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看透过去,谁就把控未来

历史变局训练营发刊词:

为什么理解未来,需要了解过去

你好,欢迎来到徐瑾经济人。今天我向你推荐我们的一门新课,历史变局训练营。熟悉的朋友可以直接下单了,不熟的朋友听我说说。还是老规矩,早鸟价最便宜,阶梯涨价哈。

历史是什么?是昨日的故纸堆,还是对明天的启示?我认为历史是文明的集体记忆,或者说是人类深潜的集体无意识,是沟通过去与当下的桥梁。

历史是什么?是昨日的故纸堆,还是对明天的启示?我认为历史是文明的集体记忆,或者说是人类深潜的集体无意识,是沟通过去与当下的桥梁。

为什么要学历史?因为在十字路口,一次次重读历史,是我们重新掌握趋势,提升感知力的最佳方法。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走向何方。这些是中国人难以逃避的终极问题。

谁能读懂历史,谁就能把控未来。

1 为什么要学历史

你可能说,大家小时候都学过历史啊。确实,多数人对于历史的最早认知往往就是历史教科书。我也是如此,从小读历史,谈不上多喜欢,也没有真正理解历史。历史,好像除了死记硬背,就是各种成王败寇,好像和我们的生活也没有关系。这种对历史的偏见随着成长逐渐消失,我逐渐理解,历史不是背诵朝代表,不是看人物故事


这些年,我读书最多也是历史,收获最大的也是读历史,也逐渐对历史有些认知。人到中年,对历史或者文化母体的审视也变得宽容一些,这近乎一种文化血脉的觉醒。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再去读历史,带有思考与问题去读,往往一下子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与我们最亲近或者说最有启发的东西,不仅仅是那些先贤的只言片语,而是他们一次次面对类似情境时候的生存抉择;我们有过的困惑、困难与愤忿,他们都曾有过,甚至更夸张,一次次面对百年未有大变局,一次次感叹攻天公无语对枯棋,一次次从古书中整理心境。

数千年历史,留给我们不仅仅是故纸堆,更是我们最大的资源,或者文化本体。我们踩过的坑与获得的辉煌,他们都曾经有过,甚至过之。世界或许不同,但是情景类似,他们的经历与智慧,是我们最大的启发。

一个个伟人,一个个家族,一个个朝代,一个个文明,兴起又衰亡,毁灭又重生。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自己,其实都过去所有祖先与世代的集合。不少选择与路径,也许在我们出生之前已经写就。

世界动荡,文明板荡,中国如今在十字路口。当我们陷入选择的时候,回顾历史,不仅可以理解我们从何而来,当下如何抉择,而且可以明白我们走向何方。理解历史,深刻影响世界和你的决策;无论喜欢与否,了解历史,都是你的基本功课。

2 如何学习历史
看历史有什么用?历史就是听故事背年代么?或者,中国历史都是暗黑专制的历史?不少人都会曾经这样问过我,甚至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瞬间。以上的问题显然不是历史的真相,至少不是全部真相。历史中的故事,也是真假参半。
我曾经邀请历史大家葛剑雄来经济人读书会分享。席间,他说过一个小段子。过去,有人给他说,这也许是玩笑话,但是可以看出不同人对历史有不同认知。很多人以为自己喜欢的是历史,其实只是喜欢听故事或者听段子。
喜欢故事是人的本性,段子是人生调剂,情有可原,但是学习历史不能止步于此。
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历史中,不要把个人喜欢的历史当作真正甚至唯一的历史研究。须知,最高的历史研究是历史哲学,我们如何理解历史,其实是基于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以及认知框架,从这个意义而言,同样的故事,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解读与评价。

历史本身,在时间的进程中,也有不同的遭遇,被篡改、被歪曲、被抹杀、被消灭,都是惯常做法,而且这些篡改歪曲抹杀消灭本身,也随着时间,构成历史的一部分。“历史者,所以说明社会进化的过程者也。”民国历史大家吕思勉先生如此说。姑且不说这话是否正确,但这话隐含了一个前提,社会是要不断进化的,显然是吕思勉那个时代的进步主义的影响。可见,即使历史学家,也不能脱离开自己的时代周期影响。

