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祖宜和她的菜,简单、丰盛、美好

目录

川菜是她骨子里最依恋的味道

祖宜的做菜方子

充满市井气烟火气的外交官夫人

用食物庆祝所有的节日

厨贯中西,乐在混搭

食物是孩子的玩具,也是妈妈的魔术

她的盘子她的锅,她的餐厅和厨房

我吃故我瘦,一个美食家和厨师的身材保持之道

庄祖宜放弃人类学博士生学术生涯转而投身厨艺学校,成为《厨房里的人类学家》。她的书娓娓道来,虽然干货满满,可讲得一点都不干,有趣好读。《其实,大家都想做菜》,厨具是孩子的玩具,食物是成人的魔术。“与其讲一堆道理,不如就动手做吧”。她虽与外交官丈夫四海为家,但无论身在何处,祖宜都能把日子过得《简单丰盛美好》。

川菜是她骨子里最依恋的味道


祖宜的外婆是成都人,外公是重庆万州人,妈妈在成都出生,虽然从小生活在台北,但她对川菜一点都不陌生。“家里一直有泡菜坛子,豆瓣酱的菜做得比较多,所以来到成都对于吃我完全如鱼得水”。因丈夫的工作来到成都,对她来说,不似客居,更像回家。

一到成都,泡菜坛子就安排起来。

四川特有的儿菜也成为她泡菜坛子里的新秀。

收到汉源椒农寄给她的汉源新鲜花椒和花椒芽,她突发奇想做了充满创意的椒麻鸡冻(的确激动:)。

祖宜非常喜欢四川的军屯锅盔,见多识广在世界各地吃过许多饼的她甚至感慨军屯锅盔是人类制饼的极致表现:

“就像法式可颂一样,军屯锅盔也是起了酥的发酵面,必须层次分明,满口酥香,但酥与酥之间的饼胚仍有发面的柔软与韧性,一口咬下去感受细碎的破裂伴随蓬松的阻力。军屯锅盔的酥皮中还均匀包裹着炒过的肉馅,颗粒分明,花椒香满溢,我每吃一口都忍不住赞叹几声,这真是人类制饼的极致表现!”


甚至挑战兔头。

她说:

“川菜已成了我骨子裡最需要最依恋的味道,以至于在美国稍稍定下来之后,我首先添购的酱料就是郫县豆瓣、保宁醋、宜宾芽菜、涪陵榨菜、永川豆豉、醪糟、朝天椒、藤椒油....,加上我临走前不忘塞进皮箱裡的一大包汉源花椒和麻辣干碟,空荡荡的屋子马上有了家的感觉。”

她在美国的厨房,除了四川调料,还少不了四川泡菜,鲜艳的四川泡菜点亮了她白色的厨房。

回美国之后,她常常做川菜以慰思蜀之情,这是她炒的麻辣牛肉干。人家是乐不思蜀,她是思蜀而乐。

端午节给自己炒的麻辣干锅。

淋上酱油醋和炒香的葱蒜辣椒花椒孜然,给自己做烤茄子,假装坐在成都路边吃烧烤。

用成都带来的汉源花椒和美国买到的郫县豆瓣小火慢炒了一大碗脆哨,拌面真香!

祖宜在上海住过三年,她两个儿子都出生在上海,煮馄饨煮两种,一碗是加了紫菜、虾皮、麻油和虾籽酱油的上海馄炖,一碗是佐以芽菜、红油辣子和椒麻汁的成都抄手。一种相思,两碗馄饨。

祖宜的做菜方子

祖宜的做菜方子操作性和灵活性都强,掌握了核心技巧谁就可以轻松上手,很多网友跟着她的方子都做出了令自己欣慰甚至惊艳的菜肴。我自己就跟着她的方子做过牛肉面、葱烧小土豆、煎牛排、油封鸭腿和免揉面包。下面就是我的部分成果,依次是葱烧小土豆、老坛酸菜牛肉面和油封鸭腿:

祖宜的牛肉面方子参照了美食家梁幼祥的作法,先将整块腱子加冷水烧开,撇浮沫,加葱酱料酒煮半小时。肉取出切块,炒糖色,加洋葱豆瓣炒匀(也加了一颗番茄),倒入酱油、卤料(只用了八角和花椒)和之前煮肉的清汤炖煮,关键是炖煮一小时即关火,盖着焖放数小时到凉。成品汤清而鲜,肉软糯不烂,胶质一半化入汤头,一半晶莹剔透。

