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书法文化论述——墨渊
userphoto

2023.11.12 福建

关注

中国书法文化论述

作者:墨渊

一、文字起源

中国出现象形字的历史约有6000年。据考古资料透露,其距今有6000年前,即是“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当人类文明发源时期,从象形文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变而来。随后,文字逐渐整齐规划,也出现刻划符号,并有它的秩序和简单文字的特性,据学者认为那是中国汉字的萌芽早期。

后来,自商朝的中后期,中国出现有甲骨文与金文。自史上起源文字的体系是甲骨文,当时契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古老文字,至今近3600年历史。从殷商与周朝间文字逐渐演变整齐的金文,它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称为钟鼎文。

二、文字演化,书法门类区分

华夏汉字,从象形文字的历史起源,迄今具多元文字演化进程的形式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魏碑和经典繁印篆的过程;其文字经历自从“象形”至“表意”的发展体系。中国汉字的传承与书写,在全球唯有的一门言语神韵表达方法,是中国奇特的书法艺术。中国历史悠久书法文化是民族的瑰宝,亦是华夏传统特有的书法艺术形式之一。在中国漫长的发展史上,书法随着岁月也逐渐形成不同的字体或同期出现几种字体,将其传统书法类别浅析如下。

1、甲骨文:甲骨文的由来,自商朝。从公元前17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甲骨文是中国历史文化与文明的产物,距今约有3600年的历史。

甲骨文,其可称为“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用途:当时,在商代统治者迷信流行,将行事以龟甲或兽骨占卜吉凶,它主要是用于皇室占卜记事。迄今为止,在中国最早被发现的文字系统,亦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文明的根源。

甲骨文作品 饮酒食德

2、金文:金文出自于殷周青铜器铭文,是中国汉字的一方字体称号,其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刻于青铜器上的铭文。中国铸造青铜器商周是盛行时代,在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时代象征,殷周以钟鼎为青铜器的代名词,当时的乐器以钟为标志。中国从夏代已进铸造青铜,其铜冶炼至锻铸铜器技术己相当娴熟。在周代将铜称为金,由此铜器上镌刻铭文称之“金文”,又称吉金文字。在周代类似的铜器以钟鼎文字出现数量较大,于是在中国历代将其称之为钟鼎文。金文时代,前从商朝后期,后至秦灭六国,为期近800年。据容庚《金文编》记载,金文出现字数计有3722,其中能识别的字数计有2420之巨。

金文作品 福寿康宁

3、篆书:篆书的起源来于商朝,商朝是公元前约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在历史上是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其又称之为殷商,即在同时期有中国文字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后来在玉玺、印章上常见的字体。篆书的书写是中国古老书体,其分别有大篆和小篆,从秦代统一六国之前的篆书称之为大篆,如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书体。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采用“车同轨”、“书同文”规定之后,由李斯丞相、通晓史事等官员统一成为小篆书体。篆书的特征是线条书写刚正、大方,并让人感到书体庄重、古韵之雅致;其篆体大概率适用于隆重场合如石刻、铭文等。随后王朝更迭,日新月异,中国书体也随着岁月兴衰演变。至宋代频繁出现篆体的同时,还有篆刻中的字体称为“印篆”文。

印篆的篆刻之道:分为“篆”与“刻”两部分,而“篆”印文是“刻”的前提和基础。当懂得篆字的规律,那么基本掌握篆字的技巧,但是还没真正掌握篆刻的艺术本质;只有得知特定的刻凿印篆方法,在篆与刻制作者交融领悟,才能显现出它真正的艺术价值。在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篆书之外的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和魏碑书体,由此也推动书法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小篆作品 厚德载物

4、隶书:隶书是中国古代稍晚于篆书的书体,从汉代开始有了比较成熟的隶书,其分为两大体系:一种是摩崖体系,一种是庙堂体系。它的字体特征笔画肥硕,布局端正。隶书字体是相应于篆书之后,当隶书的出现在中国文字的结构上又是一轮创新,也是中国史上汉字演变的转化点,其为楷书奠定基础。隶书的字体结构扁平、规整、考究、巧妙;至东汉时期笔画,撇、捺、点等为美化向上挑起字形,其书法笔画顿挫轻重转化乃具有艺术俊美。秦在统一六国后皇帝命令丞相、通晓史事等官员编纂小篆,于是也采纳程邈书法家为整理隶书。许慎在《说文解字》记录: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隶书字形风格奇特及美学著称,隶书的书写不是弹指之间能有城府。中国书法有太多的文本需以解读与字体认知,如《曹全碑》古典华丽、神韵俊美;《张迁碑》的淳厚旷达、浓厚宽广,其隶书字体及审美倾向更是展示东汉经典石刻书法。

