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王维诗歌炼字技巧学炼字品析方法

教学目标:
1
、揣摩赏析王维诗歌炼字之妙。
2、规范诗歌鉴赏中炼字题目的答题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炼语言的一份感动;“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在唐代,王维是备受推崇的大诗家,被唐代宗誉为“天下文宗”,其诗又有“唐音正宗”之称,其作品的艺术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下面我们来看看王维诗歌中的炼字技巧。

二、赏析王维诗歌炼字之妙

王维的诗语言凝练,多有炼字的情况,是他妙手雕成的,可谓巧夺天工。像《过香积寺》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的“咽”字和“冷”字,《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字和“圆”字,都是一字千金的典范。因为王维本身也是一位画家,对画中之景的谋篇布局心领神会,运用到写诗上当然轻车熟路。

[示例一]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赏析: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摘要:王维是唐代诗歌大家,其诗用字工稳圆融。在对动词和对形容词的运用上,王维往往有意造成模糊含混的艺术效果,以增加诗句的审美内涵。另外,王维还善于利用副词圆融诗意、勾连前后,本文仅就这些方面举例并探讨王维诗歌的炼字技巧。

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示例二]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②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

[示例三]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问: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步骤①)分别是“明”和“出”。

(步骤②)这两个字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

(步骤③)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步骤④)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三、归纳王维炼字的特点:

1、王维在动词的使用上,往往规避意义过于明确的字,而是倾向于选择一些内涵多元的动词以增加诗意。
  如:“上”、“下”两字。关于“上”字,“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上”字“使孤烟产生了持续升腾的动态。”“莲动下渔舟”一句,一方面,“下”字是动词,“下渔舟”三字体现出渔船顺流而下的情景,而另一方面,“下”字亦表方位,与“莲动”二字合看,又得莲叶挺拔,小舟深藏于荷叶之下的意趣,此句中“‘下’字句眼大妙。

2、对形容词,王维常将之置于两种事物之间,勾连前后,造成丰富朦胧的审美内涵。如《过香积寺》中“薄暮空潭曲”之“空”字即为一例。由于“薄暮空/潭曲”和“薄暮/空潭曲”两种说法都能成立,所以看过此句,读者眼前既有“暮空”之旷远,又有“潭空”之疏野。

 3、王维对副词运用也十分圆融,这在他的六言诗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如他极负盛名的《田园乐》(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在这首诗中,“复”、“更”二字可以使语气变得舒缓,而“未”和“犹”的意义更加丰富,一方面可从“动静结合”来考虑,“花落”是对花瓣动态的描述,而“未扫”恰恰相反,是对人物静态的的描述。下一句也是这样,“莺啼”偏于动,而“犹眠”偏于静。前句若少了“未”这个字,则花瓣落而不止,家童劳而不休,这样就减损了诗中闲逸的意境;后句若无“犹”字,不仅不能了解山客睡眠的持久,更不能表现出静谧环境中“莺啼”的清新。正是“未”和“犹”两个副词,使这两句诗中的“动”和“静”形成了统一。另一方面,按常理,花落则家童应扫,莺啼则山客不眠。“家童未扫”、“山客犹眠”以“未”、“犹”二字突出情景的“反常”,进一步渲染出田园生活之闲逸,是不可或缺的神来之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若将这四个副词连看,“复”、“更”二字意义相近,“未”、“犹”二字意义相反,而“犹”字又暗与“复”、“更”之意相合,它们连在一起更强化了“起承转合”的内在结构。

实际上,以上这几个副词在王维诗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统计后可发现,作为副词,“犹”字在王维的诗中出现27次,“自”字出现60次,“复”字甚至出现72次之多……这些副词在王维的诗中大多起着承前启后,统一全篇结构的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王维写诗注重联系,强调前后呼应的特点。
  4、另外,在王维的诗中,末两句常常含有否定副词。在王维的所有375首诗当中,末尾两句里,“不”字出现了64次,而“非”、“莫”、“无”等否定副词亦大量出现。单就《辋川集》中二十首绝句来说,这种现象就出现了6次,现列举如下:

暗入商人路,樵人不可知。——(《斤竹岭》)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文杏馆》)
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柳浪》)
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南垞》)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不难发现,不论是“不敢”、“不可”,还是“不识”、“不知”,它们多为表现诗

人心中的一种主观联想、猜测或判断,这使得意义的表达变得委婉。从古典诗歌的整体结构来看,诗人以否定句作结,是收敛诗情之笔。因此,王维的诗清幽淡雅,无一丝霸气,而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诗人炼字手法的老到和圆融。

四、古诗鉴赏炼字拓展延伸

我们分析王维的炼字技巧,还要延伸到对其他诗歌的品味炼字,由此可见,品味炼字既要注意语言的表意和形式,也要关注语言内在的韵味和情感.品味炼字中最为常见的有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也有副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3、品味炼字中还有一些特殊词: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2)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3)数量词:数量词大约和讲究概念与逻辑的数学、物理有某种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文学特别是诗歌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是枯燥乏味的。其实不然,优秀诗人的笔就仿佛是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洲的魔杖,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过去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4)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欧阳修《昼锦堂记》首句本为“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递走后飞骑追加二“而”字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因此而使文义大为增光,

中考古诗词炼字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词的妙处。需要注意的是答题时不能将该字词孤立起来赏析,务必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词不离诗句,句不离诗篇”,这是基本的原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典诗人的炼字、炼句、炼意——《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五
古典诗八五律第十一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解答高考古诗炼字题的十个切入点
2018高考诗歌复习备考专项:“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诗歌鉴赏中的炼字浅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