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防疫优化后,我们的经济会如何走?

在放出防疫优化后,大家都以为是要放松了,没想到“绕了一圈”又兜了回来,还发生了一些意料外的事,这里不做展开,主要聊下优化背后的逻辑。

从2020年刚开始时,我们采取“一刀切”的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用最小的代价,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经济正增长的国家。

随着逐渐摸清传播链,以及周期规律后,就不断地优化措施,提出了“精准防控”。

意思是:在病毒扩散开之前,用最快的速度,肃清源头和传播链,把相关的风险人员提前安排,这样就可以更早地控制住其传播范围了。

看似简单,但根据武汉,上海,西安等防控的经验,一旦传播的人数累计到千人量级,就很难再追踪了。

此时所谓的“精准”,就失去了意义,就像二季度的上海,只能再回到“一刀切”的方式了。

随着病毒的进化,据数据研究,原始的毒株从1传播到1000,需要56天的时间,而现在这款只需要11天。

就是说,精准的防控只能在这11天之内完成,否则就很容易失效

1~2个点的话还好控,就怕现在这样,一个城市每天都爆出几千人的数据,早已超过量级了。

这已经进入和传播链抢时间了,所以才会再次回归原点,不断收集经验,修正精准防控措施。

可以看出,之前放出的防疫20条,初衷是采取区域化管理,尽可能降低发生的“点数”,把风险扼杀在11天内,然后才有放开的基础。

相信现在虽然有些失控,但还是会朝这个方向努力,如果快的话,或许下个月就能带条件“放开”了。

真放开后,我们的经济会很快恢复吗?原先的生活能回来吗?

参照今年10月发布的数据。

全国PMI49.2%,降至荣枯线以下;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利润同比下降3%;
41个工业大行业中,19个实现利润总额增长,22个下降;
外商和港台资企业投资下降7.6%,私营企业投资占到8.1%;

说明国内制造业,正在面临出口减少、产能过剩、投资下降等多重压力,随之产生的失业率升高。

现在的平均周工作时间47.9小时,相较2021年有所下降。

说明经济的增长减缓,很多岗位就消失了,而现有的人员工作量增加,而相较去年仍然面临超员。

但因为小于2019和2020年,如果经济能够快速回暖,也将促使一些企业更加积极的招聘新员工

其次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5%,
前三季度新增居民存款13.28万亿元,存款利率趋于下行,大额存单屡被抢购等。

说明人们因不敢出行,被困在家里,很多消费场景都没人,整体消费不足。

而价格上,我们的PPI由涨转跌,说明我们正在承受着外界输入性通胀的影响。

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却因为消费的疲软,出厂价格很难提上去,只好降低企业的利润。

再结合近几天发生的事件,富士康因为招不到人,让地方发动全省之力为其招工,新来的员工又和园区发生了摩擦,企业提出加“工资”补偿。

说明了企业在面对突发风险时,人工成本也会被拉动,虽然现在的职位减少了,但在岗的员工工作时长增加,再加上通胀的影响,很多人心里都期望着涨工资,一点点突发事件都可以成为燎原的“火星”。

这样的话,企业因价格上不去,成本还在不断增加,在市场竞争力会被进一步削弱。

即使放开,制造业要想快速恢复,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只能松绑地产,先让其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存活下来,慢慢等待制造业的恢复了。

要想快速地恢复制造业,本质还是要恢复消费。

这几年疫情对于消费的影响,不只停留在表面上,像看得见的航空、酒店、餐饮,都受到了直接影响。

但更深层的是每个人都养成了“低欲望”的消费习惯。

俗话说21天就能养成一个习惯,在这种“宅在家”的环境中,大部分人都习惯了刷直播和网上购物,淘便宜货,渐渐习惯了减少消费的生活

所以即使放开,也很难出现消费大涨,如上海在解封后,并未出现人们期望的“报复性消费”。

虽然我们一直提宽松的货币环境,降息、降准释放流动性,但这些“水”大多流入到企业和资产端

还有疫情期间放出的经济扶持、税收减免等各种优惠,并不会落实到个人身上。

而老百姓要想消费,就只能动用自己的储蓄,在没有新的收入做支撑基础,纯靠消耗自身储蓄,何来“报复”呢?

同时这次疫情还让大家有个“同感”,就是手上一定要有足够的现金流。

看看这几年法拍房的数量。

2019年,全国有50万套;
2020年,达到120万套;
2021年,达到170万套;
2022年已超过200万套;

只有手上有充裕的现金流,遇到突发事件时,几个月的房贷,或无收入的影响,才不至于让人心慌。

国外在放开后,经济恢复的如何?

今年上半年,只有美国,新加坡和越南的经济恢复较好,而欧洲、韩国在完全放开后,经济仍然低迷。

美国是因为前期放的“水”太多,工资的涨幅甚至超过通胀,人们习惯于用纸换物品,再加上美元加息,对全球资产的贬值,也给了美国人低价消费他国房屋和奢侈品的机会。

新加坡是因为有大量富人的迁入,高端消费需求,拉高了整体经济增速,越南也有着房地产的推动,再加上本国低端订单的大量增加。

欧洲在承受着高通胀和能源短缺问题,人们的收入甚至有些入不敷出,开始消化自身的存款了。

所以,经济能否增长,关键要解决高通胀和经济下行问题,至于疫情,只是减少了消费场景,但即使放开这些场景的恢复也是有限的。

如果算经济账,就要看放开后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大,是否能够抵消对医疗的投入?而且前提条件是要建立精准的防控体系。

快的话,也许下月底就能有方案,明年我们就要直面应对现在的阻力了,制造力下滑,消费疲软,投资不足等。

近期国家计划2023年的赤字率将再破3%,而这只在2020年是达到了3.7%的历史高点,再次地增加,也说明了对当前制造业转型和消费的不乐观,所以要继续在投资上加大投入了,针对的很可能还是基建设施。

而IMF对明年的预测同样是:“最糟糕的时候尚未到来,对许多人来说,2023年将感觉就像是一场衰退。

所以,现在的关键是“苦日子”还要继续,只能等我们的制造业完成转型,因为这才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即使看到松绑房地产,增加流动性等都是在为其争取时间而已,你是否认同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东北策略邓利军:逢低参与周期(地产及地产链)、成长、消费等行业
美国经济数据失真?
新观察:从电力消费指数看浙江
中国1月财新服务业PMI52.9 前值48
杨德龙:做投资的三个层次
4月经济数据解读:“盈利效应”转向“成本效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