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车!他用十年时间证明巴菲特“股神”神话

10月19日,A股三大指数齐创年内新低,爆仓割肉比比皆是,市场万马齐喑、尸横遍野。

就在那信心跌入冰窖的至暗时刻,权威人士领衔,高层暖风徐徐,密集表态,誓言坚持改革开放、民营经济不动摇,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股民啊,把心放到肚子里。

混乱的预期被纠偏,庙堂和朝野似乎达成了某种微妙的默契。

心照不宣的观望资金开始涌入,将低开的指数拉出了两根粗壮的大阳线。

不管怎么说,咱们的A股终于止跌了。

而早在两个月前,已有一支A股偷偷摸摸的提前见底,悄无声息的从底部生生拉起50%+。 

如此羸弱市场环境下,短期内积累如此大的涨幅,预期一定发生了逆转。

算起来,这支A股,今年巴菲特恰好捂了他十年。

他是比亚迪(002594),从一家手机电池企业成长起来的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军者。

2016年,他的营收突破千亿,要知道,在特殊国情下,能把一家民营企业做到千亿体量,并非易事。

但今年的比亚迪,成绩并不太好,三季报显示扣除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1.65亿元,同比下滑108.38%,创出自2015年以来新低。

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只有16.43%,低于2015—2017年同期17.74%〜21.08%的水平,还有高达546亿持续维持在高位的应收款。

内外交困下这波不同寻常的大涨,源于他的基本面发生了两大显著变化:

一是全新一代汽车产品上市,款款引爆市场;二是开放他的电池供应链,动力电池业务面临重估。

也许不少人要说,这不是已经涨了吗,马后炮有什么意思。

错了,50%的上涨,只是预热。

未来利润释放和预期自我实现带来的戴维斯双击,才是硬菜。

君临显然更关心后者。

1

要洞悉比亚迪的未来,就必须拉长视野,回到比亚迪的过去,明白他的成功基因是什么。

入世以后,中国汽车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由于市场庞大,利润丰厚,汽车业成为了热钱流动的方向。

家电、手机、烟草等各行业的巨额资本像潮水一般涌入汽车业。

美的、奥克斯、首钢、波导......实业巨子们那时还没领悟到房地产的独特魅力,还都想在汽车市场分一块蛋糕。

跟这两年的PPT造车热如出一辙。

比亚迪,是其中极不起眼的一家,由于缺乏造车牌照,他准备花不少钱买入拥有轿车目录,但盈利能力奇差的国企西安秦川汽车

听闻这个消息后,比亚迪的投资者并不理解,好好的手机电池生意不做,偏要不务正业一窝蜂追热点,这是几个意思?

他们纷纷致电王传福:

“你敢买秦川,我们就要清仓比亚迪”。

卓越的企业家往往拥有一流的抗压能力,不会被外界的指指点点所干扰,没有坚定的信念,忽左忽右,是无法成就一家伟大的企业的。

比亚迪每一个历史转折,进军汽车产业也好,没有补贴的情况全力投入新能源车也罢,都能看到这位芒格口中“爱迪生+韦尔奇”的合体的中国人是如何的坚毅。

面对目标,一如既往。

拿下秦川,转型汽车业,是王传福在资本市场面临的第一次压力。

但他顶住了。

能够将汽车业务做大,比亚迪靠的是三板斧:

逆向工程,廉价人力,垂直产业链。

21世纪初,普通中国人对汽车的需求,还处于“有和没有”的阶段。

一辆车百公里加速几秒,颜值美丑根本不是重点,开辆奥拓也能在邻里面前威风一把。

谁能拿出最诚意的价格,谁就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百多年前,福特就是这么成功的。

十几年后,雷军也是这么成功的。

那时的比亚迪汽车,本钱小,业务少,要走常规路线,短时间造出一款能与国外车企竞争的车型,简直不可能。

怎么办?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重视敌人第一步:买几台来研究,研究完毕再依葫芦画瓢,这就是所谓的逆向工程。

说起来这事也要怨老王,当年他要是拿得出美轮美奂的PPT,也不至于走这么LOW的一步。

钱多有钱多的逍遥,钱少自有钱少的活法,

不同于如今各大汽车工厂里随处可见的机械手,那时的中国制造,还吃着人口红利。

一套进口设备20万美元,按60个月折旧,一个月2万元人民币。

按照当时王传福朴素的工程师思维:“2万元可以请多少人,十几个人顶不上一个机械手吗?”

