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曲高和寡,高端超市集体遇困

导读:聚焦高端人群的小众定位使高端超市只能做难以形成规模的小众生意,而对于连锁性企业来说,没规模优势的生意注定难以赚钱。从商业角度来讲,这已经违背了“做生意要赚钱”的商业逻辑。

高端超市似乎偃旗息鼓了。

如果把“高端超市开业”的关键词打在搜索引擎里,并按时间排序,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出现在结果页前列的,都是永辉Bravo、家乐福“精选”、家家悦精品超市等超市,而像BHG、Blt、Ole'等老牌高端超市已经很久没有开店消息了。

尽管这两者的客层都定位为中高端人群,但据龙商网&超市周刊观察,无论是从选址、装修、选品、价格带还是进口商品占比来看,前者更偏大众化,后者高端属性更强,二者客层虽有重合,但并不趋同。BHG、Blt、Ole'等品牌自诞生起就认准高端消费群,而永辉、家乐福、家家悦旗下的精品超市更偏向于大众超市的精选化。

我们暂不讨论这类优化型精品超市,若将目光聚焦范围缩小至定位更精准的BHG、Blt、Ole'等品牌身上,会发现这类高端超市的发展已经停滞很长一段时间了。

01

分水岭

鲜少有人把零售业的关注重点放在高端超市上,尤其是在近两年,新消费迭代而起,新业态层出不穷,这个定位小众、客层狭窄的超市类别,在零售行业的存在感越来越弱,除此之外,这也与高端超市磕磕绊绊的成长轨迹分不开。

2017年,北京华联将旗下BHG以2.94亿元转让给凯大铂川;同年,上海城市超市工商资料变更为天天果园,原掌舵人退出。两大品牌相继易主,高端超市似乎难逃被出售宿命,即使零售老大哥华润旗下的Blt和Ole'依然坚挺,却也频陷关店困境。

这使2017年成为高端超市在中国市场发展中颇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从2018年开始,可以明显感觉到高端超市开店速度变慢,增长曲线变缓。在搜索页面上,最近的一条开店信息停留在2018年,即使近两年高端超市仍有开店,却看不到宣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端超市行业遇冷的现状。

这是高端超市在2016年行业整合后留下的后遗症。头豹研究院的一份数据显示,2016年精品超市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169.3亿元下降至150.2亿元,市场规模下降后,行业迎来第一轮洗牌,BHG和上海城市超市的出售就是行业整合下的变局。

自这轮洗牌后,高端超市至今再也未迎来快速发展期。如果说2018年以前,高端超市受阻是受苛刻的选址条件与高端消费观念还未成熟等影响,那么2018年以后,高端超市最大的竞争对手变成了跨境电商。

2018年是跨境电商井喷式发展的一年,无论是海淘用户还是市场规模,都呈指数型增长。这对以进口商品为主的高端超市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早期的高端超市,进口商品占60%以上,且以食百标品为主,生鲜区面积不大,与跨境电商相比,几乎不占价格优势。

价格优势十分考验高端超市的供应链能力。受定位与消费力限制,高端超市企业很难形成规模效应,规模最大的华润万家旗下的Ole',目前门店数量也仅有56家,北京门店只有6家。在无法形成规模效应的前提下,高端超市若要搭建进口商品的直采供应链体系,成本太高,无法摊薄。因此,目前多数高端品牌的进口商品主要通过贸易商代采实现,由于多数单品销量较少,品牌难以拿到更低的价格。而跨境电商很多进口商品直接通过保税区进入中国,免除了相应的关税及一系列的线下成本,加价率很低,价格优势明显。

“跨境电商的发展使高端超市里进口商品的需求极度萎缩,这是高端超市经营越来越难的根本原因。”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对龙商网&超市周刊说。

跨境电商的存在,让传统选品模式下的高端超市遭受了一次渠道上的降维打击。

02

进阶2.0

新竞争环境下,若还遵循“食百标品为主,生鲜为辅”的传统品类结构,高端超市的发展空间势必会被无限压缩。只有与跨境电商形成差异化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树立起坚固的竞争壁垒。

生鲜就是这场渠道不对等战役的突围点。

目前在生鲜上做得不错的高端超市品牌,果蔬好是一个。逛过多家高端超市品牌的顾客会发现,不同于包装食品动辄占比50%以上的早一批高端超市品牌,果蔬好的生鲜占比至少有80%,其中蔬果面积就占1/2,熟食、烘焙、肉蛋、水产面积至少占1/4,留给包装食品、酒饮的面积,不到1/4。

