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指南解读: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把好血糖关


血糖监测已成为现代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成为调整医师治疗策略的依据,也在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改变生活方式及降低低血糖和晚期并发症发生风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能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餐前、餐后高血糖、生活事件(饮食、运动、情绪及应激等),以及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发现低血糖,有助于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和优化药物干预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重要和基础的手段。


1.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两种模式

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包括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SMBG)及在医院内进行的床边快速血糖检测(Point of Care Testing, POCT)血糖监测两种模式。


2.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的方案

2.1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时间点: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时间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血糖监测的频率选择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点,包括餐前、餐后2 h、睡前及夜间(一般为凌晨2~3时)。国内外各指南建议的监测频率和各时间点血糖监测的适用范围见表1、表2。



表1 各指南对自我血糖监测(SMBG)频率的建议


表2 各时间点血糖监测的适用范围


2.2血糖监测的治疗原则:

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控制糖尿病的患者,可根据需要有目的地通过血糖监测了解饮食控制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来调整饮食和运动。


使用口服降糖药者可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 h血糖,或在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3 d,每天监测7点血糖(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和睡前)。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可根据胰岛素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血糖监测。


特殊人群(围手术期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的监测,应遵循以上血糖监测的基本原则,实行个体化的监测方案。


3.毛细血管血糖与静脉血糖差异的因素


通常血糖仪采用毛细血管全血,而实验室检测的是静脉血清或血浆葡萄糖,采用血浆校准的血糖仪检测数值空腹时与实验室数值较接近,餐后或服糖后毛细血管葡萄糖会略高于静脉血糖,若用全血校准的血糖仪检测数值空腹时较实验室数值低12%左右,餐后或服糖后毛细血管葡萄糖与静脉血浆血糖较接近。


编译自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 [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 , 7 (11) :603-61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血糖测几次?误差多少算正常?关于血糖监测此表看过的都收藏了!
血糖监测:困惑与解惑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解读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者,一个点的血糖监测很重要,知道了能救命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特别重视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
血糖监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