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印象主义风格油画创作的材料与技法简析

 印象主义风格的油画指的是受19世纪欧洲印象派绘画风格及观念影响的作品。历史上印象派作品一般并不强调作品的情节性和思想性,取材均为普通的场景,也不过分拘泥于严谨的形体塑造和刻画的完整性。他们注重捕捉外光色彩的瞬间变化,强调环境色的互相影响,追求画面整体色彩的和谐与气氛。印象主义的全盛时期是在1865-1890年这一段时期,虽然印象派的主要画家在绘画表现题材上各有特色,手法和风格也有丰富的变化和差异,但在观念和方式上却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尽可能直接面对对象作画而不是凭想象虚构,讲究对色彩的细致深入的观察和画面色调的整体控制。在表现技法上与印象派画家比较接近的还有后来纳比派的维亚尔和勃纳尔等,但他们的色彩往往比现实更强烈,也更重视对画面色彩的构成处理。印象派绘画对后来的各种绘画流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色彩表现方面。作为绘画创作风格的重要类型之一,印象派绘画仍是现代油画创作的重要借鉴样式。



油画:睡莲,画家:莫奈

  印象派风格的油画创作基本上是采用直接画法,通常以白色画布为主以使色彩获得最强烈的基底衬托,但也有视画面色调不同而使用奶油色或浅灰色画布基底的。画布的纹理一般不宜太细,较粗的纹理可以造成颜料色层的松动,在色彩衔接时不会太死板,也有利于干画法。除了雷诺阿和劳得累克等少数几个画家喜欢使用薄涂方法外,大部分典型的印象派画家使用厚涂并以不同的细碎的笔触和色彩并列的方法设色,使用的颜料较多为不透明色和半透明色,通过色彩交错重叠或并列的方法来产生丰富的色彩对比和颤动的效果。后印象派以及新印象派的画家虽然在观念上与传统印象派有本质的区别,但在材料与技法特征上没有根本的差异,只是更强调主观色彩。新印象派画家将色彩完全按光谱七色的原理进行分离,甚至只以未经调和的光谱基本色用色点作画,所以也被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点彩派。但不同画家点画的用笔还是有明显区别的,莫奈的轻松自由、毕沙罗的圆浑老到、梵高的粗犷豪放和修拉的严谨慎密等各有千秋。


  印象派的作画步骤己为大家所熟知,一般在室外进行写生的话通常用较厚的颜料略加混合直接作画以形成浓厚的笔触肌理并产生色彩并列效果,由于对景写生大多是一次完成的,所以基本以湿画法为主,非必要时很少加入调色媒介剂稀释。在油画制作中或需要多次进行的作品,作画时就要注意先瘦后肥的顺序,一般先以松节油调色薄薄铺出底色,然后用较厚的色彩继续深入,还可以用干画法,以皴擦扫掠的笔法画出覆盖色,使底色与上层色彩形成错综复杂的斑斓效果。在调和颜料时不要调得太死,让不同色彩自然地并列,通过视觉进行混合来取得更强烈的对比。以厚涂为主的处理技法也应十分注意厚薄对比,要有透气的地方,不能一味地堆砌颜料,否则画面上既显得累赘,也会造成吸油或开裂等问题,对画得不理想的部分,还是以及时刮去等干后重画为好。


  印象派绘画讲究画面整体色彩节奏的转换连接,气韵的流畅、用笔的松动都十分重要,这一点与写意风格油画创作是相同的,如果过于注意细节则会显得拘谨刻板。因此对形体的处理要大胆概括,要努力“得意忘形”,这“意”即色彩和用笔的特点和韵味。

                毕沙罗油画技法简析


油画:蒙马特大街,画家:毕沙罗


  毕沙罗是最早在外光中写生的人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参加过全部八次印象派画家展览会的画家。在印象派主要的画家中,毕沙罗是最年长者,为人谦虚敦厚,他一生不事铺张,不加粉饰地描绘着自己平和的田园生活,留卜了两千多件作品,在同代人中具有很高的威信。毕沙罗早期受到过柯罗风景画的影响,后来作品上还常署名为“毕沙罗·柯罗的学生”。


