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治法用语解析(二)
动词+病机       

​  病机,即发病机理。一些疾病的病机非常明确,甚至可据此命名,如厥证、郁证、胸痹、痹证等。此类病证的治法往往是围绕病机主线加以确立。如郁证,由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致,这种郁滞的状态可见于病变的各个阶段或各个类型,因此开郁、解郁、疏郁即可作为其基本治法;再如痹证,由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而致,因此其基本治法为宣痹、开痹或舒筋通络。如果撇开具体的病证背景,这些基本治法其实具有治则的意味。  

​  此外,还有一些针对病机状态的治法,其病机则蕴含其中,如调和营卫(营卫不和)、抑肝扶脾(肝强脾弱或肝气乘脾)、升阳(脾不升清)、潜阳(肝阳上亢)、坚阴(阴虚火动)、敛阴(阴津耗散)、引火归源(阴虚阳浮)、降逆(气机不降反升或升发太过)、回阳救逆(阳衰致厥)等。
  
动词+主症       

​  主症是病变过程中最为主要的痛苦或表现,在中医学中常常被作为疾病命名的依据,如咳嗽、喘证、痞满、呕吐、呃逆、泄泻、便秘、自汗、盗汗、血证、各种痛证,及黄疸、水肿、积聚等。临证时重视对主症的处理常常作为一个治疗策略,即通过控制主症之标,为治疗病证之本创造条件。因此,对一个病证而言,完整且完善的治疗方案应是标本兼顾。这类治法的确立相对较为简单,基本上是在主症前加上适当动词,如止痛、止咳、止呃、止呕、止泻、止汗、止血、平喘、开窍、明目、宁心安神、利水消肿、利胆退黄、舒筋通络、软坚散结等。

​据取象比类思维原理创治法  
​  除了上述常见形式,根据取象比类的思维原理,中医治法还有以下两种表达方式:

借代式      

​  用五行代脏腑,如培土生金、补火生土、滋水涵木、培土制水、佐金平木;或用位置代表脏腑,如“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素问·五常政大论》)与“上下交损,当治其中”(《临证指南医案》)。“上”一般指上焦或肺、心或头部,“下”一般指肝、肾,“中”即指中焦或脾胃。或用方向代表脏腑,如泻南补北等;或用颜色代表脏腑,如宣白、泻白、泻黄、泻青等;或用药物五味的基本作用代表治法,如芳香化浊、辛开苦降、辛温解表、辛甘化阳、甘寒生津、苦寒清热、甘温益气、苦温燥湿、咸寒增液等。

借喻式      

​  借用生活或自然界中的现象,形象地说明某些治法的特点,如逆流挽舟、提壶揭盖、釜底抽薪、增液行舟等。以“提壶揭盖”为例,朱丹溪曾在一医案中记述:“一人小便不通……此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而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譬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下窍之水出焉。以药大吐之,病如失。”直观生动地阐释了这种治法的原理。  

​  中医治法表述有双音节词,如疏风、散寒、清热、行气、燥湿、利水、润肺、平肝、温阳、滋阴等;也有三音节词,如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强筋骨等。这些均为单义词组,指意较为简明。而由于病变有主次之分、标本之别,治法更为常见的是由两个双音节词组成的一个或多个复合词组。这类词组的情况较为复杂,有些为单义重叠,即前后两个单义词组的含义相同或相近,如活血化瘀、清热泻火、温中健脾、疏肝理气、消食化滞、安神定悸、开窍醒神等;有些则为双义词组,即两个单义词组词义平行并列,或后者对前者限定或补充,如清热燥湿、清热化痰、辛温解表、益气温阳、养阴生津、疏肝健脾、健脾养心等;还有些双义词组前后为因果关系,如行气止痛、利水消肿、化痰止咳、升阳举陷、回阳救逆等,其中行气、利水、化痰、升阳、回阳为药性功能,止痛、消肿、止咳、举陷、救逆为治疗效果。

 

 


存在不足之处  

​  由上述可以看出,中医治法的表达多种多样,用词也丰富多彩、生动形象,这一方面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模糊性有关,需要通过修饰或比类处理才能更好说明问题,另一方面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雅训文采的风气有关。但也应该看到,这种表达形式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

​(1)词意有失清晰、准确,如祛痰的方法、治肝的方法(王旭高有治肝三十法)等,一些方法明显指意含糊,特指性较差;

​(2)治则治法的界限不严格,如调理阴阳、升清降浊、解表清里、补虚等常被误用为治法;

​(3)一些用词并非术语,显得随意,饰迹太重,如壮阳、扶阳、助阳、悦脾、醒脾、育阴、豁痰、滚痰、坠痰等。这些都会造成对一些治法的理解存在歧义,以致见仁见智,争议不断,进而也有碍选方用药。这种不规范、欠严谨的状态,对于中医治法的把握与运用、中医经验的借鉴与推广,显然有不利影响。因此,很有必要规范中医治法的表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内科学教材
中医辩证治疗脑出血
关于中药名词术语的几点认识
【医门传薪】抑郁、焦虑、精神分裂,名老中医有独特治疗思路
脾肾两虚
路志正临证5特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