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梧桐书语:“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春晚这个舞蹈“暗藏玄机”!

央视兔年春晚让人印象深刻的舞蹈莫过于《锦绣》了。它是舞剧《五星出东方》中的经典舞段之一,经过舞蹈动作细节化处理和服道化整合呈现,再现大汉盛世歌舞宴乐的繁华景象。

《锦绣》舞蹈仿汉甬造型

其实,比起舞蹈的视觉效果和唯美意境,更让观众感兴趣的是这部舞剧的取材。

《五星出东方》借在古丝绸之路新疆和田段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个文物的出土,特别具有考古价值。

来自《鬼吹灯》里的精绝国

位于和田民丰县正北约150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有一个古遗址——尼雅遗址。它被来此考察的专家学者称之为“东方的庞贝”。

尼雅古城遗址

尼雅文明,是当今考古界公认的、继玛雅、庞贝文明之后,第三个人类文明史,考古精英及前辈们为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探索的脚步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墓地有一个重大发现。

尼雅遗址

考察队员们见到墓内尸体中部的织物中露出一点色彩斑斓的织锦,在沙土掩盖中格外醒目。

考察队员一点点地将这块锦翻开,随着他的手轻轻移动,织锦不仅逐渐显露出鲜艳的蓝、白、红、黄、绿花纹,还陆续看到在蓝底白色织出的汉文“国”、“东方”、“五星”等字。

出土时的原貌,宛如新的

最后完整的文字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在场所有人非常震惊。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锦长18.5厘米,宽2.5厘米。蓝色底子上,用鲜艳的白、红、黄,绿等色织出星纹、云纹及孔雀、仙鹤、辟邪、虎等瑞禽兽纹样的丰富花纹。

织锦上的鸟兽图案

织锦四周用白织物缝边,上下各缝出3根长条带,出土时位于尸体的臂肘腰部。“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文字出现上下两排。

陈列在新疆博物馆的《五星》织锦

这一发现也轰动了世界考古界。织锦上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纂体汉字,是目前新疆出土最早的“中国”字样。

五星锦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热门小说《鬼吹灯》中,曾有过对精绝女王的描述。女王为了获得力量与“鬼眼神”建立了契约,献祭自己的双眼换取无边的法力。

精绝女王能够驾驭怪蛇,精通各种巫术。作者脑洞大开,创造了精绝女王这个虚构的人物,但精绝国在历史上,却是真正存在的。

经考古研究,民丰县出土的这块织锦的主人,就是精绝国国王。

西汉政府控制西域时,这块土地上有三十六个小国,人们把它们统称为“西域三十六国”。

在西汉时,距离长安有8820里的精绝国,有480户人家,全国3360人,国王居住在精绝城,整个精绝国有精兵500人。设有精绝都尉、左将,驿长各一人。

这个国家虽然小,但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而殷实而富庶,成为周边各个势力争夺的目标。

可惜,在后来的岁月中随着战乱和生态变化,“西域三十六国”中有些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活力,发展成为边塞重镇,有些却由于种种原因,消失在塔克拉玛干的茫茫黄沙中。

精绝国消失四百年后,唐玄奘前往印度,他曾路过精绝国遗址,给我们记述当年的情况。

唐玄奘由“媲麽川东入沙碛,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在大泽中,泽地热湿,难以履涉,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唯趣城路仅得通行,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萨旦那以为东境之关防也”。

这是最后一段关于精绝国的记载,自此以后,西域三十六精绝国就在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

汉宣帝下霸气诏书“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尼雅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影响最大的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锦。它的出现给人们了无数的遐想,也呈现了许多神秘色彩。

这是一个古老的预言?还是古人专门用于某中特殊的用途的物品?

