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开区“智”造闪耀北京科博会

  在9月17日开幕的第23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北京经开区以“北京亦庄·智造之城”为主题,按照“1+5”板块,展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的建设成果,手持核酸检测仪、爬行焊接机器人、无人驾驶先导试验平台、卫星、火箭模型和发动机……一批“黑科技”产品纷纷亮相。

  科技企业同台展创新实力

  9月17日早9点开始,“M”造型布展的经开区展区前人来人往,消费者参观,友商洽谈,好不热闹!

  此次科博会,来自北京经开区的9个创新中心、4个中试基地和60余家企业参展,按照核心展区、芯动力、新智造、智能车、大健康、创星空等“1+5”板块,展现经开区这座智造之城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方面的亮眼成绩。

  “原来汽车里用的芯片这么小。”隔着放在展台上的放大镜,一位观众不由发出感叹。小芯片却有大本领。在核心展区,以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两大“国”字头中心为代表的9个创新中心携一批创新产品、技术成果亮相,其中包括自主核心专利、进一步提高现有芯片产品矩阵在车载语音交互领域应用的“存算一体”SoC芯片,全球市场占有率领先、点亮天安门阅兵大屏LED显示驱动芯片等。

  为让科技成果“落得下”,转化得好,经开区着力帮助企业跨越“达尔文死海”。据了解,经开区聚焦国家战略,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已经布局23家技术创新中心,以各领域共性技术的研发为目标,实现以点带面,促进产业全面升级。同时,为了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经开区还认定14家中试基地,衔接创新链和产业链,推动企业从产品试制到规模化生产,促进高精尖成果持续转化。中试基地企业在科博会展出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通过了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得到广泛关注。

  而在产业长廊展区,参观者可以感受分辨能力达到头发丝十万分之一、全球首款真正意义上的高通量(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在科技战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全球首台可实现静脉采血全链条自动化的智能穿刺采血机器人,可自动避让的搬运机器人,车-地-云协同的智慧矿山无人运输系统等来自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的创新成果。

  “看,火箭。”虽然在现场看到的是火箭模型,但对于杜萌来说还是挺难得的,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是航天迷,以前经常在新闻上关注经开区的民营航天企业,这次这么集中地看到火箭、卫星展示还是挺激动的。

  着力打造场景新城的北京经开区,通过“创星空”主题板块,集中展示了蓝箭航天、灵动飞天、宇航推进、星河动力、椭圆时空、零重空间等民营航天企业的多型火箭模型、火箭发动机模型和卫星模型。当前,经开区民营航天企业各项研发工作扎实推进,按照计划,年内有望实现多枚火箭发射任务,助力经开区“飞天场景”持续升级。

  为创新提供全要素支持

  作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三城一区”中的“一区”、实体经济主阵地,经开区汇聚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家企业,投资总额超过 1000亿美元,其中包括90多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30余个。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装备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引领创新前沿,产值分别约占全市的50%、40%、50%、20%,高端汽车和产业互联网成为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上半年,经开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稳住了经济发展的基本盘。据统计,上半年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9.6亿元,同比增长3.6%,高于全市增速。1-7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400亿元,同比保持正增长,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0.4%,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

  在经开区展区,众多的亦庄首创以艺术雕刻字变成展墙引人注目。全球首条智能网联汽车潮汐实验道路,全球最大的重组蛋白库,全国第一条8.5代液晶显示生产线,中国内陆第一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全国唯一IPv6根服务器工程中心等无数“第一”和“唯一”诞生于此。在产值稳增长之外,经开区的创新价值愈加凸显。

  近年来,北京经开区构建“产业联盟+研究院+专利池+技术交易平台+基金+特色产业园”等六位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实施“白菜心”工程,建设23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14家中试基地,以“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一座重质发展的智造之城。数据显示,创新中心研发新技术新产品754项,其中国际领先、填补国际空白新技术24项、新产品46项。中试基地服务项目数量近400个。

  不仅如此,经开区还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承接市区两级赋权,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大力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启动“千人聚亦”国际人才招聘项目,出台“人才十条”政策支持人才发展……不断为创新赋能。

  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经开区将紧紧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技术创新示范区、深化改革先行区、“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和宜业宜居绿色城区。“我们将为创新提供全要素支持,在更高层面上培育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发展。”

  融媒体中心记者 方针

  【相关新闻】

  区领导参观调研科博会经开区展区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方针)9月17日上午,工委书记王少峰带队到科博会经开区展区参观调研。

  在540平方米的经开区展区,“北京亦庄智造之城”几个大字格外醒目,王少峰一一察看了核心展区、创新中心展区、民营航天产业展区、智能制造产业展区、高端汽车产业展区和电子信息产业展区的创新成果展示,并现场体验了全自动智能采血机器人、光感AR眼镜等部分前沿技术产品。王少峰指出,要着力突破一批核心技术,聚力打造“中国智造”品牌。

  王少峰强调,作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中的一区,经开区要牢牢把握“四区一阵地”功能定位,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强化产业担当。要通过推进创新中心、中试基地等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加速形成健全的“创新联合体”,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要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实现更多的“第一”在经开区诞生,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工委委员、宣传文化部部长赵雅娟,管委会副主任陈小男一同参加。

