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要进行冥想训练?我对冥想有了新的认识。

为什么要进行冥想训练?我对冥想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我觉得冥想能让我内心安定,这主要是一种心理上的感受。

但昨天重读喜马拉雅资本创始人李录先生写给《Why Buddhism is True(中文名:洞见)》书评中介绍冥想的机制时,突然意识到,冥想有一个非常底层而重要的作用:

它让我们超越动物性,回到正确的方向

之所以有这种感受,可能和国庆7天的假期有关:

放假期间,孩子都不上学,我每天陪着家人和两个小朋友玩、处理家务,没能安排太多时间冥想。

这就给了我一个机会,比较自己“连续冥想”和“一段时间不冥想”的生活有什么差异?

通过比较,我最大的感受是:如果一段时间不冥想,自己内心的不安定会明显增加,那种时常有智慧涌起的感受,也感觉变少了。

这是很神奇的体验,更确切地说,这是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冥想,开始对“智慧是否升起”可以有一些更细微的分别。

当然,我仍然很难说清楚,什么是智慧。但是,当我保持冥想习惯时,自己更容易处在感恩、安定的状态,该做的事情似乎是自然出现的,你跟随着它就好,生活简单了很多。

可如果自己没有了这种感受,就只能被自己的想法、焦虑带着走,内心越来越不安定,也想要通过行动做些什么逃离这种焦虑。

虽然这两种状态,都会让自己行动,但是前者是感恩与利他心驱动的,后者是恐惧和焦虑在驱动,人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为什么冥想能够让我们内心安定,升起智慧呢?

李录先生给我的启发是:人内心的不安定,其实来自人类进化中为了生存而积累下的各种贪念、欲望,让我们内心永不满足,总在焦虑。

然而,现代文明里形成的真正创造财富的机制,却要求我们合作,专注和持续投入。

换句话说,是我们基因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动物性和文明进化中对人应该具备理性乃至神性的要求之间的冲突,这导致了各种精神和现实的问题

怎么办?

进化形成的动物性深深地植入在我们的基因中,因此,我们其实并不是自己的主人,而是基因的奴隶——道金斯《自私的基因》大概就讲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但幸运的是,人类找到了一个破解这个奴役我们系统的漏洞——那就是冥想。

这是因为,人的动物性是借助“环境刺激—动物性心智—产生行动”这个神经反应链起作用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被动物性驱动着做出反应,不假思索地采取自动驾驶模式。

然而,我们可以用反思、冥想的方式,重塑“环境、动物性心智和自我行动”之间的链接,通过持续的反思、冥想,觉察自己的反应过程,我们可以用理性、良知、感恩心,替代自己的动物性心智,从而改变心态、调整反应、升起智慧。

李先生分享的这个洞察,对我非常有启发。

在《好好学习》中我用“习惯性防卫”、“一念之间”等词来试图描述动物性心智操纵生活的感受,并在实践中用反思的方法来改善这个过程。

后来,在写作《好好思考》的时候,我对这个机制的认识推进到用心理学中的ABC模型(A刺激-B信念-C行为)解释,并致力于用更有效的思维模型部分替代动物性的心智。(《好好思考》第一章中介绍)

而李录先生对《洞见》的书评,让我对这个机制的认识有了一次升级:从它是一个个体心理的反应模式,上升到了基因进化的动物性与文明进化对人的理性、神性要求之间的冲突。这个视角的改变,让我意识到对于自我成长的突破口,除了通过理性的反思,给心智中植入更科学的思维模型之外,还应当从文化的角度认识自己,让自己的心态和信念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

什么样的心态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征呢?

我个人以为:利他、包容、奉献的心态,是现代化、全球化下的要求

简言之,意义缺失的时代,善良比聪明重要,人们更需要爱和信任,理解和支持。

所以,科技才要向善。

因此,冥想的练习,关键在于培育自己的心态。

那究竟应该培育什么样的心态呢?

这个问题本来应当是困扰我的。然而,生活对我非常厚爱,今年疫情期间,我有幸结缘藏传佛教一位上师,他教导我冥想的方法时,告诉我这个心态的法门是:感恩心、忏悔心

有了感恩心,忏悔心,自然就会升起慈悲心。

在上师开示之后,我的冥想实践有了很大的提升。

我发现,有了慈悲心,人们产生的愿望,就不是动物性的欲望,而是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真诚心、利他心。

这让我意识到,稻盛和夫先生常说自己在扪心自问,做事情是否“动机至善,私心了无”,其实也是修行,用理性,乃至神性替代动物性的过程。

比尔盖茨在2018年末写过一段话,标题是:我为什么要冥想(Why I’m into meditation)。他的理由很简单:正如我们通过运动锻炼肌肉,我们也需要冥想来锻炼我们的心灵。

最早,冥想是佛陀的一个经验发现,而今天正念冥想已经成为被科学证明的重塑大脑的有效手段。李录在文章中,引用了两个他认识的作者也有多年冥想经历:一位是《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他是一位虔诚的冥修实践者,有很长的冥修实践历史,而且每次冥修是长达一个月的静修 (silent meditation) 。另一位是《原则》的作者,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Ray Dalio)。他也有40多年的冥修实践历史,并在采访中把冥修看作是他商业成功的最大推手。这些在全球都有影响力的人物,都把冥想作为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为什么呢?

我逐步意识到,通过冥想,我们可以改变动物性在人生系统中的权重。

通过一次次的冥想训练,我们可以改变甚至重塑自己思考问题、认识世界的方式,逐步看清楚生活的意义。

而人一旦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清晰的认识,

就不再迷茫,

反而能够安在当下,接纳现状,

因为你有一生投入的事业在等着你,

每一刻都是可以做贡献的场合。

当我们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现在在哪里时,自己真正缺什么、要补什么,要做什么事情,也就一目了然了

这时,我们就发现了真正的问题所在。

比起人生的使命,我们很弱小,但也无所畏惧。因为,我们可以借助真实的力量、真诚的力量、行动的力量、善意的力量、理性的力量、环境杠杆的力量,每天进步一点点,一步步前进。

生活因此变得简单又复杂、聚焦又多元、纯粹又随机,温柔而有力量。

此前我对冥想训练的认识,主要还是在一个模糊的、体感上有收获的层面;

最近的思考让我对冥想的角色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它应该可以成为我生活方向的引领入口,自我塑造的突破口。

经由冥想,我有可能创造一个更有力量感的柔性目标,建构一个持续给我力量的生活系统,找到一个把自己投身进入生活、当下和时代的活法

考虑到我还是一个冥想的新手,身边很多人也对冥想的价值并不了解,希望这篇文章一方面能够启发更多人关注冥想,另一方面也期待有经验的前辈给出指正。

附上李录先生的文章链接:李录2017年年度书评及感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章 心智的运行原理
理性与感性
深度冥想,是这个星座的进化策略,注重心灵体验,随时能丢开世界
所以是人·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开悟觉醒最快最好的方法
心智与心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