  毕沙罗曾发现了塞尚的绘画天才,和塞尚十分亲近,又一度着迷于新印象派的点彩方法。后来他逐渐不满足于完全拘泥于自然或机械地将色彩分离的技法,最终还是将自然、传统和他个人对大自然的感受结合起来,形成了他朴素和单纯的绘画风格。这种画风比起同期有的画家炫耀浮夸的技巧来显得更为亲切。

                 

油画:戴绿头巾的女子,画家:毕沙罗


  毕沙罗的油画技法看上去虽然十分简单,但是在画面色调层次和彩控制上非常准确概括,这是他深入观察的结果。他作画开始时下笔的笔触较大,较快地覆盖住整个画面,铺出大体的色调,然后再用小笔,通常是貂毛画笔,杉耐心细致地画出密密的细小笔触。在他成熟期的一些作品往往会反复画多次,而这些多次重叠的笔触与色彩上下交错,编、只出极为丰富的色彩,也自然地留下了厚密的颜料肌理。虽然毕沙罗的作品以农村风光为主,但他的人物也画得非常精彩  这幅女性肖像是他点彩时期的典型作品色彩鲜艳斑斓,但又不显肤浅,用笔细碎,却又统一在总的光影调子中。他的点彩方法缜密,可是并不机械,点的形状、方向、长短与大小都随着形体节奏的倾向而”变化。

                  莫奈油画技法简析              


油画:睡莲与日本式小桥,画家:莫奈

  莫奈很喜欢反复画在不同时间与光线下的同一景物来捕捉瞬息万变的色彩印象,他在这方面的能力似乎无人可及,不愧为印象派的领军人物。莫奈又是最典型的外光派画家,几乎所有重要作品都是在户外完成的,甚至连有人物的大型作品也不例外。

这幅油画作品是莫奈《睡莲与日本式小桥》系列作品中的一幅,莫奈利用光线阴影的推移使构图产生纵深空间,但总体上又相对形成统一的平面,具有一定装饰性。画面由多变的色彩和笔触形成的浓密绿荫丰富而又统一,色彩从黄到绿、由绿变蓝、再由蓝转紫,直到烘托出水面粉红色的睡莲,过渡转换自然而富有节奏。莫奈作画喜用胶粉底子,底子颜色通常为浅灰色或米色以便和由松节油稀释颜料画的第一遍底层色一起很快建立起画面基本色调。


  由于莫奈忠实于印象派的原则,只画眼睛所感觉到的,所以他往往会同时画好几幅画,但每一幅画则分几天画完,而每次少到只画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以便保持光线的同一性。在已经干燥了底色上,莫奈使用稠厚的油画颜料而不加调色媒介剂,为的是保持色彩的饱和鲜明。莫奈的用笔松动灵活,时而薄擦,时而厚涂,点,划、堆、抹、随心所欲。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坚实的造型功底、科学的色彩理论、过人的勤奋努力和莫奈个人独有的色彩天赋基础之上的。  

                  德加油画技法简析

油画:苦艾酒,画家:德加


  德加是印象派主要画家中仅有的接受过学院派严格写实训练的人,曾经拜安格尔弟子为师。他的作品因此也与其他的印象派画家作品有明显的不同。由于德加具有坚实的写实基础,所以虽然也有印象派捕捉瞬间明暗与色彩的敏锐感,但他的人物造型动态准确肯定,特别是他的用笔生动轻松,具有鲜明的写意倾向。


  但德加自认为他的画是深思和学习的结果,而非依靠灵感与冲动。德加也是十分热衷于绘画材料与技法实验的画家之一,对油画、色粉画、版画、蜡彩、素描和雕塑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有大量作品传世。他还较早地将各种材料结合起来,用并是印象派画家中唯一借助摄影作画的画家,这体现在他构图取裁和动作截取的不完整性和偶然性上,显得十分自然。