生鲜加强型模式是果蔬好在高端超市上打造的差异化路线。在生鲜上下功夫,本就是如今消费新环境下的大势所趋,对于高端超市来说,加强生鲜不仅能满足消费者新理念下的需求,更能绕过跨境电商的围剿,开辟竞争蓝海。

果蔬好在生鲜上的采购不仅局限于“进口”,更强调“新鲜”、“有机”、“绿色”等。从果蔬好门店的蔬果品项中也可以看出,“有机”产品居多,产品介绍中常用 “绿色有机、新鲜直送、全球供应”等关键词,他们曾提出一种口号:“打造从产地到餐桌的8小时供应链”,这是在向消费者传递健康、精致的生活理念。消费者显然也很接受这种理念,在大众点评中,大家对果蔬好的“品质”交口称赞。果蔬好对于消费者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家高端超市,更是一家品质有保障、倡导新消费理念的超市。

龙商网&超市周刊观察到,消费者在高端超市的消费,越来越集中在蔬果、肉蛋等生鲜品和烘焙等加工品上,在消费者的购物车里,蔬果至少占80%以上,而往往能让消费者成为回头客的,不是包装食品,而是品质生鲜、特色烘焙品。

可以预见的是,在消费迭代的大背景下,生鲜及加工产品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应该成为高端超市在新竞争形势下转型的主要方向,从以进口包装商品为主的传统品类结构迭代升级至生鲜加强型新模式,对冲跨境电商带来的渠道冲击,从生鲜口切入去守住当前的市场份额。

从强调进口商品到围绕居民的一日三餐做文章,转变思路,才能使高端超市破局。

03

优选或成出路

而亏损,一如既往成为横亘在高端超市品牌面前的一道鸿沟。国内品牌发展的10多年间,迎来的不是日益见好的经营效益,而是持续性亏损、关店、出售等令人悲伤的结局。

纵观目前定位高端的商超品牌,没有一家可以做到规模性盈利,单店盈利的门店也屈指可数。除被出售的BHG和上海城市超市,华润旗下的Blt和Ole',绿地旗下的G-Super的日子也不好过。就在今年,香港新鸿基旗下的高端品牌City Super也在这一垂直领域折戟,多次传出出售传闻,最终在8月份宣布转让给华润45%股份。而收购方华润也并未在这条路上探索出了一条清晰的盈利模型。

即便是迭代至2.0阶段的果蔬好,也逃离不了亏损的宿命。知情人士向龙商网&超市周刊透露,果蔬好在北京的9家门店,目前只有江南赋店为盈利状态。像Ole'和Blt一样,果蔬好背靠沃谷农业,盈利不是其主要诉求,对沃谷农业来说,果蔬好更像是沃谷农业有机农产品对外展示的窗口。

有多少家企业愿意像华润一样去耕耘这个目前还看不到盈利希望的领域?从高端超市的规模轨迹来看,答案已经显而易见。这是高端超市自身属性带来的矛盾。聚焦高端人群的小众定位使高端超市只能做难以形成规模的小众生意,而对于连锁性企业来说,没规模优势的生意注定难以赚钱。

从商业角度来讲,这已经违背了“做生意要赚钱”的商业逻辑。

退一步来讲,也许十分清晰地将超市定位为高端一类,本就不适合在中国发展。高端超市对商业选址要求极高,而中国明确以消费水平来划分的高端社区寥寥无几。以北京为例,除了几个明星居住的高档社区外,其余社区居民的消费水平跨度大,这对于以高消费社区选址为基础的高端超市来说,是一个尴尬的处境。

而想要面向高端人群,并不一定需要在品牌与门头上高端,龙商网&超市周刊认为,从商品结构上优化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恰如其分地优选商品,搭建更精准的商品结构体系,也能使超市留住高端客群,与其在品牌上提调性,不如在商品上下功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高端精品超市都是什么样子?
顾客流失、转型失利:实体店“最后一个创新样板”的全食超市是怎么走下神坛的?
货架:高端超市商品陈列的利器
【姿势】高端超市大盘点!
永辉、华润万家等众多巨头为何要转向“小而精”的精品小业态
华润万家一哥保卫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