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苗实:十二说几句闲话

276.【苗实:无题】艰难岁月呱呱坠地,缺吃少穿苦中度日;生产队里上工下工,爷爷婆婆喂面充饥。若是过年走走亲戚,小叔轮流背着行进;待到自个能走能跑,管教小弟有模有样。初上学堂贪玩成性,招来老师呵斥棍棒;自此而后规规矩矩,风风雨雨有二十年。大学毕业放弃就业,为了理想闭门读书;九年之间学有长进,知国学通晓经济学。随后装宽带上了网,文思泉涌笔耕不辍;引起轰动接连不断,两部作品不胫而走。四十余年父母功高,流血流汗我心尽知,千言万语难以形容,报答恩情著书立说。夜深人静回忆过去,种收庄稼天道酬勤;架子车累倒英雄汉,虽如此父母常相伴。新世纪才算翻了身,吃穿用度恍如隔世;弟妹长大自谋出路,成家之后各有天地。苦读多年从无懈怠,才有如今渊博学识;议论批评此起彼伏,兀兀穷年不忘初心。学问路上坎坎坷坷,老天厚我以十贵人,四老四少树立榜样,白龙林虎功力大增。

277.白老先生指出,活出自我的首要条件是不听别人的忽悠——在当今繁杂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心声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自己负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要靠自己的主见作出科学决定,人生的每一件大事都要靠自己的能力干出美丽,人生的每一步都要靠自己的双脚走出精彩。我苗实觉得,一个人,不能没有主见。而有了主见之后,要下得了苦功夫。如果没有苦功夫做事业的基石,个人主见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意义。所以说,事业做大,离不开好主见和苦功夫。对于人生轨迹,有人认为,普通路径——普通发展——普通收获——普通结局,特殊路径——特殊发展——特殊收获——特殊结局。

278.富贵人家是嘈杂人家,痛苦指数未必就低;普通人家是清闲人家,幸福指数未必就低。如果经营不善,富贵人家不如普通人家;如果经营有方,普通人家胜过富贵人家。其实,人生一世,不过吃喝二字。说白了,吃饱,穿暖,睡得好,就是好光景。至于其它,都是身外之物。所以说,富贵贫贱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态。更进一步讲,富贵人家有富贵人家的路径.发展.收获和结局,大起大落,也有平淡;普通人家有普通人家的路径.发展.收获和结局,小起小落,亦有精彩。

279.一锅水,半个小时可以烧开。但是,如果少于半个小时,就不会有结果。至少,想喝白开水就没门。可以说,学习研究也是同样的道理。譬如我本人,从事学习研究整整有三十四年十万小时,其中专业研究整整十七年五万小时。现在,有两部书已经形成,字数接近百万。更进一步讲,我如果2005年放弃学习研究,那么即便有先前整整二十五年八万小时学习研究,其中专业研究整整七年两万小时,也不会有任何作品问世。当然,自己就不可能学者梦圆。所以,干事业,坚持最重要,就算吃尽苦头,只有坚持到底,生命转化才能完成,人生意义才能得以升华。实事求是地讲,如果没有坚持,我现在就是一位作务猕猴桃的普通农民,或者是教中学物理的普通教师,或者是漂泊在东南沿海的普通打工者。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农民也罢,教师也罢,打工者也罢,没有什么不好,只不过不是我自己的理想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我能够在国家和家庭如此境况下,实现自己独立经济学家的理想,用“相当幸运”来表达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可谓恰如其分。中国有句古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是我自身发展的真实诠释。确实,要成大器,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

280.今天,突然想起了宋朝卢梅坡有关《雪梅》的诗句,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什么意思呢?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没有梅花的清香。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境界十分难得。如果有缘合作,双方就应该互相欣赏,坦诚相待,只有如此,才能相安无事,长长久久。

281.家庭也是大学校,只要留心观察,一定会学到所需要的宝贵知识。譬如,宽容博爱,幽默豁达,忍耐自律,激励互助,坚韧勤奋,奉献公道,拼搏自强,自由平等,诚实自在,从容平淡,等等,都可以从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并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学习工作的有力支撑。可以说,家庭教育一生相伴,谁重视谁获益。

282.钱穆先生在《国史新论》中说,中国社会发展,必将在其内在自身获得一种自发的生机……而决不能从外面如法炮制,依样葫芦地模仿抄袭。这一层,虽有这一百年来的历史现实做最亲切显明的证据,而不幸这一百年来的中国知识界,却始终没有勇气来接受此教训。我苗实认为,自发是未来的事情,训练是当下的事情。而且,没有训练作前导,自发在未来就不可能发生。

