液的分布和调节,与肾主水的功能有密切关系。

4.眼与膀胱的关系

肾与膀胱脏腑相合,互为表里。在人体水液代谢的过程中,膀胱主要有贮藏津液,化气行水、排泄尿液的功能。膀胱的气化作用主要取决于肾气的盛衰。此外,膀胱属足太阳经,主一身之表,易遭外邪侵袭,亦常引起眼病,故不可不引起重视。

眼与三焦的关系

三焦为孤府,主通行元气与运化水谷、疏通水道的功能,故上输到眼睛的精气、津液都需要通过三焦。若三焦功能失常,会导致水谷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输、排泄发生紊乱或障碍,这就容易引起眼部病变。

此外,《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还指出:目内所涵神水,是“由三焦而发源”。所以,三焦功能失常可致神水衰竭而发生眼病。

综述:由内及外  标本兼治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五脏:心,肝,脾,肺,肾。是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实际上,眼与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各具特点,其密切程度虽不等同,但人体毕竟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眼睛的功能发生病变时,如近视、弱视等常见问题,不能片面地寻找眼睛的物理功能变化,还要全面观察、系统研究脏腑的问题,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找到标本兼治的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整理版)
秦伯未中医入门(三)
藏象
传统中医---五脏六腑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试题与答案)
中医学基础知识—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