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象 ▏周易预测的捷径】连载012期



第三章

易的回归于学习方法【012期】




孔子是义理与象数贯通的一个人,后人称为“圣人”。圣人引力一定很大,除了“粉丝”,一定有众多的门徒学生。学生是其思想的继承者,谁都想完整地把老师的思想传承下来,但历史发展总有其规律性,太极一定会生两仪,“易” 在孔子之后,演变成“两派六宗”。



两派者,为“象数派”与“义理派”,六宗,则是因“两派”而衍生出的六个流别。象和数在易学中常常连用,其实象和数的含义是不一样的,象是形状,数是数目和计算。象数派系注重卦象的变化研究,用来推导天时、地利、人和的变化与吉凶。“义”是意义,“理”是道理,义理学派是注重发掘《周易》的卦名、卦爻辞和卦象中所蕴含的意义与道理。



理、象、数必将三位一体


《周易》从起源的理、象、数三位一体经历了义理、象数的分离,必将回归“易”的“初始阶段”,但这种回归是“易”发展、完善的过程,是与时俱进的过程,是“易”的升华。


易学虽具有科学的成分,但绝不等同于科学,易是生命的体验,不是纯客观的“自然哲学”,而是人与自然合一的生命哲学。《礼记》说:洁静精微,之教也。所谓“洁静”的内涵,同时具有科学周密明辩的作用,易可以从象数上入手,但最终也必然与精神世界相融合。



易学探索要循序渐进


易的学习有迹可循吗?应该是有的。《孔子家语》中讲述了一个孔子学琴的故事


孔子学琴,师襄子,弹奏一只曲子,十天后,师襄子曰:“不错了,可以换首新曲了。”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会弹曲子,但对节拍之数(指演奏技巧)还没有掌握。过了一段时间,老师说:“已习其数,该换首新曲了。”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对乐曲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还没有领悟。”又过了一段时间,老师曰:“已习其志,可以换首新曲了。”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还不知道作者是什么样的人。又过了一段时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这个人好像是个王者,他的眼睛关注着四方,不是文王又能是谁呢!”师襄子离开座位站起来曰:“这就是周文王所作的《文王操》。”



这虽是讲孔子学琴的故事,但与学易也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故事除了描写孔子的学习态度外,还描写了孔子对琴曲学习和理解的几个不同的感知阶段:“习其曲”,“得其数”,“得其志”和“得其为人”。故事给我们极大启迪,使我 们浮躁的心态变得沉静。


“习其曲”、“得其数”,是对易学的基本常识的熟练,并对易的内涵有了一定的感知。“先得象数,方可说理,不然事无实证,虚易差矣。”易象研究必须对易的起源、八卦性情、五行干支、卦爻基本规律、先后天八卦图、预测基本技巧等基本知识有全面的认知,扎实的基本功是易象预测学的基础。


在易的研究中有王弼先生的“扫象言理”,也有陈抟老祖的“学易者当于羲皇心地中驰聘,无于周、孔言语下拘挛”。所有的这些理解是对易全面理解后的一种领悟,想在自由的天空飞翔,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伏羲的先天境界是文王与孔子告诉我们的,作为后天的人,先要把“人”做好,把基本的“象”研究明了。没有易的基本功,就想开始搞什么“顿悟”、“外应”,这不是易学,是邪门歪道。


“得其志”,是领悟到了“易”的实质。通过易象象数学习,尤其对孔子的认知,从中领悟人生的哲理,完成术到德的超越。易的学习是寻求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用“数”来探究规律,用“德”来认识“数”的缘起,以致把“易”与自已的思想结合起来,完成社会、人生系统的认识论。


最后,“得其为人”与易融为一体。这是一次回归,“得其为人”不是见到这个人,而是完成与“易”的融合,与天地一体。


伏羲老师有几位优秀的学生,如老子、庄子、文王、周公、孔子,他们都继承了伏羲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却走了不同的道路。



我们读过《道德经》发现道与德是紧密相连的,老子讲“道”,认为人要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就是自然规律,这是一种“无为”的思想。孔子曾经拜见老子,向老子请教道和礼,据说是受了批评回来的,但孔子回来告诉弟子们说:老子像一条龙!(“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可见孔子对老子是敬仰的,但他并不想成为“龙”,而且他强调人的回归必须从人做起,要成为“君子”,要符合社会伦理。人类社会和谐了,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孔子一生所追求并为之努力奋斗的就是恢复周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孔子提倡每一个人的言行都要以周礼的标准来规范自己,他要“非礼勿听,非礼勿视”。在此基础上,孔子主张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老子强调自然,凡事要自然而然;而孔子却认为要自然很难,要自然先要 “克己复礼”、“每日三省”约束自己的言行思想,最终才能融入自然。按照伏羲的易思维,世界来自虚空,老子的飘逸与孔子的沉稳只是方法不同,有朋友说孔子的“德”,有些渐修的“小乘”情调。