此外,不同于主要汽车厂,将绝大部分零部件外包,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分散风险。

比亚迪另辟蹊径,一竿子插到底,一手包办几乎所有的零部件。

不用猜,老王这么抠门,一定打的是利用廉价人工,节约成本的算盘。

还可以带来一个好处:掌握零部件核心技术。

比亚迪的动力电池业务,也是这种垂直产业链思维下的产物,管他阴差阳错也好,刻意为之也罢,他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技术演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YD推出的IGBT是电机控制的核心零部件,获得“2018年度中国IC设计公司成就奖之年度最佳功率器件”并非从天而降,而是多年的积累 /   来源:eet-china

“新能源”区别于传统燃油车的独特本质,本质上也就是电池、电控等关键部件技术。

这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产品平台, 更是新能源汽车创新生态系统技术演进的“内核”。

今年6月,比亚迪发布唐EV500,11月就开启了唐EV600的预售,几个月时间,量产版续航里程就多了100,你很难说这不是三电技术储备丰厚的原因。

作为先行者,比亚迪积累了较竞争对手更丰富的经验。

就这样,一大群人拆拆装装,敲敲打打,比亚迪拿出了改变自己命运的神作——F3。

来源:汽车之家

这款车特点就一句话:“7万多的丰田花冠”。

丰田花冠,是当时全球最畅销的车型。

不过作为制造商的一汽长子,要从丰田抽50%的租子,愣是把这款定位大众的紧凑型车定出了20万的高价,宰起客来比隔壁雪乡高出几吨的青岛大虾。

此时不抄,更待何时。

F3创造了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史上的神话,09-10年甚至创造了力压众多合资品牌登上轿车销量冠军的逆天之举。

F3的热销其实全在王传福的意料之中,作为百分百的直男型工程师,考虑问题的方式就是解决问题。

那时国人的购车偏好无非是大气、便宜、配置高、省油。

正好对上工程师善于解决问题的思维,但此后的比亚迪,也栽在工程师思维上。

2

工程师的思维有时候很单向,沿着F3的“成功之道”,比亚迪像下饺子一样开发出众多车型:F0、F3R、G3、L3、F6、M6、S6...

当然,都有某某车型的影子。

老王就像20世纪初那位孤傲的老福特,执拗只造黑色T型车,只不过他稍微高明一些,造了许多车型,颜色更丰富些。

山寨没什么,就怕山寨成瘾,不思进取  / 来源:汽车之家

但那时的老王顶多算一个加强版的福特,执着于造便宜可靠、穷人也买得起的国民车。

殊不知,国人富起来的速度太快了。

2009年,是老王感觉人生已到达巅峰的一年,凭借旗下电池、手机零部件和汽车三大业务以及巴菲特投资带来的品牌效应,老王爬上了火山口——内陆首富。

白手起家,知识改变命运的老王,既夺目、又炫彩。

站在比亚迪中央研究院“六角大楼”顶端,望着对面的马峦山,看着旁边的小河沟,老王心里不禁涌上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豪迈。

巨大成功袭来,老王尾巴有点翘了。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是底气十足:“公司里还有谁比我更懂,我的决策98%是正确的。”

领导脑袋一发热,群众更无法免疫。

汽车事业部提出“四网千店百万台”,IT代工部门则声称要和富士康争夺代工市场,新能源事业部则强调太阳能利润率比贩毒还高。

也正是在那一年,比亚迪往新能源方向砸下重注。

摊子一铺开,到处都要钱,光是2009到2012两年多,营收才400亿左右的比亚迪,在新能源的投资大概就花了200多亿。

汽车业务只有延续往日的辉煌,才能为新能源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2010年,老王大手一挥,比亚迪制定了100万辆汽车的年销售目标,比上一年翻了一倍还要多。

