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7年(1994—2011)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8世界地理概况

专题十八  世界地理概况
一、单项选择题
(2007年高考海南卷地理)读图1,回答1~3题。

1.某两洲面积之和与某大洋面积十分接近,它们是
A.亚洲、北美洲与大西洋     B.亚洲、非洲与印度洋
C.欧洲、北美洲与大西洋     D.欧洲、非洲与印度洋
【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知七大洲中G亚洲为4400万K㎡,E为北美洲2400万K㎡,D为南美洲约1800万K㎡,C为南极洲1300万K㎡,B为欧洲约1000万K㎡,A为大洋洲约850万K㎡;太平洋为K约18000万K㎡,I为大西洋约9000万K㎡,J为印度洋,7500万K㎡,H为北冰洋120万K㎡,故选B。
2.从B大洲最大港口至C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图2中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D
【解析】
B大洲为欧洲,最大港口为鹿特丹,G大洲为亚洲,其最大港口为上海,从鹿特丹到上海,最短航线依次经过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故选D。
3.春分日重庆太阳高度角最大时,H大洋某岛屿正好日出。此时,两架飞机从该岛同时起飞,甲沿经线向南飞行至南极点,乙沿纬线飞行一圈,则甲比乙穿越六大板块的数目
A.多1个   B.多2个   C.少1个   D.少2个
【答案】A

【解析】,春分日重庆(107°E附近)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地方时为12点,H大洋(北冰洋)某岛正值日出,地方时为6点,则该岛位于17°E附近的北冰洋上。甲沿17°E南飞至南极点穿越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乙沿纬线飞行一圈穿越亚欧板块、美洲板块,故选A。

4.(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某跨国公司专为黑种人配方而生产的化妆品,下列国家中最可能有销售市场的是     )                       
A.印度             B.俄罗斯          C.日本                 D.沙特阿拉伯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情况。俄罗斯主要是白色人种和黄色人种,日本主要是黄色人种,沙特阿拉伯主要是白色人种,而印度主要为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5.(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各大洲中,土地资源开发潜力最大的是(  )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南美洲

【答案】:D

【解析】:从各大洲自然条件及农业生产水平综合评价土地资源的开发潜力。从选项中各大洲对比可知非洲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单产较低,开发利用程度低,故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大。故正确答案为B。

6.(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世界最大的岛屿位于(  )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答案】C
【解析】明确世界最大岛屿,区别其所属的国家和大洲。世界最大岛屿是格陵兰岛,从所属国家看,其属欧洲丹麦,但从大洲来看,它应属于北美洲,根据题干要求应选 C。
7.(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各组语言中,都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不定项选择)(  )
A.英语、德语                                     
B.俄语、日语
C.汉语、阿拉伯语                              
D.法语、西班牙语
【答案】CD
【解析】全球大约有 2000多种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属联合国的工作语言。由此可知正确选项应为 C、D。
8.(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     )

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B.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C.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亚洲
D.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
【答案】CD

【解析】:考查世界大洲人口增长情况,需调动课本相关内容回答,注意防止掉入题干图表信息预设的陷阱。
9.(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各大洲中,都有大面积热带草原分布的是(    )
A.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B.非洲、北美洲、南美洲
C.亚洲、南美洲、北美洲        D.亚洲、非洲、大洋洲
【答案】B
【解析】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及欧洲缺少热带草原。选项B 正确。
10.(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国家中,基本上是近几百年来由移民建立起来的是(    )
A.美国         B.新西兰        C.新加坡         D.科威特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知识。美国、新西兰、新加坡等地在16 世纪以前人口特别稀少。 15 世纪末到16 世纪初,随着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注意的扩张,掀起了人口迁移的洪流,这些国家的人口才不断增加。科威特属于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不是由移民建立起来的。 11.(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四个流域中,人口最稀少的是(    )
A.尼罗河流域
B.亚马孙河流域
C.刚果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答案】B

