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确应对糖尿病

很多患者在刚被确诊为糖尿病的时候都会感到很茫然,不愿意接受现实,不知道该怎样应对这突如其来(可能已经患病很久只是刚被发现)的疾病,甚至一些年轻患者会产生负面心理。糖尿病患者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严重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因此,正确认识糖尿病,积极应对糖尿病非常重要!


调整心态,沉着应对

当被医生确诊患有糖尿病时,您的反应是什么,怀疑?震惊?恐惧、无助?还是茫然不知所措?其实出现上面这些心理反应都是很常见的。糖尿病患者一旦被确诊就意味着该疾病将伴随一生,大多数患者需要终生服药,血糖控制不佳还会出现各种并发症。面对糖尿病这终身挥之不去的“阴影”,糖尿病患者如果拒绝接受,心灰意冷,不配合治疗,那么对身心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糖尿病患者调整心态,学会沉着应对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认识:  

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对糖尿病的无知。糖尿病患者只要做到科学、正规地治疗,就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延缓甚至杜绝并发症的发生,享受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质量。

很多患者在刚确诊患病时精神上会有很大压力,但要调整心态,尽快从阴影中走出。通过参加医院组织的健康讲座,以及客观介绍糖尿病知识的报刊和网站,掌握糖尿病防治的“五驾马车”,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制定最适合自己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系统检查

由于糖尿病可导致心、脑、肾、眼、神经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所以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应该进一步做系统、全面的检查,检查项目如下:

血糖监测:  

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控制血糖的患者,可根据需要采用快速血糖检测的手段来评估血糖控制效果,从而调节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

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每周可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或在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3天,每天监测7个时间点的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和睡前)。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根据治疗方案进行血糖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

快速血糖检测会被很多干扰因素影响,但糖化血红蛋白却不受影响,它可客观准确地反映患者近2~3个月内总体血糖水平。

检查频率: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之初要每3个月监测一次,达到治疗目标后可每6个月检查一次。

 C肽检查:

C肽与胰岛素都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前体——胰岛素原,一个分子的胰岛素原经酶切后裂解成一个胰岛素和一个C肽,因此,监测C肽能反映胰岛β细胞的功能,对糖尿病的分型和治疗具有很大的意义。

血脂:

很多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脂代谢异常,这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直接相关。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要进行血脂检查,之后要每年监测一次血脂水平。

血压:

很多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与高血压会相互影响,使病情加重。因此,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好血糖,还要控制好血压。糖尿病患者最好在家自备血压计,可以做到随时监测血压,以了解血压变化,防止危险发生。

肝、肾功能检查: 

糖尿病患者需要检查肝、肾功能,是因为一些降糖药在人体内利用肝脏酶代谢,还有一些降糖药要通过肾脏代谢,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这些降糖药就需要调整剂量甚至停用以免药物蓄积发生危害。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要进行肝肾功能检查,之后每年检查一次。

要点提示:很多人觉得降糖药会对肝肾功能造成影响,而拒绝服药。其实不是降糖药对肝肾有毒性,进入体内破坏肝肾脏器,而是降糖药物需要通过肝脏或肾脏代谢,如果患者本身肝肾功能障碍,会导致药物排泄障碍,从而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从而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所以糖尿病患者需要检查肝、肾功能,如果肝、肾功能存在异常,那么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方案或选择其他的降糖方案。

眼科检查:

糖尿病眼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一大原因之一,所以,2型糖尿病患者初诊时就应做眼科检查(因为一些患者可能患糖尿病很久才会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此时可能已经出现了眼部病变),以后每年复查,对比观察病情有无发展,绝不能等到眼睛看不清楚时才去查眼底。

神经功能检查:

通过神经肌电图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周围神经病变;还应做自主神经方面的相关检查,具体检查详情还需咨询医生。足背动脉搏动,神经病变的相关检查在确诊时要查,之后每3个月检查一次

其他检查:

如心电图、心脏彩超、下肢血管超声及造影、骨密度等,都是需要检查的项目,其中骨密度往往容易被医生和患者忽视。其实,糖尿病患者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为了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糖尿病患者在日常补钙的同时还要检测骨密度以了解自身的骨状况,全方面做好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措施。骨密度应每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


规范治疗

糖尿病患者确诊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规范治疗,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正确认识糖尿病药物,对糖尿病治疗也是很有帮助的。

口服降糖药物:

双胍类药物: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抑制肝葡萄糖输出,也可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可减轻体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单独应用不会引起低血糖;

促胰岛素分泌剂:包括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的水平;

噻唑烷二酮类:属胰岛素增敏剂,可通过减少胰岛素抵抗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a-糖苷酶抑制剂:延缓肠道对淀粉和果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降糖作用较弱;

DPP-4抑制剂: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而减少GLP-1在体内的失活,使内源性GLP-1的水平升高。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目前在国内上市的DPP-4抑制剂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

GLP-1受体激动剂:

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GLP-1受体而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GLP-1受体激动剂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来减少进食量。目前国内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为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均需皮下注射。

胰岛素:

适应症: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经饮食疗法及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好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及乳酸性中毒者;合并中毒感染,并发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危重症;外科手术前后,妊娠及分娩前后阶段;糖尿病伴发严重肝病、肾病、进行性视网膜病变等;

胰岛素制剂类型:按作用快慢不同,胰岛素制剂可分为速效、中效、长效三类。常用有:①门冬胰岛素:餐前皮下注射,15分钟起效,30-60分钟达峰,持续2-5个小时。②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皮下注射后局部形成沉淀,缓慢分解吸收,起效时间为1.5小时,作用可平稳保持22小时左右;

应用:胰岛素注射剂量受多种因素影响,须注意剂量个体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其他:

糖尿病常累及心血管系统、周围神经病变,可给予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可给予抗凝、扩冠、稳定斑块等药物预防心血管事件;

如继发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可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管理中不得不提的一个重点:不要频繁更换医生和医院
一文看懂|各类口服降糖药的看家本领及软肋
一文收藏 | 8 类降糖药临床应用要点
详解各类降糖药优缺点比较
2 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ADA2019糖尿病防治指南)
糖尿病患者必须知道的5类口服降糖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