为达到销售目标,比亚迪制定了高额的“销售返点”政策,促使经销商大量压货。

渠道扩张也开始沿用“人海”战术,销售人员数量大跃进,副总、部门经理、科长多如牛毛,经理们为提升业绩,获取领导赏识,大量引入资质差的经销商。

人海战术反而造成人浮于事、官僚与僵化,起了反作用。

大跃进中,高层甚至宣称:

“只要经销商签了协议,那经销商就是板上钉钉的肉,跑不掉了,随我们处置。”

经销商暴动 /  来源:网络

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比亚迪汽车,根基并不牢固,市场仅局限在购买力有限的低端市场,竞争激烈不说,再加上产品质量欠佳,而且逐渐富起来的国人也开始追求汽车消费升级。

种种因素让大量汽车库存积压在渠道,经营商的资金链开始紧张,并越发严重。

当年硝烟味浓厚的新闻 /  来源:网络

2011年1月,一名比亚迪经销商因其账户上仅剩50元钱而突发心脏病,几乎丧命;在一次经销商会议上,一个50多岁的经销商因压力过大,竟在众目睽睽之下放声嚎哭。

一个头发斑白的男人的悲恸哭声,撕裂着在场每个人的心。

年底,多达308家经销商退出了经销网络,整体退网比例高达22.63%,经销商体系进入了失控状态。

2012年,比亚迪利润从2009年顶峰的38亿缩水到8千万,港股股价从80多一路崩到3块多。

无可奈何花落去。 

3

很多人都以为比亚迪要就此陨落了。

但在黑暗的隧道中,工程师老王开始反思:

“过去我们片面地追求规模扩张,在三个方面犯了错误:

渠道发展过多,扩张过快;品牌宣传欠缺,没有理解品牌的内涵;对汽车品质追求不够。”

2011年底,老王的亲密战友,比亚迪的副统帅,功勋卓著的老干部,创造F3销售狂潮的副总裁夏治冰离开了比亚迪。

以他的离职祭旗,比亚迪进入痛苦的调整期。

为解决渠道问题,纠偏了左倾的经销政策,将过去的4大渠道合并为2个渠道,经销商数量从1200家整合为800家,慎重新增经销商,并对现有车型进行大幅降价。

为解决品质问题,品质部地位迅速擢升,管理部门中人数规模仅次于销售部,被列为一把手工程。

大规模引进机器人,改变过去引以为傲的低成本人海战术,解决人工操作精度低,一致性差的问题。

在品牌建设方面,老王虽说是乔布斯的迷弟,他始终希望比亚迪能够让消费者获得如苹果产品一样的体验,但他自己也承认:

“乔布斯是一个艺术家,我不能比,我是一个工程师”。

工程师,最擅长解决问题。

随着容易解决的问题慢慢解决,比亚迪也开始逐步回升。

2013年,比亚迪推出3款新车:思锐、秦,S7。

其中定位于中型车市场的思锐,无论是设计还是制造工艺都达到了合资车的品质,动力上搭载了比亚迪引以为豪的1.5T+6速双离合的组合。

配置上更是诚意满满:夜视、抬头显、5.1音响、前后排座椅分级加热、云服务、气囊气帘应有尽有,在同价位车型中有着十足的竞争力。

2014年,比亚迪开始将研发重点投入到新能源车上。

秦,是DM双模动力的二代产品,可在电动和混动两种模式之间切换,0-100公里/时的加速时间仅为5.9秒,工信部综合油耗仅为2L。

2015年,唐DM一代问世,三擎全时电四驱中型SUV、四种驾驶模式、百公里加速4.9秒,拥有国产SUV最极致的驾驶体验。

年底,唐DM一代月销量达到5503辆,要知道,这是款近30万的国产车。

某种意义上说,唐DM代表了国产新能源汽车在当时的条件下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是新能源SUV现象级车型。

但唐也有不少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车身设计沿用S6、S7的做法实在让人失望,其他诸如秦、元、宋的车身设计也好不了多少。