   德加的油画大多画在较粗的亚麻布上,他把油画颜料中的油吸去一部分后用松节油等溶剂稀释颜料薄涂作底层色,然后用手指或画刀反复刮砌涂抹,留出明显的布纹肌理和色彩层次。


   《苦艾酒》是德加早期的油画作品之一,充分显示了他在驾驭线条、形体、色彩和材料方面的才能,背景、桌子和地面的大面积色块画得非常放松,甚至有点狂野。接近画布底色的灰色背景与人物,亮部与暗部十分自然地互相影响 ,穿插着留出布纹和底色,形成画面整体色彩气氛。德加还是印象派画家中为数不多的喜爱使用黑色的画家,画面上安排了大片的黑色块,在松动含蓄的的色彩基调上,断断续续的黑色线条,简练地勾画出重点处结构与光影。德加使用油画笔如同中国画家的书法那样熟练和流畅,线条的断续虚实与形体结合得十分贴切得体,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这些都是写意技法的特征。

                塞尚油画技法简析

油画:穿红背心的少年,画家:塞尚

  虽然塞尚的油画技法属于印象派,但其实他对待色彩的观念与印象派大相径庭,所以以塞尚为首的印象派以后的一些画家被称为后印象派,成为划分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的分水岭。塞尚一生都勤勤恳恳地耕耘在画布上,如同一个忠实的农夫犁地一样。塞尚极力探究色彩与空间的逻辑关系,试图建立起永恒的形体与色彩秩序,也由于此,塞尚在油画技法和材料运用方式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塞尚画风景爱用淡灰色的底子,而人物如这幅《穿红背心的少年》则是奶油色的底色,在以薄涂为主的技法中,这些底色在色彩的和谐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塞尚作画起稿子最初用的是石墨笔,在建立起构图结构后采用群青色勾勒轮廓定稿,然后用宽的猪鬃笔上色,塞尚往往从局部开始很有次序地按照形体和色彩关系一笔一笔薄而连续地衔接,”坚实肯定、整齐有力,色彩的冷暖转换节奏自然,往往在同一形体上用色谱上从暖到冷的色彩塑造出形体空间和色彩透视关系,如少年的肩背部和右下部的手背处。在脸部高光部位和不少色彩衔接处,塞尚有意无意间露出了画布底色,黑白、红绿、黄蓝这些对比色彩都在某种程度上通过灰色的底子得以协调。经反复修改形成的有力轮廓线不仅加强了形体塑造,也使得画面的几何构成稳定和富有张力。塞尚也很注意用笔虚实强弱、透明色和不透明色、厚涂和薄涂等各种对比关系,并利用这些对比来加强形体起伏和画面肌理的美感。

                 罗特列克油画技法简析

油画:洗衣妇,画家:罗特列克


  罗特列克与前辈印象派画家的区别不仅在于他的笔下更多地关注声色场所中的下层人物本身而非缤纷的色彩,也在于他的油画技法和材料运用与众不同。罗特列克画过不少色粉画、水粉、版画和招贴作品,他擅长把握人物动态,特别是舞女的速写。他的一些油画是画在纸板上的,色彩薄而华丽,强调轮廓线条,许多地方留出纸板的本色,显得轻松自如。


  罗特列克也有比较严肃含蓄的作品,如这幅《洗衣妇》。他曾以这同一模特画过多次,这是十分出色的一幅。罗特列克将人物动态处理成向前倾斜的三角形,靠手臂的支撑来取得平衡,动态线导向左上角明亮的窗户并成为构图的视觉终点。在室内暗重的色块衬托下,妇人的白色上衣与窗外天色相呼应,形成强烈的黑白明暗对照并由此让观者产生对人物命运的联想。罗特列克着色的方法属于印象派惯用的点画法,但他的点与线更加缜密,与形体结合得更贴切,在背景的暗色处,颜料薄而透明,亮部则冷而厚实。与古典写实绘画表现室内色彩不同的是,罗特列克注意到室外冷冷的天光对色彩的影响,所以无论在人物苍白的肤色,还是衣服和桌面上都弥漫着一种冷色,既使色彩变得丰富而有联系,又加强了画面的某种悲切气氛。这体现了他对印象派色彩方法的继承和超越。


