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读《语文教育哲学导论》(五)
   《语文教育哲学导论》,作者潘庆玉,教育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本书在当代哲学与文化发展的广阔视野中,对语文教育的本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进行了较有深度的学理揭示和理论重构,对语文教育的传统与现代性、当下与未来发展、理论与实践等问题作了整体性的反思与批判,拓展了语文教育研究的学术视野,提升了语文教育研究的层次与境界。下面是读第四章《呵护心灵的惊异与渴望——符号世界的发现及对语文教育的启示》的心得体会。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乃是人学的重要理论发现,惊异的是符号本身带给人的一种无形的思想力量,是人类真正思索的开端,也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1.符号的诞生与属人世界的降临。因为有人语言这样的符号系统,人不再把世界看成是一个无序的、零乱的世界,而是看成一个相互关联、整体统一的有意义的世界。世界只有在这样的相互关联、整体统一的、有意义的系统中才能呈现出来。因此,世界既是客观的又是符号的。
   2.根深蒂固的文字崇拜:被神秘感笼罩的惊异。严格地说,文字的发明才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真正开始。在诸多文字里,汉字的发明应该说独树一帜,影响最为深广,因为直至今天它还是占五分之一的人口所使用的文字,保留着世界上最系统最古老的文献。而其他古老文字,或早已销声匿迹,或仅仅躺在博物馆里供后人瞻仰或感叹。
   文字之所以是文字,不是因为记录视觉中的形象而成为文字,在于记录的事物在人们的观察与思想中概括出的特征,且仅仅就凭借这些抽象出来的之间的差别而把所有事物区分开来。在口语里,语言的这种特征往往是隐而不现的,在文字里,强化并改进书写符号对事物特征的表达与区分,乃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公开化的理智过程。
   3.通过语词重新发现世界:语文教育的人学关怀。“人是符号的动物。”这一人学发现,为我们重新理解语文教育打开了一扇通向惊异与渴望的窗户。在人学的视野里,语文教育的神圣使命不仅是掌握语言文字这个符号和工具,更要致力于唤醒和激励人们通过开启语词和文字的惊异之门,重新发现意义的世界,重新发现人类自身。
   但是,在现实的语文教育中,人们背弃了本身固有的唤起灵魂惊异的精神力量,是因为语文教育的哲学基础、价值追求、审美态度都严重地被符号工具论和知识至上论的哲学偏见所扭曲和遮蔽。这种工具论与知识论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只看到了语文教育的实际价值,而忽视了语文教育的人学价值。在这种语文教育观指导下,语文教学慢慢地远离了精神的惊异与渴望。在这样的语文教育中,符号不再是引领世界进入心灵的向导,而是以自身的话语霸权取代了沉默的世界。
   语文教育必须走进人学的视野,应当教会孩子通过对语词的惊异重新发现世界,而不是迷失在符号的迷宫中。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正是在语文课上渐渐失去了对语文的兴趣?我们有必要反思语文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已经背离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和心灵的需求,误入了一条表面上看科学可靠但事实上却事与愿违的歧途。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挖掘出文本语言中的惊异力量,教学内容将不再仅仅是由语言的逻辑民构成的东西,而是学生的想象力“栖居”在文本中所看到的生动画面、所体验到的“可能”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为什么很多人学马哲时感到枯燥?大概因为我们对马哲的教育是教条化的
哲学导论(复旦大学)哲学导论第01课
2019年第150篇:【教研有味】之郭哥在2019年读了什么书?
2014年读书、得书、撰写读后感的统计
复旦大学哲学王子王德峰讲2014年哲学导论(14-15)@王德峰@哲学@国学
《形而上学之思》(王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