就比亚迪的车头设计来说,明显布局凌乱,过度设计,一言以蔽之:丑 /  来源:汽车之家

话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多快好省的制造产品、解决问题,这是工程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要制造出消费者欢迎的产品,需要更多的产品经理思维。

尽管老王这位资深工程师脱下了黄色卡其布工装,穿上熨烫工整的西装和衬衣,用安徽口音的普通话讲起了PPT,开发布会,上娱乐节目,明显跟市场、媒体热络起来。

虽然也成立了造型设计中心,比亚迪后期车型外观也有了些自己的想法,但还是有模仿的痕迹,颜值仍然是广大消费者的主要槽点。

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取得长足进步,单从车辆使用上来看,自主品牌已与合资同价位车相差无几。

自主品牌最核心竞争力,是对中国车主需求的感同身受。

比如重庆涪陵的团队就是比北上广团队更懂县镇需求。

全世界的汽车消费者,消费偏好截然不同,日本、欧洲喜欢开小车,美国人钟情大排量皮卡。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人民,现在就好高颜值、大空间。

当然,最好再便宜点。

隔壁老李的吉利,挖来前沃尔沃设计总监,汽车设计立马从奴隶社会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款款车都是“最美中国车”。

博瑞的“水滴”前脸设计,当年荣获“最美中国车”称号  /   来源:网络

2017年,吉利(含领克)累计售出新车124.71万辆,同比增长63%,股价更是翻了好几倍。

一百公里外的广汽,有多年奔驰设计履历的张帆拿出的新晋国产SUV神车——传祺GS8。

17~26万的价位,全面超越汉兰达的车身比例设计,木纹打底的内饰营造了一种保温杯加手串的国风奢华感。

高峰时GS8每月上万的销量,广汽自主和张帆一战封神。

自主品牌高价位车型频出爆款,起码说明国人不都是洋奴哲学,一味崇洋媚外。

所以说,真正想造出打动如今老百姓的汽车,比亚迪还差一把盐。

4

比亚迪的车长什么样?

记不住、没特点、不好看。

食材就算再新鲜珍奇,没有在火候到位时撒上一把合适的盐,这味道是怎么也提不起来的。

吃了那么多年亏,再看看隔壁家的样板,抠门多年的老王终于想通了。

有些钱,该花。

前奥迪设计总监艾格,2016年底开始担任比亚迪设计总监,别的就不多介绍了,奥迪家族沿用至今的“大嘴”风格,就出自艾格之手。

在艾格加盟之前,他的老乡汉斯同志已早几个月来到比亚迪淘金。

老外不是活雷锋,他们知道东风在压倒西风,最大的市场在中国,事业也该在中国  /  来源:网络

这位汉斯,来头也不简单,奔驰的底盘和转向系统的双料专家,别的也不多说了,奔驰S级底盘调校就出自他手。

除了这两位德国大师,同年国际知名风噪专家车熙范也来到了比亚迪,在他带领下的NVH团队,将使整车密封性和隔声效果达到进口车水准。

NVH是啥?

车速飚上120,控制车内噪音就是NVH的工作。

2016年,三位大师聚义比亚迪,重塑了比亚迪相关领域的研发团队。

师夷长技以制夷,专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艾格和王朝概念车 /  来源:汽车之家

2017年4月,艾格携比亚迪王朝概念车一亮相,革命性的蜕变设计引起了媒体和网友的强烈关注。

某些没有风骨的媒体甚至谄媚的写道:

“我想去舔车”

“DRAGON FACE”设计理念 /  来源:汽车之家

颜值有没有逆天提升这种主观感受暂且不论,就艾格提出“DRAGON FACE”中国龙的设计理念来说,起码帮比亚迪解决了辨识度的问题。

丑小鸭变身白天鹅。

老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加持“DRAGON FACE”的全新一代比亚迪王朝车型宋MAX、元EV、秦EV、唐DM开始逐渐上市,比亚迪的销售势头逐渐逆转。

