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本豆瓣评分9.3的好书,是否加印,由您决定!
userphoto

2023.09.02 北京

关注

有这么一本书,虽然是小众类的专业类书籍,但全网上架后,很快售罄,并且经由读者们的口耳相传,慢慢发酵,在豆瓣竟然取得了9.3的高分。

这本书便是由我社出版的《那更罗衣峭窄裁:南宋女装形制风格研究》

豆瓣读书对此书的评分高达9.3分

看到此书广受好评,本书的责任编辑,除了开心之外,也感到十分欣慰:自己那些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总算没有白费!同时,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我们正在考虑对本书进行再次加印,如果您有购买本书的意愿,请在文末参与本书加印需求投票,我们会根据读者们的投票决定加印册数,感谢您的参与!相信不久后《那更罗衣峭窄裁:南宋女装形制风格研究》这本书将会再次上架各大书店,敬请期待!

以上为读者对本书的评价

那么这本书究竟好在哪里,竟让读者们争相抢购,并收获大量好评?接下来让小编带您看一看中国宋史学会副会长刘复生教授为本书写的序言,从中一探究竟。

紧扣历史脉动,展现东方神韵

就服饰史而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形制风格,这是历史、文化、社会、时代诸因素在服装上的沉淀,所以,研究某个特定时期的服饰风格,必要将之放在那个时代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来讨论,才可能获得深入的认知。作者非历史专业出身,但从书中可以看出,她在宋代历史文化和史料上下了不少功夫,故而能尽可能地紧扣历史脉动,节次展开论述。与前代相较,宋代社会及其风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部论著以大量的文献和图像,结合难得的服装实物证据,充分显现了宋代的这一特点,故而著作的时代感十分强烈。例如,今人说的唐肥宋瘦,是指唐宋审美旨趣发生了变化,但变化不可能整齐划一,近代史学大家刘咸忻《北宋政变考》说,北宋仁宗初期及以前,“貌以丰肥为美”,是言审美观的演变在北宋中期就已经发生了。到了南宋,这种变化就更明显了。张玲通过对福州、南京、江西德安等地多座南宋墓葬出土服饰的实地调研测绘,将其形制数据与北宋及历代加以对比考察,实证了南宋女装“峭窄化”成为普遍追逐的时尚剪裁风格。她还在宋词中找出大量关于衣衫形制的描述,如北宋王齐愈《虞美人》中“水沈香熨窄衫轻”,曹组《醉花阴》中“峭窄春衫小”;南宋曹勋《武陵春》中“峭窄春衫试嫩寒”,辛弃疾《醉太平》中“薄罗衣窄絮风软”,黄机《浣溪沙》中“墨绿衫儿窄窄裁”,吴文英《玉楼春》中“金蝉罗翦胡衫窄,乘肩争看小腰身”,佳句不胜枚举。以文证史,进一步证实两宋服饰向峭窄形制发展的趋势。儒家强调服装对人体的遮蔽与覆盖,汉晋士人服饰有“宽衣博带”之风,但在宋代,女性窄衣文化却受到普遍欣赏,这个转变是如何发生的?这是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揆诸史实,衣着的窄短之风更多受到北方民族的影响。胡汉间的服饰文化交融源远流长,宋代民族融合现象更加明显。且不论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装,宋沈括《梦溪笔谈》就已指出:“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蹀躞带,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上引宋吴文英词也明确说是“胡衫窄”。该书对“胡化”与汉装之间的互动亦有很好的论述,不仅限于上述的窄衣现象,这是值得继续探讨的课题。

文字与图像是服饰研究的两大要素,沈从文以及周锡保的著作为中国服饰史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张玲在图像的采集利用上用力甚勤,进而证之以服装实物,使得出的结论可信度高。对近数十年来的考古发掘资料的梳理和比较,以及对南宋墓葬中女装研究标本的深入分析,是该著最为出彩的地方之一。作者利用擅长的剪裁技术,对南宋各类女装结构、尺寸、款式特征都作了细微的比对分析,为宋代女装的数据化定量研究做出了可贵的探索。这些年来,张玲跑了不少地方,调研了许多博物馆,大凡有与宋代服饰相关的墓葬发现,似乎都少不了她的身影,这是难能可贵的,其间自有发现的惊喜。例如,南宋岳珂《桯史》记载,宣和(1119-1125)年间流行一种“不施衿钮”的妇人便服,“束身短制”,“始自宫掖,未几而通国皆服之”,被称为“服妖”。有一天张玲告诉我,她在安徽南陵铁拐北宋晚期墓出土服饰的考察中发现,各式女装上衣均无衿带装饰,使北宋晚期的“服妖”得到实物证据,我也难禁一喜。其实,“服妖”就是所谓的奇装异服,在当社会处于急剧变化之中,“服妖”成为这种变化的一个表象。北宋晚期,金人南下,北宋政权风雨飘摇,出现所谓“服妖”,这就不足为怪了。今日视之,这正是着装上的突破和创新,追求俏美是人天性使然,“服妖”不妖,应予“平反”。从技术的角度而言,一部服饰史,核心正在于服装形制(样式、尺寸)的变化。新颖而得体的、别出心裁的形制,加上材质、色彩、纹饰变化的适当搭配,往往带来视觉冲击,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不正是今日不时推出的时装秀所致力的目标吗?古人于此也有同样的追求,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自然,服饰史有更丰富的内容,如该书所揭示的,服饰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关系等,都是值得深入讨论的课题。

