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碑帖之争

 清代碑学兴起,褒碑贬帖形成很大的潮流,延续到民国时期及解放初期。在这股潮流渐渐远去之时,琢磨这股潮流的历史价值,是有积极意义的。

 

从碑学主流派的议论看,碑帖之争,表面上是书体之争,实际上是中锋侧锋的笔法之争。碑学家针对的批评对象,是明清时代帖学派笔力虚弱的弊病。他们为此上追历史,直到审视篆隶时代之后的魏晋及二王。但是在二王那里找不出笔力虚弱的证据。王羲之的《兰亭序》是摩本,好几个本子互有差异,无法直接确定王羲之的笔力状况。二王之后的六朝时期,虽然俗称六朝金粉与靡靡之音,但六朝时期的书法以二王为宗,也找不出笔力虚弱的问题。从梁武帝的书法看,有一个“一”字,粗壮如山芋,那里有宋明时期的夸张端点而中段细弱的弊病。

 

他们所找到的侧锋较多的大概是初唐的虞世南。其实虞世南书法绝佳,笔力不弱,只是书风婉约,在于侧锋运用稍多而且巧妙而已。侧锋太多,属于书法发展史上这一段尚意尚态为取向的巧妍笔法潮流。他们认为是虞世南这种书风及笔法,开启了后来宋明时期,尤其是在董其昌影响下的取法妍丽而欠厚重沉实的书法弊端。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反映了对书法历史研究与思考的深切程度。

 

这种批评也是有事实依据的。取妍取巧,本来是好事情,多用些侧锋也正是这种书风的必然要求,都无可非议。但是侧锋毕竟笔力较弱,多用侧锋就显得整体上轻浮虚飘。在很多优秀书法作品中,侧锋多的并不乏见,但是中锋与侧锋相比较而存在,又有很多中锋坚实如砥柱,在作品中发挥基础作用,因而总体并不显得虚弱。如果中锋不足,侧锋过多,就会出现虚浮书风。

 

问题在于笔力不足的人,往往以侧锋的妍丽来取胜,民间说是遮丑。像董其昌这样的大家就是这样。董其昌是成功的,以纤巧的用笔形成了自己的特殊风格,也弥补了笔力稍弱的不足。问题不在董其昌,而在很多人企图以董其昌为榜样,只注意取妍,而不注意夯实中锋用笔的基本功,片面地把董其昌的路子当作轻松取巧的门道,如果这种方法形成倾向或潮流则是有害的。在手书小札的行书书法中,本来就是以灵便流动为特点,这也为不注重笔力而只求妍丽的人提供了园地。由于主要是侧锋,有的作品笔画简直就像蜻蜓点水,笔锋触纸即闪躲而去,不能深耕重锥。一划之中,也只是端点着力而中间虚掩无力。对于这种状况,被碑学家称之为怯笔或中怯。

 

碑学家在抨击这种弊病之时,有针对性的抬出了古代篆隶与魏碑。他们赞扬碑版,甚至是野山摩崖刻石,无一不好,主张写字必以篆隶魏碑为尚,掀起了金石篆隶书风。表面上给人的印象,好像是推崇并要以篆隶魏碑书体作为主要的流行书体。其实在他们推崇篆隶与魏碑的外表下,实质是让人们重视古代篆隶的中锋用笔而已。清代与民国时期金石书法兴起,其实就是纠笔法怯弱之弊,恢复中锋笔法的主要地位。但是在这种潮流中,一说书法必说篆隶,孩子学书也必以篆隶魏碑为主,好像形成一种极端化。好处是出现了一批篆隶大家,普遍重视中锋用笔和重视笔力。正是这个缘故,清代人所写的篆隶,其作品与古代篆隶有重大的区别。古代篆隶中锋用笔,自然为之。而清代人的篆隶,如邓石如、吴昌硕等人则特别注重笔力,注重中锋,故意写得厚重沉雄,从而构成古今篆隶的区别。

 

今天已经可以对清代的金石潮流给予一定的评价。可以看到在清代的金石书风兴起,在书法历史上形成了一个陡然的转折,与宋明书法形成两股完全不同的潮流,好像是对宋明书法的一个完全的否定。明代尚态,千姿百态,但无篆书,可能嫌其简单朴素,而清代无草书,可能嫌其缺乏厚重朴拙。 

 

其实这两股潮流各有其长处,也各有其短处。明代书法尤其是晚明时期姿态奇异,达到了书法史上从未有过的创造性高峰,这是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其短处是在追求姿态的过程中,笔力问题或中锋问题有所冲淡,存在着怯笔的弊端。金石之风以尚中锋尚力的潮流,纠正了明代书法的弊端,这是极其宝贵的。但是留下了以为写篆隶就一定是好的,容易忽视金石书法重点在中锋在笔力的实质。其实古代篆隶毕竟是原始的书法,水平也是原始的。如果把它捧得太高,也就没有什么书法的艺术发展。就像儿童的书法有天真之趣,但是天真不是艺术,而且人不可能重新回到童年。碑帖之争的本质或要害是用锋问题或笔力问题。这其中不乏有人看不出这个缘故,不注重中锋,而以侧锋以弱笔书写篆隶和魏碑。表面好像在写篆隶,其实写不出篆隶的真貌,笔法虚浮,还以为这就是草篆草隶。包括古代的简帛书也是水平不齐,笔力及用锋也各不相同。如果以弱笔学了简帛书中侧锋较多的路子,就未能得到金石书风的本旨。

 

今天是金石书风已经渐渐远去的时代,这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审视历史,这两大潮流分别代表着书法艺术的两大基本艺术要素,一是灵,二是力,书法艺术的本质,就在于灵与力的结合。与我们面临最近的这两大潮流,实际上是这两大艺术要素分别以独立的历史形式,演绎或宣示了它们的存在,及不可取代的重要性。今天完全可以客观对待宋明书法与近代金石书法,同时继承吸取其各自的优点而避免其弱点,在新的历史基础上进行综合,实现两大书法历史潮流的汇合。这是一个更新更高阶的书法起点,预示着书法艺术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时期的到来。今天的书法发展,表面上面临一定的难题,其实是千载难有的历史之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提升书写水平的几个实用方法
《中国书法》:世纪回眸——曾熙
王梦迪:刍议民国“隶楷相参”现象
桑莲居|陈镜愉:书酒风流叙萧娴
【理论研究】当代楷书的继承与发展---关于楷书多元化融合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韩天衡|百川入海——二十世纪海上书坛散论(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