  罗特列克的这类作品甚至影响到毕加索以及表现主义大师蒙克。但是罗特列克的油画薄涂技法在材料运用:是冒着一定危险的,过薄的颜料和大量松节油虽然可以使得用笔十分流畅,但也带来色彩容易褪变和色层粉化脆弱的后果。暴露的纸质基底日久后也产生了变色并影响到画面色彩。这些恐怕罗特列克本人当年是难以预料的。

                  萨金特油画技法简析

油画:比埃尔·高特鲁夫人肖像,画家:萨金特

  萨金特是生于意大利的美国人后裔,成名于法国,后移居英国,但是他则一直认为自己是美国画家。萨金特的画似乎与他的身世也有相似之处,意大利式的古典明暗,法国式的浪漫色彩,英国式的绅士风度和美国人的洒脱气质在萨金特作品中被融会在一起。


  有些艺术史家将萨金特归入印象派,主要是根据他那善于表现色彩和光线的特点。萨金特的绘画技法与风格以直接画法为主,其用笔和造型技巧达到的成就可以说是在一流的写意风格之列的。

  《比埃尔·高特鲁夫人肖像》是萨金特第一幅重要的大幅肖像,故比起他后来大量用笔潇洒豪放的作品来画得较为严谨,但却更内在和耐看,作品完成后在巴黎曾引起争议。在这张真人等大的全身肖像中,他精确而熟练地捕捉住模特十分优美的形体动态和轮廓线条的转换变化,而且画得轻松流畅。白皙的皮肤冷暖明暗过渡微妙,在黑色礼服和深褐色背景衬托下如玉石般晶莹剔透。双臂和手的形体节奏把握得极为传神。但在看似画得轻松的表象下,潜藏着的是扎实的功力。萨金特娴熟的绘画技巧得益于他受过严格的写实训练和印象派画家的色彩影响,而实际上他画的时候并非一挥而就,特别在处理脸部和手臂等外轮廓时要经过反复修改推敲,几乎每一处重要的边缘线他都画过多次。萨金特作画基本上是使用湿画法,在颜料未干时连续作画,每次不满意时总是用画刀把颜料及时刮去,然后再用饱满的不透明色重新画,而正是这种多次刮色修改的积累无形中使形体变得含蓄和丰富,但经萨金特之手在作品上又显得干净利落,不露痕迹,是他特有的高明之处。

          巡回展览画派画家谢洛夫油画技法简析

油画:画家柯罗文肖像,画家:谢洛夫

  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技法虽然源自西欧,但在后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既与民族的历史文化有关,也离不开俄罗斯的气候和地域特点的影响。尤其是北方漂亮的灰色调给俄罗斯油画丰富的色彩语言提供了天然的调色板。