煎牛排(可以去搜祖宜的做菜视频,她的书《简单丰盛美好,祖宜的中西家常菜》里也有,用掐指一算来判断牛排的熟度,非常有意思:)。

她的葱烧小土豆

她的五香橙皮烤鸭腿(看着好想马上就做一次

)方子:鸭腿洗净擦干,抹盐腌隔夜,第二天放入烤盘中,撒上五香粉或是撒大把整颗香料:肉桂、丁香、八角、茴香籽、白胡椒。还另外加了花椒和辣椒。取两颗新鲜橙子(用了一颗脐橙、一颗血橙),用刮皮刀刨下薄薄的橙皮,置入烤盘,橙汁挤出倒入盘底,另外垫上一把去了皮的小干葱(买不到可省略)和不剥薄皮的整粒大蒜,入150°C的烤箱烤三小时,直到皮下脂肪尽数逼出,薄皮金黄,骨酥肉烂。烤好的鸭腿有浓郁的香料味和橙皮的清香,上桌前盘底的鸭油撇掉一些,垫以新鲜去皮橙片即可。

据说面包师傅都是疯子,祖宜做的免揉面包,简单到连四岁小孩都可以做。

充满市井气、烟火气的外交官夫人

祖宜随着外交官丈夫派驻过很多地方,香港、上海、雅加达、成都……无论在哪里,她都不是大家印象中端着的外交官夫人,而是一头扎到当地菜市场,用当地食材和当地物产把外交官邸鲜活生动起来的那个风风火火的女子。

在云南采蘑菇

她在成都的外交官邸厨房。

来北京大使馆公干,不忘去逛附近的著名菜市场(哈,也是我经常去逛的菜市场):

“终于亲眼见到大名鼎鼎的三源里菜市场,比我想象的小很多,就笔直一条左右两边,但整洁干净货色齐全,看到那些剥好的鸡头米、开了花的小西葫芦和各色新鲜香草,平日混成都玉林的我还是有一点羡慕。”


在印尼期间不忘去逛巴厘岛的市集。

吃苍蝇馆子,去小店里打两斤菜籽油回家。和你印象中的外交官夫人相去甚远吧?

她甚至买了一个四川传统背篼,打算就这样上街买菜。背着背篓的外交官夫人,祖宜总是拓展你对外交官夫人的想象。

冬天的时候,她把大颗的芥菜晒满窗台,准备用来腌菜。和芥菜做邻居的还有她从世界各地淘来的有意思厨具,有蒸笼,竹筐,以及印尼的石磨。

她养的绿植不是玫瑰、月季和君子兰,而是薄荷、豆藤和韭菜花,豆藤的生命力真强,长高了怕倒下,一株抓住了窗帘拉绳,一株攀上了窗花。

花瓶里插的是韭菜花,原来祖宜挥洒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jiu花的jiu是韭菜花的韭。

逛成都的菜市场

在外交官邸晒萝卜龙、萝卜干和咸菜。

祖宜作为外交官家属,跟着外交官丈夫到处驻外,听起来是诗和远方,但其实,也是不断的搬家和颠沛。但不论在哪里,祖宜都会给家人打造一个美妙的餐桌,餐桌上会有香喷喷的现烤面包。

以及鲜活生动色彩缤纷在她手下变魔术一般的各种当地食材:

用食物庆祝所有的节日

庆祝春节,桌上的桔子代表吉祥如意,巧克力蛋糕上用糖粉撒出春字儿,还有代表鼠年的小老鼠图案。像剪纸,也像一个故事。

庆祝母亲节,把妈妈赶出厨房,可丽饼早午餐是小朋友自己包自己卷的。

圣诞大餐🎄

圣诞的传统颜色红与绿在餐桌上

甚至烤一个派来庆祝派日,也就是3月14日,旁边盖蛋糕的罩子也是她从印尼带回来的。Happy π Day!