隶书作品 四尺整张

5、楷书:楷书起源于东汉时期的代表性书体,楷书它的笔画规整、俊秀,字形结构严谨,其享有较高的美观感受。楷书字形在书法界较为规范的书体,其楷书发展历史追溯秦代篆书、隶书之后的汉代。随着汉代的兴盛,隶书字体的应用逐渐演变为楷书。在汉代常用楷书凸出的是汉楷,其书体是应隶书的基础上变化而至。汉楷的特征是粗细笔画匀称,字形规整,布局缜密;至唐代,楷书的发展是黄金期,唐代楷书不单是字体上的笔划细致,尤其在字形结构上富有多元化。当时,唐代楷书标志性作品有《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碑》等,楷书日趋兴盛并成为流行的书体。

楷书至宋朝,宋代楷书的字体笔划甚是精致,从结构上也更加严密。宋朝楷书,其象征人物书法先后出现有《苏轼》、《米芾》等作品。明清时期,楷书的又进入新阶段,明清的楷书侧重是笔墨应用,楷书历史发展追溯至汉代,历经几千年的字体演化,楷书在中国文化史上颇为规范。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楷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书体之一。尤其近年来引起国家教育系统注重及苏醒,亦认识到因受西方文化影响,将中华民族瑰宝被校园和部分忘祖民众边缘化,更可怕中华传统文化逐渐被吸食殆尽之厄运,自此篆书、楷书、隶书等中国传统的多元化字体广泛运用于书法教学,为中华文化传承及弘扬应尽工作。

楷书作品 观史知今

6、草书:草书起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更加快捷、简便而在隶书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一方书体,因为捷便而草率的书写方式得名为草书。草书是中国汉字一方的书写体,称之为广狭二义。广义:草书不离时代,凡是书写潦草的字体归属于草书;狭义:草书是设定为一方字体。之一.草书产生于汉朝,之二.草书是为书写便利,原在隶书字体以简便书写自此产生。

东晋起初,将汉代的草书称之为章草,其草书新字体又分为大草/狂草和小草。出于书写草体字形简单亦易混淆,因此如写隶书代替篆文类似,以草书取代隶书从而产生的字体。草书在汉字书法艺术领域颇具创造性的一方书体,其特性书写豪放、结构疏松、写速率快、转化多元,可具彰显秉性的书写艺术草体。

近年来,草书体发生严重的变异,并将狂乱无章反而认为是美。从中书协至地方书坛乱象,如似鬼画符/爬怪字、鬼哭狼嚎/嚎书、射书/树梢挂蛇之书等奇形怪状,无不是群魔乱舞,如此以来,岂不让世人耻笑,乃书坛之祸根也;……

草书作品 笃行致远

7、行书:行书起源是在楷书的基础上,亦是以楷书体与草书体之间取于其中字体形状,构造简单,书写流畅连贯,行书的书写速度较快,具有楷书的书写顺序兼有草书的书写特征。

其行书字体是一方书法的简称,它分别有“行楷”和“行草”两方面,也是从楷书至草书之间的一方书体,又是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较慢及草书难以辨认而产生的字体。该行书的“行”字是形容挥笔“行云”之意,于是行书字体不同楷书的规整,它也不能如草书这般潦草。由此,以楷法书写占多并用于草法书写的称之为“行楷”,以草法书写占多用于楷法书写的称之为“行草”。因为行书字体是楷书的草化也是草书的楷化,其行书字体它的实用性及艺术性皆完美,自古行书运用广泛。