科博会上的“亦城范儿”

  中航智

  无人机所有飞行状态全自主

  “这个是真飞机吗?”“这台机器装上发动机马上就能飞。”在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展位前,一架无人直升机在展示着,观者每每路过都要摸一摸、问一问,十分好奇。这架TD220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已经是科博会的“常驻嘉宾”,但每一年它都会带来一些新“惊喜”。

  据中航智工作人员曹启斌介绍,2013 年,该企业就携该机型参展科博会,经过八 年的发展,该机型已经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最初,这个机型仅仅针对农业领域应用,用于喷洒农药等,经过几年的不断摸索,我们对飞机进行了升级,比如飞机自重变轻了载重却增加了,现在TD220已经可以应用于海关、公安、消防、勘探等多个领域。”

  据介绍,TD220无人直升机采用电控共轴技术,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全自主,高精度控制,搭载自主研发的HeliAP 飞行控制系统,实现了飞机从起飞、悬停、航路点飞行到降落等所有飞行状态的全自主无人直升机。该机型是目前国内领先的一款载重大、航时长、升限高、尺寸小、环境适应能力强的小型无人直升机之一。

  智能佳

  机器人秀舞蹈

  “小麋鹿可以指挥机器人排一排,也可以让它们组成圆圈。”智能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宝海告诉记者。在中心展区大屏幕左侧空间搭建的沉浸式小剧场吸引了不少参观者,智能佳机器人与艾沃次世代小亦在4K大屏上通过MR及时实现现场互动。

  记者了解到,协同机器人采用的是高频投影定位,通过3000赫兹的光谱打到接收板上,从而对机器人进行控制。周宝海告诉记者,机器人接收到光谱的定位信息后,会及时调整方向角、速度及位置,和其他机器人相互配合,形成不同的图案。同时,在今年科博会上,智能佳还带来了人形机器人进行“组合”舞蹈秀。

  安川首钢

  会躲人的机器人

  安川首钢展位前,一个机器人在桌子上不断将饮料从桌子的一角转移到另一角。“你看着很普通吧。” 说着,工作人员用手轻碰了一下机器人,机器人仿佛感应到了什么,便停了下来,“这就是这款人机协作机器人的奥秘所在。”

  据安川首钢技术人员介绍,该机器人内安装了安全区域传感器,当人靠近机器人的时候,机器人就会感知到,进行减速;当人触碰到机器人,它就会停止工作;感知到人远离时,机器人又会回归高速运行。这样一来,就实现了机器人与人在没有安全栅的同一空间内工作 ,可通过人机协作完成生产加工小型产品。目前,HC10人机协作机器人作业半径能达到1.2米,负载能达到10公斤,这在行业内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拜波赫科技

  可交互的“智慧”车灯

  随着迈入汽车自动驾驶时代的步伐越来越快,智能车灯成为人车交互、车车交互的必要配置。在拜波赫科技展区,展示的DLP智能大灯可以根据需要,投射出不一样的交互内容,传递车主想要表达的信息,让车灯也有了“智慧”。

  “比如,在经过施工工地时投射出警示标记、投射人行横道线标志,还可以显示速度、盲点、天气状况等各种预警,属于智能驾驶范畴。”拜波赫工作人员吴新民介绍说,这款DLP智能大灯将灯光技术与驾驶辅助系统结合,通过汽车上的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自动探测前方路面上的其他司机和行人,智能车联网系统将探测到的信息传递给汽车的VCM模块,向智能车灯发出指令,车灯提供数字化的照明和交互信息。

  博电科技

  “小体格”电动汽车充电检测仪

  仅2.88kg、15min就可以完成所有测试,效率提高十数倍。在博电科技展位,工作人员展示了一款手持式电动汽车充电检测仪。博电科技董事长陈卫介绍说,这是全球最小最轻的手持式电动汽车充电检测仪,它可以对充电过程中电气特性和通讯协议全程检测记录,对车桩报文进行解析。

  据了解,手持式电动汽车充电检测仪以插接的方式连接外部负载,可实现电动汽车充电机互操作性、通讯一致性和电气性测试;此外,设备还可以满足现场计量要求,整个测试过程无需外接电源。

  灵犀微光

  AR眼镜薄如普通眼镜

  “眼镜很轻,画面也很清晰。”在灵犀微光展位上,一副普通眼镜薄度的AR眼镜吸引了不少观众现场体验。

  据了解,灵犀微光始终聚焦AR设备瓶颈技术——光学显示,主攻核心器件光学引擎,不仅是国内首家研发出光波导、纳米光栅技术、微芯片扫描光场的公司,还率先建成光波导模组全流程规模量产自有产线,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低成本量产光波导AR镜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九届科博会23日在芜开幕
来自智博会的北碚“成绩单”,请打开
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推动发展:玖扬传媒邀您相约第二十届“首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成果展”
高交会来袭!东部科技正在崛起,别被龙岗这七大亮点亮瞎眼!
你所想不到的高新科技全在这!全国双创周北京专场活动开启!
“临港新片区最具技术创新力企业名单”发布!多家园区企业榜上有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