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童子道德经养生不传之秘,第一章,总论

金童子:

第一章:总论

尹喜问:我知道许多修道者都不能说清楚“道”究竟是什么,能不能说得清楚呢?修道的最基本的方法究竟怎样呢?

老子答: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

学者的一般通解:(任继俞先生的著述)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注释]

①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②恒:一般的,普通的。

③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

④无名:指无形。

⑤有名:指有形。

⑥母:母体,根源。

⑦恒:经常。

⑧眇(miao):通妙,微妙的意思。

⑨徼(jia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⑩谓:称谓。此为“指称”。

⑾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

⑿门:之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老子破天荒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它的涵义博大精深,可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也可从文学的方面去理解,还可从美学原理去探求,更应从哲学体系的辩证法去思维……

哲学家们在解释“道”这一范畴时并不完全一致,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同时也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泉源。不过在“道”的解释中,学者们也有大致相同的认识,即认为它是运动变化的,而非僵化静止的;而且宇宙万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一切运动,都是遵循“道”的规律而发展变化。总之,在这一章里,老子说“道”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这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金童子)我的理解是:

道,是可以说的,但不是一般的平常说法,有些要靠自己去体会才行。要说清楚,就要给事情令名,令名也是可以的,但不是按平常的令名来理解。只是用平常的令名来比喻,来推理。

我们把这个世界可以一分为二,我们不能感知的事物我们以为没有(其实是有很多),可以令名为“无”,一切事物都是从没有到有,因此“万物”开始时都是“无”的状态,就连我们看到的天和地也都是从“无”开始的。我们可以感知的一切事物,我将其令名为“有”,一种事物因为有了开头,就生出很多有关联的事物来,所以说,有为万物(万物是指能感知的)之母。

因此,我们常从“无欲”中,观察其妙处,常从“有欲”中,观察其变化。“无”和“有”都是从道中变化出来的“同出一门”,不过是我们给他不同的令名罢了。“无”和“有”都有很多玄妙,需要我们细细的去体会领悟,如果你要修道,就要细细的体会和领悟这些玄妙,这是开启“道”的大门的钥匙。

“道”的确是说不清楚的,只能靠领悟。几千年来,论述“道”的著作汗牛充栋,在我看来,越来越说不清楚。但是老子说得比较清楚。他首先提出了一个总论,提出了两分法,把世界所有的存在归纳为“有”和“无”两种形态,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并且提出了修道的基本方法是,在寂静忘我(无欲)的状态中去领悟道和感知道玄妙,在有逻辑思维(有欲)的状态下去分析道的变化和作用。即是“道法自然”的解释之一。这一章节是修道的总论,看起来很平常,其实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我们的一切修练都应以此为基本,脱离这个总论的其他方式都是不正确的。

我今年已六十有三,岁月如流水,不知老之已至矣!但由于修练之功,身体依然健朗,仍担任较为繁重的工作,并没有退休。身体健康,又是从事自己喜欢的事,其实工作也是一种乐趣。几十年的修练,也出过“神通”,也出过偏差,见证过因果,得到过福报,曾有仙缘,也会过妖仙,但现在归于平淡。

我本是理科出身,应是无神论者,但本人的亲身经历又否定无神,的确有些不好说。人是世间最智慧的生命,要修练成仙真是千难万难,我真的难理解一个低等的动物为什么能修练成妖而能幻化人形呢?说明这世间确有通往灵界的道路。只是我们没有找到罢了。

修仙道路歪理太多,并充满危险,很多历史上著名的修仙的人有的寿命不高,他们的信众说是成仙了,我认为不是,而是在探索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值得纪念和尊敬的!

我现在已归于平淡,真气不再涌动,但并没有成仙,仍在向前探索,探索或许成功,能达化境,也可能失败,后果不得而知。所以想将几十年心得写出来,供有缘人参考。共分三大部分,其一,道德经修练注解,其二:我的修练之路,其三:修练大法。借助气功吧这块宝地,完成这个心愿,同时发现有缘人,对有缘者,我会以私信方式传授修练大法的。(注:师父是14年首次在气功吧发表的。)

笔者感悟:

“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可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但不是恒久不变的。老子用“上善若水”、“天下母”、“复归于婴儿”来描述道。是因为水、母亲和婴儿这三者最接近于道。道一直处在运动之中,我们的地球,宇宙,所有的有形的无形的都处在运动之中,所以,道不是恒久不变的。

“名,可名,非常名。”

你可以给物质起名字,但随着物质的运动,这个名字也不是恒久不变的。比如水变冷凝结成冰;加热变成蒸气。我们给道起名为道,但并不是我们常说的道,道是说不清楚的,所以老子用了许多比喻,道需要用心去感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从“无”中产生;万物从“有”中产生。“道”生“无”,“无”生“有”,“有”生万物。“无”和“有”是同一个物体的两个方面,“无”属于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的一面,比如人的思想和意识。“有”属于看得见摸得着的阳性的一面,比如人的肉体。万物负阴而包阳,冲气以为和。“无”中生“有”,“有”归于“无”。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所以常在没有欲望的情况下,在无为的状态下,观察道的奥妙。具体怎么观察道的奥妙呢?用内求法,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闭目静坐,观察自己的身体,体会身上的感觉,自然界中的能量会进入你的身体,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慢慢地你会感觉到身上会出现一些奇妙的变化。不一定非要闭目静坐,也可以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关照自己的身体,比如看电视时,边看电视边体会身上的感觉;边走路散步边体会身上的感觉;彼岸非遥,回光返照即是,念念不忘这个。实际上日常中的静定功夫更能达到大定,比专门去静坐效果要好,因为你在一念代万念,《六祖坛经》有言:“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须参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在有欲望的情况下去体察道的端倪,自然地去做事情并研究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和客观规律,或者在静坐有念头的时候,去观察这个念头的的发展和变化,直到没有念头到无欲。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无”和“有”来自同一个地方,即都由道所生,但名称不一样。都叫做玄妙。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妙又玄妙是众妙的门户。当你在自己身体上体会到一个玄妙的时候,另一个玄妙就会出现,玄妙的事情不断地出现,你会感觉到你的修道在不断地进步,比如刚开始你会感觉到身上会有凉、麻、刺、痒、热等感觉,由微弱到明显,由一条线状到片状,到明显地感觉到能量在体内流动。这样不断地积累这些玄妙的感觉并把它们肯定下来,这就是众妙之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说的“道”,我们未必真知道
3、“无名”到“有名”是观察道变化奥妙的大门——走进《老子》
道可道
《道德经智慧与应用》第二集 道是什么 道在哪里 (上)
(原创1)大道与至境 (再读《修身书》有感)
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