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扬州唐代山光寺新考 ( 张楠 )

      扬州的山光寺在唐代非常有名,张佑诗中有“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的诗句。

      
      扬州唐代山光寺究竟何在?因年代久远,颇难考证。现知道的扬州山光寺有三处,一在霍桥,宋天禧四年,山光寺改称胜果寺,有僧将山光寺旧额移建于扬州城东南沙河西岸,即今霍桥镇。民国十八年(1929)寺舍尚在,后改建学校,为今霍桥小学旧址。一在今湾头镇。由于沧海桑田,遗迹寥寥。好在湾头有阮元所写“隋山光寺”匾额挂在今湾头山光寺二门,大门上书福悲禅寺四个大字,寺门迎河朝北而开,门外河边有一个大停船码头,群众称御码头,山门殿内供奉弥勒佛和韦驮菩萨,寺内大殿之门则又朝东开,该寺规模宏大,占地三十余亩,房屋九十九间半,其中大殿两座,前殿为天王殿,内塑四大金刚,大门上端嵌挂一块“隋山光寺”匾额,后殿是大雄宝殿,殿内塑供如来佛,十八罗汉还有海岛,两殿之间中有石井,两旁有配殿,内供菩萨若干,大殿之西有斋堂、僧房、晒场,大殿之南有两棵高大的银杏树,再南,东头有放生池,西边有花园。据钱传仓文章介绍,北宋靖康二年(1127)正月,钦宗带着皇后逃到扬州,住在山光寺。南京建炎元年(1127)十月,高宗来到扬州后,曾住过山光寺。清代康熙六次南巡(1707-1751),乾隆六次南巡(1751-1788),也都在摩头下船,巡幸过山光寺。乾隆皇帝有“清晨启缆发高邮,夕阳西斜到茱萸”的题句。

      
      山光寺因多次皇帝巡幸,赏赐颇多。加上群众献田谢佛,寺产越来越多,最盛时,有田一千二百多亩,一半寺田在扬州,一半在兴化。此外,还有僧人陵地十八亩。山光寺除湾头本寺外,在霍桥、仪征等地还有分寺。

      
      日寇入侵后,山光寺开始衰败。西部平房改变学堂。建国后,山光寺改做荣军学校和荣军速成中学,一部分房屋改做粮管所,僧陵改建为湾头中学。1960年到1967年间,陆续锯倒银杏树,拆除大殿。隋“山光寺”石额已砌入墙内,现山光寺仅存山门殿门(改做民房),其余地为江阳船厂船舶技工学校宿舍和粮管所所用。

      
      1978年,我们又有新的发现,扬州市东北四里沈山新民生产队在瓦厂取土时,发现元代彦弼墓志一方,该墓为骨灰墓。墓志内容为“公讳彦弼,考讳弘,授黄金符统军总管,妣赵氏。公读书尚义,率谨践覆,仕至福建盐课提举,弃弗屑取。归至广陵而问舍以老焉!娶夏津名族商女之女。商氏躬行妇道,靡有所慊,子三人,长世泽,次济川,次佛保。女二人,长适广平李文简,次适东平□国瑞,皆士族也。孙男二曰蛮子,曰五十六。公以至大庚戍卒,享年七十。商氏先公三年卒,享年六十有四矣!卜以至治壬戊八月癸酉合葬于山光寺佛刹之西,嗣孙五十六谨志。”

      
      元代彦弼墓志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唐代山光寺寺址的新证据,唐代寺址山光寺,是在扬州老唐城附近。笔者依墓志指示方向往东寻找,离彦弼墓约五十米处,发现该处山顶较高,地势平坦,地面残留碎砖断瓦很多,唐砖唐瓦,经调查此处为沈家山,电灌站后,附近居民讲,耕田时,连续发现麻石柱础五块,一块深埋土内,其余尚可看到,还有两块已被搬至山下冷却河边东风砖瓦厂西,作为河边垫脚石。经勘察果然有两块放在河边,面积基本一致,质料麻石。直径八十厘米,厚度三十厘米左右,以柱础八十厘米计算,其建筑物梁柱直径当在六十厘米左右,是一大型建筑物所留,府志载,炀帝曾建北宫,后改山光寺,此处建筑很像山光寺遗址。

      
      但是仅凭一块元代墓志,还不足说明该处就是唐代山光寺。经过查阅资料有了佐证,实代《梦溪笔谈补笔》卷三,为我们提供了唐代山光寺真实地址,“扬州唐代最为富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记者二十四桥名为二十一桥,即:最西蜀河茶园桥,次东大明寺(今大明寺)次东水门,东出有山光桥,(见在山光寺前),桥名往往因寺名而名,大明桥就因大明寺而名,山光寺当然因山光寺而名。宋代离唐代不远,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补笔》为唐代山光寺,提供了明确地点位置,即从东水门附近东出,不远处就有山光寺。宋代文人梅尧臣有诗证明山光寺在山中。“莲塘暮色空,山啼山蔼里,僧语竹林中,寂寞芜城近,萧了牧笛风。”鸟啼山蔼,沈山正在此处,寂寞芜城,芜城在《梅圣谕集》中,证明在平山堂前平原,即今扬州石桥一带。离山光寺不远。以当时山峰而言,禅智寺最东,山光寺次东,中为唐城,西峰则为观音山、平山堂。湾头是唐代山光寺,何来山景,何来靠近芜城。