厨贯中西,乐在混搭

混搭考验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厨房里玩儿混搭是挑战也是乐趣。要混搭得浑然天成且食物之间碰撞出火花才是个中高手。

而祖宜无疑就是这样的高手。

日本温泉蛋与老北京炸酱面的混搭。

手抓饭用的不是羊肉而是牛排,撒一把欧芹和烤香的坚果,有天方夜谭的味道。如果有一颗开放包容的心,厨房也的确像阿里巴巴。芝麻开门,会有许多惊喜等你。

日式猪骨拉面里的牛奶用豆浆来代替,对奶制品过敏的人都可以食用。


柠檬挞撒上糖霜炙烧成焦糖,多了一层风味!是柠檬挞向焦糖布丁的致敬。

在印尼炖雪梨不用冰糖与桂花,而是当地的椰糖加香兰叶。

连在印尼吃的汤圆都是南洋风,四色小汤圆(原味、南瓜、香兰叶、蔓越莓)配姜味香兰叶棕糖水。

在印尼时祖宜参加聚餐,她选用了爪哇东部Malang出产的小苹果,并以当地的蜡烛豆取代杏仁,调料选用的是峇里岛产的香草荚和棕榈糖。选用不需要长途运输的当地食材和不需要长期储存的当季食材,是祖宜一直坚持和倡导的食材环保理念。

在成都时她做花椒芽天妇罗,用日式方法烹饪四川材料,仿佛自带椒盐味,混搭得出彩。烹饪方式可以国际化,但食材一定是当地化的。

食物是孩子的玩具,也是妈妈的魔术

孩子们的朋友来家里玩儿,乐高、怪兽、恐龙、海底生物……都不爱玩儿,那怎么办呢?祖宜灵机一动:那谁要来帮我做巧克力蛋糕啊?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吸引过来了。

妈妈是食物的魔术师,儿子眼中令人惊奇的蓑衣黄瓜。

吃剩的草莓塔,撒上新买的开心果,就脱胎换骨了!

万圣节给儿子准备的点心,带到学校去吓一吓小朋友。

给儿子做总汇三明治,缺牙签,特意买了最低消费35美金的菜让超市外送,就为了买一盒一块五毛钱的牙签!儿子看到三明治眼睛发亮。“有牙签,耶!”

儿子连线上网课,页面出现”Cookies required” (必须允许下载用户终端数据)的信息,他很兴奋地跟祖宜说:“妈妈,学校说上这堂课一定要吃饼干耶!”

跟全班同学一起庆祝儿子生日,准备的是儿子指定的柠檬杯子蛋糕配草莓奶油,男子汉大丈夫也要热情拥抱甜蜜的粉红色!打破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也可以在制作食物中潜移默化。

把剩下的奶蛋面团,和小儿子一起合力变出了甜甜圈🍩

小厨师在厨房做面条忙得不亦乐乎。

肉桂卷做成棒棒糖的样子,好处之一是份量小,孩子不会一下吃很多,好处之二是吃得充满趣味。也会成为孩子将来甜蜜的记忆吧?


与其讲一堆道理,不如就动手做吧!祖宜认为对孩子的美食教育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一面。如何看待美食,如何通过亲手制作美食、了解各种美食背后的文化,如何学会美好地生活,对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必修课。

“饮食之均衡、人际之和谐、环境之改善,都可以从回归厨房开始。”

她的盘子她的锅,她的餐厅和厨房

很多人看到别人拍出的美照和做好的佳肴都喜欢问,你用的什么相机?你炒菜用什么样的锅?至少说明大家对工具是好奇的,和大家分享一下祖宜的工具和工作地盘儿。

祖宜反对使用昂贵的名牌厨具,她从来不迷信名牌,也不想助长这种风气。无论锅子、碗盘、砧板、刀具……都是用的顺手最重要,去餐饮器材批发店买非常平价的设备就可以了。“贵”绝对不等于“好”,设备高端也不见得就做得出好菜。

“用好”厨具比用“好”厨具更加重要。

但是她对自己多年来历经无数次跨国搬迁那些用习惯了的厨房物件从来不曾离弃。比如出国留学时妈妈给她带去纽约的擀面杖跟了她二十多年,大小铸铁锅从西雅图到现在二十年,红色面粉罐和所有刀具从波士顿至今十六年。还有在上海买的青花盘、手打炒菜锅;印尼买的石磨、草篮、公鸡碗;成都买的筲箕、竹篓、砂锅……每一样都是生命中不能割舍的重要物件。

每一样厨具都是有感情的,都是如数家珍的,都是有故事的。


把矿泉水瓶改造成小油壶:随手把农家菜籽油(农家菜籽油是自己零打回来的,记得吧?)倒进了本来要丢入回收桶的气泡矿泉水瓶。深绿色的玻璃瓶刚好抗氧化,再加个油壶瓶嘴,绿色又环保,不能更完美!