蔽体、保暖是衣裳的基本功能,同时衣裳也是人与社会的媒介。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制度走向成熟,衣裳附加的功能也不断增多。传说中的黄帝、尧、舜时代“垂衣裳而天下治”,是后人想像中的三代政治,但“服制”的制定无疑是中国古代文明进入到新时期的一种标志。服制与舆制合而为“舆服制度”,是历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内容。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说,“染五彩,饰文章者,非以为益肌肤血气之情也,将以贵贵尊贤,而明别上下之伦也。”贵贵尊贤、上下分明,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历代统治者所定的“服制”,欲使卑贱者不得与尊贵者穿着“同荣并丽”。但制度的规定性与世俗之间未必可以同一,以别身份的士庶服制从来就没有得到很好的遵行,宋代尤为明显。《宋史·舆服志》中记北宋末年“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一些官员急切希望改变这种“衣冠之制,上下混一”的状况。后妃命妇的常服在南宋时,已“与臣下无异”,故而时人有“女优被后服”之叹,而且,这种现象并不是从宋代开始的。以服饰来区分贵贱的“服制”在宋代已经被打乱了,在这部著作中得到了多重的有力论证。

宋代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大放光彩的时代,随着儒学复兴思潮的深化,产生了重要的学——理学。一般的印象,理学是压制人性、趋于保守的一种思想,如果不细加分析,则将宋代归为保守时期,或以中国转向内在视之,这要看如何界定“中国”了。对理学的评价是另一层面,但理学确有尚古的一面,就服饰而言,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制作过仿古并赋予某种道德含义的“深衣”,在当时就已经行不通,且受到人们的嘲笑。事实上,至少到南宋中期以前,理学都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更说不上“控制”了社会生活,所以,因为理学流行而使宋人服饰趋“保守”的说法是不成立的。该书论证,南宋女装“轻装化”日益明显,继承了唐五代以来形成的开放风格并有发展,不同色质的抹胸式内衣与直领开襟大行其道,其所呈现的简约流畅、清新洒脱的造型成为新的范式,闪动着东方神韵,显示出恒久的审美价值,为“宋代美学”增添了一笔重彩。中华传统服饰文化丰富多彩,既是多元的,也非一成不变,这本厚重的著作揭示了变动中的南宋衣装,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就此而言,张玲博士对南宋女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大约二十年前,我曾参与王曾瑜先生主持的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宋辽西夏金社会生活史》课题,担任其中“服饰”的撰写,初步感受到了“宋代服饰”研究的魅力。张玲为她的新著索序,唯恐不当其任,我视之为学习新知的过程,心稍释然。张玲两年前已出版有专著《东周楚服结构风格研究》,甚得好评,如今再上层楼,在学术攀援之路上,理应得到最好的祝愿。

刘复生

2019年3月于川大农林村

那更罗衣峭窄裁:南宋女装形制风格研究

<<< 点击图片预购本书 >>>

内容简介:

峭窄的剪裁、通透的纱罗,尽为衬托南宋女子“腰肢纤袅”的轻盈雅态。这与以往观念中受理学思想禁锢的保守的宋代女性形象相去甚远。《那更罗衣峭窄裁:南宋女装形制风格研究》所提出的观点是建立在对宋代服饰文化研究的整体反思之上。以学界鲜有涉及的服装形制文化为突破口,从出土的南宋女装实物出发,结合文献与图像证据,对南宋女装形制类别及组合秩序、形制结构及工艺特征、形制构成的风格范式、形制风格的时代变迁、形制语言的二元互逆等问题逐层钩考,从微观到宏观,揭示南宋女装形制风格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历史流变特征,理学对南宋女性衣装生活并未产生束缚性影响,女装多受时尚潮流驱动,凸显“峭窄化”、“轻盈化”的艺术特色。

看到这里您是否有购买本书的意愿呢?

欢迎参与下方投票,我们会根据您的投票对图书进行加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服装史(袁仄主编)
唐制汉服:唐装
浅谈中国历史上服饰的演变
中国人穿衣的里里外外丨他山之石
万国来朝,锦冠华服美轮美奂,从衣着角度一窥大唐气象
唐朝装束的女性,浅谈唐朝的服饰的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