【解析】亚马孙河流域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选B。
12.(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在各大洲中,占世界国际贸易额比重最高的是(  )
A.亚洲                          
B. 欧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答案】 B
【解析】欧洲是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其国际贸易额占世界国际贸易额的50%,最大的国际贸易集团是欧盟。
13.(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与北美洲相比,下列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少的是(  )
A.极地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解析】结合各大洲海陆位置及气候类型对比分析。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南北纬 40°~ 60°大陆西岸, 亚洲此纬度西侧与欧洲大陆相连; 不具备此位置条件,故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故正确选项为 D。 〔注意〕 各大洲气候类型分布及对比。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Ⅰ(新课程))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图2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2,回答3—5题。

14.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答案】A
【解析】全球的气温变化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因此其变化规律应该是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降低;全球有两个纬度带是多雨地区,一个是赤道地区,另一个是南北半球60度附近的副极地地区。南北纬30度附近的副热带和南北纬90度附近的极地地区是两个少地区,所以,全球的降水变化规律应该是由赤道向副热带逐渐减少、再由副热带向副极地逐渐增多、最后由副极地向极地逐渐减少;雪线的高低主要受气温与降水量两个变量的影响,副热带地区降水少,气温高雪线高;赤道地区尽管气温高,但降水量更大,因此,雪线较副热带地区低;由副热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气温逐渐变低,雪线当然也随之降低,综上所述,雪线的变化规律与全球大洋表面的盐度分布规律非常相似。
15.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答案】B
【解析】副热带地区降水少,气温高,雪线高。
16.依图示资料可知
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答案】A
【解析】高纬度地区是指60度至90度之间,从图中北纬60度至北纬90度之间的气温与降水量曲线分布情况可作出正确的判断。
17.(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某天然野生动物园邻近赤道,有斑马、长颈鹿等大型哺乳动物。该园所在地位于(  )
A.刚果盆地                              
B.马来群岛
C.亚马孙平原                        
D.东非高原
【答案】D
【解析】天然野生动物园中有斑马、长颈鹿可断定此区应属热带草原自然带。四选项中地形区均位于热带(赤道附近)而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逊平原应属热带雨林区,故排除,所以正确答案为 D。
18.(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对冰川加速融化产生的结果表述错误的是
A.可以改变当地地貌                       B.可以加速水土流失
C.从长远看,可以改善灌溉条件             D.增加了灾害危险
【答案】C
【解析】冰川加速融化,使地表径流增加,易造成水土流失或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从长远看,不会改善灌溉条件。
19.(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各大洲之间距离今后将逐步扩大的是(  )
A.非洲、欧洲                        
B.亚洲、北美洲
C.非洲、南美洲                          
D.北美洲、南美洲
【答案】C
【解析】大西洋、地中海扩大;太平洋缩小;红海将消失。进而推断各大洲间的距离变化。
20.(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提供的降水量、蒸发量关系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手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1.(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自然状态下,哪一种陆地自然带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最大
A.中国温带荒漠带                        B.巴西热带雨林带
C.北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俄罗斯苔原带
【答案】A
【解析】我国西部地区(所属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恢复相当困难。
22.(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广东卷(新课程))气候与临海性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世界主要经济产出地分布在
A.热带、亚热带沿海区域              B.距江海联运水道100公里以内区域
C.世界人口最密集区域                D.温带气候区域
【答案】B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建立正确的联系,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世界主要经济产出地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东亚等地区,这些地区地处温带气候区,并且都位于沿海水陆交通便利。
23.(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中,平均人口密度最高的是(  )
A.南亚                                  
B.欧洲
C.亚洲东部                              
D.北美洲东部
【答案】A
【解析】人口密度即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通过粗略推算,四个地区中,南亚人口超过 12亿,而面积只有约 400万 km2,人口密度远大于欧洲、亚洲东部及北美洲东部。故 A 选项为正确答案。
24.(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现存的天然森林主要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C
【解析】回归线和极圈之间有亚热带、温带森林及亚寒带针叶林,亚热带、温带自然条件较好,为世界主要人口分布区,天然森林较少,而亚寒带气候寒冷,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现存大片天然针叶林,故 C 选项正确。
25.(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山脉中,位于高原和盆地之间的是
A.安第斯山脉     B.乌拉尔山脉    C.昆仑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地理分布状况。昆仑山是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
26.(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各大洲中,占世界国际贸易额比重最高的是(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北美洲
【答案】B
【解析】亚洲、非洲经济相对北美洲、欧洲较落后,对外贸易额低。而北美洲随经济发达但与欧洲相比国家数目少,且欧共体经济实力雄厚,占世界国际贸易额比重最高的应为欧洲,故正确答案为 B。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图2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27.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答案】A
【解析】可从图中植被的演变判断出正确答案,沿着X轴,自左向右依次是森林、草原和荒漠的过渡,说明水分减少,干燥度增加。
28.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
【答案】B
【解析】可从图中植被的演变判断出正确答案,沿着Y轴方向,自下向上依次是针叶林、温带阔叶林、M、热带雨林的过渡,说明M是介于热带和温带之间的森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我国江南丘陵有广泛分布。
〖借题发挥〗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有: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表现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的更替;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更替。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北京卷(新课程))图1是西经170°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图。读图1,完成第1题。

