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巫晨​:风物淮南第一州——仪征与运河(续)

在古代,位于江淮之间的仪征是运河古老而重要的通江出入口。奔腾不息的长江水和运河水,为仪征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自隋唐起,仪征便是漕运和盐运的中转之地。到了宋代,真扬运河作为漕运的主要通道更是让古真州在历史上熠熠生辉。仪征也成了古代中国水利科技成就的重要见证地。




北宋年间,真扬运河上的漕运量和盐运量都非常大,为保证运输,真州境内诞生了“真州复闸”。复闸的设计是在河道上大落差的地段修建两道闸门,无论水位高低,都可以保证船只正常通行。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水利措施,在我国航运史上也是一次重大技术革新,其工作原理至今仍在沿用。到了明代,运河仪征段上的水利工程有了新的发展。

巫 晨:

明朝初年,动了比较大的干戈,挖了几条河。一个是把宋代的运河疏浚了,把宋代三个闸门又重新修复了,一个是紧贴着城墙,在城墙的外头建了五个坝、建了一条河,这条河叫堰河。有了两条河以后,就做了一个分工,堰河是走盐,而宋代的这个闸河走漕,就是走漕粮。在明朝中期的时候,宋代的运河不太好用了,所以在堰河的外头又重新挖了一个叫外河,所以堰河又叫里河。 

明代仪征运河入江口由五坝、四闸、里河、外河组成的航运系统,是中国大运河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在明清两朝的漕、盐转运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五坝四闸”中,四闸指的是响水闸、通济闸、罗泗闸和拦潮闸。在仪征东园内,有着响水闸的遗存。

巫晨:

这个当然是复制的了,它也是表现了明朝中期的这么一个形制,应该大体上还是不错的。这个闸过去是在水底的。为了展示方便,现在把它放到上面来了。前面这儿是原来响水闸真正的位置,因为石头都被挖了用于泗源沟水闸的建设,所以这个地方就剩下了一个塘子,老百姓叫闸窝子。外河上有四个闸,这四个闸就组成了一个三级船闸,它就是让漕船从长江到运河,在这个三级船闸里面行走,可以方便地提高航运的效率。

在仪征东门外,还有着明代仪征里河的遗存。

巫晨:

这条河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淮盐的集散,从海边的盐通过运河、通扬运河,从扬州湾头到汊河,然后到新城到仪征 ,一直走到天池结束。这个河道最重要的设施就是我们站的这个桥的位置,叫东关闸,这个东关闸是控制天池的水位的,对盐运是非常重要,所以这个桥上面的石闸,古代是屡修屡建

清代,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担任两淮巡盐御史时,曾经在仪征主持修建东关闸,并写下一篇文章——《重修东关石闸记》。因此,这处不起眼的小桥,也成为了《红楼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打卡圣地”。

巫 晨:

里河到今天还在,虽然很小了,但是它对研究漕运、研究盐运、研究运河入江、研究红学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条河。很幸运的是,它还没有被填掉。 

明代,仪征的外河和里河在城南一处“大码头”汇合,这里既是当时的运河入江口,又是漕粮和淮盐的运输通道,同时还是当地百姓生活物资的集散地。

宋兆康:

以前我们这个石阶的话,要几层下去,洗菜洗衣服就在门口。门一开下来就是河,它一来一去很直,这边也有一道石板路。

70岁的宋兆康是大码头的原住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充满感情。

宋兆康:

从我们记事的时候,这里头的船很多的。你看这边这个石岸到这边,这样弧形过去的,大概有三十多米 。我五六岁 那时候晚上出来,真漂亮,天上一轮明月,水上波光粼粼的,船尾上面还有灯。

明清两代到民国初年的五百多年间,大码头都是仪征最繁华热闹的地方之一。后来随着时光流逝,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近几年,大码头地段拆迁,发现了历史遗迹。经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明代“五坝四闸”中“拦潮闸”的遗址真容初现。这座闸曾经是最靠近长江的一座闸,被誉为“江北第一闸”。

宋兆康:

拦潮闸就叫老闸口,要把涨潮和来潮的水位调节一下,便于船在里面的航行。我们能看到的一些确实是古代的,而且像我见到的有些人,像我父亲他们,都是清末时候生的 ,他们都没有见过这些下面还有这种石头。

作为地方历史文化爱好者,宋兆康一直关注着拦潮闸遗址的发掘进展,对于运河和仪征之间的关系,他也颇有感触。

宋兆康:

我们老家是清代从河南过来的,乘小船顺着运河,漂到老闸口这个地方。来了以后打渔,变成卖鱼,逐渐逐渐发家 。买了当地的店铺、房屋还有土地,一个小家庭的发展跟运河是有很大关系的。

千百年来,运河也是仪征繁华的根脉。清代同治年间,仪征的运河入江口改到了十二圩,又让这个江边的小渔村一跃变为两淮盐务重地。

巫 晨:

从清朝后期的同治十二年开始,一直到抗日战争1937年结束,63年年间,十二圩是古代大运河最后的入江口,解放以后,大运河裁弯取直,从施桥入江了。我们这边就变成了一个一般性的地方航道,现在取名叫仪扬河。新的仪扬河入江口就是泗源沟,在古代的时候,这儿是走私盐的,过去叫私盐沟 。因为我们仪征人讲话,源和盐是一个发音相近,因为私盐沟很难听,所以就变成这么一个雅的名字了,叫泗源沟。

今天的仪扬河,西起仪征城南江边的泗源沟,东至邗江的三汊河,南通瓜洲,北通邵伯湖,长25.73公里,是引江水抗旱的重要通道和扬州西部地区最大的防洪屏障。作为曾经名满天下的“风物淮南第一州”,古城仪征也在现代续写着新的繁荣。

来源丨新闻女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仪征七、南门码头
泗源沟溯源
挟江襟淮话姜堰(上)
没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澄清下闸也值得一游
探访仪征古迹之沙漫洲、二亭山
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三 南直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