      
      山光寺为炀帝北宫,筮得山光贲卦,遂以宫为寺。山光即鬼火、磷火。蜀冈扬州人称山,山中有磷火出现,当然指蜀冈沈山处,湾头乃水网平原,何来山、何来山火出现。

      
      以地名管辖来看,唐代自唐贞观十八年(644),割江都合续渠以东九乡,立江阳县后,直到南唐初年未废,湾头唐代应属江阳县,这几方唐墓志,都说明唐代山光寺属江都管辖,与唐代江阳县湾头无关,如唐故淮南节度使讨击副使光禄大夫试殿中监兼泗州长史上柱国北平开国伯田墓君墓志并序……真元三年七月七日告终于江都县赞贤坊之私第,即以其年八月四日归葬开江都县山光寺南原之莹。而另一方唐故潞府博陵崔公夫人浪耶王氏草场铭并序,内容有“以其年其月二旬有六日,卜兆于广陵郡江都邑章台乡鸣琴里禅智寺之北地权空焉!”

      
      另一方墓志,唐故泗州长史殿试中监京兆田府君(夫人冀氏)墓志并序,没于扬州江阳县临湾坊之原也……,此墓志说明湾头属江阳县临湾坊,跟唐代江都县之山光寺无关。因湾头山光寺属江阳县,不在唐代芜城附近。

      
      以上几点清楚地说明,唐代山光寺在唐城附近沈山,隋宫的七块大型石柱础仍在,遗迹犹存。宋代科学家沈括证明唐代山光寺在唐城附近,出东水门后即到,梅尧臣能证明其在芜城附近,寺在山上景色处。元彦弼墓志更说明唐代山光寺在沈山地点,它的墓葬在山光佛刹之西。其西处为唐代山光寺,不远处,则为唐代禅智寺,山光寺邻近唐城,游人游览方便,出唐城东水门即到。梅尧臣游览山光寺,留下了他的足迹,也留下诗篇。

      
      湾头山光寺资料有旧唐书:“杨行密屯兵湾头山光寺。”古代无断句,亦可解释为屯兵湾头与山光寺两处,可分析可研究。

      
      隋山光寺石额,阮元所题,据嘉靖惟扬志所载:“山光寺隋朝建,洪武三年僧智达又重建。”日本井上靖先生所著《天平之麓》所指山光寺应在唐城不远处。其后康熙、乾隆数次来山光寺,赏赐甚多。山光寺僧众多时有三百多人。北宋末年,钦宗逃难于山光寺,南宋高宗亦住过山光寺,后住天宁寺。

      
      依据以上材料分析推理,唐代扬州有两处山光寺,一在唐城附近,东水门外附近沈山;一在湾头。一属江都县,一属江阳县,都为大寺庙,故能住兵,连皇帝逃难也可进住。后来唐城附近山光寺遭兵火,不复存在。到明代重建山光寺于湾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这有可能,霍桥尚有一座山光寺存在,这很自然。问题来了,谁是隋炀帝北宫,北宫为隋炀帝在扬州十宫之一,只有一个北宫。是在湾头还是唐城附近沈山之上,这要找出根据,方能显示谁为隋炀帝北宫改山光寺的真实性。更重要的是唐代诗人张佑诗中描写的唐代山光寺,具有很高价值。“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禅智山光好墓田”成为绝佳的人生最后归宿地,这么一个名胜,两个寺院在一起。才有“禅智山光好墓田”的看法。禅智寺山光寺东西向,应在一个中轴线上,才能领会到“月明桥上看神仙”、“禅智山光好墓田”的境界。如果变成南北向,一在运河北,一在运河南,怎么说也觉得别扭。准确的看法是在唐城附近出东水门外的沈山,乃唐代山光寺遗址。它出土的隋宫柱础已能说明它的确为隋宫改为山光寺的寺址。宋代梅尧臣是专游唐城东郊欣赏景色的,常游山光寺、禅智寺东茶园,留有诗句为证。到了元代,唐城附近山光寺犹在,故元人彦弼墓志能记载其葬死在山光佛刹之西。以后唐城附近山光寺遭劫难,不复存在。扬州到了明代,只能看到湾头的山光寺。匾额隋山光寺,随时可复制,以表示此寺历史悠久,何况明时只剩一座山光寺。故也只能保护。后人见到湾头尚有山光寺,便将隋宫改山光寺的历史,算在湾头山光寺上,但真实的“禅智山光好墓田”只有一处,不可篡改,那就是唐城附近出东水门外的沈山山头山光寺。“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应该还其真面目真地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隋炀帝墓千年谜题破解7
扬州出土一合明代墓志最新研究成果,墓主为明代扬州知名乡绅
扬州发现隋炀帝陵及相关文献记载 YS
隋炀帝墓考证
赏鉴|隋炀帝和他的蹀躞金玉带
扬州邗江意外发现隋炀帝陵寝 堪称最寒酸帝王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