29.三个观测站中
A.①位于大西洋
B.②的纬度位置最低
C.③的海底地形是大陆架
D.0-1km之间,①的水温变化比②大

【答案】B

【解析】图中三个观测站均位于西经170°附近,所以应该都在太平洋上。由图中读出①、②、③三个观测站的表面海水温度分别是T1=20℃、T2=25℃、T3=15℃,依据“低纬度海区的水温一般高于高纬度海区的水温”特点,可以判断②的纬度位置最低。③观测站能观测到水深5km的水温,则其不可能位于水深不超过200m的大陆架上。海水表层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影响,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明显递减,但由于海水导热率很低,在海深1km以下的水温基本上差别不大,保持在3℃~5℃左右,所以海水表面温度越高的海区,0~1km范围内的水温变化越大,②表面海水温度最高,0~1km范围内的水温变化也最大。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江苏卷(新课程))图3是“某区域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3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B.b山脉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C.c地处于世界最大的河流流域
D.d所在地形区为东非高原
【答案】B
【解析】本题组结合南美洲地形剖面图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首先从题干和图中提供的经纬度确定该地位置在南美洲,再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中:b是安第斯山脉,c拉普拉塔平原,d是巴西高原,e是太平洋,f是大西洋。a处位于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应为热带沙漠气候;B项具体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六大板块划分,对考生的识图、记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c位于巴西高原以南地区,非亚马孙平原;d所在地形是巴西高原,而非东非高原。
31.流经e海域的洋流
A.为西澳大利亚寒流       B.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洋流
C.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D.由高纬流向低纬
【答案】D
【解析】具体考查洋流的相关知识,南美洲西海岸为自南向北流的秘鲁寒流。
32.e海域与f海域的温度(T)、盐度(S)相比
A.Te>Tf;  Se>Sf        B.Te>Tf;  Se<Sf
C.Te<Tf;  Se>Sf        D.Te<Tf;  Se<Sf
【答案】D
【解析】具体考查海水的物理性质,e、f都处于同一纬度,且e处是秘鲁寒流,f处是巴西暖流,暖流的温度和盐度都比寒流高。
〖借题发挥〗用综合归纳法将影响盐度因素表示如下: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重庆卷(新课程))图2中数码①-⑦代表陆地自然带,“干”、“湿”表示水分状况。读图回答7-9题。

