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栖灵遗址”的前世今生

□ 朱广盛

1980年,鉴真大师坐像从日本回扬州“探亲”,重建栖灵塔也提上议事日程。1987年开始筹建栖灵塔,1991年5月6日奠基,1993年8月13日破土动工。最终建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九级仿唐古塔,通高73米的栖灵新塔屹立于蜀冈之巅,成为古城地标性建筑。

晚霞映照栖灵塔。刘江瑞 摄

栖灵塔早在1400多年前就存在了。

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隋文帝杨坚过生日,下诏全国三十个州建造30座佛塔供奉佛舍利,栖灵塔是其中之一。 栖灵塔高九层,塔内供奉佛骨,本焚僧大觉遗灵之言,故称“栖灵塔”。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等均曾登临栖灵塔,并赋诗称颂。惜在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遭大火焚毁,一代胜迹化为焦土。

关于栖灵塔这场火灾,还有神奇的记载。据《宋高僧传》,唐武宗于会昌三年(公元843年)下令在全国消灭佛法,栖灵塔在劫难逃。淮南词客刘隐之游明州(宁波),睡梦中泛舟海上,看到一座宝塔正东渡过海,仔细一看,原来是扬州栖灵寺塔。栖灵寺和尚怀信站在塔的第三层上凭栏与他说话:“暂送塔过东海,旬日而还。”几天后,刘回到扬州拜访怀信,怀信问:“记得海上相见时否?”刘隐之清楚地想起了那个梦,甚为诧异。又过了几天,一场大火将栖灵寺塔化为灰烬,而塔旁草堂却一无所损。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僧人可政大师募款在原址建造了一座七级宝塔。宋庠于宝元年间(公元1038-公元1040年)任扬州知府,其《登大明寺塔》诗,写到自己带着病足攀登寺塔,可见栖灵塔在北宋还存在。可惜这座宝塔又于南宋年间圮毁。

至于栖灵塔原址建在大明寺何处 ,历史上未留下准确的稽考。由于没有进行相应的考古发掘,栖灵塔原址在何方位,仍需考证。

晚钟流韵。陈建新 摄

新栖灵塔如何设计?

1980年,鉴真大师坐像从日本回扬州“探亲”,重建栖灵塔也提上议事日程。1987年开始筹建栖灵塔,1991年5月6日奠基,1993年8月13日破土动工。最终建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九级仿唐古塔,通高73米的栖灵新塔屹立于蜀冈之巅,成为古城地标性建筑。

栖灵塔上现供奉着6粒珍贵的舍利。栖灵塔第二层塔心中四立柱之间,内部设置仿唐佛龛及须弥座佛龛内,贮有15公斤重的舍利金塔和舍利水晶塔。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鉴真和尚东渡时携如来肉舍利3000粒至日本, 2003年11月2日,奈良唐招提寺僧众推举长老益田快范将其中三粒返回故乡扬州供奉。

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来扬州参观时,在栖灵塔前驻足良久,称赞说:“此塔塔柱黑白相间,很美。”并问:“是谁设计的?又是根据什么设计的?”杨振宁先生还在扬州浏览的过程中主动要求在此塔前留影。

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杜仙洲教授评价说:“近年复建的大明寺栖灵塔,在体量、形式、尺度和色调诸方面,体现了唐代建筑风格。高耸入云,风姿绰约,轮廓雄健有力,为扬州历史名城大为增色,是一座很值得称道的建筑创作,可称是潘先生的一部力作。” 这位潘先生就是新栖灵塔的设计者,人称“木匠潘”的扬州古建筑专家、高级工程师潘德华。杜仙洲教授还赋诗两首,其一:“潘公造塔意纵横,壮丽唐风笔底生。欲赏扬州新市貌,旷观须到最高层。”其二:“凭阑高塔望晴空,四顾扬州锦绣丛。再造蜀冈浮图像,潘公彩笔建奇功。”

设计的依据是什么?设计者潘德华正是根据刘禹锡与白居易的诗句“九层云外倚阑干”、“上到栖灵第九层”,将新塔确定为九级、每层有“平座”(供游客登高览胜的回廊)。因为刘长卿诗中有“遥对黄金台,浮辉乱相射。盘梯接云气,半壁栖夜魂”,说明栖灵塔是用盘梯形式上到顶层的。李白诗中“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记载了刹顶上有镏金火珠;刘禹锡诗中“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描述了两位诗人从塔内走到塔外,倚在“平座”(即走廊)的栏杆上往下看的情景。所有这些,都为设计者确定了基本思路。

“栖灵遗址”牌楼何时建?