283.钱穆先生在《宋明理学概述》中说,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虽经乱离困厄,未尝敢一日颓其志。虽或名利当前,未尝敢动其心。虽或毁誉横生,未尝敢馁其气。虽学不足以自成立,未尝或忘先儒之榘矱,时切其向慕。虽垂老无以自靖献,未尝不于国家民族世道人心,自任以匹夫之有其责。我苗实认为,知识分子任重道远,不可丝毫懈怠。只有如此,才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84.钱穆先生在《中华文化十二讲》中说,我常爱读唐以下各派禅宗祖师与宋明理学诸儒之《语录》,尤其关于心性修养方面,认为此乃我中华文化传统精要所在。我苗实认为,当今社会,人心浮躁,无论是禅宗祖师,还是理学诸儒,在心性修养方面,值得我们广为学习。

285.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历史上,有许多亦仅只是一匹夫。但文化绝续,时运兴衰之大责任,他们却把己身来担起。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比起古人来,实未见困难更甚。如我们能设身处地,平心去研究我们历史上许多处衰世乱世的人物,许多不得志失败的人物…便知今天的天下兴亡,我们也实在责有难逃。我苗实认为,文以载道,道兴天下,尤其是文化人,更要承担社会的责任,包括国家和民族。

286.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中说,有一士,曰管宁。始避于辽东,老归中土,汲井躬耕,曹操召之不出。后世尊之,谓其犹出诸葛之上。诸葛终为一政治人物,虽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终亦无救于世乱。管宁则为一草野人物,虽乱世,使社会得保留一完人。则此社会终未全坏,尚有将来之后望。我苗实认为,管宁与诸葛,一出世,一入世,不可同日而语。就我本人之发展,可以更倾向于管宁。

287.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中国历史上,正有许多伟大人物,其伟大处,则正因其能无所表现…例如吴太伯,又如伯夷、叔齐…此等人物,亦备受后世人之称道与钦敬,此又是中国历史一特点。故我说此乃中国之史心,亦即中国文化传统精义所在。诸位只有精读中国史,深研中国历史人物,始能对此有了悟。我苗实认为,有所为,可贵,而有所不为,更可贵。改革开放以来,国运日隆,民心大顺,愈是后来,愈是显出“有所不为”之难能可贵。

288.钱穆先生在《人生十论》中说,生命自我之支撑点,并不在生命自身之内,而安放在生命自身之外,这就造成了这一种人生一项不可救药的致命伤。你向前追求而获得了某种的满足,并不能使你的向前停止。停止向前即是生命空虚。人生的终极目标,变成了并不在某种的满足,而在无限地向前。满足转瞬成空虚。我苗实认为,人生就是设置一外在目标,通过内心之顽强不断逼近的生命历程。而且,愈是接近,成就感愈强。

289.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低水平的必需经济,对人生是有其积极价值的,可是不必须的超水平经济,却对人生并无积极价值。……中国古人,似乎很早就觉悟到我上面所说低水准经济之积极价值方面去。正为对于人生的低水准经济需要易于满足,于是中国历史很早就轻松地走上了一条人文主义的大道。我苗实认为,物质文明发达,是由于精神文明发达。当然还可以说,精神文明发达,是由于物质文明发达。

290.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文化本是由人创造的,文化要人继续不断地精进日前永远去创造。路在前面,要人开,要人行。……一个文化中所留下的物质成就,是可供人享受的。一个文化中所蕴有的精神力量,则待后起人各自磨炼来发扬,来持续。文化本身是属于精神的。仅存着一堆物质,到底不成为文化。我苗实认为,文化不是孤立的,与物质互为激励,共同进步。

291.钱穆先生在《中华文化十二讲》中说,我们可以说,我们国家在近几十年来遭受到种种困厄灾祸,其最大原因,正为国人失却自信,不自尊重,把自己文化传统看得太轻了,甚至对自己文化产生一种轻蔑而排斥的心理,这是一切原因中之最大主要的原因。我苗实认为,传统文化自有价值,应该传承下去。当然,对于外来文化,也应有包容心态,不断学习借鉴。