  谢洛夫是俄罗斯巡回回画派中最年轻、也是最有才气的一个画家,他是列宾的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俄罗斯写意风格油画的优秀传统,并在后来的油画创作中将之发展。谢洛夫长擅长肖像画,画的对象多为上层贵族阶层,油画技法十分娴熟,可以说是写意风格油画的登峰造极者。谢洛夫的长处除了造型的简练生动、灰色调的细腻微妙外,还在于他用笔技巧的变化多端,不同的物体对象,在谢洛夫笔下往往是信手拈来,一气呵成,既轻松自如,又不浮躁松垮。这件作品画的是俄罗斯优秀的风景画家柯罗文,估计是一次性即兴完成的写生,但谢洛夫却很好的把握住了对象的神态性格和微暖的灰色调子,并用最概括的方法快速地表现出来。在具有深浅冷暖微妙变化的灰色基调上,谢洛夫用黑白形成画面最响亮的大色块,几处沉稳的红色则与肤色相映衬。谢洛夫在墙壁,背景等处用笔大胆粗放,涂抹掠白,为人物形成铺垫,而在关键处则小心收拾,按压揉接,含蓄地画出了脸部层次和结构。在地道的写意风格油画中,基本不存在用轮廓线造型的方法,边线的处理就成为极富挑战的过程。谢洛夫凭借着扎实的造型能力,利用色彩明度的差异、笔触轻重和与颜料厚薄的彼此反复重叠,将形体轮廓画得浑厚而又具有虚实变化,体现出他高超的技巧。他在许多地方实际上并未作过多着力,而是意到而笔未到。薄的地方留出了画布底子的色彩与纹理,显得空灵透气,而厚处用不加调色剂的稠厚泥浆般的颜料用笔摆放上去,结实又准确。这些自然并非是一日之功可以得来的。

                  马蒂斯油画技法简析

 油画:蓝衣女子,画家:马蒂斯

  马蒂斯的早期绘画具有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色彩,后来又受东方艺术和儿童绘画的影响,放弃了自然的光色关系而以装饰性的平涂色块来构成画面,其造型特征主要是以平面和线为主构成夸张变形的形体,从而形成了他特有的装饰风格。


  这幅《蓝衣女子》在色彩上由红黄蓝白黑等基本色构成,人物在平衡对称的构图中显出微妙的变化,平面化的形体经加以各种纹样处理后带有明显的装饰性。在材料运用上,马蒂斯这一类风格的绘画大多使用较薄的颜料,估计是掺和了较多的松节油以获得薄涂效果,并使得用笔能自如松动,线条流畅优雅,颇具书法意味,常常在不经意间透露出画布底子和颜料流淌的痕迹,有的地方则故意在色块衔接处留出画布的白色,形成边线或用画刀在色块上刻画出阴线,也加强了画面的装饰效果。马蒂斯的用刀、用笔与用色等都十分自然地顺着画面形与色的节奏需要。但是马蒂斯的一些作品由于颜料过于稀薄和过多使用松节油而使得色层失去黏合力的关系,也出现了色彩褪变和色层开裂等问题,这是在大面积使用颜料薄涂时需要引起注意的。

        传统写意风格油画的材料与技法

油画:蜻蜓,画家:列宾

  写意风格是根据中国书法和写意水累画特点给讲究笔意、画得轻松的油画风枉日类命名的,虽然未必十分确切,但多少表达出这一类作品在技法上的特色。传统写意风格油画是在古典写实风格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摆脱了后者比较刻板和复杂的制作程序,以直接技法为主,比较多地采用颜料厚涂和薄涂相结合的方法 。在形体描绘上更强调把握对象的整体节奏感,并特别讲究运笔的韵味而不拘泥于细节的真实。写意风格的油画在色彩上获得了更多的主动,既有再现的成分, 也具有相当的表现因素,有利于画家情感的直接表达。

  文艺复兴时期,在提香等画家的一些作品中就有脱离了严格的写实而在局部显示出写意的倾向,在后来的鲁本斯、委拉斯贵支和戈雅等人师的作品中义有更多写意技法的运用,以娴熟的笔法直接表现出造型、色彩、光线、空间和物体的质感。写意风格最早真正从古典写实油画中蜕变出来是在18世纪,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不仅在造型和色彩上,也在油画技法方面完善了直接画法并留下十分成功的作品,给后来以写意风格为主的法国印象派以重要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表现主义风格的绘画。在近代较有影响的传统写意风格画家有美国的萨金特、瑞典的初伦以及当代英国画家弗洛伊德等,以俄罗斯的列宾与谢洛夫等画家为代表的俄罗斯巡回画派对中国油画的影响则最为广泛深远。或多或少传承了中国写意水墨画传统血脉的中国油画家很快接受了俄罗斯油画的写意风格并使这种技法与风格一度成为中国油画的标准样式,写意风格油画所采用的主要技法——直接画法,也是国内院校油画写生教学的主要训练方法之—。


