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批判思维:高手是如何发现真相的?

观点/批判思维 整理/张文举 配图/张文举

写在前面

为什么所有伟大的创新者,都是优秀的批判性思考者?

批判性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主要有两个特征:

第一,善于对通常被接受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

第二,善于用分析性和建设性的推理论证方式,对疑问和挑战提出解释并做出正确判断。

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大爆炸时代清晰思考,在面对复杂情况时做出正确判断与决策。

其中普遍怀疑是对峙群体信念最猛的那剂药。

本文共计16098字

阅读时长约20min

普遍怀疑

不可知论是西方哲学观念的一个顶峰,它也引领了科学革命;

跟我们通常口语里讲的不可知论恰恰相反;

反共识,是我们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一个哲学语言体系工具。

在《清教徒的礼物》里面有一段话:

“他说当足够多的人相信某一个思想,以至于这个思想变成了都不可能用来怀疑的常识的时候,这个思想就反过来控制了我们。”

也就是说,不是我们拥有思想,而是思想占有了我们。

当身边的群体全都信任某个思想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并不是控制思想,而是思想拥有了“我”。

为什么这样?

我们会把我的思想等同于我的身份认同。

然后把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共同的信念,等同于我们这个族群独特的存在的标志。

一旦把我的思想等同于我的时候,这件事情就足以表明你已经被绑架了。

打破思想禁锢的第一步,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步,叫脱钩。

怎么脱钩呢?

我的思想不等于我的一个标志,当你提出一个想法,有人对你的想法进行质疑的时候,体会你自己一瞬间情绪反应。

如果一瞬间那个情绪反应,你觉得别人挑战你的想法,等于挑战你的尊严的时候,你就被思想所禁锢了。

如果别人挑战你的想法,你很高兴,你说的有道理唉,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想法是否为真。

你可以很理性地来讨论这个想法的时候,表明你能从思想对你的禁锢当中自由出来,解脱出来,这是一重大标志。

我们可以叫为思想洗澡。

想想看,你每天都会为自己的身体洗澡,那你的一生当中,可曾有一次为你的思想洗过澡?

甚至你的一生当中可曾有过这个概念,要为你的思想洗一次澡呢。

为思想洗澡,就是批判性思维的隐喻。

这句话呢,来源于笛卡尔,笛卡尔认为每个人一生当中,都应该彻底地对自己的全部见解进行一次大扫除。

他说我们从小在我们的父母,老师,周围人群的影响下,你相信了很多见解。

其实等你成长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你拥有的见解未必是正确。

这个时候很有必要,你至少应该有一次彻底的为你的思想洗一次澡。

比如说有一筐苹果,这里边有几个烂苹果,如果你不把烂苹果拣出来,所有的苹果都会烂掉。

所以笛卡尔给了一个非常究竟的方法论。

他说你可以做到把你所有的苹果全倒出来,当它倒出来以后,就像鱼从水里跳出来一样。

同样的道理,坏的思想具有侵蚀性。

只有站在更高的层次里边来看思想,才能知道这个思想是好的坏的。

然后把那些好的,正确的、确定为真的思想再捡回去。

这个思路非常非常重要,把我和我的思想解一下勾,这个思维方式就是普遍怀疑

普遍怀疑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批判性思维。

他说我绝不承认任何事物为真,除非我明明白白的证明它确实为真。

非常有意思。

我的思想不等于我,我要作为一个主体,来检查一下我的思想是否为真。

其中的第一步是把我和我的思想解一下勾儿。

所有思想全拈出去,default(假设)我所有的思想都是错的。

很有趣。

当default所有思想都是错的的时候,而你居然还存在。

这其实就是把你和你的思想,解了一个勾了。

这个步骤非常非常重要。

所以普遍怀疑是破除从众效应的一剂猛药

从众效应的原因,就是因为默认群体信念是对的。

它恰恰相反,默认所有信念,甚至默认所有群体信念全都是错的。

普遍怀疑这个词看起来不太大,甚至觉得它好像对一切知识的绝对否定,完全不是。

它是一种第一性原理似的思维方式,往下挖,一直挖到头那种思维方式。

挖到头的结果是什么呢?

笛卡尔用普遍怀疑的思想,做了一个闪耀千古的思想实验。

笛卡尔说,我们不但要证明我的思想是否为真,甚至我要证明万事万物哪一些是确定为真的,这么一个思想。

大家知道哲学的研究的对象是存在,但是你真的追问一下,大千世界里,哪一些能够被证明的确存在呢?