“栖灵遗址”整座牌坊气势威武,庄严肃穆。牌坊正面横匾上题有“栖灵遗址”,背面则是“丰乐名区”四字,题字皆为篆书,为盐运使姚煜手书,字体古拙凝重。

牌坊建筑颇为考究,为四柱三楹,歇山式。“栖灵遗址”牌楼前的一对青石狮子,给大明寺山门平添了古朴和幽雅。石狮子原来在重宁寺门前,是清代扬州行宫遗物。1953年,扬州新建渡江桥,为美化桥梁,有关部门将重宁寺和江都县衙门前石狮移至桥南北两端。1961年,放置于渡江桥头的一对石狮有一只被撞入河中,时任市长钱承芳立即遣人打捞,将两只石狮子移置大明寺“栖灵遗址”牌楼前。这对青石石狮,净高达两米,雌雄成双,威武雄壮,头大脸阔,额隆颊丰,箕口肉鼻,笑口大开,直腰正头端坐,傲视远方,颇有皇家威武之气。狮身满雕蜗牛状纹路,其雕刻手法圆浑中见刚劲,富态中见俊秀。造型雄浑壮丽,神态却又温柔娴静。

“栖灵遗址”是何时建的?先看现场线索。“栖灵遗址”篆书题写者为盐运使姚煜。查大明寺大事记:“1915年(民国4年),法净寺山门颓圮,殿宇失修,住持皎然复募,运使姚煜重葺,并建复天王殿,汪时鸿撰碑文,王景琦书。” 法净寺山门,应该就是“栖灵遗址”牌楼。1915年,两淮都转盐运使姚煜重修了牌楼。姚煜(?-1923后),字文敷、文甫,浙江海宁人,工书法,擅篆、隶书。有人称其为光绪年间官盐运使,查核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盐业志》,实际是1913—1916担任两淮盐运使公署盐运使,后任南洋学监。民国八年(1919)、民国十一年(1922)两任上海海关监督官。

修建时间会不会更早?再查文献记载。《扬州画舫录》说:“寺门面南,始于明火光禄文津所辟。前建枋禊,四柱三檐,木皆香材。”原来牌楼始建于明朝,是火文津光禄所修建。光禄卿,掌宫殿门户,兼掌皇室膳食、帐幕器物。关于火文津光禄,笔者见到的史料甚少。明代文学家崔桐《别火文津授职,归隐广陵》一诗提起:“羡君暂作天门客,便忆鲈鱼歛云翮。乱落杨花兔麦青,归鞭东指淮山碧。醉别燕酤觧绮裘,桑乾烟树入空浮。此去吹箫桥上月,清光还待玉人游。”

火文津光禄重修大明寺是什么时间?叶观《重修大明寺记》说,光禄署丞火文津出资再次重修大明寺,“见其山旷衍平,伏谓欧阳文忠公所建平山堂在其右,而久倾,遂扃其前庭曰平山堂,饰之青绿,施之文采,所以昭先贤之佳况也。”叶观是明代扬州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曾任湖广按察副使。此记约写在嘉靖年间,平山堂最早在嘉靖初已倾废;至迟则可能在嘉靖中后期。文徵明写于1527年春天的《过扬州登平山堂二首》诗云:“平山堂上草芊绵,学士风流五百年。往事难追嘉祐迹,閒情聊试大明泉。隔江秀色千峰雨,落日平林万井烟。最是登临易生感,归心遥落片帆前。”没有一句稍涉平山堂本身荒败的描写,应该就是叶观所说大明寺“前庭”之平山堂吧?可见,火文津修建平山堂似当在1527年或之前。如果此次修葺中新建了“栖灵遗址”牌楼,就有了近500年的历史。不过,叶观《重修大明寺记》只说重修大明寺,没说“栖灵遗址”牌楼。李斗的《扬州画舫录》的依据何在,还是存疑在此,留待专家解决吧。

“栖灵遗址”楹联何人写?

如今,“栖灵遗址”牌楼上悬挂着一副楹联:

千年宝刹崇德高范正道般若大明寺

百代文宗华章妙词风流宛在平山堂

那么这副对联究竟出自谁的手笔?古人还是今人?据扬州楹联专家高扬老师回忆,他前两年踏访园林楹联时,“栖灵遗址”牌楼上尚无楹联。我又从资料图片上找到佐证,2019年之前的图片上也没有悬挂楹联。可见应是今人的作品。我请教了楹联专家,仍不清楚。又找了书法家请教,也没有答案。后来据扬州学者华干林老师介绍,对联是时任扬州副市长的刘禹同先生所撰。书写者谁?据大明寺的能仁法师介绍,此乃出自能修大和尚之手。因为没有落款,这才让我们苦觅月余,方解其中之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盛唐的光辉——扬州大明寺
扬州三月随游<大明寺>(三)
早春二月上扬州(47)大明寺(一)——自灵栖塔说起
江苏扬州:大明寺
大明寺,鉴真大师东渡传法起步的地方
去扬州串个门——蜀冈之上大明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