  以直接技法为主的传统写意风格油画比起古典写实油画来往往更强调用笔的笔触节奏。作品通常以不透明颜料厚涂为主,用画笔和画刀等手段塑造出厚重色层,浓重醇 厚的色彩效果和生动丰富的笔刀肌理更能充分体现油画材料的特性。在制作方法上可以和间接技法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因为直接技法不必等待颜色一遍遍干燥,可 以不受过多的制作程序限制,  使作品完成的时间得以大大缩短,画家能更为自由地用造型与色彩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由于写意风格油画采用的以一次性完成 为主的直接技法往往同时要解决形、色、肌理和用笔等多个问题,因此某种程度上难度要大于古典风格油画所使用的透明技法或多层画法,所以要求画家在创作正稿 前做充分的准备,对造型和色彩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在正稿的绘制时则要大胆果断,意到即可,切忌面面俱到。


  不同画家的写意风格油画 也有不同的区别,有介于写实和写意之间的,也有比较奔放的,类似中国画的大写意,还有带有更多的表现因素,但一般在造型上也还是以真实对象为基础的,在色 彩上则更强调光色的变化对比。由于以写果,为后续颜色层做好铺垫。铺完后如不接着画的话要用画刀刮去过厚的颜色以便及时干燥,在反复修改时也可用画刀或剃 须刀片刮去不理想的部分。


  完成了底色层的铺垫后,就可以在大调子基础上使用媒介剂如达玛树脂三合油一类的媒介剂调油画颜料有计划地 分区域依次进行深入。深入塑造时应尽量画得充分,一次完成—个局部,最后画出高光和最暗的部分。但深入并非一定将底层颜色全部遮盖,许多地方反而需要露出 底色与覆盖色重叠交错而产生丰富的色彩,否则很容易陷入死板僵硬的状态,失去写意风格的生动性。在以厚涂技法为主创作写意风格的油画时可不再稀释颜料,调 色时也只需稍加调和,不宜反复搅拌。不同颜色在油画布上自然调和而产生的并列效果比颜色的混合更强烈。除了笔和刀外还可以用手和其他工具手段进行作画以造 成不同变化的肌理对比,如需堆积特别厚重的涂层时可使用增厚媒介剂。


  写意风格的油画较多趁湿作画,利用颜料未干的时候进行色彩与明 暗的衔接过渡,或用颜料与笔触在重叠覆盖时压出轮廓与边线,形成虚实松紧的生动变化。在有些地方则可使用干画法,等底层色干后用笔蘸颜料以扫掠、堆叠等技 法进行。但不能在底层颜料将干未干时画,否则会产生吸油的弊病。除了不在底层色半干时作画外,在两次色中间使用润色光油是防止吸油,恢复原有颜色和加强色 层间结合牢度的有效办法。在对全画分片进行反复深入塑造后,各局部在形与色等方面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协调之处。同时由于深入时把注意力较多放在形体上,难免 顾此失彼,使色彩变得灰暗,所以最后要作一次全面的调整,使颜色关系变得响亮起来,减弱过于琐碎的细节,有时可以是意到笔不到,反而更为传神。而有些局部 必要时可用半透明颜色薄涂润饰,也可用透明油色罩染来减弱或加强效果。


                 弗洛伊德油画技法简析


油画:弗洛伊德自画像,画家:弗洛伊德

  英国画家弗洛伊德是当代最具盛名的具象写实画家,其祖父为著名的心理分析学说的创始人西蒙·弗洛伊德,他到英国后曾受到画家弗朗西斯·培根的影响。弗洛伊德的作品从油画技法角度来看更接近直接技法和写意风格,他本人的画风演变确实也是经历了由细腻工整的写实风格到粗犷豪放的写意风格的变化。

