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港股的弹性——历次大跌反转中全球主要指数表现比较(方正策略)

核心结论
我们回顾了1970年以来全球股市数次大跌结束后主要股票指数的行情走势,时间包括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1987年(黑色星期一)、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我们发现,和其他股指相比,港股在历次大跌中的跌幅都较大,但大跌结束后反弹的力度也更强,特别在三个月至六个月的中期时间维度上,呈现出高弹性的特点。
除了宽基指数外,我们还统计了港股、A股和美股各行业指数在大跌结束行情反转时的表现。我们发现,港股中具有高成长属性的行业,如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在历次行情反转中的涨幅均排名靠前。在2000年大跌结束后三个月里,港股的信息技术行业涨幅为39%,在港股、A股和美股共33个行业指数中排名第3;在2008年大跌结束后三个月里,港股的信息技术行业涨幅为31%,排名第3;在2020年大跌结束后三个月里,港股的医疗保健行业涨幅为43%,排名第5。
今年以来,港股在全球主要股指中跌幅靠前。截至11月4日,恒生指数下跌31%,标普500下跌21%,万得全A下跌18%。港股、A股和美股33个行业指数中港股信息技术领跌,跌幅达到45%。我们认为,目前港股行情反转可以期待,反转行情中建议关注以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行业为代表的港股高成长、高弹性标的。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疫情扩散可能影响经济等。

报告正文

1    历次大跌低点后全球主要股指涨跌幅对比

1973年的大跌始于当年1月,结束于次年10月,持续时间接近两年。标普500指数下行幅度达到48%,日经225指数下跌37%,德国DAX指数下跌了36%,恒生指数下跌幅度最大,跌幅高达92%。在大跌结束后反弹中,一个月的时间维度上标普500反弹幅度最大,涨幅达到19%;在三个月和六个月的维度上,恒指反弹力度最大,涨幅分别为106%和124%。

1987年10月开始的大跌持续时间较短但跌势凶猛,美股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下跌了30%左右,著名的“黑色星期一”就发生在这一时期。这一时期里恒生指数跌幅最大,达到50%,日本股市和欧洲股市分别下跌了21%和34%左右。与1974年类似,恒指虽在市场回调阶段跌幅较大,但反弹力度也强于其他股指,低点后三个月和六个月的涨幅分别为20%和31%,均高于其他股指。

 1998年的下跌中全球主要股指走势出现了一定的分化。欧美市场在7月下旬开始下跌,10月初止跌,标普500下跌幅度近20%,欧洲STOXX600指数下跌了33%。亚洲市场指数开始下跌的时间更早,日股和港股开始于3月、A股开始于6月,都于8月到达低点。跌幅方面,标普500指数下跌19%,欧洲STOXX600指数下跌33%,日经225指数下跌25%,万得全A下跌23%,恒生指数跌幅仍高于其他主要股指,高达44%。这一次下跌后反转的行情中港股同样表现出了较高的弹性,低点后三个月和六个月的涨幅分别为52%和39%,仍然为主要股指中最高。

受互联网泡沫破灭影响,除A股外的全球主要股指在2000年9月开始了新一轮的下跌。该轮下跌于2003年3月结束,持续时间接近两年半。A股于2001年3月开始下跌,2003年11月止跌,整体节奏滞后其他股指半年左右。跌幅方面,此轮下跌呈现普跌行情,指数间跌幅差异较此前几轮下跌更小,日本和欧洲股市跌幅稍高。恒指虽然在一个月和三个月的短期反转中涨幅并不靠前,但时间维度拉长到6个月看,其涨幅仍高于其他指数。

2008年的下跌中全球股指也呈普跌的态势,跌幅均在50%以上。行情节奏上看,下跌于当年5月开始,止于次年3月,A股行情转折时点领先于其他指数5个月左右,于当年11月触底。行情反转后恒指的涨幅再一次领先于其他指数,低点后三个月和六个月的涨幅分别为57%和70%。

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的下跌持续时间较短,在1个月左右。从下跌幅度上看,A股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跌幅为13%;欧美市场指数下跌幅度较大,标普500下跌34%,欧洲STOXX600指数下跌36%;恒指下跌25%,幅度居中。本次行情反转中恒指反弹力度较前几次有所弱化,低点后三个月的涨幅仅高于A股,六个月的涨幅在所有指数中最低。

2    历次行情反转中A股、港股和美股不同行业涨幅对比

除了宽基指数外,我们还统计了港股、A股和美股各行业在大跌结束行情反转时的表现,统计区间为2000年以来,行业分类采用GICS分类。我们发现,港股中具有高成长属性的行业,如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在历次行情反转中的涨幅均排名靠前。在2000年大跌结束后三个月里,港股的信息技术行业涨幅为39%,在港股、A股和美股共33个行业指数中排名第3;在2008年大跌结束后三个月里,港股的信息技术行业涨幅为31%,排名第3;在2020年大跌结束后三个月里,港股的医疗保健行业涨幅为43%,排名第5。

今年以来,港股在全球主要股指中跌幅靠前。截至11月4日,恒生指数下跌31%,标普500下跌21%,万得全A下跌18%。港股、A股和美股33个行业指数中港股信息技术领跌,跌幅达到45%。我们认为,港股前期较大的跌幅已充分释放风险,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行情反转可以期待,建议关注以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行业为代表的港股高成长、高弹性标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613沪指“开门黑”暴跌2.83% 日K线8连跌
快讯:午后三大股指跳水翻绿 国产软件跌幅居前
股指后期走势的可能变通走法
下跌不怕,或是二次上车时
股指下行趋势正在形成,买股要谨慎
中国股市15年来发展的每年事项及熊牛市情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