33.甲大陆北端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地带,这两大板块是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C、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答案】A
【解析】本题组考查了陆地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甲大陆南北方向上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南北对称分布,赤道为对称轴,符合此条件的只有非洲。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34.两大陆陆地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A、①与⑤      B、①与⑥
C、③与⑤      D、③与⑥
【答案】C
【解析】非洲大陆赤道处①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②为热带草原带,③为热带荒漠带,④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乙大陆东西方向由于降水条件的差异产生了⑤、⑥、⑦三个自然带,⑤自然带范围很广,⑥、⑦范围较窄,乙大陆为澳大利亚,故⑤为热带荒漠带。
35.与①所处纬度相当的表层海域相对于⑦东侧表层海域
A、温度高、盐度低   B、温度高、盐度高
C、温度低、盐度高   D、温度低、盐度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盐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①纬度处于赤道附近,海水温度高,但由于降水丰富盐度较低;⑦东侧处于副热带海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盐度最高。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北京卷(旧课程))读图1,回答1~4题。

图1
36.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的区时为(  )
A.19日19时        B.20日5时        C.19日21时              D.20日21时
【答案】C
【解析】长城站所在经度为 60°W(西 4 区),当科考队从上海出发时北京时间(东八区)为 11月 20日 9时,比长城站早 12个小时,则此时长城站所在区时应为 19日 21时,即正确选项为 C。
37.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
A.2070千米        B.2270千米          C.2570千米                  D.2670千米
【答案】B
【解析】已知 1°纬度间隔大致 111 千米,中山站到南极点相距纬度 20°多,经计算可知 B 选项最接近,故正确选项为 B。
38.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所在地(  )
A.白昼时间长        B.自转速度慢         C.自转周期长         D.正午太阳高度大
【答案】D
【解析】由于长城站所在纬度比中山站低,此时又为 11月份,故两站相比长城站自转线速度大于中山站,正午太阳高度长城站较大,白昼时间中山站更长,故正确选项为 D。
39.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下列河流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
A.湄公河      B.莱茵河        C.亚马孙河              D.赞比西河
【答案】A
【解析】中山站出现极昼时,为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湄公河处于热带季风区冬季为枯水期,莱茵河流经温带海洋区,亚马逊河流经热带雨林区水量变化较小,赞比西河处在南半球热带草原区,此时为洪水期,故正确选项为 A。
二、综合题
40.(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世界三大人种中,人数最多的是          色人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族。
【答案】白    
41.(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除南极洲以外,         洲是岛屿面积最小的大洲;         洲是半岛、岛屿、海湾最少的大洲。
【答案】南美    
42.(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Ⅱ(新课程),36)资料表明,近年来北冰洋海冰融化速度加快,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增强。同期,墨西哥湾暖流较为稳定,北大西洋暖流速度减缓。据此并读图5,回答下列问题:

(1)图5中A处洋流流速的变化表现为_____________(加快或减慢)。
(2)B处海水蒸发量增加,对同纬度东岸陆地造成的影响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可能受此影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减慢
(2)增温增湿(降水量增加,增加其冬春的降水量),上升水汽随西风(带) 进入欧洲(亚欧)大陆 新疆北部地区(或西北地区)
【解析】(1)A处于挪威西侧的北大西洋暖流,根据题意,流速减缓。
(2)B位于40°N~60°N的中纬度大西洋东岸,若这里的北大西洋暖流蒸发量增加,则受中纬西风带的影响,将使其东岸的亚欧大陆气候变得更加温暖湿润,增加其降水量。因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少有高大山脉阻挡,这股暖湿气流将可影响到我国西北新疆地区。

43.(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26-30)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

图一:世界人口垂直分布

图二:世界人口纬度分布

图三: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
陆地面积、人口占洲总面积总人口的比例
⑴分析图一,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
⑵分析图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                                   
⑶分析图三,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洲。
⑷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          地区、       纬度地区和      地区的趋向性。
⑸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多项选择)(    )
A.恒河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西欧平原           D.美国阿拉斯加
E.朝鲜半岛           F.青藏高原          G.刚果盆地           H.加拿大东南角

【答案】(1)平原(或平原、盆地)