  在弗洛伊德的后期作品中,传统油画语言的魅力如颜料的质地、笔浊和色彩等重新得到焕发,又由于他所特有的那种对人物心理和生理的深入观察和刻画,使得他的油画肖像和人体达到了 一般画家难以企及的深度,成为20世纪杰出的人物画家。画这幅自画像时他已年近70,正是技法高度纯熟到了随心所欲之时  而对镜写生使得他有时间从容地用他十分熟悉的画笔和颜料通过对肉体的刻画而深入到心灵的剖析。弗洛伊德的画色调多为温暖的灰褐色,强调光色变化。他十分喜欢稠厚的油画颜料质感,他认为颜料对画家来说就像肌肉对人一样重要,能体现出他的笔触语言。他的颜料中基本不加油稀释,这样具有更强的塑造感和覆盖力,但在具体绘制时又随着明暗和形体的起伏,自然地形成厚薄变化。由于弗洛伊德具有坚实的造型基础,所以他用笔塑造形体时非常肯定,笔触的和形体结构结合得很贴切,但在骨骼、肌肉和血管等关键结构处经常又有很多他自己个性的笔触跳跃出来,有时是有力的色块堆塑,有时是他特有的细小的色线排列。在背景和其他地方则往往以宽大的笔扫掠而过,变化十分丰富。弗洛伊德采用的虽然是直接画法并以不透明色厚涂为主,但看得出他的一些作品并非一次画完,而是在底层色干后,再用干厚的笔触覆盖,使上下颜色形成交错的重叠和干湿的对比。


          照相写实风格油画的材料与技法

照相写实技法指以照相般的严格写实风格并使用摄影技术辅助来进行创作的绘画技法,油画和丙烯是照相写实主义绘画的主要媒介手段。照相写实主义绘画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往往以肖像、街景、车辆和商店等城市景色或静物为表现对象,效果酷似照片,其精细程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简单地摹拟照片和利用照片进行再创作是有着本质区别的,照相写实主义画家搜集素材时往往要拍摄大量的照片,然后仔细筛选,并不是机械地照搬,他们大多在制作正稿前要画十分详细的素描稿,反复推敲画面结构和物体形态,处理叫暗关系,有些重要的创作的素描稿子往往与正稿等大。从选择题材、构图与色彩的处理到刻画技法的精湛细腻程度,无不体现出画家的审美修养和技艺高低。


照相写实风格油画创作的绘制程序比较严格,画面表面精致平整,一般大多采用直接画法,但也在局部采用罩染等间接技法进行润色加工。当然不流露笔触并不能误解为不讲究用笔,表面光洁平整的效果与绘制时用笔用色结合形体塑造是不矛盾的。作品制作的优劣很大程度决定于作者对造型的理解程度。


照相写实主义绘画使用的基底材料通常是比较细的画布,采用平整的胶粉底子或油性底子。作画前要先将照片素材或准备好的素描稿用网格放大的方法转移到画布上,也可使用正片或负片以投影幻灯机来放大画稿。如果为画稿拍照片作为创作参考,那幺拍摄的细节应十分讲究,大到光线布置、形体动态,小到每一个具体衣纹结构和物体质感都要精心安排,使照片能为画稿提供足够的参考依据。起稿时则用铅笔在画布上仔细地勾出轮廓,务求肯定、准确、具体。然后用松节油蘸颜色或以丙烯颜色勾勒一遍稿子将其固定下来。