专家研究后认为,原来这是一块古人用来解释天象的织锦。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其实是一次占卜的结果记述。

人们在这个墓葬中还发现了另外一块织锦,上面写着“讨南羌”,南羌就是汉代占据青藏高原的少数民族羌族,因为他们在河西走廊之南所以称之为南羌。

“讨南羌”织锦

这两块织锦连起来,整个意思就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 就是说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出现在天空时,利于政府去征伐南羌。

西汉时期,将星如云。卫青、霍去病、李广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卫霍之后,还有一位功勋卓著的老将赵充国。而正是这位老将的骁勇善战,将河西走廊和西域彻底纳入汉代的版图。

赵充国画像

在《汉书·赵充国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西汉王朝讨伐西羌的一次战争中,当时赵充国已经70余岁,但依旧坚持带兵打仗。

赵充国到达河西前线,他发现歼灭西羌最好的方法并非单纯的武力征服,而是运用屯田之法。

赵充国解决了汉军的后勤问题,并将西羌诸部驱逐到寸草不生、天寒地冻的荒芜之地。

在冻饿之中,西羌诸部不断衰落,结伙向赵充国的屯田兵发动猛攻。赵充建立起坚固工事,只守不攻。

很快消息便传到了汉宣帝耳朵里,汉宣帝不满赵充国的固守政策。

他曾连续下达三道旨意,要求赵充国主动出击,然而老将军却以时间不成熟为由,三次冒死退回了圣旨。

随着西羌的日益衰落,赵充国发现出击的时机已到。而就在此时,天公也在作美,出现了一次吉兆星象,就是“五星连珠”。

按中国史籍的说法,“中国”在古代的意思是王朝所统治的疆域;五星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东方”指的是天穹的东方,古人以为五星相聚之处,其下用兵必胜。

汉宣帝在给赵充国的诏书中霸气地写道:“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而赵充国等待的正是这样一个良机,天时地利人和,向西羌诸部发动猛攻,只打得西羌溃不成军。

经过赵充国的经营,汉朝彻底控制了河西走廊,而遥遥相望的西域也纳入了中国版图——汉宣帝任命郑吉为中国在西域的第一任行政长官——西域都护。

赵充国征服西羌后,匈奴也在随后不久向汉朝投降,而这正是“蛮夷大败”之要义。

相比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蛮夷大败”更能彰显大汉王朝的霸气。

汉代版图

为了纪念赵充国的伟大胜利,蜀地的织工织造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臂。

时过境迁,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护臂,又回到了我们后代的手里。

这件绣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占星术语的锦护膊被墓主人带进坟墓。

也许在他的认知里,这句话是一句神奇的守护语,而这件护膊就是一件守护神物,能够庇佑他百战百胜。

西域自古就是中国的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证明了中国古代关注天象的历史和中华文明本身的历史一样悠久。

由于五大行星周期性围绕太阳公转时间不同,从地球上观察它们接近的天象概率小,而五星聚合一处这样极端的天象更是非常难发生。

在古代中国星占学和天文学是由皇家史官专门掌管,有专门的机构。

而且朝庭对历法和天象拥有着绝对的解释权,私论“天文历算”者是要处以极刑的,所以,能够使用这些星占用辞,并且敢将其作为织锦上的一句吉祥语,明示了这件织锦是皇家官府(织室)专门织造的。

汉代每遇国家大事非常看重星象。汉朝开国时有一个和“五星连珠”天象非常重要的巧合,就在汉高祖刘邦攻入秦地咸阳的第二年五月,确实出现过一次五大行星聚会的天象。

《汉武大帝》剧照

高祖一统天下后,这一现象受到了汉王朝和儒生们的高度重视,将“汉之兴”附会于“五星聚会”天象的出现,增加了汉代秦的正统性。

“汉之兴,五星聚东井”(东井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术语)也就成为具有浓厚迷信色彩的汉朝人和汉代社会的重要思想观念。

再者,织锦的出土,也是对我国对西域进行实际和有效管理的实物凭证。

织锦局部

尼雅遗址是《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的“西域三十六国”'精绝'国故址,东汉后期为鄯所并,后受魏晋王朝节制。整个遗址分布在尼雅河下游的三角洲上。