行书作品 有教无类

8、魏碑:魏碑字体是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在公元:420-588年间,它是在北魏年代的石刻文字,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魏碑字体适应在大篇幅的书写和石刻,其字体古朴、雄健,布局稳固。魏碑字体,它为后代的书法感化深远,并被称为字体之最。魏碑字体堪称北魏之精华,其书写可划分为墓志铭、碑刻、摩崖刻石和造像题记四种;魏碑字体格调多元,酣畅华美,质朴健峻。魏碑分别有《郑文公碑》、《元怀墓志》、《张猛龙碑》、《高贞碑》、《元使君墓志》、《张玄墓志》、《杨孝邕墓志》等知名遗迹;魏碑字体是上继承汉隶传统文化,下弘扬唐楷书法新风,并为当代汉字书体的结构、笔法确立稳固的基石。

以上,中国秦朝统一六国之前,如有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流通文字,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华夏,霸业初定,首先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地同域、量同衡、币同形”的制式文化标准,其目的是用文化的制度,从精神层面,求得天下归心的文化认同。此后,在中国文字的基本分类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和魏碑被称为"六书",也是书法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魏碑作品 虚怀若谷

9、经典繁角篆:经典繁角篆频繁出现于宋代,该字体最多出现宋朝的中后期,史称“南宋”时期的篆刻制印畛域,其刻制印篆的结构严谨、稳重、大雅和美观等,因它的字体优美所以常用刻制尊贵印章、玉玺,于是将此文字称之为经典繁印篆。经典繁角篆雯字的历史与文化背景:(1).唐代大书法家,草亭繁角。代表作《草亭先生集》;其书写的繁角篆雯书法被誉为此字体的典范。(2).南宋时期,郑谷书法家,在名著的《西厢记》;字体精美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3).元代时期书法家,黄庭坚为代表的《诗经》;字形雄浑古朴,笔力遒劲,是繁角篆雯书法的杰出代表作品。(4).明朝时代书法家,朱希祯为代表作的《乐尘诗集》;书写采用繁角篆书体,其神韵生动,笔法被誉为“明代繁角篆书之典范”。

以上,繁角篆雯字它是隶变篆书的一种字体,融合了篆书的古朴苍劲与隶变的流畅与规整,字体精致,构型刚劲。它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篆书字体之一。明清时期,经典繁角篆依然应用,通过岁月洗礼,原在繁角篆的字体笔画或稍有变化,可原有字体结构依存。“列举,宋朝已经发明活字印刷,至明清大量使用雕版印刷。尤其是保存较好,而长久保留的是为记录历史足迹,通常是官刻本或家刻本。从而,明清时代依然有大量使用雕版印刷。此外,如活字版图书同时有应用领域。于是出现多品种、短工期,小批量印刷。”经典繁印篆,经历时代和后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从宋代频繁出现的经典繁印篆历经千载与文化传承,至今传承可是并不常见的一种优美篆体称之为“经典繁角篆。”

经典繁角篆 观海听涛

中国各大书体的书法皆是唯独和魅力与特征,经过不同的时期、书体变化和笔墨的运用,出现书法渊博与多元的艺术功效。在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熏陶之下,书法已经成为大家文化素养与擢升情操的生活形式,亦然传承艺术和主要表达的方法。通过学习和欣赏各类书体,让大家很好地领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感触到书法艺术是奇特与迷人之处。

当下,书法传承与发展道路遇上瓶颈期,并感受到严重的冲击,也令人极为可悲,在书法领域有些人群没感到自己羞耻行为反而藏污纳垢,朱门肉臭相互吸引,以利用公共人力资源倾情互助吹捧,吹成星光灿烂,让人晕头转向,幻觉星河璀璨。那天,应有良知的人们觉醒“目不忍视的恶臭垃圾何处摆放”?令人深感惋惜,如长此以往难免将中华文化瑰宝,尽会毁于此类不知廉耻的人手上。以上,书法本是国粹精华,应有历代保护传承。殷切希望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精准审视,将挽回并引入正确的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陈鸣楼 艺名:墨渊

