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十三鬼穴为主 治疗精神情志病症验案举隅

刘公望(1943-),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7 年评为天津市名师,2008 年评为天津市名医;长期进行中医经典理论的研究,率先开始“伤寒论的方证研究”,并得到吴咸中院士等专家的好评,近十余年来致力于中医针灸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主要包括“中医药治疗亚健康状态的临床及基础研究”,“针灸对于颈椎病的临床与机制研究”。


“孙真人十三鬼穴”是针灸治疗精神情志病症的十三个经验效穴,刘公望教授以十三鬼穴为主治疗某些精神情志疾患,法捷效显,举隅随诊效案,以飨读者。

1 十三鬼穴据《备急千金要方》载十三鬼穴为:鬼宫(人中)、鬼信(少商)、鬼垒(隐白)、鬼心(大陵)、鬼路(申脉)、鬼枕(风府)、鬼床(颊车)、鬼市(承浆)、鬼窟(劳宫)、鬼堂(上星)、鬼藏(男为任脉会阴穴,女为奇穴玉门),鬼腿(曲池)、鬼封(奇穴海泉穴,位于舌系带中点)。

2 典型病例

2.1 百合病 患者,男,65 岁,2005 年 1 月初诊。

主诉:心烦、难受不可名状时作 2 周余。患者 2 周前自觉心烦意乱时作,发作时胸中难受不可名状,无胸闷憋气感,但闷闷不乐,坐立不安,发作无定时,或数小时 1 次,或每 2~3 d 发 1 次。发作间歇时饮食起居如常,发作时则难受欲死且难以言表。于市胸科医院住院观察 10 余天 ,心电图未见异常,予 24 h 心脏监控未发现明显异常,即便是难受之时亦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遂出院寻求中医治疗。诊见患者倦怠愁苦面容,口唇干,寐佳,纳可,心 肺 听 诊(-),舌 淡 苔 薄 黄 ,脉 弦 细 无 力 ,血 压130/85 mmHg(1 mmHg≈0.133 kPa)。

诊断:百合病(阴虚阳亢,阴阳失调)。

治则:清心安神,调和阴阳。取穴:人中、承浆、上星(透神庭)、大陵、曲池、涌泉、申脉、三阴交。操作:先针人中、大陵,承浆沿皮向下斜刺,顺经针劳宫、涌泉,直刺曲池、三阴交、申脉,施小幅度捻转针法,平补平泻,留针 30 min,隔日 1 次。隔日复诊,自觉情绪较稳定,心悸、难受不可名状等症状偶有发作但明显减轻,守前法继续治疗。连续治疗 5 次后,前证基本消失。随访 3 个月未复发。

按语:百合病始见于《伤寒杂病论》,主要病机为心肺阴虚,临床表现以精神恍惚不定、口苦、小便赤、脉微数等为其特征。本症患者年老肾气衰弱,阴阳失调所致。谨遵“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心无不应”之古训,先针人中、大陵。人中为开窍要穴,刺之能醒神启闭;上星“如星悬天”,取此穴可增强安神之功;配承浆可调和阴、阳经气。大陵为心包经子穴,刺之能清心宁神;涌泉为肾经井穴,刺之可启阴水之原,济阴以降火;二穴合用,交通心肾,水火相济。三阴交为足三阴交会处,刺之可调补肝肾;申脉,为八脉交会穴,通阳跷脉,刺之可清心宁神;阳明经多气多血,曲池为大肠之合土穴,刺之可调气血疏邪热。诸穴合用,阴阳调和,心肾相交,则诸症自消。

2.2 夜游 患者,男,69 岁,2007 年 8 月初诊。

主诉:睡中多次室外行走。其女儿代述病史,近日家人多次发现患者夜间起床屋外行走,强行扶持回家亦无所反应,次日醒来全然不知。曾在本市某医院作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T),轻度小脑萎缩。患者自述白天头昏欲睡,倦怠乏力,夜梦多,胃脘痞闷不欲食,口干渴,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诊见患者神志清楚,反应正常,回答问题流利,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缓。

诊断:夜游症(痰扰神明)。

方法:振奋阳气,豁痰醒神。

取穴:人中、大陵、上星、承浆、风府、劳宫、少商、隐白、丰隆。隔日复诊,自觉睡眠良好。隔日针刺 1 次,连续治疗 5 次后,所述症状明显减轻,夜游复发 1 次但被家人制止,治疗 10 次后未见复发。近日,该患者因其他不适前来就诊,问及前症,未曾复发。