292.钱穆先生在《国史新论》中说,自然科学,物质文明,从西方资本社会之养育中突飞猛进,人人尽以改进物质人生为目标,为期向。而不知人生趋向,社会结构,则并不尽在物质上。物质日进,反可使人生日退步,社会日解体。我苗实认为,现代文明是人类共同财富,中国人应竭尽全力拥有并共享之。

293.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每一个国家的公民都应该知道些关于他们自己本国的历史,中国人应该知道些中国史。中国史讲的中国人之本原和来历,我们知道了中国史,才算知道了中国人,知道了中国人之真实性与可能性,特异性与优良性。我们也可说,知道了中国史才算知道了我们各自的自己。我苗实认为,中国人不能忘记中国史。但是,在全球化时代,必须有开放心态,大胆走出去,自信迎进来。

294.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采纳现世界各民族相异文化优点…会通混合建造出一理想的世界文化…是一条正路。若定要标举某一文化体系,奉为共同圭臬,硬说惟此是最优秀者,而强人必从。窃恐此路难通。文化自大,固是一种病。文化自卑,亦非正常心理。我们能发扬自己文化传统,正可对将来世界文化贡献。我苗实认为,各民族应该有这个文化自信。不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绝不可夜郎自大。

295.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大学》所提出的明明德……是德性之学,亲民是治平之学,止于至善则是其最高境界。中国人所理想,人在群体社会中,所应向往所该表现的最高鹄的即是“善”。我们亦可说,中国整部历史,正是蕲向于此善。中国整个民族,也是蕲向于此善。此乃中国学术思想最高精神所在。我苗实认为,独善其身是小善,兼济天下是大善。我作为知识分子,始终是以天下苍生为念。

296.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民族与国家者,皆人类文化之产物也。举世民族、国家之形形色色,皆代表其背后文化之形形色色…若其所负文化演进之使命既中辍,则国家可以消失,民族可以离散…世未有其民族文化尚灿烂光辉,而遽丧其国家者;亦未有其民族文化已衰息断绝,而其国家之生命犹得长存者。我苗实认为,同学者有思想支撑一样,民族与国家必有文化背景。而且,文化愈是发达,民族与国家愈是昌盛。

297.钱穆先生在《中国思想通俗讲话》中说,中国有政统与道统,而道统尤重。中国五千年文化传统,有政统乱于上而道统犹存于下。如秦灭六国,非由秦人统一中国,乃由中国人自臻于统一。秦二世而亡,而中国人之统一则仍继续…若中国人不遵中国人道理,则亦可认为非中国人…中国人则该是一中国人,此乃道统血统之统一。我苗实认为,道统源于思想争鸣,是花开满园,不是一枝独秀。只有如此,才能国泰民安。

298.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中国知识界,既对西方文化并未加以审慎别择,而对自己固有传统更不能深细剖析其利病得失……提出所谓全盘西化之说。但所谓西化,究向西方哪一国哪一民族的文化模型来化呢?这其间也得有别择,仍须有步骤,否则如何全盘地化法?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终是件危险事。我苗实认为,近代西方文化来自欧美,当然应该以欧美为目标,进行循序渐进之改革开放。可以说,过去三十六年之改革开放已经是不可回避之明证。

299.钱穆先生在《国史新论》中说,中国现阶段中之知识分子,正在模糊地崇拜西方,积极从事于全盘西化不着边际的憧憬,恳切期求跃进于某一西方国家化的新范畴。这在某一观点看,也可算是一进步,但在另一观点看,则不能不说是更退步,退向更深的次殖民地化之阶段上去。我苗实认为,此言差矣,差在不敢睁眼看世界。换句话说,只有以世界***,才能明白中国之缺陷,进而迎头赶上。

300.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有人说…中国文化仅相等于西方的中古时期。若中国能再前一步,便将与现代西方文化无二致。此可谓是一种文化抹杀论者…各民族文化传统尽自有其相同处,然而仍必有其相异处…有其特殊点,乃能自成为一文化体系而存在。不能谓天下老鸦一般黑,一切文化则必以同于西欧为终极。我苗实认为,学习借鉴西方,不是全盘西化,是拿来主义,主动权在我,决策权亦在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穆先生:天地生人,本无分别,分别则在文化上
在钱穆先生的所有著作中,这本书比《国史大纲》写得还好!
钱穆:最后的“通儒”
钱穆先生:切不可为了学习别人而破灭了自己
钱穆先生:必须提高本国大学地位,勿以留学为教育最高阶层
钱穆:中国人的“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