三、中国书法文化论述

作者简介:陈鸣楼,字才道,笔名:陈明楼;斋名素人斋,号楠溪画室主人;别署墨渊轩主,艺名:墨渊;世界文坛艺坛皆是代表性人物,资深学者、书画艺术大家。涉猎颇广:书法、绘画、文学、历史,园林等;代表学术论文有“世界名画《南宋皇城图》剖析-宋史百科”、“界画中华民族脊梁文化”、“清明习俗 祭祀文化”等百余篇鸿著。与此,书法创作金篆、行书、草书等;代表作有《千字文》南北朝·周兴嗣、《归园田居》魏晋·陶渊明、《寒窑赋》宋·吕蒙正等数百幅历代名人名诗力作。同时,代表画作有《南宋皇城图》、《春日湖山行》、《溪山览胜图》等若干幅长卷旷世巨作。尤其是擅长界画,乃兼顾山水、人物、花鸟等工笔精湛,在数十载艰辛历程并获得成绩与辉煌。从而取得成就与声望正是在执着坚守而付出的馈赠。列举,其历史文献《南宋皇城图》佳作分别荣获央广《中国之声》和CCTV-4《国宝·发现》临安宝阙栏目专题滚动播报;历年来先后获得海内外官方媒体如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等数千家新闻追踪报道。

中国书法:历代书体奠基者的部分人物代表

华夏书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粹组成。自古以来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依世代相传,从史上有海量遗迹可考文字流传的同时,也有借助更多的书法学述论据传承。因为,中国历史上为文化探索者经久不衰,并凭借历代华夏学子本能的书写方式,从参与书法学习和书法理论探究古往今来乃盛行。于是,出现传统书法创作和临帖,并倾心学习书法理论知识,其方能推动更好发展。列举:中国历代书法的部分人物有三十五位名单(以卒年排序)分别有:刘炟、崔瑷、蔡邕、赵壹、索靖、卫铄、王羲之、王献之、袁昂、庾肩吾、虞世南、欧阳询、李世民、张旭、张怀瓘、颜真卿、柳公权、王安石、苏轼、米芾、赵佶、李清照、姜夔、赵孟坚、赵孟頫、朱瞻基、丰坊、项穆、董其昌、爱新觉罗·胤禛、包世臣、刘熙载、康有为、舒同、启功。此外,在中国历代书法代表人物的引领与传承,还有更多当代书法探究者为继承和弘扬中华瑰宝。

1、刘炟(公元:56-88),汉族;字孟德,汉章帝。东汉第三位皇帝(在位,公元:75-88),光武帝刘秀的孙子,汉明帝刘庄第五子,母为贾贵人。刘炟是一位书法家,草书非常出色,史称之“章草”。且崇尚儒术,曾令诸儒于讨论《五经》异同作《白虎通义》,又诏曹褒定《汉礼》一百五十篇。

永平三年 (公元:60),立为皇太子。永平十八年(公元:75)即位。为政上一改明帝苛察,事从宽厚,放宽刑律,废除苛法五十余条,又颁布胎养令,给每位怀孕的女性赐谷“三斛”,以鼓励人口生育。同时轻徭薄役,奖励农桑。军事上发兵营救围困西域的三百将士,留下了“十三将士归玉门”的佳话;并两次派兵增援班超。外交上,狮子传入中国。

刘炟在位期间,社会民生尚称安定,生产有所发展,后世史家将其与明帝统治时期并称为“明章之治”。然外戚窦宪骄擅,帝待以宽容,遂开外戚专政之始。

2、崔瑷:(公元:77-142),字子玉,涿郡安平/河北安平人,东汉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文学家、学者。师法杜度,时称“崔杜”。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唐代张怀瓘《书断》中列崔瑷章草为神品,小篆为妙品。《书议》评章草,以崔瑗为第一。在书法理论方面,著有《草书势》是谈论草书技法的文章,用比喻的手法加以描述。文见《晋书列传第六·卫恒传》。

3、蔡邕:(公元:132-192),汉族;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人。蔡邕是东汉名臣,杰出的政治家、经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音乐家,书法理论家,甚至是一位名冠华夏的大书法家。东汉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所创"飞白"书体,给中国书法传承与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唐代张怀瓘在《书断》评为"妙有绝伦,动合神功"。明代学者张溥辑有《蔡中郎集》,《全后汉文》收录很多作品。列举:书法理论方面,著有《九势》、《笔论》,其中,《笔论》讲述书法创作的前提、准则和作用,至今仍被奉为圭臬。并有《九势》论述运笔方法和原则,以及书法线条的三个美学概念,至今仍被使用。