笛卡尔说,其实很多存在,都是意念中的主观意念,哪些是能证明是绝对真实存在呢?

于是他做了一个思想实验。

假设存在某一个邪恶的骗子,他可以把想法植入到人的脑子里边来。

等同于其实生活在,另外一个邪恶骗子,所塑造的一个梦里。

就像埃隆·马斯克讲,我们不是活在黑客帝国的可能性不到亿分之一。

怎么能证明不是活在黑客帝国里呢?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普遍怀疑似的根基,连我们是否存在都值得怀疑。

笛卡尔这个普遍怀疑之深,到了什么样的一个程度。

然后笛卡尔从这个角度出发,把一切都扔出去,连我是否存在这个想法我都要扔出去了。

既然我无法证明我们不是活在一个虚拟世界里边;

笛卡尔需要寻找一个观念,即使我活在虚拟世界里边,我也能够证明这个信念是真的。

即使我活在别人的梦里边,我都能证明它是真的。

那这个标准非常苛刻,大多数信念通不过这个检验。

比如眼前的桌子,自己的身体是不是真的都不能确定。

那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再看普遍怀疑这句话,绝不承认任何事物为真,除非我明明白白知道它确实为真。

他说我不能确定我思考的任何内容是否为真,但是有一件事情我能确定,就是我正在思考,如果不是我正在思考,你怎么可能有这个问题呢?

笛卡尔找到了一个千古第一性原理,形而上学的第一性原理叫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以我思为逻辑奇点,得出结论我在,于是我思故我在。

至于这个世界是否存在,我不知道,但是有一个能够思考的主体是存在的。

能够思考的这个主体是精神的。

可怕的是笛卡尔的实验当中,只能证明我的精神存在,不能证明我的身体是否存在,也不能证明外部世界是否存在。

不可知论

这个实验刺激了英国主教和哲学家贝克莱,他质疑笛卡尔,能证明精神存在,可是没有证明物质存在。

于是贝克莱说,如果你不能证明身体存在或者物质存在,那干脆就说它不存在就好了。

所以存在就是被感知,外部世界根本不存在。

这句话从纯逻辑上来讲没毛病,他的挑战貌似很荒谬,但的确提出一个任何严肃的哲学家都无法回避的真问题。

笛卡尔是不能证明外部存在,贝克莱宣布身心二元论,有点独断论。

合理的推论也许可以这么说,“精神以外的东西是否存在,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的的确确有精神性的存在,但精神性以外的东西到底存在或者不存在,一概不可知”。

这是叫不可知论。

哲学经过一番的普遍怀疑,最后得出的结论居然是不可知论,所以普遍怀疑真是一剂猛药。

从群体信念黑洞一下子居然跳到完全相反的一个极端,到不可知论。

如果我连我的身体存在不存在,都不知道,那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

其实恰恰相反,不可知论不但没有造成虚无,反而其背后的普遍怀疑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第一推动力。

就像苏格拉底的名言:

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

亚里士多德说哲学就是对万事万物的惊异,起始于那些自明的东西。

为什么它存在呢?它背后东西是什么呢?

西方自休谟和康德以来,主体哲学思想也是不可知论。

休谟质疑知识是否存在,质疑归纳法是否正确。

休谟质疑人类赖已成立的因果律是否存在。

休谟追时间空间是否存在。

这种普遍怀疑精神,不可知论到了何等程度。

康德说物自体在彼岸,现象界在此岸,物自体不可知。

不可知论能够打破一切已知的边界,它成为科学革命的主旨精神。

《人类简史》里面说,“科学革命不是我们想象当中知识的革命,而是一种无知的革命”

科学革命和前现代知识,第一个不同之处,是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

推而广之,我敢于承认群体的无知,于是群体既有的群体信念,不会遮蔽我认知未来。

所以一定要明确不可知论不是关于content的不可知,而关于结构性的不可知。

无论是基督教,佛教,儒家这些前现代知识体系;

它假设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已经为人或神所知;

所有的知识都在圣经,在古兰经,在四书五经这些古籍和传统中里边,所有重要的知识都有了。

基督教的人会相信这句话,上帝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写在圣经里边。

你再看看论语,孔子说过几乎类似的话,他说无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古人周公什么都知道,我只要把周公的东西全部学过来就可以了。

这个思想的背后,隐含的假设是全知道,圣人全知道。

圣人不全知道,神全知道,相信他就好了。

在你这样的一个想法当中啊就排除了提问,排除“为什么”这个问题了?