学习很可能不是为了成为历史学家,也不是为了知道更多故事,而是应该更俱备格局感知力,如此才能厘清脉络。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历史学家,但是好的历史学方法以及框架依旧可以带我们走过知识的幽暗隧道。正如古人所言,做历史做好具备四种特质,史德、史才、史学、史识——换而言之,学习历史,必须在价值观、诚实以及才能三方面都达标,才算真正的接近历史。

有人说,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未必正确,但是所有未来显然都植根于过去。拥有历史的人,可以活在当下,也可以活在过去,甚至可以活在未来,但是没有历史的人,只能拥有当下,这无疑在时空层面显得贫穷。
在前面所谈经济人读书会分享中,有朋友问,历史和政治,有什么关系?葛剑雄强调,中国历史就是巫史的分家,历史起源于对上天的汇报,所以历史和政治关系一直分不开。对历史理解通透,并不是强调历史的神圣性与客观性就可以了,更需要强调通过历史材料去解读底层的历史逻辑。
历史不是段子,也不仅仅是故事,种种历史叙事充满了我们对于过去的想象与遗忘。我有时候在想,国人对于历史重视,也可以看做一种对信仰的替代——有宗教信仰的人通过选择自己的神明来确定自己的归属,如孔子一般“不语怪力乱神”的国人,则通过选择我们的过去来确定我们的未来。确实,一个国家的历史,不仅关于过去,更是关于当下与未来。
从这个意义而言,你选择如何理解过去,正好决定了你的未来如何前进。作为中国人,更应该了解一点中国历史。不过,不迷信历史记录的客观性,反而是我们更接近历史真相的一种方式。

3 中国与西方:世界两大历史传统
据说,每个文明最早流行的历史书,往往奠定了这个文明的基调,决定了民族的特性,是解开我们前世今生的密码。对西方而言,这本书是希罗多德的《历史》,对中国而言,是孔子修订的《春秋》。

在西方视野中,历史往往是记载英雄事迹,也从中总结经验,这一原则源自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他是公元前 5 世纪的希腊人,他记录希腊波斯战争的著作《历史》是西方第一本历史书,其中不仅记录希腊一方面的视角,也引入外邦人甚至敌人波斯人的视角,其开篇就如此说,“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它们的光彩,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

这种有闻即录的超然叙事,可以说影响西方历史甚至文明不小。据说哲学家叔本华就曾经感叹,读完希罗多德的著作就已经算是学完历史了,因为他的著作已经包括了所有后来的历史所包括的东西,比如人类的奋斗,比如人类的痛苦和命运等等。

不过,人类并不是只有西方,东方自有传统。在希罗多德出生那年,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已经垂垂老矣,他晚年最重要志业之一,就是修订完中国最重要一部历史书《春秋》。
孔子身后备受历代王朝推崇,誉为万世师表,但是在他生前,并不得志。他和弟子周游列国,却始终不得其用,晚年回到自己曾经离开的鲁国,完全投入著书立说,据说他对于《春秋》修订就在在这期间。很多人误会《春秋》是孔子所写,其实孔子这样的大师往往是述而不作,即使论语也只是弟子的课堂笔记。《春秋》是鲁国编撰的列国编年史,有“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说法。甚至,因此有了一个新的说法,“春秋笔法”,特点“一字褒贬,微言大义”,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暗含在文字之中。由此可见,中国的历史书,从孔子开始,就有强烈的教化意义。

孔子不是中国最早的史官,但也早于西方的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可见中国历史记载源远流长。历史离不开文字,有文字的文明在历史中占得先机。可以说,有历史的文明对于没有历史的文明来说,占据更多优势,这也使得不同文明的竞争,也变为历史之间的竞争。日本历史学家冈田英弘认为历史是一项强大的武器,从一个文明“传染”给另一个文明,创造历史后发文明的常规操作,“历史这项文化从发祥地的地中海文明与中国文明不断地被其他原本没有历史的文明复制”。
中国很早拥有文字,也因此很早就有历史。这可以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来源,毕竟文字创造领先邻邦多年。也正因此,日本历史学家冈田英弘曾经感叹,在公元六世纪末隋朝统一南北之前的亚洲历史就是中国历史,而这一传统甚至起源于秦朝,“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统治了整个亚洲,而是代表亚洲的主要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今天被称为“中国”的这一地域。中国史即是亚洲史的时代起始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时。”
大家知道,中国历史起源于巫史传统,这意味着预言未来的巫师和记录过去的历史学家在中国其实有亲缘关系。最早,巫师承担了向天、神、祖宗报告,沟通天人之际的任务;随着记录繁多,“史”从“巫”中有了分家,二者也有了新的分工,“巫”负责沟通报告,“史”负责记录收集。学者曾经回到历史字意本源,拆开来说“历史”:“历”就是历法,繁体字的“歷”与“曆”是相通,也即按时间顺序记录;而所谓“史”,可以从象形文字看出端倪,其原型就是一个人拿了一个记录的板。这个人,最早的原型未必是史官,更可能是巫师。