在尼雅遗址发掘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种皇家织锦,充分说明了大汉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还有一点,这个织锦也充分证明了蜀地织锦艺术的高超水平和汉代丝绸之路的畅通。

经考古确认,“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来自于蜀地,是一段货真价实的蜀锦。

如今我们看到的织锦虽然已经是两千年前的产品,却依旧色彩鲜艳,该锦用色为“青赤黄白绿”,其中绿应为黑,这里用了绿色,可能黑色不够亮丽而以绿色代之。

五色的“青赤黄白黑”分别与五星的“岁星、荧惑星、填星、太白星和辰星”相对应。

蜀地汉代的能工巧匠能在一块方寸不大的织锦上把阴阳五行学说表现得如此淋漓酣畅,实属罕见。这块织锦的织造工艺非常复杂,是汉式织锦最高技术的代表。

而这段蜀锦既然已经判断出可能是宫廷中的物件,大概率是先到了长安,然后又经丝路千里迢迢不知是何原因辗转到了精绝国,可见当时的丝路在汉帝国强大的武力保护下,是畅通无阻的。

这辈子,我们还能看到“五星连珠”吗?

古代认为水、金、火、木、土五行星同时出现在天空的同一方,只要五行星各居一宫、相连不断时就叫做“连珠”。

五星连珠

清代的钦天监缩小其范围,规定五行星的黄经相差小于45度时才叫“连珠”。

因为这种天象不常见,所以古人认为它是祥瑞之兆,传说舜帝登基时出现过“五星连珠”,出土汉代的云锦也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图案。

真正的五星连珠,在中国五千年史上记载过9次,其中有四次非常著名的历史事件,与结束分裂,实现统一有关:

寒浞代相:

公元前1973年,寒浞灭掉了斟灌氏和斟鄩氏两大诸侯,除去了夏王朝的左膀右臂。紧接着便兵分三路围攻夏都帝丘,寒浞灭相,结束了自太康失国以来后羿有穷国和夏朝二分天下的割据局面,使分裂了54年的天下重新统一。

武王伐纣:

约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姬发在“尚父”太公望(姜子牙)的辅助下,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这就是著名的“武王伐纣”,灭商建周。这次政权更替有“五星连珠”,是在十五年前(公元前1059年,五星聚于西方),后世史学家们认为顺应了这一天象。

刘邦建汉:

史书记载刘邦登基那一年曾出现五星连珠的天象。现代天文学家利用计算机推演,证明五星连珠发生在刘邦继位的第二年。

开元盛世:

公元710年,五星聚于紫微,李隆基平定韦后和太平公主,两年后登基为帝,史称唐明皇,而开元盛世也应运而生。

专家解释,我们的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九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水星离太阳最近,运行速度最快,88天就公转一圈。冥王星离太阳最远,运行速度最慢,248年才公转一圈。

从地球上看,各行星时远时近,时东时西,时合时分,时聚时散。当五大行星进入我们视野的张角小于60度时,就会出现“五星连珠”的有趣天象。

据统计,从1901到2100年,至少有15次“五星聚”和“七星聚”。

上次五星连珠是在2002年,1982年发生过“九星连珠”。

在2021年8月19日夜晚,夜空中上演了“五星连珠”罕见的天文景观,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看得到。

科学家预测,预计到2040年9月9日才会再次出现这样的“五星连珠”。不过,下一次的“五星连珠”将在2040年9月9日中午上演,意味着没法看得见。

五星连珠

告别过去这艰难的一年,我们迎来了崭新的 2023 年,在这关键时间节点,舞蹈《锦绣》想要传达的,不仅是惊艳世人的中国古代织锦工艺,更是从两千多年前延续至今的,中国人民对家园和未来的美好期盼。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愿大家在 2023 年都能越过越好。

《汉武大帝》剧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怎么解释,意味着什么?
比楼兰更神秘的沙漠古国(下)——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与汉代思想在西域的传播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果真是千年前的神预言?其实后头还有仨字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不只是文物更是个神秘的预言!
考古现8个汉字,揭示千古预言,学者:中国要崛起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