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月14日,上海自然博物馆,随拍-4

2018年7月14日,魔都,晴。

书接上回 “7月14日,上海自然博物馆,随拍-3” ,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一楼大厅排队等候工作人员验证手机短信的都是来参加今天 “绿螺讲堂” 的热心听众。

6月30日拍摄了 “【绿螺讲堂112期】智能机械:生物脑与人工智能 ,侧记” ,7月14日当天 【恐龙季 ·  绿螺讲堂113期】的题目是 “探龙记:恐龙的演化与发育”。

13:10 讲座开始前,热心的小朋友就主动上前与今天的演讲嘉宾拍照留念。

今天 “绿螺讲堂” 的讲师,就是 “7月14日,上海自然博物馆,随拍-2” 曾经介绍过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展位的老师——余琮煜。

13:36 余老师开始了他的讲演。

余琮煜,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现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攻读比较生物学博士。余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恐龙的宏观演化与个体发育、白垩纪东亚与北美恐龙生物群对比,他还曾参加多次国内外恐龙野外考察。

谈起 “为什么来学恐龙”,余老师自嘲地说他自己想睡懒觉,反正恐龙都是几亿年前的古生物了,也不用自己起早贪黑.......

讲演开始后,最忙碌的不是余老师而是我们的志愿者小姐姐,为了照顾源源不断前来听讲的游客,志愿者小姐姐想尽办法帮大家安排座位,实在没有座位了,就找来坐垫让后来的观众坐在台阶上。

余老师从恐龙的演化入手,分享最近二十年科学界对于鸟类起源研究的成果,包括从非鸟类恐龙到鸟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改变,羽毛是怎样出现的,最早的鸟和今天我们身边的鸟有什么不同等。他还以原角龙为例,首次在讲堂中介绍了恐龙的个体发育。

余老师谈吐幽默,平易近人,台下观众都听得津津有味。

在讲座的过程中余老师不断提出问题鼓励小朋友来回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因为还要去拍摄其他活动,很遗憾,不能全程听完余老师的精彩讲座。

14:16 “与科学家面对面” 活动现场还很热闹,人气最高的还是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的展位!

14:31 蝴蝶房的科普讲解开始了。

今天当班的也是一位银发满头的科普讲解志愿者。

14:42 地下二层 “自然之窗” 的木偶表演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围观。

走失的小象能不能在朋友的帮助下躲避狡猾险恶的猎人,找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呢?——欢迎每周六 14:30 来自然博物馆地下二层的 “自然之窗” 前来一探究竟。btw,不好意思,这张照片曝光过度了。因为最近工作繁忙,本期推文中所使用的照片不论是手机拍摄还是单反拍摄的都是未经修片的原图,请各位看官多多包涵。

15:07 地下二层的 “化石挖掘区”,整装待发的小小考古家正在聆听工作人员的谆谆教导。

15:10 挖掘活动正式开始。

小小考古家门陆续挖掘出不少化石!

15:18 地下二层探索中心的 “小小博物家” ,两位小姐姐正在研究化石。

“小小博物家” 互动体验区,现有 “岩石与矿物”、“管窥自然”、“化石探秘”三个主题11个资源包,小朋友们可以在这里自主选择、观察标本、动手操作,当一回小小博物家。


15:25 地下二层 “大地探珍” 的 “一起聊聊吧” 正在 “开聊”,讲解人还是上午的志愿者。在自然博物馆里,同一天同一区域的讲解志愿者都是同一个人的说。

15:30 “大地探珍” 的科普讲解志愿者马小东老师正在讲解,他的身旁又是围满了听众,下次有机会一定要好好采访下马老师。

16:06 结束了一天的拍摄,此时上海自然博物馆内实时人数为3895人。

2018年7月14日,魔都暑假里普通的一个星期六,从早上8点半到16点魔都行者用镜头记录下了自然博物馆一个普通周末开馆日里的所见所闻......

THE END

魔都行者

魔都中一个普普通通的摄影爱好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维也纳自然博物馆游记(多图)
2017.8.29带外孙女到天宇博物馆看恐龙化石
最美博物课堂2:博物馆奇妙夜+畲族村苏醒,文化生态研学之旅
长虫山那栋老厂房,藏着植物学者和他500㎡的私人博物书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家抢先看!好清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