2018年,随着中国燃油车市场需求停滞,标志着汽车业出现历史性的转折。

另一边,新能源车前10个月已创造73万的累计销量,大超各路机构预期,全面完成100万辆毫无压力。

100万辆,同比增速80%以上,电动化大潮势不可挡啊。

来源:天风证券测算

以投资者视角看,动量是成长的重点。

基于此,我们对比亚迪车型的分析,集中在纯电(EV)和双模混动(DM)。

据10月交强险数据,作为新能源最大细分市场的纯电小型SUV领域,元EV360市占率高达35%。

来源:公告、乘联会

看起来,主要对手是北汽EX、传祺GE3、瑞虎3xe、长安CS15EV,合资品牌尚无车型。

10月A0纯电车销量排行,随着明年比亚迪更多的纯电车型上市,A0以上销量结构将被重塑  /  来源:乘联会,天风证券整理

在紧凑型SUV市场,比亚迪以纯电+插电布局,分别对应宋EV和宋DM,总体上看,该市场插电车型销量远远高于纯电车型销量。

据乘联会数据,10月宋DM卖了3160辆,宋EV卖了482辆,两型号合计占了29%的紧凑型SUV市场。

紧随其后的是荣威eRX5,2348辆;帝豪Gse,2132辆。

在众厂家争夺的焦点:中型SUV市场,唐拥有碾压性的市场占有率。

10月A0以上双模混动车销量排行 ,比亚迪拥有无可撼动的领先地位 /  来源:乘联会,天风证券整理

2018年6月,全新一代唐上市,燃油加DM版周内订单突破15000辆,8月销量破万达到10048辆。

拥有比亚迪第三代DM技术的新一代唐DM,换代前只有400台的月销。

新款一上市,迅速飙到6000台级别,在该级别市场中市占率高达83%!

巨大的体型和娇小美女,很难想象这是一款国产车 /   来源:汽车之家唐DM论坛@露露的快乐时光

根据券商们的调研数据,新一代唐DM销量最好的为27.99万元高配版,而且50%以上的销售在非限牌城市,由于电池产能瓶颈,不少地区27.99版缺货严重。

新一代唐的口碑和质量与老一代比有极大进步,好评如潮。

接近30万的价格,此前是国产SUV很难突破的天花板,要知道,国内SUV龙头长城H9顶配最高售价也不过27万。

且不说5秒内加速破百的推背感,就说它的块头。

唐车身长宽高为4870*1940*1725mm,轴距2820mm,而轴距加长88mm后的奥迪Q5L长宽高为4765*1893*1659mm,全新宝马X5则是4945*2004*1791mm。

尺寸上也不输主要新能源竞争车型 /  来源:新出行

在线的颜值,大型SUV车身,悬浮式车顶,极致的加速体验,全时四驱、科技感内饰,使用的经济性。

精准的卖点,直捅国人购车偏好G点。

纯电版7座唐EV600也开启预售,补贴后26~36万,续航更是达到逆天的520KM,直追Model X。

说到这里,还是要有请近来麻烦缠身的蔚来ES8,虽然补贴后也是27万起,但续航才355KM。

续航差距源于三电技术,光就电池参数来说:

ES8动力电池组系统能量密度135wh/kg,容量70kwh,重量518kg;

EV600动力电池组系统能量密度161wh/kg,容量82.8kwh,重量514kg。

在ES8比EV600轻约100kg的情况下,EV600用多出的12.8kwh,NEDC工况法续航里程愣是比ES8多出165KM。

此外,随着ES8交付使用,知名车评人就批评过ES8:

“ES8是目前为止我开过的故障率最高,故障出现频率最高,且故障种类最多,花样最多的车,没有之一。ES8是一辆根本就没造完就急匆匆上市交付给消费者的车。 ”

为什么?