按语:夜游症少见,本例患者年迈肾气虚弱,肾阳虚弱则脾阳不振,运化功能无权,水湿不化,聚湿成痰,痰扰神明,蒙闭清窍,则变生诸症,故本症宜“从痰论治”。人中为通阳开窍之要穴,风府通于脑又为督脉、阳维之会,刺之能温阳健脾豁痰,醒脑开窍;两穴与承浆相配伍可交通阴阳,与心包经原穴大陵相配则可助心气醒神启闭。上星“如星悬天”,取此穴可宣久郁之阳而现星光,增强醒神利窍之功。少商为肺之井(木)穴,为肺气所出之处,刺之可激发肺气,宣布卫气,播散阳气于四肢;隐白为脾之井木穴,刺之能健脾化湿,脾经与心经相接续,可助心包之火经火穴劳宫补助心阳,以通心包助心气、化痰清心;丰隆为胃之络穴通脾经,针之可健脾胃、化痰浊。诸穴合用,则清窍开通,无痰蒙之忧而诸症自解。

2.3 郁证 患者,男,22 岁,2008 年 5 月初诊。

主诉:情绪低落、忧郁 1 月余。患者 1 月前随母回老家扫墓祭祖后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少语,渐次出现心烦抑郁、胸闷纳呆,不愿与人语,近日难以入睡甚或彻夜难眠,时有悲观失望情绪,曾经 2 次烦闷悲哭欲死,家人误信“鬼附”、“中邪”之说,多方“治疗”而未见好转,日前就诊于某医院精神科,诊断为抑郁症,要求患者住院治疗,家属顾虑,经人介绍前来就诊。诊见;患者神志清楚,回答问题流利,表情淡漠,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

诊断为郁症(痰气郁结)。

治则:祛痰行气,开郁健脾。取穴:人中、大陵、上星、隐白、膻中、中脘、丰隆。并内服中药涤痰汤加减(山栀子15 g,黄连 15 g,半夏 15 g,茯苓 30 g,陈皮 10 g,竹茹10 g,枳实 15 g,石菖蒲 10 g,远志 10 g,郁金 15 g,炙甘草 5 g)。人中,针尖略向上斜刺 0.66~1.0 cm;大陵,顺经斜刺;上星,向下沿皮刺透神庭;隐白,浅刺0.33 cm;膻中,平刺 1.67~3.33 cm;中脘、丰隆,直刺3.33~5.00 cm。小幅度捻转针法,平补平泻,留针30 min,间歇行针 2 次,隔日 1 次。嘱咐家人密切观察,并多与之交流沟通。隔日复诊,自觉胸闷、心烦减轻,针 2 次后所服镇静类药物减半亦能很快入睡。嘱前方继服,停服镇静类药物,继续针灸治疗。连续治疗 5 次后,不服药物(中药、西药)亦能很快入睡,寐佳,胸闷、心烦基本消失,自觉心情逐渐好转,低落情绪减轻,并愿意自己前来就诊,但仍不愿工作,嘱家属多与之交谈,使之移情易性;针灸治疗 15 次后,前症基本消失,能主动与其他患者交谈,有重新工作的愿望。随访半年,除偶有心烦外,尚未复发。

按语:郁证是由于情致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症。患者平素性格内向且敏感自傲,但志高而不达,忧思过多日久则劳伤心脾;复因扫墓悲哀,“悲哀太过则包络绝”(《素问》)。“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口问》),致气机失宣,脾失健运,蕴湿成痰,痰气郁结而变生诸症。人中为通阳开窍之要穴;大陵为心包之输、原穴,原穴为经气汇集之处,补大陵可补助心包之气,心包气盛则心气亦盛,心神得养,悲苦不生,抑郁得减。配脾经之井木穴隐白,其穴气通肝,刺之既能健脾利湿又能舒肝理气,助膻中宽胸理气使烦闷自消;上星“如星悬天”,取此穴可增强安神、利窍之功;丰隆为祛痰之要穴,中脘可健脾助运以利于痰湿之化。配合内服涤痰汤以加强祛痰行气之力,使心气生,脾气健,痰、郁自消,则诸症得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癔病之十三鬼穴为主
万金难买的名医秘验诊断
刮痧学习日记
三个手指头搭脉,怎么看心脉的问题,怎么看肺有寒
跟着彩云学习穴位:十三大'鬼'穴​
循经指压健康疗法的辩症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