4、赵壹:(公元:122-196),汉族;本名赵懿,字元叔,汉阳郡西县/礼县人。东汉文学家、草书书法家,辞赋家,誉称“陇上三大家”之一,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作《非草书》是一篇存世完整的较早的论述书法的文章,从儒家的角度来看待新兴的草书艺术以及当时西州以“草圣张芝”为代表的草书热潮,并开启书法思考的很多议题。由此,是中国早期书法理论批评著作。

5、索靖:(公元:239-303),汉族;字幼安。敦煌郡龙勒县/敦煌人。西晋将领,敦煌五龙之一。三国时期和西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与卫瓘并称“一台二妙”,著名书法家,擅长章草,传东汉张芝之法,其书险峻坚劲。其章草书,自名"银钩虿尾",时人称"瓘得伯英之筋,靖得伯英之肉"。其书法理论代表作为《草书状》,讲述草书的演变。索靖章草自成一家,唐代张怀瓘评道“有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云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

6、卫铄:(公元:272-349),汉族;字茂漪,别名卫夫人。东晋女书法家,河东安邑/夏县人。父卫展,字道舒,历任尚书郎、南阳太守、江州刺史,迁至廷尉,卒后赠光禄大夫。卫铄出生于书法世家,祖父卫瓘、叔父卫恒都是大书法家,在书法史上赫赫有名。卫瓘曾拜尚书令,与尚书郞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卫铄是王羲之老师,卫觊、卫恒之后,师承钟繇。著有《笔阵图》,此作全面深入地参考了有关的书法理论,并提出自己观点,她在书中提及书法之妙"莫先乎用笔"。主张学习书法要上溯其源,师法古人,并给王羲之产生深远影响。

 7、王羲之:(公元:303-361),汉族;字逸少,世称王右军。琅邪/临沂人,后移居会稽山阴/绍兴,淮南太守王旷之子。东晋书法家、文学家。东晋著名的书法家,擅长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各字体。他在中国书法领域有书圣之美誉。列举,书法作品耳熟能详的《兰亭序》称誉“天下第一行书”。唐太宗曾赞:“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8、王献之:(公元:344 -386),汉族;字子敬,小字官奴,琅邪/临沂人。东晋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右军将军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他善于楷书、行书、草书,楷书体势开张,气峻韵和;行草书笔法灵动,纵逸豪迈,饶有气势,给中国书法和绘画产生较大的影响。

9、袁昂:(公元:461-540),汉族;本名千里,后为齐武帝赐名昂,字千里。陈郡阳夏县/太康人。南北朝时期南齐至南梁名臣、书法理论家、画家,刘宋雍州刺史袁顗之子。代表作《古今书评》,对王右军、王子敬、羊欣等二十五名自秦汉至齐梁,“皆善能书”的著名书家,逐一加以点评,各家每以短语概括,是中国书学史上为书法鉴赏评论专著之一。

10、庾肩吾:(公元:487- 551),汉族;字子慎,南阳新野/河南人。南朝梁代文学家、书法理论家。代表作为《书品》,文中挑选了以东汉张芝居首的草、隶书家共128人,按品位分高、中、低三等,每等再分上、中、下三级,由此让中国书法评论产生深远影响。代表作品有《游等甑山》、《乱后行经吴邮亭》、《寻周处士弘使》等。

11、虞世南:(公元:558-638),汉族;字伯施,慈溪鸣鹤/慈溪市观海卫镇人,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政治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文学家、诗人,师承智永,初唐四大家之一。所编的《北堂书钞》,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此外,《笔髓论》、《书旨述》是书法理论专著中的经典之作。

12、 欧阳询:(公元:557-641),汉族;字信本,潭州临湘县/长沙人。唐朝大臣、书法家,南朝陈黄门侍郎欧阳纥之子。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与虞世南、诸遂良、薛稷三位并称为“初唐四大家”。欧阳询学识渊搏,擅长楷书仍是书法理论家,由他撰写的《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总结了书法用笔,结构、章法等形式技巧和美学,是中国书法理论的宝贵遗产。

13、李世民:(公元:599-649),汉族;唐太宗。祖籍陇西成纪/秦安,一说陇西狄道/甘肃省临洮县人,还有说是钜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时间,公元626年9月3日-649年7月10日),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国公、赵国公。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