蛋糕罩子又出现了,有点像我们小时候家里盖剩菜剩饭用的“猫叹气”。

淘来的Vintage饭盒。

用在旧货店里淘来的古董面团切割器做美国传统南方早餐英式鸡蛋香肠麦芬,别有一番趣味。

在印尼期间,当地买的老藤椅配蜡染地毯,是祖宜喜欢的读书角。

常有人问祖宜这样颠簸的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其实有一种变动中的稳定,是一种游牧而非流浪的状态。

日子不是熬的,是每天都在鲜活地过着的。

所谓流浪是离家漂泊去远方,而她是带着家跑的蜗牛,不管到哪儿都牵着老公儿子和她的锅碗瓢盆。

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吃故我瘦,一个美食家和厨师的身材保持之道


想必大家对祖宜作为一个美食家,一个厨师的身材保持之道比较好奇,祖宜一直在大啖美食,但也一直保持苗条,不能不让人好奇她是怎么在享受美食和保持身材之间进行平衡的。


身为厨师和饮食作家,“吃”不只是祖宜生活乐趣的来源,也可以说是她自我价值和身份认同的起点。

但是吃不仅影响身份认同,也影响身材认知。

基于吃对祖宜的影响如此之大,她实验自创了她自己的节食法,那就是用自己最能接受,最可行的方式减肥瘦身。原则很简单:不放弃任何想吃的东西,但除了真正想吃的食物之外,其他一律尽可能不碰

过往“大肚能容”的豪迈风格以及从小奉为金科玉律的勤俭美德-“饭菜一定吃光光”,从此不再适用。那些盘底的肉末菜渣、多出来的几口饭、西餐盘里大把的薯条…… 如果可有可无,她告诉自己弃之并不可惜。外食时若发现某些点了上桌的菜并不好吃,没有必要因为已经点了就勉强吃掉,因为花了钱又没能满足口腹之欲,徒增卡路里,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拒绝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抓吃零食,力求随时清醒的注意自己到底想吃什么,吃饱了没有,而一旦吃的舒服了就适可而止,因为这时如果继续多吃,不止容易变胖,满足指数也会下降。如何在有限的胃口里得到最大的满足,是她这多年来实践节食计划的最高指导原则。
经济学的边际效应原则也成为指导饮食和减肥的原则。

“我发现当味觉获得充分满足时,适可而止其实没有想像的那么难。身为职业吃货,如何把每一道菜的味道发挥到极致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美食对我而言从来就不需珍稀名贵,但材料必须新鲜,火侯调味必须做足,于是该咸的咸,该甜的甜,该炸得酥脆的,油不能少。为此,节食期间我在家做菜和出门吃饭都不特别避讳高热量的菜色,唯独份量不能多,且务必见好就收。反之如果为了健康瘦身而拼命减盐减糖少油,最后食不知味,反而容易因欲求不满而在夜深人静时偷吃巧克力糖和洋芋片,饱受罪恶感侵蚀,自暴自弃。

身为无美食毋宁死的吃货,“重质不重量”是我维持身材的有力准则,在此与大家分享共勉之。”
写在最后

祖宜觉得中美饮食文化尽管差别很大,但亦有许多有趣的相似之处,比如金华火腿之于维吉尼亚火腿,比如美式肉冻之于扬州肴肉,两国人民对猪油和油渣的共同爱好,还有路易斯安纳传统烹调里最重要的褐色面糊(roux)之于中式面茶等等,都是让人会心一笑的似曾相识。

总不会无可奈何花儿落去,期待着似曾相识燕子归来。

也希望祖宜在不远的将来能实现她的小计划,去广元吃豆腐,去江油吃肥肠,去汉源采花椒……

注:本文照片大部分来自祖宜的社交媒体,资料也很多来自她的社交媒体、采访和她的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好的“丁香姑娘”,为什么一进厨房就分公母了?
中医难以复兴 到厨房里拿一颗干桂圆肉、72粒花椒,再加上一小把艾
成都美女外交官裸辞成摄影师 称看看另一种可能(1)
看不得“兔兔死”→每周吃兔脑壳,英国姑娘对中国菜“真香”了
老成都麻辣鸡块——壹鸡八吃之五
成都20年老店“张烤鸭”的畅销菜“花椒牛蛙”,你值得拥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