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选》(第一卷)矛盾论之生命、流水、火焰和波浪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运动,这宇宙间最普遍的现象,如同生命之源,矛盾之魂,流水之动,火焰之热,波浪之涌,皆在其中。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赋予生命以活力。世间万物,无不在运动中求生存,求发展。矛盾,乃生命之根本。有矛盾则有运动,无矛盾则无生命。正如大海之潮起潮落,矛盾推动着生命不断向前。

运动之中,矛盾无处不在。然而,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生命不断向前。正如流水与火焰、波浪与矛盾之间的对立与统一一样,生命也在不断地寻求平衡与和谐。

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亦在于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存在使得生命充满了活力和动力。无论是流水、火焰还是波浪都充满了矛盾的力量和生命的活力。

它们在不断地变化和运动中展现出生命的美丽和力量。

矛盾的普遍性

宇宙观之辩,东西方古今皆有之。

古人朴素,未有完备之理论,以当时之社会历史条件,尚不能完全解读宇宙之奥秘,故而让位于形而上学。

遥想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对辩证法贡献良多。然其辩证法却为唯心所驱,未能揭示真实之宇宙。后有伟大活动家马克思、恩格斯,汲取人类认识史之精华,批判地吸收黑格尔辩证法之合理部分,创下了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这一伟大的理论。此理论在人类认识史上掀起了一场空前大革命。列宁、斯大林又发展了这个伟大的理论。

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是教人如何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矛盾的运动,并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具体了解事物矛盾这一法则,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来看,辩证法的宇宙观不仅在西方有所建树,在古老的东方中国,也早已有之。此理论跨越时空,东西交融,实为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奇观。

普遍的也是绝对的

在世间万物之中,矛盾如同天地之间的微风细雨,既普遍存在,又各具特色。为了叙述的方便,我暂且先探讨矛盾的普遍性,再深入其特殊性。

这并非因为普遍性易于理解,而特殊性晦涩难懂,而是希望在探讨中,我们能共同领略矛盾之美,领悟生活之真谛。

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造者和继承者,诸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先贤,他们以深邃的智慧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

他们运用这一理论武器,分析了人类历史与自然历史的诸多方面,指导了社会的变革与自然的变革,如在苏联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由此,矛盾的普遍性逐渐为人们所认知、承认。这一点,或许只需三言两语,便可概括其大意。

下面这句话很重要。

毛主席语重心长的说:然而,当谈及矛盾的特殊性时,却有许多同志,尤其是那些受教条束缚的人,对此感到困惑。他们未能领悟矛盾的普遍性正是寓于特殊性之中,如同万千溪流汇入大海,每一溪流虽各有特点,却都奔向那浩瀚的海洋。他们未能明了研究具体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对于指导革命实践的发展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因此,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我们必须着重地加以研究,用足够的篇幅加以说明。

在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则时,我们先从矛盾的普遍性入手,掌握其基本原理。然而,这仅仅是起点,而非终点。接下来,我们要着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深入探究每个具体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最后,我们再将特殊性升华到普遍性,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飞跃。

世间万物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深入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例如机械性的运动)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

恩格斯:“如果简单的机械的移动本身包含着矛盾,那么,物质的更高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

生命,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生命首先就在于:生物在每一个瞬间是它自身,却又像是另一个存在。这种奇妙的矛盾现象使得生命显得格外独特。生命就像是一个不断自我产生并自我解决的矛盾,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一旦这个矛盾停止,生命也将随之消逝,死亡便悄然而至。

同样,在思维的世界里,我们也无法避免矛盾。例如,我们看到人类内部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然而这种能力在现实中却仅在外部被局限,并且认识上也被局限的个体人们身上得到实际实现。这种矛盾似乎是无解的,但在人类世代的无穷连续系列中,它却在不断地被解决。

在社会科学领域,阶级斗争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都是矛盾着的现象。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双方斗争而又联结,组成了战争的总体,推动了战争的发展,也解决了战争的问题。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概念差异都应被看作是客观矛盾的反映。客观矛盾反映入主观的思想,构成了概念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推动了思想的发展,不断地解决了人们的思想问题。

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毛选》原文

在苏联哲学界中,德波林学派的观念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夜空,短暂而明亮。

他们主张,矛盾并非在事物发展之初便崭露头角,而是要等待过程演化至某一特定阶段才会悄然现身。在此之前,事物发展的推动力并非源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这种观点,无形中让德波林学派滑向了形而上学的外因论和机械论的深渊。

当他们运用这种视角去审视具体问题时,便发现在苏联的社会环境下,富农与普通农民之间只有微妙的差异,而无明显的矛盾。

这种看法与布哈林的意见不谋而合。

同样,在分析法国大革命时,他们亦认为革命前的第三等级——由工农资产阶级共同组成——内部也只存在差异,而非矛盾。这种解读方式,无疑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关于这一点不再介绍了,看前文吧:《毛选》(第一卷)工农兵共和国→人民共和国《毛选》(第一卷)抗战的胜利和人民民主共和国

德波林学派似乎未曾意识到,世界上的每一差异都是矛盾的胚芽,差异与矛盾实则一体两面。以劳资关系为例,从两个阶级诞生之初起,它们就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中,尽管这种矛盾尚未激化至顶点。

而在苏联的土壤上,工农之间纵然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已然是矛盾的体现。只是在社会主义的框架下,这种矛盾不会演化为激烈的对抗,不会以阶级斗争的形式呈现,这与劳资间的矛盾有着本质的区别。工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结成了坚不可摧的联盟,而在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过程中,这个矛盾将逐渐被消解。

旧事物的消解和新过程的产生

新过程的发生是什么呢?

旧的过程结束了,新的过程自然而然开始了。新的过程又孕育着新的矛盾,开始了自己的矛盾发展史。

事物发展过程的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是列宁在《资本论》中以马克思为榜样,进行了模范的分析。

这也是研究任何事物发展过程所必须应用的方法。列宁自己正确地应用了这种方法,贯穿于他的全部著作中。

今天我们用了不短的的篇幅基本讲完了《矛盾论》中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关于普遍性主席讲述的还是偏理论性的,我尽量表述的口语化一些,方便大家阅读,明天来看主席是如何理解矛盾的第二个主要原理的:特殊性


下一篇:《毛选》(第一卷)矛盾的特殊性

期待大家关注、点赞、转发,让我们跟着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伟人思想」:《矛盾论》 《实践论》改变你的人生(深度好文)
《矛盾论》: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矛盾论》详解
经典《矛盾论》:特殊的矛盾即特殊的本质
矛盾论读书笔记
从《矛盾论》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