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郦波登扬州讲坛讲《明月诗中的中国》

昨天(2月27日,正月十六)下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郦波莅临扬州鉴真图书馆,登上“扬州讲坛”演讲《明月诗中的中国》。

因为今年是牛年,我突然想起来扬州的“老市长”苏轼,有一首诗叫“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今天也想对上一联,叫做“好人好诗,四时好景在身边”。
最圆最亮的月亮在扬州

独占明月诗词三分之二

今天,要用一场讲座来证明,中国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而中国最圆最亮的月亮,是在月亮城扬州。唐代诗人徐凝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还有姜夔说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这两首诗自然很美,但是代表不了扬州的月亮。

徐凝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可不可以证明呢?如果把它当成一道数学证明题的话,有两个解答的方式,第一个解答是中国的大量的明月诗,唐宋不用说,包括汉乐府,包括魏晋时期,再到南北朝,一直到唐宋大量的诗词,乃至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甚至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中国有大量的音乐诗词,这里面有大量的明月诗词。

唐诗以盛唐为例?盛唐有三大明月诗。排第一的当然是我们扬州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叫“孤篇横绝”。闻一多称赞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首诗有36句,每4句换一个韵。还有一首是李白的五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然后还有一首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盛唐的这三首明月诗,有两首都是和扬州有关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毫无疑问是扬州人在扬州写的,扬州当地的学者都在探讨,有说是在曲江写的,有说是在大桥写的。而李白的《静夜思》,也是在扬州写的。

说完诗,还有词。和月亮有关的词,一个是中秋节,一个是元宵节,还有七夕节。关于明月的词,第一毫无争议是扬州“老市长”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关于七夕节最好的词,当然是扬州人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已经是有三分之二了,还有一首呢,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静夜思》里的明月

床是井栏的意思

我们现在都会背诵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果李白听到,他会说你背错了,因为李白当年的《静夜思》不是这样子的。在日本小学教材里的中国5首诗,其中第一首也是李白的《静夜思》,版本不一样,那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总共20个字,诗里面有两个字不一样,其实不止两个字。到元朝的时候,据文献记载,李白的这首经典诗就有8个版本,8种不同的样子。还有人统计说,从宋代开始一直到现在,总共有50多个版本。

李白的《静夜思》流传到日本,日本人一个字都不敢改,我们中国人不仅改了,还改出很多版本,这就证明了中国叫做诗的国度。其实每个民族都有诗,这是任何一个族群早期文明产生的文学形式,艺术形式一定有诗,不论是东西方还是任何一个主体。然而,诗对中华文明是一个重要的核心点。通过中华诗词,就可以看到中华文明史整个发展进程,通过其他文学形式比如散文、话剧等,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只有通过诗才能做到。所以只要是中国人,你血脉里一直流淌着这种文化基因,只是看你有没有觉醒。中国人都有一个诗人的灵魂,有很多海外的华人朋友,他们的二代三代不是在汉语言环境中成长,可是现在中国的吸引力很大,很焦虑就问我怎么办?我说很简单,让孩子培养语言的感知能力,通过诗词是最快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捷径,而且他骨子里一定是有这种基因的。

所以我们会反复推敲《静夜思》,你看“床前看月光”,看是一个什么词?是个动词,在所有的文学中,最重要的是动词。比如英文:“To be or not to be”。可是我们中国的诗词不会,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名词,意境全出。还有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十个名词,多有意境。

这首诗最大的争议是什么呢?小学课文里头,以前《静夜思》旁边配了一张图,李白在哪里?在床上吗?还有就是站在窗口,所以有一种观点就认为床通假“窗口”。有一年,马未都老师讲收藏,讲唐代的椅子,然后举了个例子,就举这个例子,就说床是小马扎,“床前明月光”的床根本不是睡觉的床,而是胡床小马扎。

关于床的故事,比如在魏晋时期,有一个大帅哥叫做桓伊,长得很帅,而且很有才干,28岁时就当上了荆州刺史,另外还是一位大音乐家。他每次出门,都会有很多狂热的粉丝。有次去南京的一个渡口,王羲之后裔王徽之,就给他写了便签:“闻君梅花曲,能为一奏否?”就是听闻你梅花曲吹得很好,能为我演奏一曲吗?接下来,桓伊“下马取床”,为他演奏了《梅花三弄》。那么这里的床,一定是指小马扎。

我做大数据的统计,在唐诗中遇到的床,最多的是什么?是一种井栏。它是一种支撑,天长日久之后,它的颜色就是一种银灰色,所以经常叫银床。这当然还有旁证,比如李白写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是李白写的,最美的爱情诗。所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是男孩子怎么可能绕着睡觉的床呢?就算如此,也不会长出青梅来,所以这里的床,就是“井栏”。还有一个旁证,就是古代人砌房要打井,有井的地方就有人家。柳永的词传播很广,“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就是这样的意思。

李白来到扬州,散金三十万,困于扬州旅社,又是一个深秋的季节,然后再看到院子里这个月光照在井台上,就有了千古流传的《静夜思》。

其他诗词中的明月

也和扬州有关

关于元宵节,还有一首扬州“老市长”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首词有一个疑问,就是谁写的?因为这首词的口吻,是一位女子,就被认为是仅次于李清照的一位女词人朱淑真,因为她也写过大量的《生查子》。

还有苏轼写的《水调歌头》,这是写给他弟弟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得真的太好了,简直把人世间情感的美好,都抒发出来了。 

【专访】

问:中华文化最吸引您的地方是什么?