而“为什么”这个问题,是人类一切科学文明,往前进步的最重要的阶梯。

《人类简史》里面提了这个故事。

1459年欧洲人画的世界地图,里面满满登登的,一点留白都没有。

其实那个时候人们,只知道亚洲非洲和欧洲。

这个时候却满满登登的,他以为全世界我都知道的。

然后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令人大吃一惊;

怎么有这么大块一片土地,比整个欧洲可能还大,但是却没有出现在我们原来的地图里。

之后,1525年欧洲人重新绘制了世界地图,大量的留白。

地图上的留白就像一块磁铁,让欧洲人前赴后继,希望填补这些空白。

所以科学革命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

后来人们发现,其实人类对最重要的问题毫无所知。

几乎所有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都是普遍怀疑和不可知论者,跟我们想的恰恰相反。

牛顿在他第一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封面有一句话,我不相信任何假设。

这句话跟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几乎没有任何分别。

在牛顿之前,几乎2000年时间里边,解释物体运动的是亚里士多德目的论。

亚里士多德用土元素内禀属性来解释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而牛顿就问了个问题,凭什么土元素有向宇宙中心运动那个内禀的属性呢?

凭什么这么说,第一步是质疑。

然后提出引力和惯性假设出来,顺势就推出机械论世界观、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出来。

达尔文的回忆录说自己就是一个不可知论者。

达尔文的后半生坚持传播怀疑主义,是不可知论和怀疑主义让我取得了科学上的成就。

达尔文在坐小猎犬号航行之前,是完全相信基督教的,把圣经当中的词句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不可挑战的权威言行。

回来以后,做了进一步的思考,必须要有最明显的证据,才能使任何一个头脑健全的人,去相信那些作为基督教支柱的奇迹。

这就是普遍怀疑精神,就是不可知论。

在达尔文之前,很多人相信神创论、相信创世纪。

而他用自然选择四个字作为逻辑奇点,推出他的进化论出来,打破了神创论。

爱因斯坦也是一样的,所有这些大科学家都是不可知论者。

反共识

从众效应把大家禁锢在群体信念黑洞当中。

在别人陷入从众效应当中,挑拣出一个行事法则,那就是反共识。

反共识是把哲学性的观念,运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则。

达里奥的《原则》,他说如果在投资当中想取得成功,必须独立思考,因为共识通常是错误的。

彼得蒂尔《从0到1》这本书里边,有这样一段话。

“当我面试应聘者的时候,我都会问这个问题,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跟绝大多数人看法不一样”

他说好的回答有句式,当大多数人相信X,而我发现事实却是X对立面Y。

他把它称为秘密。

他说如果不能发现这样的秘密,创业是不可能取得回报的。

有趣的是,这个秘密需要用独立思考,用第一性原理,抛开表面的假象往里挖,才能挖出来。

重要的问题,在什么重要问题上跟绝大多数人想法不一样。

如果你没有这个自己的秘密,你又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凭什么呢?凭什么呢?

你是分母,你又想享受分子的荣耀,凭什么呢?

必须有独立思考精神,找到这样的大秘密。

贝索斯的想法用的句式不一样,其实含义一模一样。

他讲的就是创新,跟我们今天的话,引过来破题,完全一样。

他说如果想创新,必须采取非共识但正确的观点

跟彼得蒂尔的观点一模一样。

一旦某个信念成为常识,它将把你拖入一个信念黑洞里边去。

什么叫常识?

