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顶层设计为大运河保护与利用保驾护航

大运河作为线性文化遗产,其保护和利用需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机制。大运河全长近3200公里,沿途经过8个省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区域差异大,《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河道水系治理管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等核心任务,都迫切需要部门和地方协调加以推进。比如,运河连通了广大区域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互联互通的运河生态系统,决定了各个区域之间水源保护、生态系统保护在本质上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任何一段运河都难以做到独善其身、一枝独秀。长期以来,大运河在生态保护和科学利用方面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部门和地方出于各自工作角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各自为政局限,对生态环境恶化、航道堵塞和文物破坏等问题,经常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性、局限性应对措施,难以实施长远性、系统性举措。通过申报世界遗产,大运河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不同层面和领域的协调机制,发挥了相应作用。这次由国家牵头,正式建立组成权威、强有力的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可以通过加强规划协调,整合相关资源,完善配套政策,及时协调解决保护和利用中的突出问题,必将为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推动形成大运河保护与利用的长效机制发挥长远作用。

联席会议协调机制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推动运河文化内涵挖掘、研究和展现。“深入挖掘和丰富文化内涵、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国家大运河规划纲要提出的重点发展目标之一。由于大运河空间跨度大、开凿时间长,加之长期以来在大运河文化研究方面投入资源不够,研究严重滞后,有限的研究成果也是散落在各个部门和地方,呈现严重的“碎片化”现象,亟待加强信息整合和资源共享。通过发挥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的推动作用,可以调动和整合更多力量参与大运河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工作,特别是可以集中力量,围绕大运河文化内涵的多个重大课题展开研究,并取得一批扎实的成果,为大运河保护和科学利用打下坚实基础。比如,各地在运河文化保护和挖掘中积累了大量实物和信息资料,许多地方还建成了地方性的运河博物馆,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逐步争取和积累条件,经过科学论证,规划建设国家级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和大运河信息网络平台,以实现运河文化资源的集成和共享,这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事关大运河保护与利用的务实之举,期待通过该协调机制的逐步推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逐步探索和实现这一设想。

联席会议协调机制有利于整合各方力量,推动运河文化整体品牌打造。申遗成功后,各地积极借势世界遗产资源价值、抢占运河文化旅游品牌高地,纷纷打出了“运河之都”“运河古镇”“运河文化核心区”等品牌,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对运河文化品牌挖掘和宣传上的不科学界定和无序竞争。在国家层面协调机制推动下,在中央各单位和地方通力合作下,有利于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共同打造面向国际和国内旅游市场的大运河精品线路和统一品牌,使运河沿岸在共享大运河文化整体旅游品牌的基础上,共同围绕旅游和文化产业要素、文化和旅游目的地体系,打造运河文化旅游名城、名镇、名景,不断培育和创新大运河文化旅游产品品牌体系,并整合运河沿岸其他各类文化旅游资源,逐步把大运河培育成为能够更好满足中外游客需求、带动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旅游线和知名旅游品牌,从而使大运河文化内涵挖掘、生态环境保护、沿岸景观控制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实施,把大运河真正打造成我国又一线性文化旅游精品,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名片。

国家层面大运河工作机制的建立只是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协调机制的一个良好开端,相信在国家协调机制的统一指导和统筹协调下,关于大运河保护和利用的各项目标将得到逐步落实,地方各层面运河文化工作机制也会逐步建立完善,有序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各项工作,逐步走上系统保护、资源和信息共享、共同打造中国运河文化旅游整体品牌的良性轨道。(作者单位系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保护、传承和利用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报告
文化传承的窗口: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 DM
苏州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大运河:唤醒“活文化”的当代价值
线性文化遗产向国家文化公园成功转型的路径探索 ——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为例(下)
“1 5”战略定位!大运河浙江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要做好这些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