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愤不启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句话指的是启发式教学:即把握启发的时机,解开关键点。也就是后来的“举一反三”的意思。

“启发”一词最早由孔子提出,源于《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指出了启发的时机,即非得学生“愤”和“悱”的时候才对他进行“启”和“发”。那么何为“愤”,何为“悱”呢?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看来,只有当学生对问题心里急于弄清而又无从着手,嘴里想说而又无从谈起的时候,教师才能对他进行启发,解开关键点。这时你指出屋子里有一个墙角,学生就可推知屋子里还有三个墙角吧。

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从指导思想上分不外乎两类:即注入式和启发式。

注入式教学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凭主观意愿“填鸭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束缚了学生的智能发展。 建国后,毛泽东同志就多次提出“提倡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并在实践中为我们做出了典范。在当代的教学方法改革中,更要求把启发式作为指导思想贯彻到每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中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读《论语》:述而第七.8
语文文言文解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此句解释为什么?)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
《诲人不倦》要点整理
孔子的教学方式,启发诱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