照相写实油画的制作步骤是根据照片和色稿从局部入手并是逐个局部地进行描绘的。正由于集中精力于局部,才能更深入地刻画。每个局部在描绘时尽量细致深入,力争一遍基本画完。作画时用笔用色都要尽量均匀平整,多余的笔迹应及时用柔软的扇形调和笔扫去,使其表面肌理光洁平滑。照相写实风格的油画作品的整个绘制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要靠理性和毅力来控制,而不是一时的激情与冲动所能完成。由于描绘是局部进行的,因此在制作过程中是看不出整体效果的,这对习惯于传统作画方式的人会感到不适应。但随着逐渐接近结束时效果会一点一点地呈现出来,当所有局部都画过一遍后,作品也就基本接近完成了。最终成功与否和制作程序是否得当也有很大关系。照相写实技法虽然是分局部描绘的,但对整体的关系仍要心中有数,当画面基本完成后,要进行整体审视,对不协调处进行调整收拾。



            装饰绘画风格油画的材料与技法

   装饰性在西方和东方的传统绘画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构成因素。西方早期的坦培拉绘画就脱胎于装饰性很强的拜占庭宗教绘画,近代绘画如印象派以后的—个时期的欧洲油画作品中也可以发现明显的东方装饰风格的影响。中国现代的油画创作中更有许多借鉴了民族装饰艺术和现代抽象装饰风格的油画作品。

  装饰风格油画作品的典型特点是在写实造型的基础上加以简化、夸张或变形处理,表现手法较多地强调轮廓线条与结构而减弱明暗光影。色彩上期以固有色为基础进行强调,以平面化处理为主,对比强烈,构图饱满。由于绘画的装饰性因素来源白许多方面如民间艺术、原始艺术、宗教艺术、儿童绘画以及传统装饰纹样等,资源丰富,变化万千,因此油画创作的装饰风格或装饰性处理手段具有非常大的可拓展空间。装饰风格油画作品材料选择和特殊技法的运用特别重要,有时会对画面色彩和肌理效果起决定作用,如在装饰风格的油画创作中结合使用综合材料技法或预先对基底层的肌理进行处理等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不同粗细纹理的画布或木板,特殊的纸张或色彩底子等也可以形成装饰感,有些画家使用特殊的颜料来造成特别的画面肌理,如在颜料中加入蜂蜡、不同粗细颗粒的石粉等。还可在金银等底色上作画,特殊的珠光颜料、金属颜料和金属箔等材料在画面上的使用可以使色彩效果显得富丽堂皇。在绘制技法上则可不拘一格地采用各种手段,如拼贴、滴流或其他特殊方法如利用油水的相拒性形成的特别色彩肌理等,笔触的变化、刀法的运用、特殊的作画方式也均可以帮助形成画面的装饰性。有些装饰油画的制作还可以借助特殊的工具材料进行如胶带、尺子和油漆等。


  创作装饰风格油画作品时应注意处理好装饰性和绘画性的关系,装饰风格的油画创作并不等于简单的装饰画,前者虽然具有很大的装饰性成分,但还应是一件表达—定精神内涵的绘画创作,而装饰画则悦目的功利性作用要远大于其他因素。因此如果在材料选择和技法应用方面过分堆砌华丽的材料并不加制约地炫耀其装饰性的话,有可能使一件油画创作沦为一幅低俗廉价的装饰画。在借鉴各种传统装饰性艺术时也要妥善进行取舍和改进,使之适应所要表现的内容并在画面上达到和谐统一。

 

今日推荐:

1、adiankeji——电科技     电科技专注于智能家电,潮流数码,泛互联网类的智能应用。尤其是智能电视、盒子、可穿戴设备及手持设备以及相关产业链领域。文章风格简洁明快,视角独特,值得关注。(微信账号:adiankeji,或者搜索电科技)
2、ID:touhang88(投行资本论坛)这是一个由投行资深专家团队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主要面向公司董事长、高管、投行界专业人士,内容包括投行资讯荟萃、财务法律专业知识、IPO及并购热门案例精解、保代考试培训,带你一步步接触投行核心圈子,深度了解投行人士的内心世界;周末特别推出轻松版,独有视角分享投行人生感悟,美文精彩纷呈。值得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意大利印象主义油画的研究
技法简析
读懂野性的油画大师:高更
油画中的光影处理(转载)
怎样欣赏油画
大师调色板,与你有什么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