14、张旭:(公元:685-759),汉族;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张旭的草书别具风格,他的狂草创造了巅峰。代表作:《古诗四帖》、《肚痛贴》等。与李白的诗歌、裴斐的剑舞并称“三绝”。

15、张怀瓘(生卒无考,活动于唐代开元713-755至乾元758-759年间),汉族;扬州海陵/泰州人,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开元年间,拜翰林院供奉,迁右率府兵曹参军。对自己书法十分自负,自称“正楷、行书可比虞世南、褚遂良,草书欲独步于数百年间”。南宋学者陈思所著《书小史》称其“善正、行、草书”。没有手迹存世。著有《书议》《书断》《书估》《画断》《评书药石论》《六体书论》《论用笔十法》《玉堂禁经》《文字论》等,为书学理论重要著作。

书法评论著作有《书断》《评书药石论》《书估》《书议》《玉堂禁经》《用笔十法》《书诀》《六体论》《文字论》等行于世。又著《画断》,可惜久已亡佚,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有部分逸文。《书断》述十体书源流,评书家三品等。

16、颜真卿:(公元:709-784),汉族;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琅琊/临沂人。出生于京兆万年/西安,唐朝名臣。唐代书法家,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之一,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创立“颜体”。代表作:《祭侄文稿》、《颜勤札碑》、《颜氏家庙碑》等,流传于世。著名的“黑发不如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出自颜真卿之作。

17、柳公权:(公元:778-865),汉族;字诚悬,京兆华原/铜川人。唐朝中期官员,著名书法家,诗人,丹州刺史柳子温之子,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擅长楷书并誉称为四大家之一,书法代表作《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等。他的楷书是吸收颜真卿和欧阳询的字体,自创了“柳体”。范仲淹赞:延年之笔,颜筋柳骨。散落人间,宝为神物。

18、王安石:(公元:1021-1086),汉族;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抚州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中进士,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书法颇佳。宋仁宗末年,曾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但未被采纳。宋神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继续阐述变法主张,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升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陆续制定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19、苏轼:(公元:1037-1101),汉族;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诗、词、散文、书、画等俱佳,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代表作:《赤壁赋》、《黄州寒食帖》、《祭黄几道文》。其中《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他的事迹留给中国功勋卓著,也是历史上治水贡献人物之一。

20、米芾:(公元:1051-1107),汉族;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芈,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擅长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以行书闻名。代表作《张季明帖》、《李太师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诗帖》等。后人誉称为中华第一美帖。

21、赵佶:(公元:1082-1135),汉族;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宋徽宗,在位时间,公元: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宋朝书画家,书法家。

绘画有:赵佶发展宫廷绘画,广集画家,创造了宣和画院,培养王希孟等一批杰出画家,其组织编撰的《宣和书谐》《宣和画谱》和《宣和博古图》,其提供美术研究极为珍贵。代表作有《芙蓉锦鸡图》《红蓼白鹅图》《池塘秋晚图》等。

书法有:瘦金体,是赵佶创造的一种字体,独具个性。与传统的晋楷、唐楷等书体相比,瘦金体在运笔、笔法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风格。它的笔迹瘦劲,但又不失肉体,尤其在大字上有风姿绰约之处。瘦金体的笔画相对瘦硬,笔法外露,展现出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综述,瘦金体是一种独特风格和彰显个性化字体。

22、李清照:(公元:1084 -1155),汉族;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她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悲叹身世,情感受伤。艺术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作品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23、姜夔:(年卒约,公元:1155-1221),汉族;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饶州鄱阳/江西鄱阳人,还有一说是江西德兴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诗词、散文、书法,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十大家之一。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著有《续书谱》,全卷分总论、真书、用笔、草书、用笔、用墨、行书、临摹、方圆、向背、位置、疏密、风神、迟速、笔势、情性、血脉、书丹等十八则,是南宋书论中成就最高,颇具影响力的学术著作。

24、赵孟坚:(公元:1199-1264),汉族;字子固,号彝斋;卒时另有一说于咸淳三年(公元:1267)。宋宗室,为宋太祖十一世孙,海盐广陈/嘉兴平湖广陈人。中国南宋画家,书法理论家,著作有《论书》,全卷论述共有五条,让中国文化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书中所提倡的观点,其从弟赵孟頫之受用,并为元代书法复古运动提供理论支柱。