可见,历史对于中国人有特别意义。中国从有文字记录开始,对于历史的记录就没有断过。在古代历史上,中国也保存了占全球最多的历史书,这点在其他文明中也属罕见,不少海外历史学家也多次强调这一点。历史对于国人意义,显然是源远流长,据说古代华夏人就多次强调一种说法,“欲亡其国,先灭其史”,也就是说要灭亡一个国家,先灭亡它的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前朝历史的编写修订往往来自后一个朝代,看似如实记录不忘前事,但其中显然多了后来朝代的谋算以及目的,自然少不了抹杀与遮蔽。换个角度,这何尝不是一种真正意义的二次灭亡,现实中灭亡了一次,在纸面上又灭亡了一次。

古人对于历史的敬畏,可以溯源至历史的起源。历史起初并不是如我们想象,是写给我们这些后人看的,而是写给天、神、祖宗的报告。古人强调“视死如生”,也正因此,对于历史的敬畏也油然而生,但是在现实中,历史也常常被扭曲。即孔子编撰《春秋》 ,就很难说完全讲求客观性,毕竟他就公开强调自己就是“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也就是说,如果孔子觉得你属于地位高的人或者品德能力过硬的人,就可以掩盖他们的缺点和错误。

也正因此,每个朝代成立后大事之一,就是修订前朝历史,表示自身的正统性。葛剑雄强调,从《春秋》去审视这些“正史”,比如“二十四史”以及其他官修历史,其实都是体现了不同朝代的孔子“作《春秋》”的延续,“新建立的朝代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隆重地为前朝修史,其目的不仅是要维护自己的价值观念,更是为了证明本朝得了天命,拥有政治上的合法性。”
也正因此,作为中国人,从来绕不开本国历史。历史大家钱穆指出,“治国史之第一任务,在于国家民族之内部自身求得其独特精神之所在”,从这个意义而言,我反复强调历史就是中国人的宗教。

重新梳理历史,洞悉文明脉络,是现代人的必修课。
4 读历史,看未来
我们读历史,是为自己而学,自然不是为了分数、学术或者炫耀而读,更多是为了自我提升,也正因此,读法也有所不同。我们需要借助历史学家的工作,但是不必全然按照历史学家的训练去读,正如美国学者伊恩·莫里斯曾经打趣说,“历史学家的预言能力之差是众所周知的,所以他们大多拒绝谈论未来。”

更重要的是,历史是国人最重要的组织资源,也是毕生难以逃脱的课业。大家知道,我在2017年出版《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等书,其实是为了从经济社会视角审视历史。为了写这本书,我重新阅读各类历史资料,花费了五六年时间。《白银帝国》在耶鲁大学出版了全球英文版,得到《华尔街》、《亚洲书评》媒体等权威推荐,但是恰恰是写完这本书,我发现从小读历史长大看历史的自己,其实并不那么真正了解历史。所以过去这些年,我算是重新学习历史,但我的路径与传统历史学家不同。
我的思路更多是从当下问题出发,也更多希望以经济学、政治、制度的新维度去思考历史,重新构建一个的历史叙事以及框架。我不想做历史学家已经做过的事,我更希望带着我的思考和大家一起去学习历史。
在这门训练营中,我希望多维度多学科构建框架,重塑碎片化认识,对历史格局知己知彼;不吹不黑,打破惯性认知,理解历史,更好理解当下变局与未来趋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浪花淘尽英雄
夏朝根本不存在?以下证据证明夏朝真实存在
中国历史学家又有新发现!
夏朝之前有虞朝吗?那样我们就可以说″中华上下6000年″了。
为什么历史上对元朝总是轻描淡写呢?真相令人十分寒心
《当苏格拉底遇上孔子》:希腊与中国思想家的跨时空对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