汽车工业是现代制造业的明珠,造车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这不是一包烟、一杯茶,一个BUG改一天的程序代码。

一部手机才多少个零件?几百个。

一辆车有差不多1万个零部件,就算纯电车结构较燃油车简单,零件也数倍于手机。

雷军当年做手机的时候,绕不开摩托罗拉的硬件团队;罗老师攒锤子机,同样全靠摩托罗拉出来的技术专家钱晨给他擦屁股。

小米在2015年供应链跟不上,错失一年的市场窗口,这没什么。

雷总亲自负责供应链搞关系,效果立竿见影,小米很快从衰退中爬出来。

但车的产品周期很漫长,一个新平台开发至少要4年,一次产品周期、群众喜好没抓住,可能就彻底凉了。

造车有相当的门槛,资金、技术、人才,缺一不可。

造新能源车,还需要独特的三电技术。

5

刊印于2017年8月《 比亚迪 》内刊封面上印着七个大字:“全面推进市场化”。

封面报道中引用了老王的一段话:

“我们鼓励事业部去外面开拓市场,鼓励事业部接受外面的信息 ,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

是的,那个曾经固守成本优势,搞一竿子插到底,搞闭合垂直产业链的比亚迪开始在压力下进行另一场深刻变革——开放供应链。

1995年就进入电池行业的老王万万没想到,在自己多年耕耘的领域,竟然被一家2011年才成立的公司追上。

2017年,动力电池行业 “ 黑马” 宁德时代实现了对比亚迪的反超,销量12GWh,比亚迪仅7.2GWh。

产能利用率更说明问题。

2017年宁德时代的产能利用率接近90%,比亚迪的产能利用率才40%。

来源:东方证券统计

比亚迪动力电池一直只给本公司供货,“独门生意”错过了这几年新能源车市场爆发带来的八方来客,给宁德时代制造了崛起的天赐良机。 

改革,就是拎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

电池事业部不是没想过给其他车企供货,一位比亚迪内部员工的担心很有代表性:

“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和充配电是比亚迪优势项目 。如果卖现有配套秦、唐、宋的产品 ,无法规避和内部产品的竞争”。

“不能因为自己的 ‘小盘子 ’ ,影响整个公司的 ‘大盘子 ’ ”。

大盘子虽然大,那也是比亚迪的大。

与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比,那就是一片小树林。

随着新能源汽车总盘子变大,以宁德崛起为标志,动力电池行业垂直分工程度在加深。

这与半导体制造领域的情况相似。

半导体制造环节,需要高额资本开支,设备折旧是最大的成本,在摩尔定律要求的高速迭代周期下,一套设备如果不能在生命周期内把生产马力开到最大,那就等着亏钱吧。

所以台积电会尽可能从不同的半导体设计公司接订单,一来提高产能利用率;二来分担下游风险。

具体到动力电池行业的“摩尔定律”,无非是能量密度提升,电池价格下跌。

能量密度提升,意味着需要更大规模的研发投入;电池价格要跌,意味着更大规模生产,用学习曲线提高良率。

宁德时代的自动化生产线,投入是天文数字 /  来源:央视《大国重器》

动力电池也是一个超重资本密集行业。

产能利用率上不来,再领先多少身位也会很快被对手超越。

“小盘子”不走出内部、走向市场,永远是“小盘子”,小而美在这一行,根本没有活路。

2017年,比亚迪和宁德都拥有16GWh产能,远期规划产能也不相上下,宁德时代现在的市值1700亿,营收收入200亿。

比亚迪若迎头赶上,试想,光是估值的提升就是多么巨大的空间。

6

2017年的北汽新能源,来势汹汹,全年卖了10.37万辆新能源车,直追比亚迪的11.37万辆。

早在十多年前就进军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似乎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老大位置岌岌可危。

但2018年,剧情开始反转了。

根据11月产销快报,比亚迪销售了20.12万辆新能源车,北汽新能源11月销售12.84万辆,又被甩开老远。

比亚迪全年新能源车已提前完成全年20万辆目标,今年销量将再度蝉联全球第一。

雷布斯说:“没有任何一家公司销量下滑能成功逆袭,除了小米”,在新能源车行业,老王也做到了。

有人说比亚迪耍滑头,用了美图秀秀撞了大运。

是不可持续的运气。

事实上,今年比亚迪多款新上市车型,都受到市场广泛认可。

纯电车e5位列纯电市场第二,全新一代唐、秦、宋则分别位列插混市场第一、第二和第四名,秦ProEV9月底上市,当月销量破千,还有引爆市场关注的唐EV600。

唐EV开启预售后48小时内订单突破2000+,每分钟成功预订1辆 /   来源:比亚迪官网

这很难用运气来解释。

比亚迪为什么能逆袭?