郦波:我今天讲“明月诗里的中国”,最终其实是谈华夏文明,我希望大家能够形成一种共识,就是除了对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把握,还有对自身文明特质的认识。

作为传统文化的研究者,我认为,要把民族这个时代的文明特质在每一个同胞的身上形成一种共情、共鸣,到最后,你会发现,这种发自血脉深处的共情、共鸣,会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这种凝聚力会使我们在这个时代生存或是面对危机的时候更容易面对,会更智慧 。

问:您在10年间每天更新原创微博,您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郦波:刚开始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初衷是为了出版,但是写了两三年之后,我也渐渐地开始做中小学的语文启蒙,我要给孩子们做一些示范啊。我经常给孩子们说,你每天坚持写,不要太多,但一定是你想写的,一定要坚持做。时间是最好的朋友,我们的文明就是时间延续性文明,一点一滴汇集起来的力量一定会成就你的人生的。

我一直主张中小学语文的基础教育,首先是母语的感知能力,其次是母语的思维能力,再就是母语的审美能力,在把握、使用母语上,就是需要长期的积累。我曾经在7个小时的高铁上,一连写了39首诗, 诗对我来讲,是汉语言练习的示范,每天特别累的时候,能够让自己沉下来。因为诗是需要酝酿的,很少有人能张口就来,我喜欢这个“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好像创建了一个独属于自己的世界。

问:如何让现在的孩子更好地爱上阅读?

郦波:我们现在说网络阅读,我个人并不反对,但是有一个问题,网络阅读导致碎片化信息越多。在网络阅读中,我们常说技术是为人类服务的,但是有可能会发展到后来人变成技术的附庸,当碎片化信息蜂拥而来的时候,那个你 、那个我,可能也会变成碎片化,这就严重了。

我走到哪都喜欢带一支笔,阅读纸质书和用笔写字我认为是养成阅读习惯的重要方式。我在上大学4年间读了1300多本书,可是我现在可能一年才读一本书,边读边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享受这个越读越慢的过程。慢下来我才知道读书的最高境界,你不是在读书,你是通过读书在读你。我经常说,读书有三层境界,一是读懂书中的人,二是读懂写书的人,三是读懂看书的人,也就是读懂你自己。

孩子们要养成两个阅读习惯,精读和泛读,精度为主,泛读为辅。泛读可以网络阅读,精读最好以纸质阅读和边写边读的方式,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对于整个人生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问:2016年央视扬马直播中,您曾感叹“扬州是一座经得起航拍的城市”,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郦波:我去一个城市旅游的话,特别喜欢到这个城市最高的地方去,你也会发现,在古诗中,登高诗特别多,古人有一种能力,通过俯视能够看得到更远甚至超出常识的内容。

扬州是长江之北真正具有江南气质的城市,扬州这座城市我很喜欢,刚柔并济是它的文化内核,在城市建设上,如何与它的文化特质相符呢?我们看到扬州现在的发展,在保护传统和开拓进取两方面,通过一个扬马,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可以很好地检验这个城市的气质、规划、生活、布局各方面。神州大地上,每座城市都有它的传统、它的文化特点,但是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俯视它的时候,去全面审查它的时候,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经得起航拍”,一个是它的风景,还有一个是城市的气质,意思也是经得起全面审视的。(扬州发布记者  王鑫  林倩雯 王璐 文/视频  刘江瑞/图)


 郦波简介

...................................................

郦波,生于1972年,祖籍江苏丹阳。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国内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国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华文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联合国中文日主旨演讲嘉宾,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廉洁文化公开课”首位讲座教授,全民阅读形象大使,“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全球汉语大会”文化嘉宾,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特约主讲人。

...................................................

已出版专著三十余部,其中,《五百年来王阳明》等获评“中国好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彩回放】以一首诗为例,原来国学还可以这样入门 (第82期总裁读书会在线沙龙实录)
抱病的李白写了《静夜思》,可“举头望明月”不是他的原创
诗在远方,但不远人
逆袭8.8!终于熬出这部国产综艺,想抄都抄不了!
李白的这首诗看似简单,却深入人心,是能陪伴我们一生的经典
静夜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