连对它产生怀疑的可能性都不能有,那个东西叫常识。

这个时候它就拥有了你,你被它所绑架。

更可怕的是你用它来定义你的身份认同,人们挑战它,你认为是对你,对你族群的冒犯。

信念黑洞,难以跳出来。

难点在于试错。

也许跟它不一样的地方不全都是对,但是大胆去尝试叫做试错。

在这个黑洞外边各个方向,大胆去尝试。

绝大多数人如果觉得这个方向对,试跟他不一样的几个方向,去试错。

在试错的过程当中,你会找到一种非共识但正确的那个东西就出来了,我们把它叫做反共识。

如果不拥有第一性思考的能力,你是不可能发现的。

剩下来的是勇气。

你要对理性信念的勇气出来反共识。

投资大师巴菲特的名言,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

就是一种反共识。

另外一个投资大师索罗斯被称为趋势大师,他利用人们的这个共识来赚钱,这叫反身性理论。

在形成群体共识的时候,这个股票是上涨的,而且比它原本的价值更高,我进入。

在他共识即将破灭之前我出场,因为共识一旦破灭,其实价格会猛跌,跌到比它的价值还低。

会看到股票的价格和真正的价值并不总是一致,这就是在股票上非理性。

越多的人觉得这股票是值钱的,它就越值钱。

越多的人逃离的时候,它就跌得越厉害。

所以你看他是利用人们的共识的。

乔布斯出生于1960年代,那一年代有一个运动叫嬉皮士运动。

嬉皮士运动几乎是人类历史里面,很重要的一次把所有既定的观念全都抛弃的一个过程。

那个时代所传递的信息显而易见,质疑一切,特别是权威,勇于尝试,上路流浪,无所畏惧,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这同样是普遍怀疑精神,不可知论,批判性思维的一个精神。

在这个意义之下,乔爷重返苹果之后,资金不多的情况下,他居然花了1亿美金,拍了这个片子(think different)。

他得首先解放苹果员工内在的认知边界,鼓励大家的批判性精神,不可知论,怀疑主义,普遍质疑的精神,才可能有创意。

真正的Creative Thinking是把既有的边界打破,自然就是创新了。

这是为什么我们讲认知的原因所在。

芒格的《穷查理宝典》,那本书里边,有一次他做一个思想实验。

他说我需要拈出五个基本原则来运营一家公司,五个基本原则里一定有这一条:

“反过来想,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反共识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

逻辑三洽

普遍怀疑很重要,但普遍怀疑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非共识但正确。

那那个正确的标准是什么呢?

如果大家都向左,你就往右,这就成了蛮干和抬杠。

那既然没有客观真理,怎么能判断另外一方是正确的呢?

王东岳有一句观点“判断标准不是绝对真理”

因为我们已经从纯逻辑证明没有绝对的客观真理。

但是有暂时的正确。

判断某一个信念是否正确,是有三个标准,逻辑三洽。

一定要touch到逻辑这两个字的分量,逻辑比事实更真实。

只要在逻辑上成立,事实上就一定会发生。

所以不以外在的事物信息为判断标准,而是是否逻辑三洽为判断标准,逻辑三洽是自洽,他洽,续洽。

通常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拿事实,拿证据,拿实践来检验某个信念是否为真。

刚才我们给的判断标准是拿逻辑来判断某个信念是否正确。

要对逻辑的信念先于对事实的信念,逻辑优先于事实。

所以在科学史上,发现新的科学革命,往往不是因为新的物质发现;

而是起始于发现原有的系统里边有逻辑破绽,这是你建立新学说的一个开始。

同样在我们商业世界里边,你看到现有商业世界里面的逻辑破绽,是你破界创新的一大关键。

为什么要打破隐含假设?

就是隐含假设和新出现的信息量之间出现了逻辑破绽,这件事情是打破隐含假设的一大前提。

他洽,不能否认的其他逻辑要跟它一致。

对不能否认其他逻辑,有一类就叫基础学科的基础道理,就是对根基的逻辑.

要跟这些逻辑产生他洽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所以逻辑三洽是非常高标准的要求。

你大部分信念无法通过这个检验。

所以当绝大多数人判断某个信念是否为真,他的判断标准是我周围的人相信它。

这事要非常警惕,要逻辑判断.

如果大多人相信的东西,你用逻辑推导出来,它应该向另外一个方向;

并且你有证据和信息来支撑你的话,这个时候叫非共识但正确。

所以将来你拈出来你自己的思维模型,每一个都应该接受逻辑三洽的检验,你才能相信它。

最后

对峙从众效应的一剂猛药,批判性思维,普遍怀疑,不可知论,反共识。

最后给出一个判断是否正确的标准叫逻辑三洽。

当所有人被陷在从众效应的时候,如果你能有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找到一个非共识但正确的方向,然后要用理性的勇气去坚守自己的方向,这就叫创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20  《第一性原理》
让思想洗澡是为了突破认知边界
《简单的逻辑学》07:生活中要尽量避免的一些思维陷阱
最简哲学史逻辑脉络梳理-1.0版
莱布尼茨
恩格斯的心理学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