您可以选择您的道路。殊路也会同归,希望我们在目的地相见。全面领悟象数与义理十分重要,曾看到黄寿祺教授说过:治《易》务必“从源溯流”、“强干弱枝”,源者,谓《周易》经传也;干者,谓象数义理也。这真是恰如其分,您无论从何入手,象数与义理这个主干是要时刻把握的。



《周易》研究体系


三位圣人完成了对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全面探讨,为我们留下无穷的精神财富。而这种思想为我们这些后来的“渐悟”者,提供了学习的“次第”。如果把易学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完整的易学也应该由树根、主干、枝叶组成。


1、树根——本源与研究主线

任何学术思想都有源头,对源头的把握有利于对事物总体认识。“易”是一个整体,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不对易学源头、历史进行认真的研究,是很难领悟其真谛与本质。


2、主干——规律与主要定理

易学的规律,最基本的有太极、阴阳、八卦学说、五行学说、河图洛书、 “象”、卦爻作用规律等,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融合,形成各种定理与定式。


3、枝叶——实践应用

以八卦、五行、“象”等规律为应用,就是把先人“易”的思想和“易” 规律,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形成象数推理体系,包括预测策划、环境风水等。


“易”的理、象、数三位一体,是本源、规律与应用的结合。如果割裂了三者关系,如一棵大树只有根、或只有主干与枝叶,都不是完整的,如果您看到一个只谈“数”的人,一定是畸形,多落个贼子的下场,但从文字到文字,同样也不正常,只不过是照本宣科的先生,那不是易学。易学的应用,着重象数的研究,但绝不能偏离易的精神,同样,把握易的精神也是研究《周易》最好的方法。一个真正的易者,无论从何种门径进入易的世界,都会领悟人生的意义与宇宙的真谛,而术也在其中了,因为世界是天人合一的。我们的探讨也是从《周易》的根谈起,虽然不属于顿悟,但很稳妥,因为我们想成为孔子的学生。


“易”“广大悉备,无所不包”,融合了天道、地道、人道的宇宙变易之学,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是很难领悟其真谛的。对热爱《周易》的朋友来说,行之有效的治易方法有两条:一是明义理,二是通象数,但一定要融贯,因为唐三藏与孙悟空一起才到达西天,下面的章节我们重点谈“孙悟空”,但要注意没 有唐三藏悟空也只是会打斗的猴子。







《周易预测的捷径》——朱东方



[前言](001期)


[上 篇] 易学的本源


第一章 易的基础(002期)

第一节 伏羲对天、地、人关系的探索(003期)

第二节 天、地、人的关系(004期)

第三节 “天人合一”是“易”的基础(005期)


第二章 易的主线(006期)

第一节 主线一——观物取象的观念(007期)

第二节 主线二——阴阳对立统一规律(008期)


第三章 易之德(009期)

第一节 孔子之“德”与启迪(010期)

第二节 预测机理与方法探究(011期)

第三节 易的回归与学习方法(012期)


[中 篇] 易学的规律


第四章 八卦之象

第一节 乾为天

第二节 坤为地

第三节 震为雷

第四节 巽为风

第五节 坎为水

第六节 离为火

第七节 艮为山

第八节 兑为泽


第五章 五行干支体系

第一节 八卦的能量探索——五行

第二节 八卦与五行

第三节 干支与五行

第四节 五行作用关系

第五节 八卦能量的静态分析

第六节 八卦能量的动态分析


第六章 易象的规律

第一节 六画之象

第二节 方位之象


[下 篇] 易学的应用研究


第三节 象形之象

第四节 爻位之象

第五节 反对之象

第六节 互体之象


第七章 易象起卦法

第一节 先天起卦法

第二节 后天起卦法

第三节 起卦方法拓展


第八章 易象预测法

第一节 易象预测程式

第二节 易象预测的基本思路

第三节 易象的分类预测

第四节 易象预测的扩展


第九章 预测的延伸

第一节 易象策划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天时的策划

第三节 地利的策划

第四节 人和的策划

附录:万物类象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历代周易大师
象数易理
易经、易传、儒家易学、道家易学、道教易学
易学,分哪几大流派?
《易经》始终是人类智慧的瑰宝,各种活动的指南
【自语堂编藏】梁韦弦:金景芳的易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