25、赵孟頫:(公元:1254-1322),汉族;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吴兴/湖州人,原籍婺州兰溪。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宋末元初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以楷书和行书闻名于世,独创“赵体”。代表作:《洛神赋》、《道德经》等。

26、朱瞻基(公元:1398 /1399 -1435),汉族;明宣宗,号长春真人。明仁宗朱高炽之子,母诚孝昭皇后张氏。明朝第五位皇帝,政治家、书画家。朱瞻基情富才全,不仅是文治武功,还雅尚翰墨,尤工于画,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俱佳,留世画作有《武侯高卧图》《三阳开泰图》《瓜鼠图》《射猎图》等。

朱瞻基政绩,在位期间实行了一些减轻民困的措施,蠲免税粮、复业流民、赈灾救荒等,在稳定明朝统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因其减免田赋,常成空言,立内书堂,教小内使读书,宦官始通文墨,司礼监掌印及秉笔太监之权渐重。中国历代皇帝中在书画文化造诣方面,他是屈指可数中之一,而给世界的书画艺术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遗产。

27、丰坊:(公元:1492 -约1563),汉族;字人叔,一字存礼,更名道生,字人翁,号南禺外史,又自署碧玉堂下吏。浙江鄞县/宁波人,翰林学士丰熙子,中国明代诗人,书法理论家。著有《书诀》,旨在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而探求执笔、运笔之方,以为这是千古不易的作书秘诀。此外,他也注重篆籀,提倡学古,体现当时趋古风尚。

28、项穆:(公元约:1550- 1600),初名德枝,易为纯,最后更名穆,字德纯,号贞元,亦号无称子,秀水人,明代书法理论家。著名收藏家项元汴之子。著有《书法雅言》,认为书法是人格的表现,关于书法学习,强调内心修养,强调一开始便应注意精神与形式的互相渗透。

29、董其昌:(公元:1555-1636),汉族;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上海人。明朝后期大臣,万历十七年(1589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一度担任皇长子朱常洛的讲官。他是明朝杰出的书法家、画家。集古法之大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代表作《山静日长》。康熙曾赞其书法高秀圆润,流行于楮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

30、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1735),满族;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在位时间,公元:1722年12月27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入关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胤禛象他父亲玄烨同样,从小学习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国传统书法。”胤禛他的书写字体刚劲沉稳,雍容华贵,具赵子昂之神韵和风采,其书法功底深厚,甚至直入晋唐书法之列,成为著名书法家。

31、包世臣:(公元:1775-1855),汉族;字慎伯,晚号倦翁,宣城安吴/泾县人。北宋名臣包拯二十九世孙。清代学者、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邓石如弟子,吴熙载老师。著有《艺舟双楫》,阐述学书经验与心得,论述汉代以来书法用笔源流,以及为《书谱》辨误等。让清中叶以后在书风变革颇有作用。

32、刘熙载:(公元:1813 -1881),汉族;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世称融斋先生,江苏兴化人,少孤贫。清代文学家,笃行力学,书法理论家。著有《艺概》,全书共6卷,分为《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分别论述文、诗、赋、词、书法及八股文等的体制流变、性质特征、表现技巧和评论重要作家作品等。因此,刘熙载被认为是中国古典美学最后的一位思想家。

33、康有为:(公元:1858-1927),汉族;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到民国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著有《广艺舟双楫》,此作总结了清代后期的"碑学",总结了碑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当时影响深远。

34、舒同:(公元:1905 -1998),汉族;原名舒文藻,又名宜禄;字文藻、文谦。出生于江西省东乡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五四运动影响下, 1920年6月,和进步同学成立“金兰同学社”。舒同是中国书法事业的继承者和开拓者,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和第一任主席, 第二、第三届名誉主席,中国文化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1988 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35、启功:(公元:1912 -2005),满族;字元白,又作元伯,中国当代书画家、古典文献学家、文物鉴定家、教育家、诗人、国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81年,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1986年,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极简史:5分钟读懂中国书法变迁史
学书法应该从楷书入手吗?不不,此文会颠覆你的五官
书法中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的产生顺序
学书者唯得其法,方能成功
关于初学者练书法选贴,一文搞定!
楮墨间——我对书法的认识和感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