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合肥男子花4月为过世母亲写30万字传记
郑先生正在阅读自己刚刚印刷完成的作品。
晨报讯 散文式的语言,小说式的结构,近日合肥的郑先生花费4个多月为母亲写了一本30万字的传记。母亲58岁时因病去世,“子欲养而亲不待”一直是他的心中遗憾。热爱写作的他,最终在本月上旬完成书籍。
为母立传,自印6本分给家人
这本厚厚的《郑陆堂》,便是郑刚为母亲而作的30万字纪念传记。从今年四五月开始准备,到9月10日完成终审和排版,历时4个多月。
郑刚今年33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目前从事电力设计工作,但写作一直是他的爱好。早几年前他就曾在媒体上发表过不少散文。这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围绕其母亲的一生展开,讲述了其家族风风雨雨几十年的概略家史。上周刚刚印了6本,父亲和兄弟姐妹各一本。
半生艰难,平凡母亲亦伟大
给母亲写书,这个想法是在2011年母亲过世之后便有了。
郑刚说,母亲去世时才58岁,他们老家在肥东农村,有兄弟姐妹4人,他排行老二。父母以种地为生,后来他上小学时父亲买了辆三轮车跑运输,母亲在家照顾孩子还开了一家猪饲料加工厂,工厂环境恶劣,每天与粉尘为伍,导致母亲经常生病。因没钱看病,母亲要么忍着,要么就吃些偏方药。母亲最后确诊的是罕见的“Poems综合征”。
母亲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子女不管男女只要愿意读书,砸锅卖铁也得供。于是每年的开学季,父母就要四处借钱,有时候借的还是高利贷。
郑刚说母亲就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勤劳、隐忍、吃了很多苦。但她在子女心中平凡却伟大。为母亲写书,给家人留些对母亲的念想,是他能做到的最好的报答。
遗憾母逝,提醒子女关爱双亲
回忆起母亲之前的辛苦,郑刚声音沙哑:“以前总是想着日子还长,报答母亲的机会还有很多。当时,答应过她,要带她坐飞机去外面玩玩,如今这都是遗憾了。”
郑刚说,自己写作出书不为在文学上的名利,只为纪念和提醒更多人在父母健在时多陪陪他们,对他们多点关心多点爱。
晨报记者 李玲芳/文 李福凯/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美家庭 | 只读过3年书的普通农民夫妇 精心培养9个子女成材
妈妈的三观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孙复初教育问题系列谈之257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家教史话”之五十六: 刘向的《列女传.母仪》
15岁作家演绎现代版沉香救母
传记课堂 | 作家传记中 “审父”与“审母” 情结探析——以《我和父亲季羡林》与《我的母亲杨沫》为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