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下元节:那些不能击败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今天是农历的十月十五,是下元节。

本来不太想写下元节了,不过上元节和中元节都写了,想想还是写写吧。

中元节的时候写过:中元节:别再当成鬼节来过了,这样过更有意义

现在很多人把中元节和下元节都当成鬼节来过。那篇文章里也提到过,鬼,最早的含义就是逝去的祖先,由此也逐步衍生出了孝道。中国有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事死如生的传统,“鬼”在中国文化中也意味着逝者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并影响着我们。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吧。

一提到厄,我想大家最先想到的词应该是厄运,困厄这几个词,也就是灾难、困苦的意思。

但是,在困厄之中,才是对人最根本也是最深刻的考验,曾国藩说:人才非困厄而不能激,非危心深虑则不能达。意思是说:人才不到困顿厄难的境地就不能激发其斗志,不经历练和深思熟虑就不能通达。

人在面临灾难和困苦的时候,最先出现的就是精神危机,早在公元前1300年,但丁就在他的《神曲》里讨论过精神危机的问题。

在他人生之旅的中期,他陷入了人生的危机之中,他走错了路,被困在森林之中,有三只野兽不声不响的跟在他后面,这让他非常恐惧,有一头狮子、一只豹子、一匹母狼,分别象征着野心、淫欲和贪婪。

他想逃到山上去,似乎山上的孤寂对他而言是一种解脱,但是三只野兽却离他越来越近,这时候他请求维吉尔给他一个建议,维吉尔说,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森林里总有一条出路,而坏消息是,那条路必须经过地狱。其实,这个地狱是人的精神的炼狱,只有经此炼狱,人才能够真正的度过自己的精神危机,走出貌似已经没有出路的茫茫丛林。(维吉尔是但丁在《神曲》中,虚拟出来的老师,代表理性。)

对于战争,如何真正定义一方的失败?

真正的失败,是从其中一方的主帅放弃战斗意志开始的。

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我们自己的主帅,就是我们的精神意志。

精神上的危机很容易催生出来的就是一种弱势文化,在前一段写《天道》这部电视剧的一篇文章里,我写到过,弱势文化最为重要的特征,其实就三个字:等、靠、要:

等、靠、要

我们前几年的新闻评论里经常出现的用于批评一些国有企业,一些落后地区的时候,经常用到这几个词,就是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等、靠、要说到底就是弱势文化的典型特征,说白了,等的是什么?靠的是什么?想要的又是什么?都是在等待被破格对待,等待拥有优势地位、优势资源的人的垂青,能够被破格对待,等靠要的就是破格,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待遇。

这种思想,或者说这种思维方式,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多大的变化。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很少用这个词了,但是这种思维依然存在于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脑子里,根深蒂固。

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说很多人创业,极其渴望得到风险投资,这种使用别人的资金来提升自己的实力的方式本身没有错,有些人的错是错在了心态上;与此类似的还有,很多人创业,总是觉得能够拿下某个大客户,或者攻下某位核心领导,就能躺着赚钱了。

孔老夫子一生坎坷,可以说时时处处都身处在厄,幼年丧父,少年丧母;道德学问高深至极,仕途终生不顺;周游列国,不被重用……种种情形,如果换作一般人,哪能经受得如此多的障碍和打击?但是孔子却一直坚持下来了,明知不可为,却仍然尽力而为之。我想这也是后世遵奉孔老夫子为圣人的原因之一吧。

孔老夫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中,最为危险的时候应该就是厄于陈蔡了吧,几乎性命不保。这时候,孔老夫子已经63岁,面对如此困境,绝粮七日,弦歌不缀,并没有因被困断粮而有丝毫烦恼,反而更加精神抖擞地讲学,因才因时施教。

《孔子家语》中专门有《在厄》这一篇,我们今天就来分享其中的一段吧:

《孔子家语·在厄》

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乃召子路而问焉,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奚为至于此?”

子路愠,作色而对曰:“君子无所困。意者夫子未仁与?人之弗吾信也;意者夫子未智与?人之弗吾行也。且由也昔者闻诸夫子:‘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子积德怀义,行之久矣,奚居之穷也?”

子曰:“由未之识也,吾语汝。汝以仁者为必信也,则伯夷、叔齐不饿死首阳;汝以智者为必用也,则王子比干不见剖心;汝以忠者为必报也,则关龙逢不见刑;汝以谏者为必听也,则伍子胥不见杀。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是以晋重耳之有霸心,生于曹卫;越王勾践之有霸心,生于会稽。故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庸知其终始乎?”

子路出,召子贡,告如子路。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贬焉?”子曰:“赐,良农能稼,不必能穑;良工能巧,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不必其能容。今不修其道而求其容,赐,尔志不广矣,思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问亦如之。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叹曰:“有是哉,颜氏之子!吾亦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这一段文字并不难懂,在绝粮之时,孔老夫子在考核几位得意弟子的学问和意志,先后问了子路、子贡和颜回。子路的认知是:仁者为必信也、智者为必用也、忠者为必报也、谏者为必听也,针对每一项,孔老夫子也都给出了反例,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意思就是说:遇不遇到贤明的君主,是时运的事;贤还是不贤,是才能的事。君子学识渊博深谋远虑而时运不济的人多了,何止是我呢!况且芝兰生长在深林之中,不因为无人欣赏而不芳香;君子修养身心培养道德,不因为穷困而改变节操。如何做在于自身,是生是死在于命。

其实重点就是: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

很多时候,顺与不顺,不在自己,一帆风顺未必就是好事,而人生的困厄却是对人的终极考验。

其实,这一段之后的下一段,孔老夫子说了自己的优乐:

《孔子家语·在厄》

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子曰:无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則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終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其实,也就是忧乐在心,做个“小人”,还是“君子”,选择权都在自己手里。

历史上很多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都是从乐观的看待困厄开始的,我想这种永不服输,永不言败的精神,也是《哪吒·灵童降世》里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能够引起极大共鸣的原因吧。

苏格拉底说过:“逆境是磨炼人的最高学府!”

比起一帆风顺的人生,逆境更能磨炼人的心性和品格,不在逆境中发迹,就在逆境中消亡。

逆境,其实就是给你逆袭的机会,你需要拼尽全力,挥洒汗水和泪水,用自己强大的实力,去书写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那些不能击败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我们可以祈求好运,但是,真正能够掌握命运的永远是自己,在人生的困厄之中,只要你自己的精神意志还没有被摧毁,你就永远还有逆袭的机会,实现人生的绝地反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圣先贤给我们提供的人生价值观参考
【程旺:论儒家的“困境智慧”】
在厄不穷
《孔子家语》卷20在厄诗解2博学深谋不遇者众君子修道不必能容
15-2卫灵公篇。
一言一书 | 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