表面上看,是因为比亚迪这个工程师文化深厚的公司,开始更多的用产品经理思维来面对市场。

实际上,比亚迪仍然是一个技术型的公司,底子上从未改变,这是多年技术积累的结果。

2017年,比亚迪研发投入63亿元,同比增长38.6%;2018年Q3,研发投入34.87亿元,同比增长46.07%。

这个数字,在行业中是遥遥领先的。

去年,宁德时代研发支出领先于比亚迪电池项目,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电池项目研发支出7.37亿,宁德7.18亿,已实现对宁德的再次反超。

比亚迪不仅是中国汽车行业中研发投入最大的企业,更是专利申请最多的企业。

研发人员总数2万人以上,2016年数据显示拥有专利总数超过1.1万件。

2012年就开始三元锂电研究的比亚迪,电池专利数量超过3800件,超过1600件为发明专利,排名高居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第一位。

今年6月份,比亚迪宣布其NCM811动力电池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并将于2019年下半年投入使用;9月宁德时代也宣布,明年将量产NCM811动力电池。

老王上节目,别人说他汉字当车标不洋气,老王头一昂:

“错了就错了”

B站上有段老王的鬼畜  /  来源:B站@OELoop

谁给了老王任性的底气?

核心技术、实力啊,那么多年烧了几百亿研发,还砸不出来一句狠话么?

除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比亚迪还有著名的云轨,储能业务、汽车传感器生态开发战略等等。

当然,保守点看这些还只是比较虚的东西,尚需观察。

与特斯拉几乎同时进入车界的老王,热度明显不如钢铁侠,甚至还不如烧了8000万只为办场发布会的李斌,尽管穿上了西装,老王还是那个执拗的工程师,蹩脚的网红CEO。

除了B夫人,很少看到保守的老巴这么夸人  /   来源:网络

但有时候老王又和钢铁侠颇为相似,都是信仰技术的硬核理工男。

他们都知道,光玩营销和渠道,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终究受制于人。

不管老王的行为、话语、思维给中国产业界带来多少谈资和启发,作为投资者,我们除了关注管理层的品行,更应该关注产品。

F3大获成功的“短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正在走入波澜壮阔的消费时代,产品力才是唯一的硬通货。

在业界对比亚迪的调研中,君临认为来自一线4S门店的反馈最值得重视。

据大部分比亚迪的销售经理反映,这几年比亚迪车型的质量明显改善——

秦混动卖了5年,返修很少,电池几乎没有发生问题,半路死火的投诉几乎没有,而类似的事故早期比亚迪相对较多。

下半年火爆的销售形势,也跟其他品牌的销售惨淡形成鲜明对比。

北上广的人们已初步迈入发达社会,但广袤的中国还有8亿县城人正跑步进入消费社会,填满他们消费欲望的沟壑,才是正在悄然生长的希望之地。

手机在过去还是奢侈消费品的时代,诺基亚还能靠着换壳维持着高价,但随着国产厂商崛起,手机价格下滑,性能反而在飞跃。

年轻人购买华为、小米、蓝绿手机越来越多,在他们心中,这就是大牌IP。

诺基亚、摩托罗拉是什么?上古时代的怪物吗?

品牌IP是会变老的,现在的孩子还知道什么是七龙珠、机器猫吗?他们只记得住小马宝莉、旺旺队、冰雪奇缘。

即将上市的宋MAX DM内饰,豪华感已超同价位合资车 / 

即将上市的宋MAX DM内饰,豪华感已超同价位合资车 /  来源:太平汽车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月比亚迪乘用车销量超9万辆,同比增长336%,环比下滑5%
比亚迪电动轿车有哪些
比亚迪:连续8年新能源车销量第一 总产销近百万辆
数读 | 继续刷新纪录!比亚迪全年销量达74万辆,汉12月销量超A6
捅破最后的“窗户纸”,比亚迪终迎燃油车停售日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破60万辆,意味着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