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展宏图: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原标题:宏观|再展宏图: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2021年中国经济将回到正常运行轨道。1)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8.9%,似乎“过高”的增速主要是由于2020年较低基数所致,如果将2020-2021年平均起来看,两年的几何平均增速约为5.4%,基本符合中国当前的潜在增长水平,也比较好地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2)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消费和制造业投资。3)2020年为应对疫情出台的临时性、阶段性的特别举措可能将在2021年适度退出,包括赤字率下调、不再发行特别国债等,货币政策可能回到中性“相机抉择”的状态。4)2020年预计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可能是增速最高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中国有望持续发挥着全球经济恢复“发动机”的作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经济增量对全球的贡献比例甚至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

  2021年将是中国完成2020决胜之年后,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开局之年,中国将再展宏图。中国将主动应对新环境、新挑战,坚持新发展理念,力主办好自己的事,通过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五位一体的要素市场改革,加快释放新的经济增长潜力。资本市场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2)加快形成高级化的现代产业体系。3)以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成渝等为代表的城市群将承载更多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形成经济发展的多个增长极。4)形成全球最大最活跃的消费市场。5)在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中构建更高水平开放格局。

  2021年经济展望:回归正常态。

  全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环境,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已经扭转了上半年经济负增长的局面,实现了累计增速同比转正,我们认为,经济恢复向上的动能仍将持续,2021年中国经济将回到正常运行轨道。

  2020年为应对疫情出台的临时性、阶段性的特别举措可能将在2021年适度退出,包括赤字率下调、不再发行特别国债等,货币政策可能回到中性“相机抉择”的状态,较难再出现明显宽松的举措。

  疫情打乱了本应从2020年开启的“库存周期”的节奏,但并没有实质性破坏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点,预计2021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消费和制造业投资,而这两者的逐渐恢复也预示着3年左右的短周期可能逐步进入中后期。

  需要关注的是,海外疫情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因为疫苗的应用而得到明显减轻,这种情形发生在2021年下半年的概率更高,因此2021年在三、四季度海外需求加快恢复的基础上,有望带动中国四季度的经济增长出现环比小幅抬升。

  我们认为,应以2020-2021两年平均增速的视角审视明年的经济运行,同时,更应该从全球的视角去积极评价中国经济。我们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8.9%,似乎“过高”的增速主要是由于2020年较低基数所致,如果将2020-2021年平均起来看,两年的几何平均增速约为5.4%,基本符合中国当前的潜在增长水平,也比较好地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2020年预计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可能是增速最高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中国有望持续发挥着全球经济恢复“发动机”的作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经济增量对全球的贡献比例甚至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

  “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展望:决胜之年后,中国再展宏图。

  2021年将是中国实施“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的新起点,将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同时也将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新环境。中国将主动应对新环境、新挑战,坚持新发展理念,变危为机,力主办好自己的事,通过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五位一体的要素市场改革,加快释放新的经济增长潜力。从供给侧,以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将是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的动能转换将进一步加速,土地要素加快流转和适度集中,将显著增强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中心城市群、都市圈的形成,将提升人口集聚效应;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质量提高,将释放人力资本红利;资本市场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更好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增强科技的自立自强和对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挖掘,将带来创新能力的显著增强。

  加快形成高级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预计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进一步渗透和融合的过程将加快,成为创新发展战略的着力点。数字经济将赋能第一产业,打造安全高效的智慧农业;第二产业将在新基建的建设下,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规模不断提升的同时,现代服务业也将更加注重质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将继续提升,并且在数字经济的整合下,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二、三产业融合的入口,“大而全”的平台型企业与“小而美”的定制需求型公司有望携手共同发展。

  协调分工的城市群将承载更多人口和经济总量。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以人核心”新型城镇化的区域政策下,城市群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将进一步发挥。更多的转移劳动力将以市民化的身份落户城市,在城镇化率提升的同时,城市改造更新也将加快推进。以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成渝等为代表的城市群将呈现出合理分工、多点开花的格局,并承载更多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形成我国经济发展的多个增长极,为高质量发展和“双循环”新格局提供有效的支撑体系。

  形成全球最大最活跃的消费市场。劳动力要素将分享更多经济产出,劳动报酬占比明显提高,财产性要素收入增加,形成全球最为庞大“中产队伍”。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国居民储蓄率将有所降低、消费率提高。“四类人群”将主导我国消费:5.6亿中产队伍、约3亿的老龄人口、1.8亿“90后”、数量庞大的“00后”和“10后”。这四类人群鲜明的消费特点将引领数十细分行业长足成长。线上消费、服务消费、“智慧生活”等将成为主导的消费业态和消费生态。在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中构建更高水平开放格局。新冠疫情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化出现倒流和反复,但中国会始终坚持扩大开放的政策,“双循环”绝不是自我封闭。未来的对外开放应该是多维度、全方位的,不仅包括货物贸易领域也包括服务贸易领域,还包括对内对外投资。中国将以“一带一路”战略和高水平的自贸区建设,践行多边主义,以开放、合作、共赢精神同世界各国共谋发展。中国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

(文章来源:中信证券研究)

(责任编辑:DF39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CPI负增长,中国经济到底是否进入通缩?三大要素决定
【稳中求进看开局】中国经济迎难而上 稳健前行
连平:明年消费将反弹,增速有望达到10%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上)
这个重要国际组织,给中国投了一张“信任票”!
疫情过后服装消费会反弹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