(2):海洋面积大(或陆地面积小),南极大陆至今无人定居。

(3)南美

(4)低平  中低(或中)沿海

(5)ACEH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及世界人口分布相关知识。

(1)由图 7-17 可知世界 56% 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 200 米以下,即平原(或平原、盆地)地区。

(2)由图 7-18 可知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最小纬度带为 40°S~ 90°S 之间,人口少的主要原因为:①海洋面积大(或陆地面积小)②南极大陆至今无人定居。

(3)由图 7-19 可知距海洋 200 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 30% 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其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北美洲。

(4)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低平地区、中低(或中)纬度地区和沿海地区的趋向性。

(5)属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ACEH。〔注意〕世界人口分布。

44.(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61-64)读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油莱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条件,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西起新疆,东至沿海各省,不论是青藏高原,还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总可以看到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

⑴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我国东南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解释其原因。            
                                                                             
⑵4月1日的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在黄准流域有明显向北凸出之势.为什么?           
                                                                             
⑶我国东部6月1日和7月1日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呈什么方向延伸?为什么?                      
                                                                             
⑷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
61.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大致呈纬向分布(或油菜花由南向北依次开放)(1分);我国东南部气温从低纬向高位递减(或太阳直射点位置由南向北推进,气温也随之由南向北逐渐上升)(1分)。
62.该地区春天升温比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山地更快(2分)。
63.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1分)。此事,全国普遍高温,水分条件成为主要制约因素(1分)。距海洋越近,水分越足,开花日期相对较早(1分)。
64.油菜花开花日期等值线呈半球状分布,随海拔高度上升而推迟(1分)。地势成为这里主要的制约因素(1分)。地势低处气温高开花日期早,高处气温低开花日期晚(1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等值线的描述、分析能力,以及对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我国东南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分布的基本特征大致呈纬向分布,原于我国我国东南部气温的纬度变化。4 月1 日的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在黄准流域有明显向北凸,由于此低为相对内陆的平原,春天升温比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山地更快。由图可知,6 月1 日和7 月1 日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体现出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特点,水分条件成为主要制约因素。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的分布呈半球状分布,体现的是非地带性因素地形的作用。
45.(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38-42)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⑴从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及该国所处的大洲方位,概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⑵归纳厄立特里亚的地势特征,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列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由于地势的影响,河流的流向具有________的特征。一般而言,A、B、C三条河流发源区大气降水补给量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
⑷由于受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的影响,厄立特里亚农业除游牧畜牧业以外,农业地域类型还有____农业,其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          
⑸简述厄立特里亚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______________。
【答案】

38.位于热带(1 分);东濒红海(1 分);非洲东北部(1 分)。
39.中部高,东、西部相对较低(2 分);东南地势低气温高,中部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西北部地势下降气温随之升高(1 分)。
40.从中部流向四周(1 分);A、B、C(1 分)。
41.旱作(1 分);小麦(或大麦、高粱、玉米等)(1 分);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产品商品率也低(2 分,任答两点即可)。
42.问题:水资源匮乏;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2 分。任答两点即可)。
措施:在高原修建水库鱼水坝,实现雨水的季节调配;培养农业技术人员;推广喷灌与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国际合作,解决资金短缺困难等(2 分,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读图描述和分析能力。位置描述根据位置图,应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所在的大洲位置等方面考虑。从地形图分析该地的地形地势特点,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列西北部气温变化情况。由于该地地势中部高因而河流从中部流向四周,,A、B、C 三条河流发源区大气降水补给量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少。受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的影响,厄立特里亚农业除游牧畜牧业以外,还有旱作农业,限制性因素是主水资源匮乏;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要种植耐旱作物如小麦、高粱、玉米等。属于自给型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产品商品率也低。该国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是水资源匮乏;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因此要发展节水农业,兴修水利,由于经济落后需加强国际合作,解决资金短缺困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6-2016高考地理真题汇编 考点17:气候类型及其判读(4)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期末复习提纲资料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复习资料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